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认知行为治疗在三腔两囊管压迫止血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沈秀琴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治疗在提高三腔两囊管置管成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3例确诊为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8例,采用操作前、中、后分别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25例,只是按照常规操作进行插管.比较两组的一次置管成功率.结果:治疗组一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的悲观恐惧心理,重建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提高插管成功率.

  • 美容心理与整形美容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刘友山;甘丽;俞凯莉;应为红;申五一

    近年来,随着整形美容学科的发展,在美容整形过程中使一些求美者得到形象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美容整形的医疗纠纷,使之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随着生物-医学-心理模式的发展,美容心理学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日益受到整形美容界学者们的关注.因此,关注术前求美者的心理问题,加强医患沟通成为整形美容业防范医疗纠纷的重要因素.文章主要从美容心理学与整形美容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的相关因素做阐述.

  • 认知行为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吴琼芳;成晓洁;李侃;喻芳

    目的:研究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对脊髓损伤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认知行为疗法对促进本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患者64例,采用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激素脱水营养神经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分量表(GQOLI-74)评分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定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0.05)。GQOLI-74评分除物质生活外,8 w后观察组的客观状态总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脊髓损伤患者实施认知行为疗法,可明显改善患者不良负面情绪,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 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

    作者:高见;王鹏翀;李占江

    现阶段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本文将从脑功能、神经电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以及遗传与表观遗传这四个方面对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进行讨论,综合心理、生理和遗传三方面的结果,从微观、中间和宏观多层面提出了认知行为治疗生物学机制的整合模型.并进一步对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了讨论,为未来探究认知行为治疗的生物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方向.

  • 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飞;刘晓凤;王岩刚;蒋小苹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90例残留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维持原治疗药物不变的基础上,研究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一般的疾病指导,治疗持续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用阴性和阳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进行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PANSS和PSP量表评分,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3月末,研究组阴性因子分及一般病理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6月末,研究组PANSS总分、阴性因子分及阳性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月末和治疗6月末研究组较对照组PSP评分增加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残留型精神分裂症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

  • 认知行为辅导对脑卒中患者心理、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李鸿远;张志宏;刘波;马瑞;李强;李晶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心理、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方法 临床纳入我院2013年5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10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辅导.比较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洛文斯顿认知功能评定测验(LOTCA)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AMD、MMSE、LOTCA各项评分及AD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情绪、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元认知训练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付艳梅;王惠玲;陈尚周;李昱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高致残性的重型精神疾病,表现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具有高复发及病程慢性化的特点.近年来,人们对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的认可逐渐加深,同时也越来越认识到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局限性,因此,越发迫切能够出现有效的辅助性心理治疗.有学者基于认知行为治疗(CBT)以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偏倚、社会认知缺陷和心理理论方面的基础研究提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称为元认知训练(MGT).本文介绍MCT的背景和理论基础,并就近年来MCT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 躯体形式障碍的研究现状

    作者:秦颖

    躯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s)是一类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早期识别利于提高社会和非精神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减少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使疾病得到早期有效治疗.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对躯体形式障碍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分类和各类型临床表现及治疗做一综述.

  • 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

    作者:马云;李占江;徐子燕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介绍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总体状况、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后就目前国内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

  •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张荣华;季建林

    网络认知行为治疗(CBT),即将CBT技术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应用的一种新的CBT治疗形式,其大的优势是方便、省时.本文综述了网络CBT在焦虑和抑郁障碍,以及其它临床问题中的研究进展,探讨网络CBT相对于传统CBT的优势以及治疗师在网络CBT中所起的作用,同时也初步指出网络CBT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未来网络CBT发展的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网络 认知行为治疗
  • 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廖艳辉;刘铁桥

    本文综合国内外文献,简要介绍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对血液透析患者的总体疗效

    作者:高永飞;杜成丽;任巧玲;吴宏霞;李沁梅

    目的 观察分析认知行为治疗对血液透析(H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透析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9月于我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生活质量、HD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和HD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HD质量.

  • 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王琳

    目的:主要研究了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5年12月间收治的6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实施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应对方式评分情况.结果: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CSQ评分情况,治疗后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对方式产生重要影响,有助于改善患者应对方式,应该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 氟伏沙明联合认知疗法对慢性焦虑障碍的临床研究

    作者:肖狄;卢晓娟;钟沿风;孙兰英;张宇鹏

    目的 探讨单纯氟伏沙明治疗及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3~2016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符合ICD-10诊断标准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氟伏沙明治疗组(对照组)40例及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治疗组)40例,临床观察治疗六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和6周末进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生活质量评定量表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单纯氟伏沙明治疗组(对照组)及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的资料分布上无明显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不影响实验结论.两组对焦虑障碍患者的症状改善均有显著作用(P<0.05),而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的HAMA减分率、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分值均高于单纯药物治疗组.结论 氟伏沙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上优于单纯氟伏沙明治疗组.对患者预后生活质量恢复情况上也优于单纯氟伏沙明治疗组.

  • 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治疗方法的对比研究

    作者:邵丽川;卢佩兰;吴小玲;阮春蕊;谭健勇

    目的 为探讨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 以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80岁老年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分A、B、C三组,所有入组患者予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A组予抗抑郁药物舍曲林,B组予认知行为干预,C组予抗抑郁药物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干预,于治疗12周和24周分别测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简易精神状态评定量表(MMSE),监测血压、血糖、血脂,观察记录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 A组治疗12周及24周HAMD、ADL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 24周HAMD评分明显下降P<0.01,ADL评分上升P<0.05;组24周后在HAMD、ADL评分明显变化P<0.01,MMSE血压、饮食运动有差异性,P<0.05,C组与A、B组比较疗效P<0.05.结论 抗抑郁药物舍曲林、认知行为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有效,抗抑郁药物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是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认知行为治疗焦虑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晓

    焦虑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给患者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当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焦虑症患者数量持续增长,尤其是广泛性焦虑障碍、惊恐障碍、社交障碍等患者的数量明显增长,因此焦虑症的治疗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当前认知行为治疗对于焦虑症临床治疗具有显著的疗效,在临床中应用广泛。

  • 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研究

    作者:倪爱华;边艳珠;靳春英;郭树苗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25例确诊的抑郁症患者按给予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两组,认知行为治疗组12例,西酞普兰药物治疗13例.采用99Tcm-双半胱乙酯(ECD)局部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结合感兴趣区(ROI)技术,对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局部脑血流变化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结果:两组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西酞普兰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认知行为治疗组.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均可增加右基底节的血流量,此外认知行为治疗组右边缘系统扣带回后部局部血流量增加,西酞普兰组右颞叶后部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结论: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抑郁症均有效,但西酞普兰治疗效果优于认知行为治疗,两种治疗方法作用机制可能不同.

  • 精神分裂症行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应对方式影响分析

    作者:李景君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行认知行为治疗的疗效及对患者应对方式影响.方法:收集我院90例2017年1月-2018年1月精神分裂症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对照组44例和观察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予以药物加认知行为疗法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疾病和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前后患者应对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疾病和治疗认知、治疗行为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应对方式情况并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应对方式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加认知行为疗法方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确切,可更好改善应对方式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生命质量的对照研究

    作者:王树宁;成媛媛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认知行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进行8周的系统治疗.在治疗前后应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定.结果 认知行为组治疗后SF-36量表的社会职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分数高于治疗前,两者有显著差异;治疗后认知行为组SF-36量表的社会职能、情绪角色、精神健康分数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提高精神分裂症的生命质量.

  •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研究

    作者:王树宁;王珣

    目的 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100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认知行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进行8周的系统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MCCB认知评定.结果 认知行为组MCCB中的语义流畅性、连线、符号编码、数字序列、空间广度、情绪管理分数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346 条记录 17/18 页 « 12...10111213141516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