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认知行为治疗对高血压共病抑郁障碍患者的疗效 及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辉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高血压共病抑郁障碍患者疗效及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对7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将其中HAMD≥18分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5例),入组时及治疗8周末均予以常规血压测定、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定抑郁状况及执行功能.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降压、帕罗西汀抗抑郁治疗,研究组患者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治疗.结果:治疗8周末两组患者的血压和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入组时,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末两组患者WCST总测验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显著低于入组时,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8周末两组正确应答数、分类数均显著高于较入组时,且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高血压共病抑郁障碍患者血压、情绪及执行功能.

  •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研究

    作者:李艳;许俊亭;张晓南;胡昕华;王晓明;周翔

    著改善患者症状,而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会更有可能出现症状的恶化,延长住院天数.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有效.

  • 认知行为治疗对轻度颅脑损伤病人创伤后应激障碍预防作用的临床研究

    作者:阳前军;陈春发;陈汉波;丁凡;何仿

    目的:对轻度颅脑损伤患有急性应激性障碍病人早期实施认知行为治疗,以观察其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防效果.方法:30例病人在创伤后2周内分别接受6次认知行为治疗或支持性心理治疗.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组治疗后PTSD发生率显著低于支持性心理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PTSD发生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对轻度颅脑损伤患者早期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可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 认知行为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操作能力和智商评分的影响

    作者:张刚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记忆、操作能力和智商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日期的奇偶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给予抗精神病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进行认知行为治疗。通过韦氏成人智力量表对两组患者的操作能力、记忆功能及智商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施抗精神病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价显示其操作能力、记忆能力及智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距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操作能力、记忆能力及智商评分等思维感知和行为能力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认知行为治疗与抗抑郁剂联合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曹党芹

    目的 探讨强迫症治疗过程中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干预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强迫症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以抗抑郁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抗抑郁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Y-BOCS强迫思维、行为与总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Y-BOCS强迫思维、行为与总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Y-BOCS强迫思维、行为与总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12周后痊愈率、显效率与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结论 综合性认知行为干预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强迫症的临床症状,相比单纯抗抑郁药物治疗效果更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分析

    作者:龚世灵;陈汉明;龚世喜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中选取8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单行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认知行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各指标评分情况及精神症状.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HAMD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及8周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SI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SI GI及E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物质生活评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伴有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治疗中,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戒断综合征中的应用观察

    作者:李爽;袁淑兰;熊忠莲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在酒精戒断综合征的临床应用效果,为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40例同意参与研究的酒精戒断综合征男性患者,对照组20例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治疗组2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酒精戒断综合征评定量表评分都下降,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为2.51±0.36分,对照组为9.20±0.62分,P<0.0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也降低,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3.30±0.25分,对照组4.20±0.50分,P<0.0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均下降,且治疗组SAS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为35.64±3.66分,对照组为42.28±4.82分,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 提示认知行为治疗可能通过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 认知行为治疗在脑梗死后失眠患者应用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红梅;刘芸;刘琳玲;管细红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治疗脑梗死后失眠的效果.方法 本研究通过观察56例脑梗死后睡眠障碍患者,对照组28例给予右佐匹克隆片治疗,治疗组28例为在使用右佐匹克隆片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治疗.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6.31±0.76分,对照组9.36±0.91分,P<0.05).且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与HAMA均降低,治疗组与对照组HAMD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7.28±0.62分,对照组9.21±0.84分,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HAMA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5.69±0.53分,对照组7.82±0.68分,P<0.05).结论 表明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脑梗死后失眠的疗效.

  •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睡眠障碍的改善作用

    作者:谢梅;李凤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和夜间低氧血症.夜间睡眠质量的下降严重的影响着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疾病康复[1].镇静催眠药物可以引起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而且COPD患者常伴有抑郁症状,其安全性差.COPD患者睡眠障碍主要有以下因素,如夜间气短咳嗽,长期患病导致心理障碍,白天卧床多户外活动少以及治疗COPD的一些药物影响睡眠[2].综合以上导致睡眠障碍的原因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失眠治疗效果,本研究旨在通过认知行为的治疗改善COPD患者的睡眠[3].

  •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植入术后患者心理适应不良分析

    作者:谭琛;王方正;华伟;陈新;张澍

    目的对接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后患者心理适应不良的原因及改善方法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69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接受ICD治疗,根据患者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发作时频率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确定治疗方法和参数.结果在随访过程中发现4例患者在接受过电击治疗后出现严重的心理适应不良,包括紧张、情绪低落、恐惧及性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结论 ICD放电可引起患者心理适应不良,期望通过ICD参数的调整、加强内科药物治疗及心理干预改善这些患者的心理状态.

  •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的对照研究

    作者:赵淑芹;王剑英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方法:将附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成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在常规治疗护理基础上加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以常规治疗护理,指定护士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进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 NOSIE)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评定。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NOSIE 和PANS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0.01 P <0.05)。结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辅以认知行为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社会功能,促进病人康复。

  • 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赵淑芝;李聪慧;马沛沛

    目的:观察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将68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治疗8周,治疗前,治疗后2、4、6、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 HAMA)评定疗效。结果:2组在治疗后HAMD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性( P<0.05或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远期疗效更好。

  • 以认知行为治疗综合管理卒中后抑郁伴失眠患者病例报道

    作者:朱梅芳;王春雪

    1 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7岁.因"言语不利、失眠伴情绪低落3月余"就诊.患者于2017年3月25日因"突发言语不利伴右侧口角歪斜2 d"在外院住院治疗,诊断为缺血性卒中.治疗1月后患者言语不利、肢体笨拙减轻,但患者发病后情绪低落、易哭泣、烦躁、担心身体状况更差、做事情无乐趣、注意力不易集中、记忆力差、食欲差、睡眠差、入睡困难、易惊醒、早醒、不愿意与人交往、不能坚持工作、自我评价低、对未来悲观绝望.否认自杀观念及行为,否认情绪异常高涨,否认幻觉妄想.于2017年7月5日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心理科门诊就诊.

  • 强迫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佳;李占江

    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是以强迫思维和(或)强迫动作为特征的一种焦虑障碍,其症状明显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且病程迁徙,常导致严重的功能损害.过去的10余年中,OCD药物治疗[主要是氯米帕明和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和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都取得了重要进展.

  • 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疗效

    作者:程正祥;梁学军;高存友;段惠峰;甘景梨

    目的 探讨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单用曲唑酮对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将解放军91医院心理科48例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24例(曲唑酮加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曲唑酮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4周末分别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定临床疗效,以治疗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4周末,2组精神病评定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研究组4周末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末总有效率87.5%,显著高于对照组70.8%(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与单用曲唑酮比较,前者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和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85例双相抑郁共病强迫障碍患者临床研究

    作者:唐素圆;刘海艳;张程赪

    目的 研究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双相抑郁共病强迫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85例双相抑郁共病强迫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85例)和对照组(80例).研究组采用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抑郁强迫药物、一般性心理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及治疗1、3、6个月后的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评分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68.24%,对照组有效率为48.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后两组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个月后研究组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双相抑郁共病强迫障碍患者明显优于常规抗抑郁强迫药物和一般性心理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 认知治疗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防复吸作用

    作者:刘晓滨;张诗茗;李东俊;顾馨中;梁燕;龚桂琴;关亚军;马晶;李江波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认知行为治疗对其复吸的影响.方法:将强制戒毒的60例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治疗组进行治疗,出所后两组追踪6个月.观察操守、复吸、曾在访及失访情况.结果:两组操守、复吸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曾在访后失访例数治疗组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强制脱毒后的康复有一定影响,对其操守和复吸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奥沙西泮治疗非器质性失眠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漆文烨;夏江明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联合奥沙西泮治疗对于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质量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DSM-5诊断的非器质性失眠症患者100人,随机分为药物治疗组,CBT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共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2、6、12周分别测试三组在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上的得分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两周末,药物治疗组在临床疗效上与其他两组无明显差距,CBT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的睡眠质量优于药物治疗组;治疗6周末,联合治疗组及认知治疗组临床疗效及睡眠质量各项指标优于药物治疗组,但认知治疗组脱落率较高,治疗12周末,联合治疗各项指标均优于其他两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奥沙西泮治疗对睡眠改善起效快,短期及长期效果均好.认知行为治疗对睡眠改善有辅助治疗的长期效果,故应作为治疗慢性失眠症的基础常规疗法.

  • 基于认知行为治疗的戒毒技能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

    作者:陈家言;吴清锋;余金聪;曹洁频;王云翠;李帅奇;王增珍

    目的:编制戒毒技能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以复吸的认知行为理论和认知行为治疗的核心内容为参考,编制戒毒技能评估初始量表.选取强制隔离戒毒患者315人,将其随机分为两个样本,对其中一个样本(n=158)进行条目分析和探索性因子分析,对另一个样本(n=157)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相关分析和信度分析.采用修订后的量表,测定10名强制隔离戒毒患者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前后的应对技能,以标准化反应均数为指标,对量表的反应度进行检验.结果:经过条目筛选后的戒毒技能评估量表共12个条目,包括渴求及复吸借口应对技能、时间和金钱管理技能、其它通用技能3个因子,累计解释总方差的64.31%.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支持量表的3因子结构(x2/df=1.685,GFI=0.922,CFI=0.957,RMSEA=0.066).各因子之间呈中度正相关,各因子与总量表之间则呈高度正相关.总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8,重测信度为0.78;三个因子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4 ~0.83,重测信度为0.51 ~0.72.总量表的标准化反应均数为1.16,各因子的标准化反应均数为0.44~ 1.08.结论:戒毒技能评估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戒毒患者应对技能研究的测量工具.

  • 认知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疗效观察

    作者:竹道平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40例抑郁症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口服抗抑郁剂治疗.治疗组在药物治疗同时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观察3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1、2、3个月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段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起效更快,疗效更显著是一种更经济安全,依从性更好的疗法.

346 条记录 4/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