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认知行为治疗对PCI术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焦虑、抑郁的疗效分析

    作者:杨红雨;孔咏梅;闫娟娟;蔡小菲;梁丽芬;拜芳芳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PCI)后非心源性胸痛(NCCP)病人焦虑、抑郁的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5年6月行 PCI术后因非心源性胸痛会诊的54例病人,给予冠心病、PCI术后规范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及认知行为治疗。运用 Zung焦虑、抑郁自评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评价治疗后1个月的治疗效果。结果病人在认知行为治疗前,其Zung焦虑、抑郁自评及汉密顿焦虑、抑郁量表得分分别为47.96分±7.64分、52.96分±7.34分、9.06分±3.67分、13.39分±5.70分,治疗后各项得分分别为45.20分±6.10分、49.69分±6.38分、7.37分±2.54分、10.50分±4.33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 PCI术后 NCCP病人焦虑、抑郁状态。

  • 认知行为治疗预防初产妇产后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宁秋芬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能否阻断初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方法:16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80例,治疗中研究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10例,故终纳入分析的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78例,另一组对照组为70例,观察8周,于治疗结束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估患者状态.结果:研究组治疗8周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平均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产后抑郁发病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认知行为治疗干预对初产妇进行心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抑郁症的发生.

  • 认知行为治疗癌症化疗期病人的尝试

    作者:赵俊燕

    本文对30例癌症化疗期病人应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进行干预.显示结果:干预后病人的焦虑程度、抑郁程度明显下降;化疗药毒副反应自觉症状有不同程度减轻及对继续化疗的信心普遍增强.

  • 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朱志红;贾春霞;张宇燕

    目的:观察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0例老年PDS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中医症候评分表的变化.结果: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第60天、第90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中医症候评分表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医药结合认知行为疗法在老年脑卒中抑郁症患者康复过程中疗效显著.

  • 重视肝炎患者认知教育提高干扰素治疗依从性

    作者:陈新月

    慢性肝炎是我国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我国有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约6 000万,每年死于慢性肝炎相关疾病者约65万人.对于这个威胁人类生命的进展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根治方法.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的对照研究

    作者:周青;滕沁

    为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的影响,将53例符合罗马标准Ⅲ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10周的团体认知行为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的临床症状、焦虑自评量表( 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并在治疗结束后第12月时随访,评估其复发率.治疗组临床症状评分的减分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情绪状态(SAS/SDS)评分的减分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第12月时随访,治疗组复发率(11.11%)明显低于对照组(26.92%)(P<0.01).团体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能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临床症状和情绪状态,降低复发率.

  • 认知行为治疗对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生活质量影响研究

    作者:王骞;谢守付;姜季妍

    将200例老年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治疗前后进行CRI、SDSS、GAF等量表评定.6个月后,两组在大体功能、生活满意度、应对方式等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1).认知行为治疗有效改善老年抑郁症病人的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满意度.

  • 归因训练在精神卫生领域的应用

    作者:王纯;张亚林;张宁

    归因训练是一种从归因方式入手对认知、情绪和行为问题进行治疗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综述了归因方式在精神分裂症、神经症、物质滥用、生理心理问题及家庭暴力等精神卫生领域中的作用,以期对归因训练在相关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抑郁症认知治疗理论及实践进展

    作者:张骏;杨彦春

    认知治疗分化为认知行为与认知分析治疗两个流派.抑郁的贝克认知模型、归因模型、自我价值关联模型以及抑郁的注意过程等认知理论为认知治疗奠定了基础.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分析系统心理治疗以及基于冥想的认知治疗等已经在实践中被较有力的临床证据检验.认知治疗在抑郁症的治疗中已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 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管琳;李双

    为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躯体形式障碍(SD)的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81例SD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IPT联合度洛西汀;B组,CBT联合度洛西汀;C组,仅用度洛西汀.治疗后三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IPT和CBT均可显著提高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IPT在疗效上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当.

  • 心理疗法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赵李清;汪隼

    随着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生物医学模式逐渐地不能满足医学发展的需要,取而代之的是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认为生物学、心理学及社会学因素是人类致病共同的重要因素。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同时也是西方辅助与替代医学的重要内容。针灸医护人员应大力宣传针灸知识,应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对待每一位患者。本文试述心理疗法如支持性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放松疗法在针灸临床的应用,展现针灸心身同治的诊疗特点。

  • 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张华;庞剑月;曹素霞;李恒芬

    为了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的应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241名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测评.干预组服用抗抑郁药物及每周40分钟~50分钟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照组只服用抗抑郁药物,两组治疗为期16周.结果显示: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的抑郁症患者量表评分及自杀态度总分有明显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认知行为治疗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安全管理中具有一定的作用.

  • 认知行为治疗运用中涉及的中国文化因素

    作者:宋红燕;郭志华;李占江

    当前作为临床循证证据强的认知行为治疗诞生于西方文化背景,其理论基础和临床操作具有西方文化特点.很多研究表明文化是影响心理治疗疗效的因素之一.如何提高认知行为治疗在中国文化下的临床疗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认知行为治疗的应用中所涉及的中国文化适应问题进行系统梳理,整理出认知行为治疗的文化适用中所涉及到的中国文化因素,在分析这一领域研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对开展契合中国文化的认知行为治疗进行展望.

  • 失眠障碍的治疗

    作者:顾平;王淑君

    失眠障碍是目前常见的睡眠-觉醒障碍之一,其本质特征是入睡困难,早醒以及对睡眠质量的不满意等,并且影响记忆力、情绪等日间功能,此外患有失眠的高龄人群会有认知功能下降的风险.随着对失眠的认识的加深,针对失眠的治疗也越发重要.失眠的治疗主要包括生活习惯的改变、睡眠卫生的教育、心理和药物治疗等,本文着重介绍药物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

  • 浅谈CBT对抑郁症的治疗程序

    作者:张启林

    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进而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短程心理治疗方法。本文通过对CBT治疗抑郁症程序的简单回顾,阐述了认知行为疗法对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可行性和重要性。

  • 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卢世臣;刘琳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予以帕罗西汀系统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治疗,疗程均为12周.采用Hailton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周末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12周末,观察组患者的HAMA总分及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2.85、2.02、2.79,P<0.05或P<0.01);而GQOLI-74总分及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3个维度评分则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3.88、2.68、2.99、2.1l,P<0.05或P<0.01).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而且有助于提高广泛性焦虑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 认知行为治疗对2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留芝;付华;魏贵明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糖尿病伴抑郁症状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54例糖尿病伴抑郁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糖尿病健康教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时间均为8 w.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SDS、HAMD-17项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状改善明显(P<0.001).结论 对糖尿病伴抑郁症状的患者,予以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并有利于血糖的控制.

  • 老年人泛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刘得伟;赵施竹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老年泛焦虑症(GAD)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134例老年平均龄67岁,分为CBT组和强化简理治疗(EUC)组,初期治疗3个月,治疗后3、6、9、12、15个月进行随访.CBT组干预包括教育和认识、会谈、松弛训练、认知治疗、问题暴露与解决技巧训练、行为睡眠管理.EUC为2 w一次接受电话咨询进行安全教育和低支持.主要观察指标包括烦恼程度和GAD程度,焦虑等级并存抑郁症状,生理/精神健康生活质量.结果 与EUC组相比,CBT显著改善烦恼程度(P<0.001)、抑郁症状(P=0.02)、一般精神健康(P=0.008).GAD严重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意向治疗分析显示CBT反应率较EUC治疗组3个月时高(40.0%及21.9%,P=0.02).结论 与EUC相比,CBT可使老年GAD患者的烦恼程度、抑郁症状、一般精神健康得到更大改善.

  • 工娱治疗及认知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磊;曹雷;张虹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常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了防止和延缓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衰退,早日回归社会,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行为工娱治疗及认知行为治疗是很有必要的.

  • 认知行为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分析

    作者:周磊;张虹;曹雷

    脑血管疾病患者易并发抑郁症.为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该类患者的疗效,本文作者对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1月-2011年1月从本院神经内科及精神心理科住院患者中筛选60例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男性42例,女性18例,年龄35~67岁,平均年龄(51.6±2.3)岁.所有病例均为首次发病,患者均符合以下标准:①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的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 17项版本总评分≥18分;③无严重的除脑卒中外的其他躯体器质性疾病;④住院治疗时间>8周.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变性质患者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46 条记录 7/18 页 « 12...45678910...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