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与止血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刘柯

    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为临床常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其性状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其成分为头孢哌酮和他唑巴坦,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本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细菌引起的中、重度感染.在用于治疗由对头孢哌嗣单药敏感菌与对头孢哌酮单药耐药、对奉品敏感的产β-内酰胺酶菌引起的混合感染时,不需要加用其他抗生素[1].下呼吸道感染:由产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及其他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其他克雷伯菌属、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匍萄球菌等敏感菌所致的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支气管炎、肺脓肿和其他肺部感染.

  • 新邵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生物学分型及耐药基因研究

    作者:隆丰厚;艾文卫;唐孝志;龚小省;李武莲;陈烨;袁璐;刘友生

    目的 了解新邵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生物型,生物型与产β-内酰胺酶及耐药基因的关系,生物型与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 方法 收集新邵县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8月24株成人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临床分离株,采用V因子、X因子、V+X因子试验做卫星试验及嗜血杆菌生化鉴定卡鉴定并进行生物学分型;头孢硝基酚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用嗜血杆菌药敏试验卡和K-B法同时进行药敏试验;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序列分析方法进行耐药基因检测. 结果 24株流感嗜血杆菌共检出Ⅰ、Ⅱ、Ⅲ、Ⅴ、Ⅵ、Ⅶ、Ⅷ型7种生物型,以Ⅱ、Ⅲ型为主,分别为10株(41.7%)和7株(29.2%),未检出Ⅳ型生物型;共有22株检测出TEM基因(91.7%),其中9株为β-内酰胺酶阴性,受试菌株仅2株未检出TEM基因,分别为生物Ⅱ型和Ⅲ型各一株;所有菌株未检测出ROB基因;对四环素、复方新诺明耐药率高,分别为54.2%和58.3%,所有菌株对头孢克洛、亚胺培南、氨曲南敏感. 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生物Ⅱ和Ⅲ型是新邵地区成人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流行生物型,对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出严重耐药性,TEM-1型β-内酰胺酶的产生是本地区流感嗜血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头孢克洛、亚胺培南、氨曲南可做为产酶菌株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 改良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基的研究

    作者:谭萍;张松;赖秀花

    目的评价自制改良不加血液的,以排除血液来源不同和热处理等因素影响的嗜血杆菌培养基和传统的羊血巧克力培养基分离嗜血杆菌的效果.方法将流感嗜血杆菌ATCC10211接种于改良培养基和传统培养基上,计算和比较两种培养基上嗜血杆菌的平均生长指数.结果改良培养基与传统巧克力培养基的平均生长指数分别为12.55、8.96,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改良培养基是-种较好的流感嗜血杆菌培养基,值得推广应用.

  • 249株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曹敏晖;曹友德;李浩;蔡瑞云

    目的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Hi)的检出状况与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统计分析2007-2010年我院Hi的分离与耐药情况.结果 在1052份痰及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Hi 210株,在242份胆汁标本中分离出Hi 16株,在203份胸腹水标本中分离出Hi 12株,在163份眼、耳拭子标本中分离出Hi 11株.体外药敏结果显示Hi对复方磺胺甲恶哇耐药性高为63.5%,氨苄西林次之为46.2%,而对阿莫西林/棒酸、利福平、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亚氨培南敏感,耐药率≤2.0%.结论 Hi在呼吸道标本中的检出率高,眼、耳拭子标本中次之,在胆汁、胸腹水中亦有检出.建议眼、耳拭子及胆汁、胸腹水标本作细菌培养时也应同时接种哥伦比亚血平板(COS)、淋球菌选择性平板(VCA)及嗜血杆菌选择性平板(HAE),Hi感染的治疗应首选复方阿莫西林、头孢二代或三代类抗生素.

  • 2013-2015年惠东地区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林华杰;周世娟;周文娟

    目的 了解惠东地区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以期做好早期防治. 方法 分析2013年1月1日-2015年12月30日惠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 112例儿童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对其中105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特征总结并分析其耐药性情况. 结果 1 112例呼吸道感染中有105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占9.44%.105例流感嗜血杆菌儿童年龄以2~4岁儿童常见,占58.10%,以冬春季好发,占全部病例80.95%;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有31例,其中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钠、阿奇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均较低,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氨苄西林、青霉素耐药较高,均大于50%;HI生物学分布上均以Ⅱ、Ⅲ常见,共有60例,占全部的57.14%. 结论 2013-2015年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感染以2~3岁儿童多见,好发于冬春季,常见于Ⅱ、Ⅲ生物分型,对阿奇霉素、第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 453株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曾国强;唐曼娟;易红根

    目的 了解医院内临床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 方法 收集2012年7月-2013年6月从临床标本分离的453株流感嗜血杆菌,采用K-B纸片法做药敏试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测定β内酰胺酶,依照CLSI2012版标准判断结果. 结果 共分离流感嗜血杆菌453株,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384株,84.8%),以痰标本多(361株,79.7%),成人分离株有129株,占28.5%,儿童分离株有324株,占71.5%.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高,达65.8%;对氨苄西林和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分别为32.5%、13.2%;对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氨曲南、美洛培南、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下.儿童分离株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和产酶率(36.4%、34.9%)均高于成人分离株(22.5%、20.9%);β内酰胺酶总检出率30.9%;有1.5%菌株氨苄西林耐药β内酰胺酶检测阴性. 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痰标本、儿童为主;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复方制剂以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保持高度敏感性;β内酰胺酶是该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耐药机制.

  • 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临床感染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隆丰厚;艾文卫;唐孝志;龚小省;李武莲;陈烨;袁璐;刘友生

    目的 了解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临床感染特点及耐药性. 方法 收集新邵县人民医院2011年10月-2013年12月32例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临床感染病例.从痰标中分离菌株,采用V因子、X因子、V+X因子卫星试验及嗜血杆菌生化鉴定卡进行菌株鉴定;头孢硝基酚纸片法进行β-内酰胺酶试验;用嗜血杆菌药敏试验卡和K-B法同时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32例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感染病例以呼吸内科(11株,34.4%)患者所占比例高、内分泌科患者次之(8例,25.0%);60岁以上感染者26例(81.2%);男27例(84.4%),女5例(15.6%).96.9%的患有1种或1种以上基础疾病.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梗塞、慢性肾炎和糖尿病等较多.32株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阳性17株(53.1%),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四环素耐药率较高(分别为62.5%、65.6%、40.6%);对氨曲南、亚胺培南尚未发现耐药株. 结论 32例流感嗜血杆菌成人呼吸道感染以60岁以上老年人感染为主、男性高于女性,被感染者多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且在冬春季节感染所占病例多;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等β-内酰胺类抗生素呈现出严重耐药性,且提示一种低产酶的流感嗜血杆菌在抗生素的压力之下被选择出来;亚胺培南氨曲南可做为产酶菌株临床治疗的首选药物.

  • 头孢唑肟钠与奥硝唑存在配伍禁忌

    作者:伊九燕;田素婷;郑治云;夏兴红

    注射用头孢唑肟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肺炎链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和单纯性淋病.奥硝唑注射液用于治疗由脆弱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圆拟杆菌,多形拟杆菌,幽门螺旋菌,梭杆菌,牙龈类杆菌等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包括腹部感染,盆腔感染,口腔感染,外科感染等.

  • 返乡农民工子女肺部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谢朝云;熊芸;孙静;胡阳;杨忠玲;杨怀

    目的 比较分析返乡农民工子女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肺部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12年1月-2015年6月于某院诊断为肺部感染并进行痰细菌培养的本地区农民子女,将痰标本中分离出流感嗜血杆菌的患者按照是否随父母外出务工生活和学习分为返乡农民工子女组和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分析两组患者感染特点并比较两组患者检出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结果 共调查患者6 989例,痰标本中共检出流感嗜血杆菌635株,检出率9.09%;返乡农民工子女组流感嗜血杆菌肺部感染发病率高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12.11% vs 8.47%,P<0.01).流动区域分布中跨4个省市流动的有12例(占8.39%),跨3个省市流动的有24例(占16.78%);地域分布以广东省为主(92例,占31.40%),其次为浙江省(87例,占29.69%)、江苏省(66例,22.53%).返乡农民工子女组与本地区农民子女组均以3周岁以内患者为主,感染时间均以1~3月为主.返乡农民工子女组痰标本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头孢克洛、四环素、氯霉素、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较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高(均P<0.05),产β-内酰胺酶率较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高(x2=24.35,P<0.01).结论 返乡农民工子女组肺部感染患者检出的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率高于本地常住农民子女组,其原因与其流动地区广,往返地域多,患者可通过呼吸道传播获得耐药性和往返地区的抗菌药物的使用习惯等因素有关.

  • 某院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及其对氨苄西林耐药机制

    作者:田磊;张真;陈中举;李丽;张蓓;朱旭慧;闫少珍;汪玥;高随;简翠;孙自镛;叶嗣颖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机制。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头孢硝噻吩纸片法,对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某院住院及门诊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耐药性和β-内酰胺酶进行检测,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耐氨苄西林菌株进行 TEM 型和ROB 型β-内酰胺酶基因扩增。结果100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患者,年龄段分布主要为1~10岁,占61.00%。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35.00%(35株),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耐药率高,达64.65%;对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敏感率高,分别为97.96%、96.84%,对环丙沙星、头孢噻肟、氯霉素、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舒巴坦敏感率均较高,依次为96.91%、92.78%、85.71%、77.89%和74.75%。100株流感嗜血杆菌中,21株β-内酰胺酶阳性,且均为氨苄西林耐药株。对35株耐氨苄西林菌株进行 TEM 和 ROB 基因检测,结果22株 TEM 型阳性,未检出 ROB 阳性株。结论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敏感率低,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高;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的主要耐药机制为产 TEM 型β-内酰胺酶。

  • 2008-2010年湖北省流感嗜血杆菌标本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田磊;陈中举;李丽;张蓓;朱旭慧;王斌;孙自镛

    目的 了解湖北省不同地区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的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 收集2008-2010年湖北省15所三级甲等医院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 2009版标准判断结果;采用头孢硝噻吩纸片法检测产β-内酰胺酶情况.结果 共分离流感嗜血杆菌855株,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673株,78.71%);以呼吸道标本多见,占87.37%(747株);成人分离575株(67.25%),儿童分离280株(32.75%),其中157株(56.07%)分离自2岁以下儿童.流感嗜血杆菌对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高,为58.0%,其他依次为氨苄西林42.9%、氯霉素16.9%、氨苄西林/舒巴坦16.2%,头孢呋辛、头孢噻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和阿奇霉素的耐药率均<10%.232株产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27.13%;产β-内酰胺酶率,成人分离株为22.26%,儿童分离株为37.14%.共分离32株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BLNAR).结论 湖北省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分离自住院患者、呼吸道标本;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儿童组β-内酰胺酶检出率高于成人组.产β-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的主要机制.

  • 流感嗜血杆菌与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关系的探讨

    作者:苏怡凡;魏莲花

    目的了解流感嗜血杆菌(HI)在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RI)中的发病情况.方法采用改良哥仑比亚巧克力琼脂培养基对患儿咽后壁分泌物及痰液做细菌培养及鉴定.采用反向间接血凝法测定患儿浓缩尿液HI多糖抗原.结果 12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咽分泌物培养HI阳性31例(25.23%),84例上呼吸道感染(上感)患儿HI阳性14例(16.70%),31例健康儿童对照组4例阳性(12.90%),ARI组细菌培养阳性率高于儿童对照组(x2=4.53,P<0.05).下呼吸道感染患儿测尿HI抗原105例,阳性24例(22.85%),上感测32例,阳性5例(15.63%),儿童对照组测24例,阳性1例(4.16%),揭示下呼吸道感染,尿HI抗原阳性率高于上感组(x2=98.4,P<0.01).上、下呼吸道感染尿HI抗原检出率高于儿童对照组(χ2=3.84,P<0.05).结论 HI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 流感嗜血杆菌阳性住院患儿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胡俊;王晓蕾;许峰;谢江;刘华伟;杨莉莉;郭元彪

    目的:研究住院患儿流感嗜血杆菌(Hi)感染的基本临床特征及耐药动态。方法回顾性断面调查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间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0~17岁住院患儿痰液和咽拭子Hi分离情况。结果共分离出Hi 117株,111例患儿纳入调查,其中102例为呼吸系统感染(91.9%),其他疾病9例(8.1%)。支气管肺炎及肺炎患儿Hi检出率为50.8%(30/59),急性喉气管支气管炎50.0%(2/4),毛细支气管炎34.6%(9/26),急性支气管炎24.2%(32/132),喘息性支气管炎17.9%(5/28),疱疹性咽峡炎19.0%(4/21),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8%(9/76),急性扁桃体炎8.2%(7/85),新生儿肺炎5.6%(3/54)。两个调查年度间阿莫西林克拉维酸(15%vs 23%,P=0.010)和氯霉素(25%vs 8%,P=0.015)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菌株(BLNAR)和β-内酰胺酶阳性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菌株(BLPACR)两年间均有增长,分别从12%增加到21%,13%增加到19%,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在0~17岁儿童呼吸道感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BLNAR和BLPACR呈增长趋势将使临床面临更加严峻的抗菌素选择压力。

  • 儿童细菌性下呼吸道感染两种采样方法的结果分析

    作者:陈蓉;赵根明;林玉尊;郝创利;丁云芳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严重威胁婴幼儿的健康[1].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条件病原菌[2],同时其也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重要病原菌.

  • 上海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致病菌耐药性研究

    作者:车大钿;陆敏;张泓;李万华;陆权

    为了解上海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致病菌的分布及其对抗生素耐药情况,我们于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间对本院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咽分泌物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Sp),流感嗜血杆菌(Haemophilus influenzae,HI),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和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进行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杭州市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血清分型及其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裘益辉;张艳;华春珍;张烛仙;李建平

    目的 了解从呼吸道感染患儿分离出的流感嗜血杆菌血清分型及其对氨苄西林耐药性.方法 流感嗜血杆菌的鉴定采用V因子,X因子和V+X因子试验,血清分型采用玻片凝集法,β内酰胺酶检测采用头孢硝噻酚法,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和E-test法.结果 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共分离到的流感嗜血杆菌152株,其中男性患儿108株,占71.0%,女性患儿44株,占29.0%.血清分型显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148株,占97.4%,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4株,占2.6%;可分型菌株中,a,d,e,f型各1株,无b,c型菌株发现.34株菌株(22.4%)产生β内酰胺酶.152株流感嗜血杆菌中,全部菌株成功完成药敏试验,113株菌株(74.3%)对氨苄西林敏感;141株菌株用E-test法检验了低抑菌浓度(MIC),氨苄西林MIC50为0.25 μg/mL,MIC50为12 μg/mL.结论 该研究中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以不可分型菌株占绝对优势,74.3%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敏感.

  • 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及其对策

    作者:董宗祈

    细菌对抗生素耐药的问题,已成为临床医师每天都要遇到的难题.近年来,社区获得性感染耐药菌常见的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沙门菌属和志贺杆菌;院内感染常与抗生素治疗失败有关,常见的细菌以金葡菌、革兰阴性杆菌(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杆菌、绿脓杆菌、沙雷菌)和肠球菌为主[1].

  • 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肖航;吴祥林;姚伟;卢小娟;陈俊玲;王光磊;李如凯

    目的 了解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流感嗜血杆菌的分离率及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临床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173株,对其进行生物分型、血清分型及β-内酰胺酶测定,同时用K-B法做药敏试验.结果 流感嗜血杆菌阳性分离率为13.9%,生物Ⅱ型占32.0%、Ⅲ型占42.0%,血清b型为21.3%,β-内酰胺酶阳性率为34.4%.结论 流感嗜血杆菌是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其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 广州地区患儿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荚膜基因分型的研究

    作者:张莉滟;张双民;吕志跃;吴忠道

    目的 用PCR方法进行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分型,调查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流感嗜血杆菌的感染情况.方法 以流感嗜血杆菌荚膜编码基因(bexA)和荚膜分型编码基因(Hi-a、Hi-b)作为靶基因设计引物,用PCR方法扩增标准菌株为ATCC9006、ATCC49247、EQA0609的3个编码基因并测序,在此基础上对临床分离的43株流感嗜血杆菌进行荚膜基因分型研究.结果 PCR结果显示标准菌株ATCC49247未扩增出bexA编码基因,ATCC9006扩增出bexA和Hi-a编码基因,EQA0609扩增出为bexA和Hi-b编码基因,并且PCR产物序列与GenBank公布的序列一致性高.临床分离菌株Hi未扩增出bexA、Hi-a及Hi-b编码基因.结论 本实验研究表明广州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所分离的流感嗜血杆菌主要是不可分型的无荚膜菌株.

  • 1例头孢他啶针过敏反应的护理

    作者:钟丽妹

    注射用头孢他啶(Ceftazidime for Injection) 为白色或类白色结晶性粉末,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大肠埃希菌、肺炎杆菌等肠杆菌科细菌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有高度抗菌活性.此药物是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生素,具有抗菌作用强、疗效高、毒性低、过敏反应较少等优点.但此药可引起皮疹、哮喘、药热和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现将我科抢救1例静脉注射注射用头孢他啶针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526 条记录 20/27 页 « 12...17181920212223...262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