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应激思想灌输训练在应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时的应用

    作者:吴樨

    目的 探讨应激思想灌输训练在应对白内障患者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时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白内障择期手术患者65例,随机分为心理训练组33例及对照组32例,心理训练组在常规术前准备同时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辅导学习应激思想灌输法,对照组仅按常规做术前准备,两组术中术后用药相同,分别于手术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焦虑心理测评;于术后进行术眼疼痛感的问卷调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训练组术前SAS评分比术后略高,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前SAS评分明显高于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有部分患者感到不同程度的疼痛,心理训练组报告的疼痛要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激思想灌输训练有助于对付手术压力情境,能有效缓解白内障患者的术前焦虑和术后疼痛.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颜建辉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联合西酞普兰治疗和单独应用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患者,比较分析2种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HAMD评分,服药时间及副作用.结果 2组治疗1个月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2个月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2组差异更加显著(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平均服药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副作用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西酞普兰治疗抑郁者疗效确切、作用持久、可有效降低药物副作用,使治疗更加安全,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对照研究

    作者:林卫;吴爱勤;万好

    目的 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方法 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即分为2组,研究组采用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用西酞普兰治疗,2组作8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周末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A),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结果 2组在治疗后第4.8周末HAMD.HAMA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对难治性抑郁症有效,并且远期疗效好.

  •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朱艳清;聂莎;邓少玲;何婉仪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3月在广州市惠爱医院住院的200例精神分裂症缓解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00例.但在整个研究周期中,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患者从研究中脱落,终研究组92例,对照组87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健康教育,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个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在干预前、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由接受过相关培训的精神科医生,使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以及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表,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病情、自知力、治疗态度和药物依从性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及出院后3、6、12个月的ITAQ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的服药完全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维持其治疗期间的治疗态度,进而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妄想及认知偏差的效果

    作者:游志毅;陈新潮;张锦黎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妄想及认知偏差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62例精神分裂症难治性妄想及认知偏差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CBT联合药物治疗及单用药物治疗,并于9周及18周后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SYRATS)和达沃斯认知偏差评定量表(DACOBS)评价效果.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9、18周后,患者的妄想症状、认知偏差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3.17、4.54、2.15、4.30,均P<0.05),且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t=2.15、2.87、2.12、4.15,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CBT不仅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难治性妄想,且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认知偏差.

  • 认知行为治疗与康复训练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研究

    作者:朴轶峰;李镔;燕银枝;李发东

    目的 评估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治疗(CBT)与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 于2014年5月选择45例愿意参加康复训练与CBT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与之相匹配的条件选择45例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照组.研究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BT和康复治疗;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期为6个月.以健康状况评定问卷(SF-36)和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IPROS)为研究工具.结果 在研究结束时,研究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与健康变化各项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工疗能力、生活能力、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社交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保持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CBT和康复治疗,康复效果显著,值得推广与应用.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患者的效果研究

    作者:吕园园;陈宝嫦;乔胜宇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失眠症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9月我院收治的90例失眠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认知行为疗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及睡眠质量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SDRS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的SDRS评分、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SDRS评分、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予以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减轻失眠症患者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孔令军;左小云;周永彬;焦峰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采用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方案,两组均治疗6个月.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GSES、SQLS、PANSS评分. 结果 两组治疗后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GS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后的SQLS、PAN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治疗后的SQLS、PAN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对照研究

    作者:买力开木·阿布都克里木;米尔孜合买提·买买提明;刘红萍;西尔扎提·买买提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盐酸度洛西汀肠溶胶囊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效果更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盐酸度洛西丁肠溶胶囊治疗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可以有效提高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 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发作的临床研究

    作者:白云洋;张婷婷

    目的:比较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抑郁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辽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抑郁发作住院患者58例,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研究组30例(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和对照组28例(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治疗前及治疗12周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临床疗效总体量表( CGI)及总体幸福量表(GWB)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 HAMD 评分分别为(9.33±2.11)分和(17.18±1.74)分,CGI评分分别为(1.47±0.51)分和(3.29±0.76)分,两组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 <0.01)。研究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 GWB评分分别为(77.20±1.43)分和(76.64±0.83)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升(P<0.01),研究组提升更为明显(P<0.01)。结论帕罗西汀联合认知行为治疗抑郁发作的效果较单用帕罗西汀好,前者可以更好地提升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 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对照研究

    作者:王德刚;李新胜;徐静;尹刚;陈胜华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方法:89例符合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一组予以认知行为治疗合并利培酮治疗(研究组),另一组予利培酮治疗(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入组前及治疗后2、4、6、8周末分别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结果:研究组第4周末起阴性症状分,一般精神病理分及PANSS总分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二组间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 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作者:皮玥玥;曹玉媛

    目的:探讨氟伏沙明与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强迫症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组.每组24例.治疗组采用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氟伏沙明治疗,疗程为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 治疗后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定疗效,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为79.2%(18/24),对照组 有效率为50%(12/24),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结论:氟伏沙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的 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 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失眠伴慢性非恶性颈背痛的效果

    作者:王平;郭奕倩;王效敏

    目的 探讨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失眠伴慢性非恶性颈背部疼痛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6月~2013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神经与精神病科诊治的,符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第二版失眠的诊断标准,并伴慢性非恶性颈背部疼痛的患者39例,随机分为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组(干预组,20例)和单纯睡眠卫生教育组(对照组,19例).患者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5周填写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睡眠日志、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并分析两组的结果.结果 两组治疗期间各有1例中途脱落未能完成治疗.干预组治疗结束后1周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焦虑得分均较对照组改善[(39±18)比(65±28)min、(429±47)比(413±70)min、(3.8±1.6)比(3.5±1.5)分、(73±13)%比(66±12)%、(7.0±3.5)比(8.1±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5周干预组入睡时间、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睡眠效率、焦虑得分分别较对照组相应指标改善[(35±12)比(62±27)min、(440±52)比(418±75)min、(3.9±1.8)比(3.5±1.6)分、(76±12)%比(66±12)%、(6.5±2.4)比(7.8±3.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程小组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伴慢性颈背痛患者的失眠和伴随焦虑症状有持续的效果.

  • 认知行为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效果

    作者:骆明杰;孙兵;阮靖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药物治疗,对照组支持性心理治疗,观察组再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CSQ、IBS、PANSS评分、3个时点上WHOQOL-BREF评分,并分析影响生活质量改善效果的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CSQ、IBS、PAN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WHOQOL-BREF评分第12周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74,P<0.05).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

  • 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王心蕊;王奎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9月收治的66例双相抑郁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给予连续10周、每周2次的认知行为治疗,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对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应对方式中的幻想、求助、退避与解决因子得分相对于治疗前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双相抑郁患者应对方式具有积极影响,对于改善病情具有较好的作用。

  • 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惊恐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蔡松涛;何莲珠;陈平周;胡晓虹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评估惊恐障碍患者述情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9例(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对照组48例(文拉法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学业拖延量表(PASS)评分、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总分和因子评分的差异。结果治疗第2、4、6、8周两组PA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PA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TAS总分和因子2得分均比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降低(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述情障碍有显著疗效,可供参考。

  • 认知行为治疗对乳腺癌术后化疗失眠患者的影响

    作者:郑小华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缓解乳腺癌化疗失眠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9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化疗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给予乳腺癌化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CBT 8周。干预前后采用睡眠日记及失眠严重程度指数(ISI)评价两组患者的睡眠情况及安眠药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睡眠日记各指标、ISI评分及安眠药使用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更显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辅以CBT 能有效缓解乳腺癌化疗失眠患者,提高睡眠质量。

  •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研究进展

    作者:王靖芬;李星;王莹;苑杰

    认知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方法是以贝克1976年的专著《认知疗法与情绪障碍》出版而出现的[1]。该疗法的基础理论被认为是“认为人的思维对其情感和行为具有决定性作用。”在针对病人错误或歪曲的认知问题上,主要通过改变病人对己、对人、对事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善他所呈现的心理问题。而近几年来该疗法探索应用于原发性抑郁症的治疗和康复也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认知行为治疗(CBT)目前主要针对抑郁症、焦虑症等问题以及修正功能障碍的想法与行为。以其科学、高效和相对较低的复发率被大多数临床心理学家所接受和使用,是迄今应用广泛的心理治疗方法。本文综述国内近几年来用于抑郁症治疗中所取得的进展。

  • 焦虑障碍心理治疗疗效的循证研究

    作者:契维;肖泽萍

    焦虑障碍是精神科临床的常见病,包括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社交焦虑等.针对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作为近年来越来越受关注的治疗选择,一部分已被临床研究证实有效,其中有相对充分研究支持其疗效的有认知行为治疗、心理动力学治疗等,另外一些疗法的研究也正在探索中.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药物治疗心脏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武绍远;钟静玫;林岚;陈辉;陈文利

    目的对比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与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对24名用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的联合治疗组心脏神经症患者,以及23名用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的药物治疗组的心脏神经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半年,分别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并进行组内和组间的评分对比.结果联合治疗组、药物治疗组两组内,治疗后月1月、半年与治疗前SCL-90评分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1月时,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半年时联合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以及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均有治疗效果;治疗1月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和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650032)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的效果相似;半年时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抗焦虑治疗比单用抗焦虑药物治疗对心脏神经症的效果好.

346 条记录 5/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