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广泛性焦虑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沈亮亮;江孙芳;劳力敏;祝墡珠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是慢性精神疾病,核心症状是慢性病理性担忧,常导致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严重下降及卫生资源的过度利用.认知行为疗法(CBT)被广泛认为是治疗该病的有效心理学疗法.本文重点介绍CBT在GAD中运用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在GAD治疗中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

  • 黛力新早期干预卒中后抑郁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耿雪玉;苏日雅

    目的:评价黛力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6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给予黛力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用认知行为治疗。疗程8周。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定期评定疗效。结果在治疗第4、8周末评估病情,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黛力新早期干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有显著疗效。

  • 认知行为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治疗的影响

    作者:管琳;李晓非

    目的:本研究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8例确诊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采用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文拉法辛治疗,治疗15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临床评估。结果:经过治疗,两组HAMD、HAMA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分在6、15周末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的HAMD、HAMA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减分在6、15周末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结论:在文拉法辛治疗基础上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

  • 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研究

    作者:张叶;许俊亭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对慢性分裂症患者精神病症状的疗效。方法:将慢性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常规治疗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组以及单纯常规治疗组。90名慢性分裂症患者接受了研究,85例患者完成研究。结果:认知行为治疗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得分(F=5.42, df=2,86; P=0.006)和大体功能评定量表(GAF)得分(F=4.99, df=2,86; P=0.009)显著改善。联合支持性心理治疗的患者的症状无显著改善。回归分析表明,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症状,而只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会更有可能出现症状的恶化,延长住院天数。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慢性分裂症患者治疗有效。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疗效

    作者:王莹;杨建立;焦清艳

    目的:评价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62例抑郁焦虑共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研究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单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疗程8周.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定期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在治疗第1、2、4、8周末,研究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焦虑共病患者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 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

    作者:焦清艳

    目的:探讨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0例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两组均给予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75~300 mg/d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合并CBT,每周1次,疗程8周.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比较两组疗效以及功能失调性状况评定量表(DAS)评定两组认知功能改善程度,应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在治疗2周末、4周末、6周末和8周末HAMD、HA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减分率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前两组DAS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8周,研究组DAS总分、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及自主性态度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对照组DAS各项评分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研究组DAS总分、脆弱性、完美化、依赖性、自主性态度各因子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合并CBT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抑郁焦虑患者效果优于单用盐酸文拉法辛,同时能明显改善患者功能失调性认知损害.

  • 舍曲林加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芳;胡豪

    目的:探讨舍曲林加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2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0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按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各组5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采取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时,用自动思维问卷(ATQ)、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治疗效果.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有效率(82.0%)高于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X2=1.57,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ATQ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后抑郁症者采用舍曲林加认知行为治疗,效果好于单用舍曲林,临床应用价值高.

  • 认知行为治疗联合氟西汀治疗拒绝上学的临床研究

    作者:刘芳;吴歆;朱澜;施穗琴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及氟西汀治疗拒绝上学(school refusal,SR)的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7年3月符合SR诊断标准者75例,随机分为CBT组(n=36)、CBT+氟西汀组(n=39),疗程24周,治疗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临床全面印象量表(CGI-S)和返校率进行评估.结果:CBT组治疗前后SAS、SDS、CG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返校率72.22%;CBT+氟西汀组治疗前后SAS、SDS、CGI-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返校率82.05%.两组间返校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BT和CBT联合氟西汀均可以有效治疗SR,以联合治疗效果可能佳.

  • 强迫症的综合治疗疗效规察

    作者:邵兆平

    目的 探讨综合性治疗强迫症的作用及有效性.方法 将62例门诊强迫症患者分成两组,分别用认知行为治疗合并盐酸氟西汀(31例为研究组)和单纯采用盐酸氟西汀(31例为对照组)治疗,分别于入组时、治疗后12周采用90项症状清单(SCL-90)[1]中的强迫评分的减分率来评定疗效.结果 治疗12周后研究组的SCL-90中的强迫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临床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药物治疗更有效地减轻其强迫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其疗效满意,适合于门诊患者.

  • 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研究

    作者:齐红梅;柳宏宇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药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60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2组,即单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组和认知行为治疗组,疗程6个月.分别于0、4、12、24周末用PANSS评定临床疗效,大体评定量表(G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2组PANSS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结论 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对首发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均明显高于单用抗精神病药组,值得临床试用.

  • 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观察

    作者:俞洋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014年2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9例伴有睡眠障碍的抑郁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8例)和对照组(41例)。2组患者均接受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两组进行12周持续治疗观察,于入组前及入组后第4、8、12周末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前两组PSQI总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治疗后第4、8、12周末PSQI 总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正规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可显著提高抑郁症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

  • 青少年网络成瘾认知行为治疗的方法及效果

    作者:马瑞晨;梁路

    目的:分析对青少年网络成瘾者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方法,并观察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我院心理门诊收治的80例网络成瘾青少年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列表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40例)和对照组(n=40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研究组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CIAS评分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的CI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网络成瘾青少年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 老年抑郁症运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效果观察

    作者:徐联州

    目的:观察在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治疗中运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4年7月在我院精神病科接受治疗的老年抑郁症患者97例 ,将其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观察组则采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 ,持续8周后 ,比较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健康状况.结果:治疗8周后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量表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显示患者的健康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在老年抑郁患者的治疗中运用艾司西酞普兰结合认知行为治疗具有较佳的治疗效果 ,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周龙川;周芳珍;农玉贤;黄河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CB T )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 T 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结果:第8周末,两组的HAMA总分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 HAMA总分和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研究组的疗效、ITAQ总分、GQOL‐74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影响

    作者:倪爱华;边艳珠;靳春英;郭树苗;王秀芬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治疗对抑郁症患者局部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45例抑郁症患者被随机分成认知行为治疗组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组,认知行为治疗组22例,西酞普兰药物治疗23例.采用99mTc-双半胱乙酯(ECD)局部脑血流灌注SPECT显像结合感兴趣区(ROI)技术,对两组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分别进行局部脑血流变化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比较.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抑郁症状均有明显改善,但西酞普兰组HAMD得分与认知行为治疗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认知行为治疗和西酞普兰药物治疗均可增加右基底核的血流量,此外认知行为治疗组右边缘系统扣带回后部局部血流量增加,西酞普兰组右颞叶后部局部脑血流量增加.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治疗抑郁症均有效,治疗6周的疗效西酞普兰优于认知行为治疗.

  • 丧亲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作者:陈玲;张桂青;胡敏;时若欢

    目的:探讨眼动脱敏和再加工治疗( EMDR)与认知行为治疗( CBT)对丧亲所致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疗效的优劣性。方法将2013年1—12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PTSD的丧亲者随机分为EMDR组与CBT组,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价两组患者PTSD症状及焦虑、抑郁情况。结果共纳入34例患者,两组各17例。治疗前两组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 PCL-C)总分及3个症状群得分、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EMDR组PCL-C总分及再体验症状群、易激惹症状群得分和 HAMA 得分均低于 CBT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对于丧亲所致的 PTSD 患者, EMDR和CBT均是较为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EMDR在改善PTSD症状和焦虑情绪方面较CBT更为有效。

  •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蔡格花;潘莉敏

    目的 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明确诊断的28例焦虑症患者给予认知行为治疗,疗程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患者HAMA总分和因子分显著下降(P<0.001),显效率为67.86%,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焦虑症有较好的疗效.

  • 认知行为治疗对喉癌病人心理状态影响的研究

    作者:程茜;徐敏;冯威;周敏;张惠荣

    [目的]探讨对喉癌术前焦虑病人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住院手术的喉癌病人在入院次日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符合条件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进行每周1次的认知行为治疗及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进行每周1次的健康教育,在入院次日、术后第4周、第8周和第12周对两组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比较。[结果]21例病人终纳入研究,其中观察组11例,对照组10例,对4次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进行分析后发现,尽管观察组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躯体性焦虑因子、精神性焦虑因子均较对照组存在改善趋势,但仅有精神性焦虑因子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对喉癌病人术前进行认知行为治疗可以减轻焦虑。

  • 认知行为治疗对脑卒中失眠病人的护理干预

    作者:杨海侠;黑莲芝

    失眠是指入睡障碍和睡眠维持障碍[1].脑卒中病人因各种功能障碍如偏瘫、失语及情感障碍易产生躯体和心理的不适而致失眠.若睡眠质量差,易影响机体的修复和运动功能康复,为提高脑卒中病人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对我科2006年6月-2007年9月住院脑卒中失眠病人78例进行认知行为的干预性治疗.现介绍如下.

  • 认知行为疗法用于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情绪障碍的效果评价

    作者:张丽;孔媛

    [目的]了解精神分裂症恢复期病人的自尊水平以及焦虑抑郁情绪,并进行认知治疗效果评价.[方法]将144例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自尊量表(SES)、自卑感量表(FIS)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实施认知行为治疗前后SAS、SDS、SES、FIS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SAS、SDS、SES、FIS评分以及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存在低自尊水平和焦虑抑郁症状,认知行为治疗可缓解恢复期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情绪障碍.

346 条记录 6/18 页 « 12345678...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