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疗效评估

    作者:方文莉;陶华;季卫东;王珺;郑宏;顾美铮;黄佩蓉;张郦;陈浩;蔡军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 将103例日间康复照料机构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分成两组,治疗组予以个体或团体认知行为干预,对照组仅予一般的社区随访和疾病指导.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综合征量表(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TAQ)、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年、2年末进行评定.结果 采用认知行为干预的患者阴性量表分降低(t=2.47,P=0.04);MRSS症状行为表现因子分明显下降(t=3.35,P=0.01), 依赖性因子分低于对照组(t=3.12,P=0.01),患者的康复状态有进步;研究组的SDSS分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52,P<0.01),而ITAQ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00,P=0.05),社会功能缺陷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认知行为干预对社区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

  • 认知行为治疗对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作用

    作者:刘罕隽;徐英;王金华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CBT)对长期服用苯二氮卓艹类药物(BZD)的失眠症患者其睡眠质量、心理健康状况及BZD使用的改善作用,以提高对失眠症的疗效.方法 选择服用BZD治疗3个月以上的失眠症患者64例,随机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及药物治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药物组BZD逐步减量,联合治疗组在BZD逐步减量的同时给予CBT治疗,共治疗6~8周.治疗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自我和谐量表(SCCS)评价患者心理健康水平,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定临床疗效,并比较两组BZD的使用情况.结果 治疗结束后,比较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SCL-90总分[分别为(173.2 ± 41.3)和(147.6±23.6),t=5.696,P<0.01]、抑郁[分别为(2.3±0.6)和(1.9±0.4),t=3.799,P<0.01]、焦虑[分别为(2.2±0.7)和(1.7±0.3),t=4.792,P<0.01]等因子分及SCCS总分[分别为(96.8±11.5)和(87.8±9.3),t=5.067,P<0.01]、不和谐度因子分[分别为(48.7±8.1)和(40.7±6.9),t=4.508,P<0.01],联合治疗组评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PSQI睡眠质量[分别为(14.4±2.9)和(9.0±1.8),t=6.902,P<0.01]、催眠药物[分别为(1.9±0.9)和(1.3±0.6),t=6.759,P<0.01]、日间功能等因子分[分别为(2.6±0.6)和(1.8±0.9),t=3.645,P<0.01],联合治疗组得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临床显效率为55.2%,优于药物治疗组的1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7,P<0.01);联合治疗组BZD减药量明显大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2,P<0.01).结论 CBT可提高失眠症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情绪症状,并可帮助患者减少BZD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依赖的发生.

  • 轻性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作者:李坚;钱一平;王秀珍;王建文

    目的 了解认知行为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轻性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门诊及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帕罗西汀药物治疗组和帕罗西汀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各42例,单纯认知行为治疗组41例.在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随访6个月后,采用Beck抑郁量表(BDI)、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自动想法问卷(ATQ)、功能失调性态度问卷(DA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前,3组BDI评分分别为:10.1±2.4、9.8±2.4、9.2±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14,P>0.05);治疗第4周,3组BDI评分均下降,分别为:6.4±2.3、5.4±1.9、7.6±2.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08,P<0.01);治疗第8周3组BDI评分继续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0,P>0.05).3组显效率分别为64.3%、69.0%和58.5%,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χ2 = 0.999,P>0.05);随访6个月后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疗效(分别为61.0%、71.4%)稳定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3,P>0.05),药物治疗组疗效(38.1%)下降且与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35,P<0.01).治疗前3组ATQ总分、DA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第8周,认知行为治疗组、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的DAS总分、ATQ总分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轻性抑郁障碍的疗效相当,且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功能失调性认知,有预防抑郁复发的作用.

  • 药物治疗与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强迫症疗效的比较

    作者:文有生;王牮;缪绍疆;陈静;舒建民;汤炯;童俊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心理治疗(CBT)在强迫症(OCD)患者各亚型治疗中的有效性和规律性.方法 本研究为临床对照研究.符合入组标准的强迫症患者按患者自愿原则分为两组,治疗观察3、6、12个月.疗效评定分别运用Yale-Brown强迫量表,自拟的自评好转程度量表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组31例,临床有效率70.9%,其中治愈率1.8%.单纯药物治疗组24例,临床有效率33.3%.Yale-Brown强迫量表和自评量表得分在6个月和12个月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强迫症亚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和反复担心型)的疗效比较,怕脏型在治疗3个月末两组间自评量表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担心型在治疗6个月末两组间Yale-Brown强迫量表总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反复检查型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强迫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强迫症的亚型在治疗中的有效性次序为:反复担心型>怕脏型>反复检查型.

  • 焦虑障碍用心理治疗有效吗——来自系统文献综述的证据?

    作者:季建林

    现代心理治疗(无论是精神分析与动力学治疗,还是行为与认知治疗)的发展与临床应用初是基于神经症患者,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是焦虑障碍,尤其在精神药物治疗出现(20世纪50年代)以前,即心理治疗是焦虑障碍的主要治疗方法.当然,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苯二氮类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的临床应用推广,焦虑障碍的治疗方法选择亦趋多样化,但心理治疗在焦虑障碍中的应用与地位并未完全削弱,如Bandelow等[1]曾系统复习文献,对有关焦虑障碍的心理治疗、药物治疗以及联合治疗的对照研究进行Meta 分析,共有16项惊恐障碍对照研究、6项社交焦虑障碍对照研究和2项广泛性焦虑障碍对照研究符合入组分析标准,结果显示,药物、认知行为治疗、药物和心理治疗联合均能有效治疗焦虑障碍,其中对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联合治疗的效果优于任何单一治疗组.

  • 社交焦虑症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一)——药物治疗

    作者:陈涤宇;吴文源

    社交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能导致严重功能损害的神经症.近几年社交焦虑症的治疗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近几次大规模对照试验证实了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SRI)以及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有效法.本文介绍社交焦虑症治疗的新研究进展情况,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值得研究的方向.文章后讨论了治疗方案的选择.

  • 失眠症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叶圆圆;杨信举;蒋晓江

    失眠症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治疗(CBT),临床上前者不良反应较多.CBT的短期治疗(4~8周)效果不亚于药物治疗,其长期治疗(>8周)无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且疗效更为持久,目前已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失眠症的首选疗法.但是,临床上传统CBT因受到时间、地域和治疗师缺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难以有效、完整实施,影响疗效.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ICBT)正成为失眠症治疗的重要方式.文中就ICBT的原理和要素、研究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综述.

  • 强迫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作者:徐俊冕

    强迫症(OCD)历来被视为临床难治的神经症性障碍,然而近30年来OCD的治疗取得了显著进步.多项研究显示,认知行为治疗(CBT)以及氯米帕明和多种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治疗OCD均有效.本文结合笔者多年临床经验,较详细地介绍OCD的CBT原理和方法.

  •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应用于老年抑郁症初探

    作者:刘娜;李霞;史琰琛;盛梅青;仇琦;房圆;林翔

    目的·探讨团体认知行为治疗(GCBT)应用于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疗效,以及适应人群的特征.方法·37例患者进入研究.GCBT分为3个部分,每部分4次治疗,每周治疗1次.完成1个疗程需12周,共12次治疗.在入组前和治疗12周末使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17项)、Hamilton焦虑量表(HAMA)、抑郁自评量表(GDS)进行评估.同时比较治疗完成组和脱落组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结果·完成12次GCBT的患者20例.12周末完成治疗组HAMD、HAMA、GDS评分显著低于基线评分.基线时完成治疗组(20例)与脱落组(17例)在年龄、性别、工作类别、疾病严重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完成治疗组的受教育程度高于脱落组.结论·GCBT治疗老年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老年患者更适合作为GCBT治疗对象.

  • 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

    作者:赵雅娟;符浩;王勇

    睡眠障碍发病率高、机制复杂,已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存在且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当前已被证实,药物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是有效治疗睡眠障碍的主要方式.虽然这2种治疗方式优点突出,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药物治疗的耐受性与依赖性、不适合长期服用等,传统认知行为治疗受地理因素、经济因素较大影响等.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作为一种新兴疗法因其简便、经济的优势应运而生,目前国外已有较系统的针对失眠症状的网络化认知行为治疗,在中国该干预模式仍处于起步阶段.该文主要综述了网络化认知行为疗法在睡眠障碍中的应用和疗效,并对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 认知行为治疗在女犯心理干预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翠萍;艾佳;柴晓东;孟瑛;陈福国

    随着目前世界范围内女犯人数的不断增长,女犯中出现的心理障碍及再犯问题也愈加严重.认知行为治疗对女犯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具有明显效果.除了传统的认知行为治疗技术之外,辩证行为疗法、正念疗法等新技术的运用具有显著疗效.临床研究表明接受认知行为治疗与通常治疗方法相结合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接受通常治疗方法的效果.女犯的风险等级特征与认知治疗的效果具有一致性关联.女犯比男犯更易接受认知行为治疗.

  • 认知行为治疗在失眠症中的应用

    作者:王玉娟

    目的:探讨失眠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方法:选择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BZD)的失眠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组和结合组(药物治疗+认知行为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PSQI评分并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后结合组PSQI各因子分显著降低,且临床有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结合组催眠药物用量明显小于药物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CBT)可以提高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改善其睡眠质量,显效率明显优于药物组;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

  • 1例成年起病的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的护理

    作者:高霞;石元洪;董丽平;童萍;杨扬

    多巴胺反应性肌张力障碍(DRD)是一种罕见的遗传缺陷造成纹状体多巴胺合成不足导致的慢性运动障碍性疾病[1].DRD患病率约为0.5/1 000 000,对左旋多巴治疗反应明显,症状有晨轻暮重的波动特点[2].DRD于1976年由日本Segawa等首次报道,又称Segawa病[3],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临床诊断方法,误诊率极高.可疑患者给予口服小剂量多巴制剂,症状在短期内明显缓解者可有助确诊.该病好发于儿童或青少年,成年起病的报道非常少.本科2014年5月收治1例DRD患者,经过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和精心护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 运用认知行为治疗技术护理惊恐发作1例

    作者:黄丽君

    认知行为治疗[1]是根据认知进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疗法的总称.它包括许多方法:如理性情绪疗法、应对技术疗法等.本文报告1例抑郁症伴惊恐发作的患者的心理护理过程.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对老年睡眠障碍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和皮质醇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作者:徐萍;季卫东;潘尧生

    目的 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药物治疗老年睡眠障碍(失眠),观察其对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的影响,并评价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在我院门诊治疗的81例老年失眠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组27例,分别采用认知行为治疗(认知行为治疗组);口服奥沙西泮治疗(药物治疗组);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白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皮质醇水平,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估表(PSQI)进行睡眠质量评定,并根据患者入睡时间及总睡眠时间进行疗效评定. 结果 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9%,认知行为治疗组为62.96%,药物治疗组为70.37%,联合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2组(P<0.01),认知行为治疗组与药物治疗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3组患者治疗后PSQI总分及7个因子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3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水平均较高,治疗后均有所下降,且联合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 结论 老年失眠患者内分泌及免疫功能发生改变,其血清细胞因子及皮质醇均显著升高,认知行为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其血清水平,提高睡眠质量,疗效优于单一的认知行为治疗组及药物治疗.

  • 晚期血吸虫病患者合并抑郁障碍认知行为治疗的对照研究

    作者:聂永新;徐天亮

    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晚期血吸虫病(晚血)患者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6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晚血合并抑郁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单用舍曲林药物治疗组(单药治疗组),每组各30例.所有研究对象于入组时及治疗后1、2、4、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分及相关因子分进行疗效评定,采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并对两组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半年内复发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HAMD总分、认知障碍因子分、迟缓因子分及睡眠障碍因子分与入组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联合治疗组分值均低于单药治疗组.治疗8周后联合治疗组痊愈率为86.7%(26/30),显著高于单药治疗组56.7%(17/30)(x2 =6.65,P<0.05),联合治疗组的用药剂量亦少于单药治疗组(t=2.25,P< 0.05).联合治疗组半年内复发率为13.3%(4/30),显著低于单药治疗组46.7%(14/30)( x2 =7.937,P<0.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单药治疗组为2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药物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晚血合并抑郁障碍的疗效明显,并可减少用药量和复发.

  • 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自杀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秦霞;刘顺发;潘润德;陈强;韦强;毛希祥;李杰;伍光辉;周春

    目的:探讨短程认知行为治疗对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改善的效果.方法:将130例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认知行为治疗组66例(实际完成63例)和对照组64例(实际完成59例),治疗12周并随访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WHO健康量表(WHOQOL-BREF)、生命质量量表(QOLS)的评定.结果:两组脱落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两组再次自杀率比较,以对照组高于治疗组(χ2=4.366,χ2=5.779;P<0.05).治疗12周和随访6个月,QOLS总分(t=2.34,3.49)、SDS总分(t=2.12,2.65)、WHOQOL-BREF总分(t=2.06,2.4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SR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1,0.25;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有助于改善自杀未遂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命质量,降低再次自杀率.

  • 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周升宝;赵继舒;孙晓丹;秦巍;张峰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在老年抑郁症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老年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研究组,36例)和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36例),给予相应的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2、4、6、8周给予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量表(CGI-SI)评分;治疗8周以HAMD减分率评价疗效;随访6及12个月观察患者服药的依从性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4例和32例完成8周疗程.治疗前两组HAMD、HAMA、CGI-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时间点HAMD、HAMA、CGI-S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治疗1~4周末研究组HAMD、HAMA、CGI-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6~8周两组间各量表评分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6及12个月时研究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942、7.675;P均<0.01);12个月时复发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χ2=9.021,P<0.01).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更快地改善老年抑郁症患者症状,提高远期服药的依从性,降低复发率.

  • 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疗效的对照研究

    作者:宋传福;张恩;夏仲

    目的:探讨舍曲林加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 方法:78例产后抑郁症患者分为研究组(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与对照组(仅舍曲林治疗),两组舍曲林剂量50~100 mg/d,研究组认知行为治疗每周2次,每次50 min.在基线与治疗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自动思维问卷(ATQ)评定. 结果:64例完成研究(研究组34例,对照组30例).治疗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76.5%,对照组有效率73.3%,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58,P>0.05).HAMD评分均有下降,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ATQ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显著(P<0.01). 结论:舍曲林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产后抑郁可能治疗效果更好.

  • 焦虑症认知行为治疗与药物治疗对照研究

    作者:张玲;潘润德;陈强;许祖年;唐海宁

    目的:比较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及二者结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方法:焦虑症患者 100 例按随机区组法分为认知行为组、抗焦虑药物组、二者结合治疗组,疗程 12 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结束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功能大体评定量表(GAF)、生活满意度量表(LS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定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后,3 组 HAMA 总分显著低于治疗前,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和生活质量总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认知行为组的不良反应显著低于药物治疗组和结合治疗组.结论:认知行为治疗、抗焦虑药和二者结合治疗焦虑症均有显著疗效,安全性好,结合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优势.3 种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社会功能、生活满意度、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

346 条记录 9/18 页 « 12...6789101112...171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