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志强;郭志华;憨广伶;王军;李占江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短期和长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一项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2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常规治疗( TAU组,n=16)和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组,n=16)。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临床大体印象量表(CGI)于基线和治疗结束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并随访评估其半年和一年疗效。结果:①12周、38周和64周时, CBT组PANSS总分显著低于TAU组(t=-2.174,-2.187,-3.256;P<0.05);②在38周和64周时,CBT组阳性症状量表得分显著低于TAU组(t=-2.564,-2.146;P<0.05);③在38周和64周时,CBT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量表分显著低于TAU组(P<0.05);④CBT组的1年随访复发率显著低于TAU组(P<0.025),而有效率显著高于TAU组(60.0%VS.20.0%,P=0.039)。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病情严重程度,尤其是阳性症状与焦虑抑郁等一般精神病理症状,降低复发率。

  • 神经性贪食症的认知机制及认知行为治疗进展

    作者:尹倩兰;刘伟志

    近年来,神经性贪食症(BN)发病率逐渐上升,年轻女性发病率约3%~6%,男性约3%,女性终身患病率约2%~4%,成为青年人常见慢性心理疾病之一。国外研究认为,体像障碍和情绪认知障碍是 BN 的主要认知机制,基于此机制的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近几年在实践中取得不少进展,从 CBT到CBT-E(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Enhanced,CBT-E),进一步发展到 CBT-GSH(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based guided self-help)。尽管 CBT 疗效显著,但仍需更多的理论上的突破和技术上的联合,比如治疗联盟和正念疗法的辅助,以达到更好的治愈效果。

  • 汶川震后孤儿创伤后应激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初步观察

    作者:曲晓英;刘豫鑫;廖金敏;王希林

    目的:对汶川震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孤儿进行心理干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汶川地震11个月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儿12例,均为孤儿(年龄11 ~ 15岁),其中1例脱落,5例完成了每周1次共8次的团体心理治疗,6例完成了每周1~2次共8次的个体心理治疗.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心理治疗效果评定量表(FEP)、UCLA孤独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在治疗前、治疗后及3年后随访时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11例患儿的PTSD症状均明显缓解,随访时症状无反复,IES总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降低[(31.6±10.2) vs.(18.2±10.3)vs.(9.0±2.8),均P<0.001];FEP量表总分、SAS焦虑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得分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45.7±16.4) vs.(67.1±23.2),(40.3±9.2) vs.(50.1±10.3),(44.2±8.2) vs.(51.4±10.5);均P<0.05],随访时与治疗结束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ES评分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逐次升高[(24.6±3.3) vs.(27.9±4.1) vs.(31.8±2.8),均P<0.05].结论:本研究提示,认知行为治疗适用于地震灾后应激障碍儿童少年,效果良好.

  •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的疗效

    作者:侯永梅;胡佩诚;梁燕萍;莫湛宇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对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 患者失眠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合并失眠的MHD患者103例随机分为干预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为期3个月的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前和干预2、4、6、8、10、12周(干预结束)后分别用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共98例患者(干预组51例,对照组47例)完成试验.干预后,干预组的SCL-90总分及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附加因子分,和PSQI量表总分及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期、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如,SCL-90总分(1.94±0.50)vs.(2.29±0.31);PSQI量表总分(12.63±2.27)vs.(16.40±2.16);均P<0.01].结论: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能有效改善MHD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睡眠质量.

  • 中学生无保护性行为的认知行为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陈于宁;姚树桥;朱熊兆;蚁金瑶

    目的:检验个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中学生的无保护性行为、性态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湖南长沙4所中学的1362名学生,筛选出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的学生68人[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问卷(HBICA)无保护性行为分量表(US)得分≥1],随机分配为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和对照组,每组34人.由咨询师对CBT组进行一对一的认知行为治疗.治疗采用会谈形式,每周1次,每次50~ 60 min.在此期间对照组不接受来自咨询师的干预措施.以US、性态度量表中文版(ATSS)为评估工具,对所有入组对象在基线水平、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估.结果:CBT组US得分的减分率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在80%以上.混合线性模型分析结果显示,US及ATSS评分的分组处理、测量时间、分组处理及测量时间的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简单效应分析表明,CBT组的US、ATSS得分自干预后1个月开始低于基线测试水平[(2.2±2.9)vs.(4.7±3.1),(3.2±1.6)vs.(4.7±3.1);(38.2±4.9)vs.(40.9±5.1),(37.2±5.4)vs.(40.9±5.1),均P<0.01],对照组3次US、ATSS测量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两组间US、ATSS得分差异的效应量均达到中等以上水平(Cohen's d =0.50~0.70).结论:个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发生过无保护性行为中学生的无保护性行为、性态度有较好的干预效果.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强迫症疗效的meta分析

    作者:黄芳芳;李占江;韩海英;熊红芳;马云

    目的:通过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比较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对强迫症的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选择依据.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entral数据库,收集比较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或CBT治疗强迫症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的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测量数据并采用均差作为效应量,应用RevMan5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项符合标准的研究,合计样本量468人.排除可能引起异质性的1组数据后,3组数据比较了药物联合CBT与单纯药物治疗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0.4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MD =6.46,Z=5.03,P≤0.05);7组数据比较了药物治疗联合CBT与单纯CBT的疗效且无异质性(Q=9.08,P>0.1),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与单纯CBT组对强迫症状的改善没有差别(MD =0.87,Z=1.22,P>0.05).结论:鉴于目前结果,推测对于强迫症状的改善,药物治疗联合CBT优于单纯药物治疗而与单纯CBT相当,但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 一例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基于案例解析的干预

    作者:罗佳;李占江;刘竞

    本文结合一例社交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CBT)案例,探讨社交焦虑障碍的案例解析和CBT过程.在对患者进行完整详细的横向和纵向案例解析基础上,针对患者的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问题开展了15次系统规范的CBT治疗.结果显示患者Liebowitz社交焦虑量表(LSAS)分由49分减至26分,初的治疗目标已达成.本案例报告提示"认知重建与暴露"结合的治疗策略可以用于治疗社交焦虑障碍.

  • 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随机单盲对照试验

    作者:马云;李占江;徐子燕;郭志华;屈英;王向群;KINGDON David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及相关因素,为寻找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单盲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医院门诊和住院患者共120例,随机分配到认知行为治疗组(CBT组,n=60)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组(ST组,n=60),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15次认知行为治疗和支持性心理治疗.在基线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应付方式问卷(CSQ)、非理性信念量表(IBS)及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盲法评定.第12周、24周采用WHOQOL-BREF和自编药物副反应问卷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结果:第12周,CBT组患者WHOQOL-BREF总分各因子分均高于基线[(77.0±13.9) vs.(73.1±13.8),(22.4±4.5)vs.(21.5±4.7),(18.9±4.1)vs.(17.8±4.3),(9.3±2.2)vs.(8.9±2.3),(26.4±5.0) vs.(24.7±5.3),均P<0.05],而ST组患者仅环境因子有显著改善[(23.9±4.7)vs.(25.0±5.2),P<0.05],其余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4周,两组在WHOQOL-BREF的社会关系和环境因子分上组间效应显著(F =6.77,7.21,均P<0.05),CBT组得分均高于ST组.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基线应对方式分数较低、接受CBT及男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正性预测作用(B=-0.25,2.31,-1.64,均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基线应对方式得分相对更低、能接受认知行为治疗及男性患者更容易从治疗中获得生活质量的改善.

  • 认知行为治疗降低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率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陈珊;童峰;齐铱;张婷婷

    目的:评估认知行为治疗(CBT)降低社区服刑人员再犯率的有效性.方法:运用系统评价方法,系统检索12个国内外数据库,从173个原始研究中筛选符合既定纳入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通过Cochrane偏移风险工具对纳入试验进行质量计分并进行meta分析,评价指标指向再犯率降低维度.结果:共纳入5项干预社区服刑人员(n =5157)的随机对照试验,其中3项研究为低度偏移风险,2项研究为中度偏移风险.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认知行为治疗对降低社区服刑人员的再犯率(RR=1.39,95% CI:1.06~1.80)有统计学意义,亚组分析表明,认知行为治疗对降低缓刑犯(RR=1.69,95%CI:1.10~2.59)、非缓刑犯(RR=1.14,95% CI:1.06~1.22)再犯率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先期接受过监禁矫正的非缓刑类型罪犯,认知行为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再犯率;同时,针对缓刑罪犯,认知行为治疗也能够有效降低其再犯率.

  • 一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认知行为治疗的个案概念化报告

    作者:王纯;张宁

    广泛性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GAD)指一种以缺乏明确对象和具体内容的提心吊胆及紧张不安为主的焦虑症,并有显著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状、肌肉紧张及运动性不安.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behavioral therapy,CBT)是将认知治疗和行为治疗相结合的心理治疗方法,是GAD患者理想的心理治疗方法.研究证明,在所有心理治疗方法中,CBT是GAD治疗有效性证据充足的心理治疗方法[1],在中国患者中也具有良好疗效[2].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24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开放试验

    作者:黄芳;钱秋谨;王玉凤

    目的:初步评估团体认知行为治疗(CBT)对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核心症状、执行功能、自尊水平及生活质量等的效果.方法:对27例成人ADHD患者进行12周CBT和3次后期巩固治疗(4周1次),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自尊量表(SES)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IEF)评估疗效.采用多次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第1周、第12周和第24周的各指标得分进行比较.结果:24周CBT后ADHD-RS得分及BRIEF-A中转换和任务监控得分均低于第1周得分(均P <0.05),SES得分及WHOQOL-BREF的生理领域得分均高于第1周得分(均P<0.05).结论:包含3次后期巩固治疗阶段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可改善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者的核心症状、执行功能、自尊水平和生活质量.

  • 从认知行为治疗的发展看心理治疗的疗效评估

    作者:王建平;王晓菁;唐苏勤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效果能否评估以及如何评估一直是学者们争议的话题,也是各心理咨询治疗流派努力的方向.在心理咨询与治疗各流派中,认知行为治疗(CBT)被认为是唯一循证的心理咨询治疗方法.本文作者是CBT治疗师,结合自己多年心理咨询治疗的实践经验和回顾相关文献,从CBT的起源、发展和特点,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认为CBT是真正遵循和体现了“科学家-实践家”的模式,其效果是可以评价的,是有证据支持的.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心理治疗(综述)

    作者:黄芳;钱秋谨;王玉凤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对患者的社会功能存在持续不良影响,需要在药物治疗基础上进行包括心理治疗在内的综合性治疗.本文总结了针对成人ADHD不同种类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治疗、辩证行为治疗、正念冥想、训练治疗、婚姻家庭治疗,并对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和总结.目前,中枢兴奋剂联合针对症状的心理治疗是多部治疗指南推荐的成人ADHD治疗方法,而在多种心理治疗方法中,认知行为治疗被证明对ADHD核心症状及与焦虑、抑郁相关的合并症状为有效.后本文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希望有助于成人ADHD的相关研究和临床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症状疗效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作者:张迎黎;冯飞;梁炜;方莉;周云飞;位照国;刘铁榜

    目的:采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的方法评估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PsycINFO、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据库、CNKI发表的CBT用于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者疗效比较的随机对照研究,主要结局为自杀意念的变化或消除,次要结局为自杀和自伤行为、抑郁症状.用Cochrane协作网研究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评估研究质量,采用随机效应模型,使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合并和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2707名患者.CBT可短期降低自杀意念(SMD=-0.30,95% CI=-0.42~-0.19);CBT对自杀意念的中期和长期疗效和对照组无差异(SMD=-0.27、-0.18,95%CI:-0.61 ~0.07、-0.41~0.05).CBT对自杀和自伤行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OR=0.68、0.73、0.50,95% CI =0.48 ~0.97、0.54~0.98、0.31~0.80).CBT对抑郁症状短期、中期和长期疗效均优于对照组(SMD=-0.35、-0.28、-0.35,95% CI=-0.51~-0.19、-0.51~-0.05、-0.55~-0.15).结论:短期内认知行为治疗可以降低自杀意念;认知行为治疗也能减少自杀和自伤行为风险,改善与自杀相关的抑郁情绪.

  • 神经性厌食症的心理干预

    作者:黄悦

    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AN)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和工作能力,社会负担沉重的精神疾患.由于AN与心理和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治疗相当困难,且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因此成功的治疗往往需要在不同阶段介入心理干预.

  • 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干预的初步探索

    作者:龙卿志

    本文采用认知行为团体疗法对高一社交焦虑学生进行干预实验,以探索降低高一学生社交焦虑的有效方法.1 对象与方法

  • 一例强迫检查的认知行为治疗案例报告

    作者:刘兴华;宋斐

    强迫症在临床上是一种难以治疗的心理障碍.不过,近三十年来在临床心理学领域取得的许多新进展,极大地促进了强迫症的有效治疗[1].

  • 强迫症认知行为治疗的神经影像学研究(综述)

    作者:张宗凤;范青;肖泽萍

    本文回顾了强迫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脑变化的神经影像学研究,分别从强迫症患者认知行为治疗前后脑功能、脑代谢及脑结构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是通过减弱眶额回、前扣带回的功能,增加N-乙酰天门冬氨酸的浓度及减少眶额回灰质体积的生物学机制来改善强迫症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疗效相关因素

    作者:赵梦婕;黄芳;王延菲;王玉凤;钱秋谨

    目的:初步探讨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认知行为治疗(CBT)疗效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自身对照设计,选取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成人ADHD诊断标准的门诊患者85例,进行12周认知行为治疗,使用ADHD评定量表(ADHD-RS)评估ADHD核心症状,根据治疗后ADHD量表减分率≥25%分为治疗有效组(n=41例),减分率<25%分为治疗无效组(n=44例),采用t检验/x22检验比较治疗有效组及治疗无效组在人口统计学、疾病特征及早期疗效(治疗第4周ADHD量表减分率≥25%为早期起效)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CBT疗效相关因素.结果:在治疗有效组中,早期起效者比治疗无效组更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IS运动冲动分数较高(OR=1.27)、早期起效(OR=11.87)的患者CBT更易起效.结论:运动冲动症状越重、早期起效的成人ADHD患者CBT疗效较好.

  • 对不同程度认知障碍抑郁症的治疗学研究

    作者:陈远岭;徐俊晃;张铁忠;李一云;梁国祥;常晓棠;马振祥;曹阳光

    目的:探索不同程度认知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方法:将72例抑郁症用"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测查后分为"高认知障碍组"和"低认知障碍组",再分别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结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或单独药物治疗.结果:在高认知障碍组的抑郁症患者,联合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独药物治疗.而低认知障碍组,两种治疗方法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高度认知功能障碍的抑郁症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346 条记录 2/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