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不同性质材料对大学生自杀态度与应对方式的影响

    作者:张海波;薛云珍

    目的通过积极材料和消极材料的呈现,了解大学生的自杀态度与应对方式的状况,并探讨其中的关系。方法将299名大学生随机分为积极组(n =104)、消极组(n =94)和对照组(n =101),分别阅读积极心理技巧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自杀的案例报道和不给予任何阅读材料,然后进行自杀态度和应对方式的测评。结果三组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上呈现矛盾和中立的态度(2.79±0.35);三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态度(F=5.261,P =0.006)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 =4.217,P =0.016)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两比较,积极组均低于消极组(P <0.05);三组在积极应对方式(F =1.07,P =0.345)和消极应对方式(F =1.86,P =0.158)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呈现材料的性质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自杀态度,高校应重视大学生的自杀心理,尤其是积极心理的引导和教育。

  • 福建某医科大学低年级学生自杀意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欧光忠;吴祖达;徐瑜

    目的 探讨医学生自杀态度、意念及行为间的相互作用,为采取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三年级本科学生712人,应用自杀态度问卷以及自杀意念等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在有效的698份问卷中,16.5%的医学生在近一年有过自杀的念头,9.0%的医学生曾想过具体的自杀方式,2.0%的学生曾经尝试过自杀(自杀未遂).Logistic回归分析揭示,自杀意念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亲友有过自杀、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持理解、肯定或宽容态度.结论 医学生中自杀意念发生率较高,对医学生进行自杀预防和干预的健康教育工作是迫切需要的.

  • 医学生自杀态度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徐瑜;欧光忠;吴祖达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自杀态度以及影响因素,为自杀预防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资料.方法 以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科大学一年级、三年级本科学生,应用自杀态度问卷(QSA)进行调查.结果 医学生对自杀总的态度(F)、对自杀性质的认识(F1)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对自杀者(F2)、自杀者家属(F3)以及安乐死(F4)持理解或宽容的态度.65.9%的医学生表示需要预防自杀的知识和技巧.结论 对医学生进行系统的自杀干预知识和技巧的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 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研究

    作者:贺春荣;申彦丽;梁执群;任燕;张克让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杀态度问卷( QSA)和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对334名抑郁症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抑郁症患者自杀态度的4个因子均分都在2.5~3.5之间;其与自杀意念强度、自杀危险程度呈一定负相关关系(P<0.05);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表明,自杀态度通过自杀意念强度影响自杀危险程度(近1周:x2=2870.04,P<0.05,NNFI=0.88,CFI=0.89;消沉抑郁时:x2=1599.41,P<0.05,NNFI=0.94,CFI=0.95);在“近1周”和“消沉”2个时间段,自杀态度对自杀危险程度的间接影响作用分别为0.308和0.410,P<0.05.结论 自杀态度通过自杀意念强度对自杀危险产生影响.

  • 抑郁症患者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态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罗志懿;申彦丽;梁执群;孙燕;张克让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冲动性人格与自杀态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巴瑞特冲动量表中文版(BIS- 11)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334例抑郁症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冲动性总分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显著负相关(r=-0.134,-0.112;P<0.05);运动冲动性与“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显著负相关(r=-0.175,-0.168;P<0.01).运动冲动性对“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4)”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44,F=5.524,R2=0.217,F=4.407,P=0.001).结论 冲动性人格特征对自杀态度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 媒体自杀报道对象对大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

    作者:朱自立;许燕;单雯;张宏宇

    目的 本研究针对当前媒体对自杀新闻报道比较混乱的社会现象,考察明星与大学生自杀新闻报道对大学生对自杀事件态度的影响.方法 158名大学生(明星组50名,大学生组53名,对照组54名)阅读明星自杀报道、大学生自杀报道和不阅读任何报道,再针对报道中的自杀事件进行态度测评(对照组只进行态度测评).结果 大学生对三类自杀事件的总体态度有显著差异(F(2,157)=7.49,P=0.001),较为接纳明星自杀事件,排斥大学生自杀事件,一般态度则在两者之间;其中对自杀行为的态度有显著差异(F(2,157)=15.47,P=0.000),对不同身份自杀者的态度有差异显著(F(2,157)=10.00,P=0.000),均为接纳明星,排斥大学生,而对自杀者亲属的态度则差异不显著(F(2,157)=0.03,P=0.968).结论 报道对象的特殊身份会影响大学生自杀态度,大学生在媒体信息的影响下对不同自杀主体的自杀事件态度存在偏差,以此警醒相关媒体慎重或正确报道自杀事件,改善当今社会对与自杀现象的不适宜的态度,以正确引导舆论.

  • 有无自杀意念军校研究生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作者:刘学敏;李希亮;吴长友

    目的 探讨军校研究生自杀意念与白杀态度、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 整群抽取342名军校研究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杀态度问卷(QSA)对其进行测评.结果 22.51%的军校研究生出现过自杀意念,有自杀意念的学员与无自杀意念的学员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待安乐死的态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01);有自杀意念研究生的SCL-90 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自杀意念的研究生(P<0.05,P<0.01,P<0.001).结论 军校研究生的自杀意念和自杀态度有一定关系;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有助于危机的预防.

  • 影响医学生自杀态度的应激因素分析

    作者:邹敏

    目的:探讨应激因素对医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 方法:运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与"自杀态度问卷"对35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医学生对自杀普遍持有中立或矛盾的态度,且不存在性别( F1:t=0 .521 , F2:t=0 .201 , F3:t =-1 .702 , F4:t=0 .71;P>0 .05 )与城乡差异( F1:t =-1 .937 , F2:t =0 .497 , P >0 .05;F3:t =-1.117,F4:t=-1.508;P>0.05);②医学生的事件应激总量与平均应激强度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 t=1.401,t=-1.554;P>0.05)与城乡差异(t=0.159,-0.579;P>0.05),但男生经历的强应激事件数显著多于女生(t=2.305,P<0.05),农村学生经历的强应激事件数显著多于城镇学生(t=-2.215,P<0.05);③事件应激总量、负性事件发生数与医学生自杀态度各维度之间的相关均不显著;强应激事件数、平均应激强度与自杀态度的F3、F4维度相关不显著,但与自杀态度的F1、F2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r=-0.272,-0.363,-0.131,-0.258;P<0.05);④强应激事件数对自杀性质认识的回归效应显著(Beta=-0.272,t=-5.294,P<0.01),强应激事件数(Beta=-0.317,t=-6.247;P<0.01)与平均应激强度(Beta=-0.173,t=-3.408;P<0.01)对自杀者态度的回归效应显著. 结论:强应激事件数与平均应激强度等应激因素对医学生自杀态度的影响效应显著.

  • 重庆市中小学生孤独情绪体验和自杀态度的特点与关系

    作者:赵永萍;韦敏;梅明秋;席晓璇;王清莹;彭子瀚

    目的:了解重庆市中小学生孤独情绪体验的特点、对自杀的态度,并探讨孤独情绪体验与自杀态度之间的关系,为自杀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已有孤独量表,采用自编的孤独情绪体验问卷以及肖水源等人编制的自杀态度问卷,对重庆市624名中小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方差、相关和回归分析,对影响中小学生孤独情绪体验和自杀态度的因素、两者的特点及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①重庆市中小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情绪评分较低(2.16±o.49);但要受到年级(F=53.18,P<0.001)、学习成绩(F=19.82,P<0.001)、同学关系(F=30.92,P<0.001)、抚养人的管教方式(F=9.26,P<0.001)和父母的关系(F=30.26,P<0.001)的显著影响;②重庆市中小学生在自杀态度三维度上的评分介于2.5~3.5.年级和学习成绩显著影响中小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12.02,P<0.001;F=5.43,P<0.05)、对安乐死的态度(F=16.57,P<0.001;F=5.24,P<0.05)和对死者的态度(F=13.18,P<0.001;F=2.84,P<0.05).抚养人的管教方式和父母的关系显著影响中小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F=3.26,P<0.05;F=10.15,P<0.001)和对安乐死的态度(F=3.00,3.70,P<0.05).家庭类型显著影响中小学生对自杀者的态度(F=3.72,P<0.05);③中小学生体验到孤独情绪的频率与其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r=-0.31,P<0.001)、对安乐死的态度(r=-0.28,P<0.001)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孤独情绪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和对安乐死的态度的标准化回归系数分别为-0.27和-0.28(P<0.001).结论:①重庆市中小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情绪少,对自杀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但均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②重庆市中小学生体验到的孤独情绪能显著预测其自杀态度.

  • 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杀意念、自杀态度的关系

    作者:熊恋;郭雨薇;喻玲;唐宁;张顺康;麻一杰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的关系,为自杀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某本科院校大学生430名,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自杀态度问卷、自杀意念问卷评估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自杀态度、自杀意念.结果:①大学生在自杀意念问卷的绝望、睡眠、乐观(t=2.128,-2.564,3.151;P<0.05)上性别差异显著,在自杀意念总分上年级差异显著(F=3.007,P<0.05);②父母教养方式各雏度高低分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绝望、睡眠、乐观、自杀意念总分上差异显著,且前者与后者相关显著.结论:父母更多使用积极的教养方式,较少使用消极的教养方式,有助于降低大学生自杀风险.

  • 大学生自杀态度对父母教养方式和自杀意念的中介作用

    作者:詹启生;王晗

    目的:探讨自杀态度对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2016年12月,通过方便取样的方式,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自杀态度问卷和自杀意念问卷,对天津市某大学48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自杀意念检出率为17.6%;年级对自杀意念的形成有重要影响(P<0.05),而性别、生源地对其无显著影响(P>0.05);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父亲关爱与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7,0.112,0.145;P<0.05),母亲控制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显著正相关(r=0.193;P<0.01),母亲控制、父亲控制与对自杀行为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89,-0.157;P<0.01),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与对自杀者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092,-0.093;P<0.05),母亲关爱、母亲鼓励自主与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呈显著负相关(r=-0.155,-0.089;P<0.05);对自杀行为的态度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192,-0.177;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与自杀意念抑郁时的得分呈显著负相关(r =-0.117;P<0.01),对安乐死的态度与自杀意念呈显著负相关(r=-0.155,-0.127;P<0.01).自杀态度在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杀意念之间共建立8个中介模型,且全部为部分中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自杀意念有直接影响,且部分是通过自杀态度的中介作用实现.

  • 唐山市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相关研究

    作者:刘玉娟;张健;姚晓青

    目的 为预防大学生因生活事件自杀提供数据与依据.方法 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唐山市4所高校453名大学生进行同卷调查.结果 1大学生自杀态度总体保持中立或矛盾态度;性别、城乡比较无显著差异;专业、是否独生子女比较在安乐死态度上有显著差异.2对大学生产生较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是学习压力、健康适应及人际关系等.3大学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态度与人际关系呈非常显著相关,与生活事件总分、学习压力、受惩罚、健康适应、其它事件呈显著相关;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与受惩罚呈显著相关.结论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生活事件相关.

  • 大学生自杀态度与抑郁情况研究

    作者:傅晓荟;李丽萍

    目的 了解高校在校大学生对待自杀的态度及其抑郁症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状态问卷(DSI)及自杀态度问卷(QSA)对718名某高校在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评价每一位被试对象的抑郁严重程度及自杀态度倾向,筛选影响因素.结果 抑郁严重程度、自杀态度与自杀意念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高校在校大学生所学专业及其宗教信仰也对抑郁程度、自杀态度产生了影响.结论 抑郁是导致自杀的重要因素,文化背景对抑郁及自杀的影响不容忽视.

  • 海洋大学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自杀态度的调查

    作者:张桂英

    目的 了解海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对自杀的态度.方法 采用自编问卷对477名海洋大学生进行整群随机抽样同卷调查.结果 半数学生认为自己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半数以上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状况有明确的自我意识;53.5%的大学生排解心中怨气时通常采取的方式是转变心态、自我调整;52%的学生认为,高学历人士自杀是种极端自私的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结论 海洋大学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意识还有待加强.

  • 高中生自杀态度的特征及其与自杀意念

    作者:张媛;胡小兵;程欣;李思雨;宫火良

    目的 研究高中生自杀态度的基本特点及其与自杀意念的关系.方法 选用青少年自杀意念量表(PANSI)和自杀态度量表,对河南省114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1143名高中生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14.004)、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t=12.312)、对安乐死的态度(t=14.552)在家庭居住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相关分析表明,自杀意念与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呈负相关,其中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负相关程度高(r=-0.082,P<0.01);③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3个因子能联合预测自杀意念的变异量6.1%的变异性.就个别变量的解释来看,以“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的预测力佳.结论 高中生对于自杀态度及自杀意念在不同性别、不同家庭居住地差异上有统计学意义.自杀态度持肯定认同者,其自杀意念越强烈.

  • 中学生对自杀态度的多维度分析

    作者:陈茂卉;周建国;王宏刚;黄生万

    目的探讨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方法采用选点整群抽样的方法获取样本,应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对中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进行多维度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共完成调查277人,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中学生在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及安乐死态度上存在差异,各组中学生对对自杀态度4个维度持矛盾或中立态度的人数在42%~89%之间.结论中学生对自杀问题普遍存在认识不足;文化背景与性别的差异对中学生的自杀态度有一定影响.

  • 理工科与医科大学生对自杀态度的研究

    作者:陈万海;彭涛;杨艳杰;孙瑞琪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旨在了解我国大学生的自杀倾向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取样.用设计好的"自杀态度调查表”进行调查,包括对自杀行为性质、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和安乐死态度的多角度多侧面的自杀态度研究,每一条目从完全赞同到完全不赞同按1~5级评分,每一因子以2.5分和3.5分为两个分界值将对自杀的态度划分为3种,即对自杀持肯定、认可、宽容、理解的态度,矛盾或中立态度以及否定、排斥、歧视3种态度.结果共完成调查243例,其中理工科大学生91例,医科大学生152例.两组之间对自杀的态度上存在差异.

  • 罪犯自杀态度及其相关影响因素

    作者:李杰

    目的了解罪犯对待自杀行为的态度以及与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监狱科学预防罪犯自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运用自杀态度问卷(QSA)、临床自评量袁(SCL-90)、抑郁自评量表(SDS)等量表对38名罪犯进行测试,分析测试结果.结果大部分罪犯对自杀的态度持肯定和理解,且其态度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结论监狱应该着手改变罪犯对待自杀行为的态度,积极预防罪犯自杀.

  • 乡村医生自杀认知、态度与自尊的关系

    作者:谷灵犀;齐振标;贾存显

    目的:探讨乡村医生对自杀的认知、态度与自尊的关系.方法:以山东省邹城市为调查点,非随机取样选取乡村医生开展横断面调查.采用一般社会调查中的有关自杀态度量表,自杀态度问卷中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维度和群众自杀态度与知识量表中对自杀的社会重要性、自杀可预防性的看法,对自杀者的正性态度3个分量表以及3个自杀基本知识条目评估自杀认知、态度;采用自尊量表(SES)调查自尊.结果:616位乡村医生参加调查,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自杀问题社会重要性、预防自杀难度及自杀的正性态度4个分量表的得分均值分别为2.7、27、60、67分,SES得分均值为31分.回归分析显示,SES得分越高,越不赞同自杀.SES得分与自杀问题社会重要性分量表得分呈负相关,与自杀的预防难度及对自杀的正性态度分量表得分呈正相关.结论:乡村医生的自尊与对自杀的态度、对自杀社会重要性及可预防性的看法有关.

  • 长沙市大学生自杀预防知识、态度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徐慧兰;马贞玉;肖水源;李颖

    目的:了解长沙市大学生自杀预防知识、自杀态度, 探讨与自杀预防知识、自杀态度相关的影响因素, 为开展大学生自杀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对长沙市6所高校的1664名大学生进行自杀预防知识问卷、自杀态度问卷(QSA)、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Q)以及SCL-90症状自评量表等测评.结果:长沙市大学生样本自杀预防知识平均得分为10.8±0.9分, 应答正确率为54.5%.男性自杀预防知识掌握优于女性(12.3±0.9, 9.2±0.8;t=2.33, P=0.020), 医科学生的自杀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文科或理工科学生(13.9±0.8, 10.0±1.0, 9.7±0.7;F=10.47, P=0.000), 独生子女对自杀预防知识的掌握优于非独生子女(11.9±0.7, 9.1±0.9;t=3.25, P=0.034), 来自核心家庭的学生自杀预防知识的掌握情况优于扩大家庭或单亲家庭的学生(14.0±0.9, 10.3±0.8, 9.4±0.7;F=7.49, P=0.000).自杀预防知识掌握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专业、家庭类型(β=0.087、0.342、0.084).自杀行为性质态度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专业类别、家族自杀史、自杀意念以及心理健康水平(β=0.688、-0.055、0.810、0.731).结论: 长沙市大学生对于自杀存在许多不利于自杀预防的误解, 因此开展自杀预防知识教育和培养大学生对于自杀行为的正确态度非常必要.

99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