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抑郁症人际心理治疗临床研究

    作者:李国胜

    人际心理治疗(Interpersonal Psychotherapy, IPT)是由Klerman等人在19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1].是一种有时间限制、基于操作手册和生活事件、诊断指向的实证性心理治疗方法.它初主要被用于重型成年抑郁患者的门诊治疗,现已被用于治疗多种心理障碍[2].近年来,人际心理治疗在抑郁症的临床研究中报道越来越多,现就相关IPT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人际心理治疗改善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作用研究

    作者:刘桂英;周朝当;潘德红

    目的 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在改善住院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中的作用.方法 研究组符合要求的56例患者参与人际心理治疗,平均(6.56±1.36)次;对照组45例未参与人际心理治疗,两组前后均采用"社会适应不良(SOC)"、"内在性适应不良(I n)"和"自我力量(心理复原能力)量表(Es)"进行评定.结果 在治疗/观察前两组之间比较和在治疗/观察后两组之间比较SOC、In、Es均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治疗后In、Es得分低于治疗前,SOC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SOC、In、Es观察前后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人际心理治疗能减轻住院精神病患者内在性适应不良,提高心理复原能力.

  • 人际心理治疗在改善住院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中的作用

    目的:分析人际心理治疗在改善住院精神病人适应不良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恢复期住院精神病患者80例,全部患者均给予人际心理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利用社会适应不良(soc)、内在性适应不良(in)和自我力量(心理复原能力)量表(es)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治理后患者内在性适应不良得分、心理复原能力得分显著优于治疗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患者的社会适应不良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际心理治疗能让住院精神病人的内在性适应不良得到有效改善,让心理复原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 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分析

    作者:管琳;李双

    为探讨人际心理治疗(IPT)、认知行为治疗(CBT)对躯体形式障碍(SD)的疗效,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对81例SD患者进行临床评估,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IPT联合度洛西汀;B组,CBT联合度洛西汀;C组,仅用度洛西汀.治疗后三组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治疗后A组和B组的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因此,IPT和CBT均可显著提高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IPT在疗效上与认知行为治疗相当.

  • 住院网瘾患者心境和社交障碍的矫治效果评价

    作者:于青;于兰

    目的 探索行之有效的改善住院网络成瘾患者负性情绪和社交障碍的措施,为临床治疗和护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60例住院网络成瘾患者随机被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两组按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不实施系统的心理治疗,观察组则实施为期8 w的以人际心理治疗为主要方式的治疗技术.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观察组经治疗后,SAS、SDS、SAD、及SCL-90等各量表分值的改变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以人际心理治疗为主要方式的治疗技术能够改善住院网瘾患者的负性情绪和社交障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的临床治疗作用.

  • 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人际心理治疗疗效观察

    作者:卢振胜;陈忠

    目的 探讨人际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方法 将82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药物合并人际心理治疗)40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42例,观察12周,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第4、8、12周末HAMD量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两组在治疗后第8、12周末研究组HAMD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12周末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两组患者治疗前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评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第12周末研究组依从每日服药量例数、每日服药次数例数、每日服药时间例数及坚持服药总例数上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人际心理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其服药依从性.

  • 人际心理治疗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作者:廖英;曾宪茂;吴科斌

    目的 探讨人际心理治疗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8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口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研究组联合人际心理治疗,观察12 w,随访6 mo.于治疗前和治疗2 w、4 w、8 w、12 w末及随访6 mo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临床疗效,随访6 mo末依据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复发率. 结果治疗2 w末起,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治疗8 w、12 w末及随访6 mo末均较对照组下降显著(P<0.05或0.01).治疗12 w末,研究组显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 mo末,研究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仍保持较低水平,复发率为7.1%,对照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较治疗结束时有所上升,复发率为22.5%,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人际心理治疗联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抑郁症较单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治疗效果更显著,复发率明显下降.

  • 人际心理治疗对缓解精神科护士焦虑抑郁情绪影响的研究

    作者:温萌;王佳佳;陶敏

    目的:研究人际心理治疗模式对缓解精神科护士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将90名精神科护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人,对照组每周进行情绪管理的课程,研究组在此基础上每周进行人际心理治疗,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在入组前和结束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入组前两组焦虑和抑郁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束时,研究组和对照组两个量表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减轻,而对照组减轻不明显.结论:人际心理治疗有助于减轻精神科护士工作中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提升心理健康的水平有显著效果.

  • 人际心理治疗联合药物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作者:康红;梁佳;曾强;陶建青;梁仕武

    目的 探讨药物联合人际心理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口服草酸艾司西酞普兰+奥氮平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人际心理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AH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采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HAMD、HAMA总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续呈下降趋势,治疗后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2周末,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72.0%),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SF-36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患者各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或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ES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人际心理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能显著提高抗抑郁治疗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双相障碍的人际社会节奏治疗

    作者:陈小帆;丁万涛

    人际社会节奏治疗(Interpersonal and Social Rhythm Therapy,IPSRT)是一种专门针对双相情感障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包括社会节奏治疗、人际心理治疗和心理教育.本文重点阐述其治疗方法、疗效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