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甘氨酸对氧糖剥夺诱导大鼠神经元损伤的抗凋亡作用

    作者:林莉莉;赵蕾;姚雯;邹浩军

    目的 探讨甘氨酸对氧糖剥夺诱导神经元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氧糖剥夺组和甘氨酸处理组,应用MT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甘氨酸对神经元活性、生存率、细胞凋亡的影响;应用蛋白质印迹测定甘氨酸对凋亡蛋白Bcl-2、Bcl-xL、Bad、Bax的影响.结果 甘氨酸能够提高大鼠原代神经元活力和存活率,减少细胞凋亡,并且能够增加抗凋亡因子Bcl-2,降低促凋亡因子Bax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 甘氨酸对氧糖剥夺神经元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促进抗凋亡因子、抑制促凋亡因子释放有关.

  • 插入甘氨酸对HIV Tat-胸苷激酶融合蛋白生物学活性的影响

    作者:阚全程;赵杰;余祖江;江河清;李晓菲

    目的:探讨插入甘氨酸(Gly)对HIV Tat-TK融合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基因重叠(gene splicing by overlap extension, gene SOEing)PCR技术,将不同长度的甘氨酸密码子(0、2、4、6个)插入HIV Tat-TK融合基因,经转染、鉴定证实后诱导表达,并经偶联Tat单克隆抗体的Sepharose CL-4B亲和层析柱纯化.4种HIV Tat-(Gly)n-TK系列融合蛋白(n=0、2、4、6)、HIV Tat蛋白、TK蛋白(1 μg/ml)分别与HepG2细胞在普通培养基共培养24 h后,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各自透过细胞膜效率;在加入更昔洛韦的培养基培养3 d后,锥虫蓝染色计算细胞死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精确克隆出HIV Tat-(Gly)n-TK系列融合基因,成功表达HIV Tat-(Gly)n-TK系列融合蛋白以及HIV Tat和TK蛋白.HIV Tat-(Gly)n-TK系列融合蛋白与HIV Tat蛋白透过细胞膜的效率相似,但单独TK蛋白无法进入细胞;在含有更昔洛韦的培养基中HIV Tat-(Gly)4-TK融合蛋白致HepG2细胞凋亡率高(14.77%),其余依次为HIV Tat-(Gly)2-TK融合蛋白(12.69%)、HIV Tat-TK(8.31%)、HIV Tat-(Gly)6-TK(4.36%)和HIV Tat 组(1.03%),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细胞死亡率也发现类似的结果(分别为80.2%、65.4%、58.4%、56.7%、9.1%,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插入2、4、6个甘氨酸对HIV Tat-TK融合蛋白上游Tat蛋白的细胞融合穿透功能不产生影响,而对融合蛋白下游TK蛋白介导的更昔洛韦的细胞毒作用干扰较大,其中插入4个甘氨酸对TK蛋白介导的更昔洛韦的细胞毒作用影响小.

  • 类固醇激素对大鼠小脑和脊髓突触体摄取甘氨酸的快速作用

    作者:毕钢;诸秉根;陈宜张

    目的:探讨类固醇激素对突触体摄取甘氨酸功能的非基因组作用,以进一步阐明类固醇激.素的生理功能.方法:应用液体闪烁技术检测使用类固醇激素前后小脑或脊髓突触体摄取氚标记甘氨酸的量.结果:皮质酮和孕酮能快速促进小脑突触体摄取甘氨酸,雌二醇和脱氧皮质酮无明显作用,表明类固醇激素作用有特异性.但皮质酮、孕酮、雌二醇和脱氧皮质酮对脊髓突触体均无明显作用.结论:皮质酮和孕酮快速促进小脑突触体摄取甘氨酸是通过非基因组机制起作用的.

  • 乐果急性染毒对大鼠海马抑制性氨基酸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班婷婷;吴强恩;姜楠;吴同俊;邵春风;阮国洪;常秀丽;周志俊

    目的 研究乐果急性染毒对大鼠海马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GABA)和甘氨酸(Gly)含量的影响以及它们的剂量-时程-效应关系.方法 大鼠38.9、83.7、180 mg/kg乐果腹腔注射后于0.5、2、8、24 h断头取海马,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Asch-DTNB法测定全血及海马中乙酰胆碱酯酶活性,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测定海马匀浆液中GABA、Gly的含量.结果 全血及海马中胆碱酯酶活性显著下降,同对照相比,各剂量组各时间段全血AChE活性均低于50%,海马低于75%,存在剂量依赖性并在24 h后活性有所恢复.海马GABA及Gly含量都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海马低剂量组各时间段,中剂量组0.5、2、8 h,高剂量组0.5、24 h GAB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都有统计学差异.Gly低剂量组在染毒8h,中剂量组0.5 h,高剂量组0.5、24 h的含量可见有统计学差异的升高.结论 乐果急性染毒后,大鼠海马抑制性氨基酸GABA及Gly有代偿性升高,GABA存在剂量-时程-效应关系,Gly存在时程-效应关系,同传统的有机磷胆碱能中毒机制一起,发挥乐果的毒作用.

  • 急性低血压对清醒大鼠前庭内侧核区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的影响

    作者:李香兰;安英;金清华;金元哲

    为了探讨急性低血压通过外周前庭器官影响前庭神经核活动的部分神经化学机制,本实验利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静脉注射硝普钠(sodium nitroprusside,SNP)诱发急性低血压时,清醒大鼠前庭内侧核(medial vestibular nucleus,MVN)内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甘氨酸(glycine,Gly)含量的变化.实验选用Wistar雄性清洁级大鼠72只,体重在(250±50)g,随机分为对照组、前庭器官损伤同侧组和前庭器官损伤对侧组.实验观察到,静脉注射SNP使血压平均下降30%时,MVN内GABA和Gly含量明显减少(P<0.01).用对氨基苯胂酸盐破坏单侧外周前庭器官两周后,静脉注射SNP使血压降低30%后,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同侧MVN内GABA和Gly含量无明显变化;而单侧前庭器官破坏对侧MVN内GABA和Gly含量明显减少(P〈0.01).上述结果提示,清醒动物诱发急性低血压影响MVN功能活动过程中可能有GABA和Gly的参与.

  • 清醒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的甘氨酸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易化作用

    作者:尹桂东;邴艳华;高晓磊;金元哲;金清华

    为了探讨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内的甘氨酸在压力感受性反射中枢调节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本实验采用清醒自由活动的大鼠,采用脑部微量透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观察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诱发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对PVN区甘氨酸浓度的影响,并通过PVN区直接灌流甘氨酸或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进一步探讨PVN内的甘氨酸对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作用.结果显示:(1)静脉注射苯肾上腺素(0.8 μg/0.04 mL,3 min内注射完毕)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时,PVN区透析液中的甘氨酸浓度迅速升高到注射前的(162.9±27.3)%(P<0.05);(2)PVN区灌流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100μ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可明显降低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P<0.001);(3)PVN区灌流甘氨酸(1 mmol/L),同时诱发压力感受性反射,可明显提高压力感受性反射的敏感性(P<0.001).上述结果提示,PVN内的甘氨酸可通过士的宁敏感的甘氨酸受体对压力感受性反射活动起易化作用.

  • 小鼠脑内甘氨酸含量在缺氧预适应中的变化

    作者:刘宏雁;吕国蔚;王维忠

    在小鼠重复缺氧预适应过程中, 用HPLC方法, 测定其全脑与不同脑区中的甘氨酸含量.结果表明, 随着动物对低氧耐受性的增高, 其全脑、间脑, 特别是海马、脑干中的甘氨酸含量升高.结果提示,甘氨酸作为抑制性递质对低氧预适应的形成具有正面影响.

  • 甾体激素对神经母细胞株SK-N-SH细胞摄取甘氨酸的快速作用

    作者:毕钢;陈宜张

    本研究观察了SK-N-SH细胞摄取甘氨酸的一般情况, 并进一步研究了甾体激素对SK-N-SH细胞摄取甘氨酸的快速作用.结果显示: SK-N-SH细胞高亲和力的甘氨酸摄取是Na+和Cl-依赖性的.皮质酮、孕酮和地塞米松对这种摄取有快速促进作用, 雌二醇和脱氧皮质酮无明显作用, 表明甾体激素快速作用有特异性.皮质酮作用在10-910-6 mol/L范围内呈浓度依赖性.皮质酮快速作用不受蛋白质合成抑制剂影响.耦联牛血清白蛋白后, 快速作用仍然存在.但细胞外液无Ca2+影响甾体激素快速作用.结果提示皮质酮、孕酮和地塞米松对SK-N-SH细胞摄取甘氨酸的快速作用是通过甾体激素非基因组机制作用完成的.

  • P物质对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甘氨酸激活的氯电流的调控

    作者:王殿仕;徐天乐;李继硕

    采用制霉菌素穿孔膜片箝技术, 研究了P物质(substance P, SP)对急性分离的大鼠骶髓后连合核神经元士的宁敏感性甘氨酸(glycine, Gly)反应的调控作用. 在箝制电压为-40 mV时,SP在1 nmol/L~1 μmol/L之间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30 μmol/L甘氨酸激活的氯电流.SP既不改变IGly的翻转电位, 也不影响Gly与其受体的亲和力.Spantide和选择性NK1受体拮抗剂, L-668,169, 可阻断SP的增强作用, 而选择性NK2受体拮抗剂, L-659,877则不能阻断SP对IGly的增强作用, 提示SP对IGly的增强作用是由NK1受体介导的. 在不同的神经元上, chelerythrine或KN-62可去除SP对IGly的增强作用, 提示蛋白激酶C或钙离子/钙调素依赖性的蛋白激酶Ⅱ可能参与了SP对IGly增强作用的胞内机制. 以上结果提示, SP可能通过增强Gly的反应而抑制脊髓伤害性信息的传导.

  • 甘氨酸对鲫鱼视网膜ERG b-波和ON型双极细胞活动的调制

    作者:徐祥敏;杨雄里

    本工作在分离灌流的鲫鱼视网膜上研究了甘氨酸对明、暗视视网膜电图(ERG) b-波和胞内记录的ON型双极细胞反应的作用.结果表明, 甘氨酸能明显压抑ERG b-波和ON型双极细胞的反应, 其作用能为士的宁所翻转;甘氨酸对用谷氨酸分离的ERG P Ⅲ成分(光感受器电位)无明显影响.这些结果提示, 甘氨酸可能直接作用于双极细胞的受体, 从而调节视网膜ON通路的活动.

  • 家兔单侧、双侧B(o)tzinger复合体内微量注射甘氨酸及士的宁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作者:吕明;李勤;宋刚;张衡;刘磊

    实验在34只氨基甲酸乙酯麻醉、断双侧颈迷走神经、肌松、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单侧和双侧B(o)tzinger复合体(B(o)t.C)内微量注射抑制性神经递质甘氨酸及其受体阻断剂士的宁,观察膈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如下:(1)单侧注射甘氨酸使呼吸频率增加,呼气相膈神经出现放电活动;(2)双侧B(o)t.C注射甘氨酸后呼气相消失,膈神经呈无节律紧张性放电,幅度为前对照吸气放电幅度的40%~70%.士的宁能竞争性阻断甘氨酸的效应;(3)双侧B(o)t.C注射士的宁后,呼吸频率减慢,呼气时程延长,膈神经放电幅度降低,吸气时程无明显变化.上述结果提示:B(o)t.C在呼气相的形成和维持中起关键作用.

  • 兔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及甘氨酸对膈神经放电的影响

    作者:刘诗翔;魏书均;周定邦;范亚兰

    实验在40只麻醉、制动、断双侧颈迷走神经和人工通气的家兔上进行.在孤束核腹外侧区微量注射神经元胞体兴奋剂谷氨酸钠和抑制剂甘氨酸,探讨膈神经放电的变化.结果:微量注射谷氨酸钠,可使膈神经放电脉冲数明显增加,吸气时程延长,呼气时程缩短,呼吸频率变化不明显;微量注射甘氨酸,则膈神经放电脉冲数显著减少,甚至停止,吸气时程缩短,呼气时程不规则延长,呼吸频率降低.上述结果提示:孤束核腹外侧区对呼吸节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 甘氨酸受体与全身麻醉药

    作者:喻洁;戴体俊

    甘氨酸受体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氨基酸受体,主要参与脑干及脊髓对运动及感觉的调节.近年研究发现多种全身麻醉药也可作用于甘氨酸受体.现就甘氨酸受体与全麻药的关系作一综述.

  • 全身麻醉药物分子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师小伟;刁枢;周宇豪

    背景 全身麻醉药物通过增强抑制性神经传递和减弱兴奋性神经传递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作用.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和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引起去极化,而抑制性神经递质如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和甘氨酸通过超极化或分流兴奋性电流来降低突触后活性.目的 探讨药物分子靶点在全身麻醉中的作用机制.内容 就全身麻醉药物主要分子靶点作简要介绍.趋向 针对麻醉药物分子靶点对全身麻醉的促进作用所进行的研究可能有助于研发出更有效且更安全的麻醉药.

  • 全麻药对NMDA受体的影响

    作者:焦志华;庄心良

    全身麻醉药应用已有100多年,但其作用机制仍不甚清楚.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方法的广泛使用使全麻机制研究取得较大的进展,目前发现全麻药仅与中枢神经系统中少数的作用靶位相结合而发挥作用,并进一步证实这些靶位主要是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包括NMDA、GABAA和甘氨酸通道等[1].

  • γ-氨基丁酸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在大鼠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

    作者:谢玉波;徐林;刘敬臣

    目的 研究丙泊酚对大鼠海马CA1区电刺激诱发兴奋性突触后电流(EPSC)的影响,分析γ-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在丙泊酚麻醉中的作用.方法 断头法分离wistar大鼠(13~19 d)海马半脑,切出400 μm厚度的海马脑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CA1区锥体神经元EPSC.80张脑片分为八组:脂肪乳剂组,50 μmol/L丙泊酚组,100 μmol/L丙泊酚组,200 μmol/L丙泊酚组,SR95531组,士的宁组,SR95531+100 μmol/L丙泊酚组,士的宁+100 μmol/L丙泊酚组,每组10张.SR95531+100 μmol/L丙泊酚组和士的宁+100 μmol/L丙泊酚组先在循环液中加入10 μmol/L SR95531或4 μmol/L士的宁预孵脑片30 min.八组均记录基础EPSC 10 min,然后加入不同药物,继续记录EPSC 40 min.膜钳制电压为-70 mV.结果 脂肪乳剂、SR95531和士的宁对EP-SC幅值无影响;丙泊酚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EPSC幅值,50、100、200 μmol/L丙泊酚大抑制EPSC幅值为14.4%、52.3%、67.8%;SR95531+100 μmol/L丙泊酚组加入丙泊酚后,EPSC幅值基本无改变;士的宁+100 μmol/L丙泊酚组加入丙泊酚后,EPSC幅值仍然下降,大抑制程度为34.7%.结论 丙泊酚主要通过增强GABAA受体功能使兴奋性突触活动降低,甘氨酸受体在其中起到协同和调节作用.

  •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与丙泊酚全麻机制

    作者:董军;闵苏

    丙泊酚调节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受体的功能是其全麻作用的重要机制,它通过增强抑制性氨基酸系统,削弱兴奋性氨基酸系统活性,产生镇静、遗忘等麻醉效应.氨基酸类递质主要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主要包括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其中Glu为兴奋性递质,GABA、Gly为抑制性递质.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介导的脑损伤及脑保护研究进展

    作者:王恒林;王卓强;李云峰;米卫东;张宏

    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性疾病是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MDAR)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e system,CNS)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许多脑损伤疾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近年来对NMDAR介导的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做了大量研究,其中包括对NMDAR拮抗剂、受体调节剂、离子通道阻滞剂、甘氨酸位点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本文综述了NMDAR介导的脑损伤发生机制及其相应脑保护作用研究的新进展.

  • 甘氨酸拮抗剂对急性卒中患者神经保护作用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

  • 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家系中COL7A1基因突变的研究

    作者:宋映雪;张学军;张学奇;李明;李诚让;杨春俊;杨杰;杨森

    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是一组遗传性皮肤病[1],是由于编码基底膜下带锚原纤维的主要组成成分Ⅶ型胶原的基因COL7A1发生突变所致[2].显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DDEB)主要是由于COL7Al三螺旋区的甘氨酸替代突变导致.本研究对一个DDEB家系进行了基因突变的研究.

345 条记录 8/18 页 « 12...567891011...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