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对创伤后应激障碍模型大鼠行为及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作者:夏亮;王莉颖;翟明珠;吴迪;王玉同;朱霞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模型大鼠的行为以及海马星形胶质细胞的作用.方法 专采用单次延长应激(SPS)建立大鼠PTSD模型,然后在SPS大鼠第7d给予高剂量FGF2因子腹腔注射,采用自发活动、高架十字迷宫方法观察高剂量FGF2单次给药对SPS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同时利用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阳性表达的情况,并利用双重荧光Western印迹法验证GFAP在不同实验组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SPS组大鼠相比,FGF2高剂量给药后明显减轻SPS大鼠的焦虑或抑郁状态,且明显增强海马内GFAP免疫反应阳性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结论 FGF2可明显改善SPS大鼠的焦虑或抑郁症状,其治疗PTSD的机制可能与增加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有关.

  • 老年认知与心理

    作者:张金涛

    2015年,我国进行的新阿尔茨海默病(AD)经济负担研究表明,平均每位患者每年的社会经济花费高达19 144.36美元,2015年AD总花费达到1.677 4万亿美元[1].因此,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尤其是AD已经造成沉重的社会负担和经济负担.目前,载脂蛋白E(apoE)、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和低认知储备是公认的AD危险因素.而近年来,心理应激与老年认知障碍的关系研究也已经逐渐成为AD研究的热点之一.

  • 创伤后应激障碍状态下脊髓谷氨酸转运体-1调控内脏高敏感性-痛觉敏化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作者:陈强;纪雷;何雨芩;冉亚梅;林玲;李磊;王建民;王正国;杨敏

    目的 探讨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状态下脊髓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改变及GLT-1激动剂头孢曲松钠(CTX)抗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作用.方法 SD大鼠分为5组:生理盐水对照组、PTSD内脏高敏感模型组、CTX预处理组、PTSD+CTX组及PTSD+CTX+二氢卡因酸盐(DHK)组.每组7只鼠用于内脏敏感性测定,均终完成试验;每组10只鼠用于GLT-1免疫荧光检测,终分别有8、9、8、10、7只完成试验.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OVA)基础致敏联合连续单一应激(SPS)建立PTSD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建模后7d采用结直肠扩张(CRD)-内脏运动反射(VMR)评估PTSD状态下内脏敏感性改变;采用CTX选择性诱发编码GLT-1的基因转录及上调GLT-1的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及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研究脊髓GLT-1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TX组大鼠脊髓背角GLT-1表达水平较高,吸光度(A)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1.38±2.91比106.25±3.32,P=0.001),而PTSD组则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86.11±2.73比106.25±3.32,P=0.001);PTSD+ CTX组GLT-1的表达亦高于PTSD组(98.70±3.19比86.11±2.73,P=0.004).在20、40、60、80 mmHg(1 mmHg =0.133 kPa)压力下行CRD,术后7 d PTSD组在各压力水平下的VMR曲线下面积(AUCVMR)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PTSD+ CTX组在各压力水平的AUCVMR明显低于PTSD组(P值均<0.01);在80 mmHg行伤害性内脏刺激时,GLT-1抑制剂DHK可逆转CTX的抗伤害刺激效应(P =0.002).在40、60、80 mmHg下行CRD时,CTX组的AUCvMR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5).结论 腹腔注射OVA基础致敏联合SPS可成功建立PTSD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在PTSD内脏高敏感状态下,CTX可通过上调脊髓GLT-1的表达发挥抗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作用,可能成为防止或抑制PTSD状态下内脏高敏感性-痛觉敏化新的靶点之一.

  • 截肢患者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宋旸

    目的:分析因糖尿病导致的严重足部溃疡需要进行截肢治疗的患者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为降低临床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严重糖尿病足需要截肢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4种不同的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创伤后应激量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分析截肢术后患者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参与研究的40例患者发生应激障碍的15例(37.5%),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包括:是否已婚、工作环境、学习状态、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等,对无配偶患者、工作学习、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较多者表现出患者的应激障碍越显著.15例应激障碍患者与25例非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评分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因糖尿病导致的严重足部溃疡需要进行截肢治疗的患者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与是否已婚有配偶、工作环境、学习状态、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等有关,对存在有相关因素的患者应及时的给予心理疏导,以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降低心理疾病的发生率.

  • 探讨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倩;牟艳丽

    目的:分析导致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严重糖尿病足需接受截肢手术治疗的患者50例,分析导致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患者18例患者出现应激障碍,发生率为45.00%;无配偶、工作学习任务繁重、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复杂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应激障碍;应激障碍患者的症状自评量表各指标评分均高于非应激障碍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影响截肢病人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因素包括是否有配偶、学习状态、工作环境、家庭及社会人际关系等,需根据患者术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具体原因为其开展及时的心理疏导,从而使患者的心理状态得以改善,减少其心理疾病的发生.

  • 结肠癌患者腹腔镜切除术后创伤应激及微转移的改变

    作者:王鹏;占三辉;柏伟华;于海洋

    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创伤应激及微转移的影响,为治疗结肠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盐城市亭湖区人民医院确诊为结肠癌并实施治疗的9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各49例.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手术方法治疗,腹腔镜组采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治疗,密切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C反应蛋白(CRP)、皮质醇(Cor)水平以及腹腔冲洗液癌胚抗原(CEA)、多巴脱羧酶(DDC)浓度等创伤应激和微转移指标.结果 (1)腹腔镜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排气时间均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显著低于开腹组,生存率显著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8.023、4.638、2.368,P=-0.001、0.002、0.004).(2)两组患者外周血应激指标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手术结束时均有明显升高,WBC、Cor、N在术后1d时达到高值,CRP质量浓度则在术后3d时达到大值.腹腔镜组患者术后0、1d时的外周血Cor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同期(P<0.05),而术后3、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各检测时间点的外周血N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组患者术后1、3d时的外周血CRP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开腹组患者同期(P<0.05),而术后0、7d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时腹腔冲洗液CEA、DDC质量浓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58、1.024,P=0.446、0.573);手术结束时腹腔镜组患者CEA、DDC质量浓度(μg/L)分别为1 495.8±657.4、121.5±48.6,明显低于开腹组患者的2 873.8±1 752.1、165.7±5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1、2.534,P=0.011、0.012).结论 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术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结肠癌患者的创伤小,肿瘤发生微转移的概率低,值得临床关注.

  • 创伤应激性高血糖的机制及对策

    作者:王向文;马玉靖;张昕;苏国宏;王满才;张有成

    创伤应激反应引起的应激性高血糖(SHG)在临床上相当常见.SHG可导致机体代谢紊乱,加大创伤后继发感染的概率,影响机体的代谢功能并造成器官功能损害,从而严重影响创伤患者的预后,应予以积极控制.与传统应用胰岛素控制SHG血糖水平相比,胰高血糖素受体阻断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所发生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的风险更小,本文将重点讨论胰高血糖素受体阻断剂和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治疗SHG的可能陛.

  • 静脉输注环磷酰胺对大鼠围手术期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的影响

    作者:李越;李家峰;查振起;宋玮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围手术期外科创伤应激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选取体重195~265 g之间的同龄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其中每实验组8只大鼠,对照组6只大鼠.实验组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分别于给药后1、2和3周给予手术刺激.术前及术中取静脉血测定血浆儿茶酚胺浓度.结果 术前静脉输注环磷酰胺,可使大鼠产生以去甲肾上腺素升高为主的应激性反应,此反应在给药后第2周达到高峰,在此基础上进行腹腔手术刺激可以产生更加强烈的应激性反应;这种应急反应在给药后第3周恢复正常.结论 静脉输注环磷酰胺可引起明显的以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升高为主的应激性反应.提示化疗后手术的佳时间应在给药2周以后,此时应激性反应已经恢复正常.

  • 癌症患者与创伤后应激障碍

    作者:张勉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肿瘤心理学领域中的新课题,就近年有关概念、流行病学、风险因素、诊断评价以及治疗等方面的临床研究结果作一综述.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脑结构的磁共振研究

    作者:陈树林;刘军;李凌江;夏薇薇;胡德文;张锦黎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是否存在大脑结构形态学的改变.方法对12例因火灾事故而致PTSD患者(PTSD组)、12名年龄、性别和创伤暴露均与PTSD组相匹配的正常人(对照组)进行MRI扫描,获取脑结构的T1加权像和3维图像,进行基于像素的形态测量学分析,比较两组灰质、白质密度的异同.结果在控制了年龄和性别的影响后,PTSD组与对照组灰质密度比较的差值,在左侧海马(Talairach坐标:x=-26 mm,y=-13 mm,z=-17 mm,t=5.05)、左侧前扣带回(x=-2 mm,y=40mm,z=17mm,t=5.06)和双侧岛叶(右侧岛叶x=34 mm,y=4 mm,z=6mm,t=4.64;左侧岛叶x=-34 mm,y=4 mm,z=6 mm,t=4.4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在其他脑区灰质或白质密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的海马、前扣带回和岛叶都有灰质密度的减少,提示这些脑区的结构存在病理性改变.

  • 捕食应激对大鼠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的影响

    作者:王庆松;张建华

    目的建立较理想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单纯捕食应激组(单纯组,n=15)、加强捕食应激组(加强组,n=15)和对照组(n=12).单纯组鼠仅与猫无生理伤害性接触10 min(即单纯捕食应激);加强组鼠则在与猫接触后1周被再次被置于实验环境中5 min(即加强捕食应激).结果在1个月的观察时间内,加强捕食应激可致实验动物旷场活动性明显减少[(10.2±2.4)分,P<0.05],拒俘反应性明显增强[(2.67±0.51)分,P<0.01].实验后第3天,加强组鼠Morris水迷宫训练潜伏期明显延长[(58.6±11.7)s,P<0.01];空间觅向能力测试时在水迷宫的四个象限中无目的漫游.结论加强捕食应激成功诱发了实验动物较长时间的活动习性改变、警觉水平过高、惊恐行为、环境适应能力下降、躲藏逃避反应等多种行为异常,以及短暂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障碍,可基本满足PTSD的主要临床表现.

  • 张北地震后应激障碍患者神经内分泌和细胞因子的研究

    作者:宋煜青;周东丰;管振全;汪向东

    目的研究应激障碍患者血浆皮质醇、生长激素、泌乳素和白细胞介素(IL)2,6,8与正常个体的差异.方法于河北省张北尚义发生里氏6.2级地震后3个月,在当地选取因地震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34例(PTSD组),未达到PTSD诊断标准且不符合其他精神障碍的受应激个体30例(非PTSD受应激组),未受应激者34名(对照组),进行血浆皮质醇、生长激素、泌乳素和白细胞介素(IL)2,6,8的检测.血浆皮质醇、生长激素、泌乳素、IL-2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 IL-6和IL-8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 PTSD组患者和非PTSD受应激组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P=0.006);血浆IL-2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P=0.000).三组间泌乳素及IL-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89,P=0.363).PTSD组的生长激素浓度与非PTSD受应激组(P=0.099)及对照组(P=0.51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PTSD受应激组的生长激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PTSD组患者IL-8浓度明显高于非PTSD受应激组 (P=0.021), 而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78).非PTSD受应激组IL-8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0).结论 PTSD患者的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有异常改变.

  • 捕食应激致大鼠海马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调控紊乱

    作者:王庆松;王正国;朱佩芳;蒋建新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异常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方法将1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捕食应激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只).采用流式细胞仪、荧光标记术和免疫印迹法,检测捕食应激后48 h内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浓度与钙调素(CaM)相对活性平均通道荧光,以及海马组织总CaM、Ca2+/CaM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α(CaMKⅡα)与Ⅳ(CaMKⅣ)的表达变化.结果实验后即刻捕食应激大鼠海马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明显增高[应激组(281±70)nmol/L,对照组(207±51)nmol/L,P<0.01],12 h增至顶峰[应激组(332±84)nmol/L,对照组(220±54)nmol/L,P<0.01],24 h仍明显增高[应激组(273±67)nmol/L,对照组(200±48)nmol/L,P<0.01];实验后即刻游离CaM平均通道荧光则同步降低(应激组2.2±0.5,对照组3.4±0.8,P<0.01;24 h应激组2.7±0.7,对照组3.3±0.8,P<0.05);而海马总CaM于实验后第24 h、CaMKⅡα和CaMKⅣ于实验后第12 h内表达明显增高(P<0.01).结论捕食应激后早期海马细胞Ca2+-CaM及其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调控紊乱,在严重心理应激所致实验大鼠PTSD样行为异常中可能有意义.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陈述性记忆损害与岛叶关系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作者:陈树林;李凌江;刘军;贺忠;张锦黎;马宁

    目的 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讨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的陈述性记忆损害中是否存在岛叶结构及功能异常.方法 应用基于体素的形态测量学和汉字编码任务,对12例PTSD患者(PTSD组)和12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脑结构和fMRI扫描,比较两组间岛叶结构及功能的差异.结果 (1)FTSD患者双侧岛叶的灰质密度(右侧岛叶x=34,y=4,x=6,t=4.44;左侧岛叶x=-36,y=2,z=0;t=4.64)低于对照组;(2)在编码作业时,左侧岛叶的激活程度(x=-40,y=-20,z=14)亦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PTSD患者的岛叶存在结构损害,并在陈述性记忆作业中呈现功能异常,提示岛叶结构的损害可能与PTSD的陈述性记忆损害有关.

  • 中国汶川地震现场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作者:王焕林;过伟;Hua Jin;Dewleen G.Baker;孙剑;施建安;郭渝成;赵彬;毕银花;闫同军;余海鹰;汪广剑;国家喜;高志勤;赵汉清;欧阳晖;宋梓祥;陈方斌;杨征

    目的 调查抗震救灾一线救援军人任务完成6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目前美国PTSD流行病学调查和诊断工具,按整群分层抽样原则对1125名汶川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军人PTSD的患病率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PTSD诊断采用Davidson创伤量表(DTS)症状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总分≥40分标准确定,并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复查,使用SPSS13.0软件对调查资料和DTS诊断结果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实际调查1056人;DTS诊断PTSD 69例,患病率6.53%;DSM-Ⅳ复查符合诊断63例,患病率5.97%;独生子女、服役满意度低、吸烟、创伤暴露阶段未进行心理干预及有饮酒习惯者PTSD患病率显著高于相对应的人群(P<0.05);地震经历暴露程度高(P<0.01,OR=6.258)、创伤暴露阶段未进行心理干预(P=0.019,OR=3.106)是抗震救灾现场救援军人PTSD的显著危险因素,而独生子女是PTSD潜在的危险因素(P=0.057,OR=2.235).结论 PTSD是抗震救灾现场军人常见的心理障碍,加强创伤暴露者的心理防护和危机干预十分必要.

  • 汶川地震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治疗前后的脑弥散张量成像研究

    作者:朱鸿儒;邱昌建;孟雅婧;崔豪飞;吕粟;张俊然;龚启勇;张伟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患者经帕罗西汀治疗前后大脑白质变化情况及其与症状变化的关系.方法 利用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13例汶川地震后PTSD女性患者治疗前(治疗前PTSD组)、经12周帕罗西汀治疗后(治疗后PTSD组)和8名同样经历地震却未患PTSD的女性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检查,比较3组大脑部分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以及帕罗西汀治疗前后PTSD患者大脑平均FA值和ADC值的变化,将有差异的脑区平均FA值和ADC值与PTSD诊断量表(Clinician-administered PTSD Scale,CAPS)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治疗前PTSD组与对照组相比,左侧上辐射冠、左侧后辐射冠、后扣带回腹侧白质(MNI:x=-24,y=-36,z=42;簇大小为2 752 mm3; t=5.154,P<0.05,AlphSim矫正)和右侧上辐射冠ADC值升高(MNI:x=26,y=-4,z=20;簇大小为304 mm3; t=3.790,P<0.05,AlphSim矫正);PTSD组左侧上辐射冠、左侧后辐射冠、后扣带回腹侧白质周围白质脑区ADC值与CAPS评分呈正相关(r=0.691,P=0.009);与治疗前PTSD组相比,治疗后PTSD组左侧上纵束FA值降低;治疗后双侧上辐射冠ADC值较对照组增高.结论 PTSD患者左侧上辐射冠、后辐射冠和后扣带回腹侧周围白质的完整性发生变化,可反映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短期的药物治疗不能完全逆转患者脑白质异常,提示PTSD患者症状形成和恢复的神经机制不同.

  •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纪要

    作者:李洁;赵靖平;杨小昕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和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共同承办的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第九次全国学术会议于2011年11月24-26日在广州市成功召开.来自全国31个省和直辖市、自治区以及香港地区的1500余名代表参会.会议共收到801篇论文,经学术工作委员会评审后录用600余篇.其中大会发言12篇,口头交流327篇,壁报151篇.设有主会场1个,分会场14个,卫星会8场.在分会场上开展44场专题会和分会报告,内容涉及生物精神病学、社会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儿童与少年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妇女精神病学、精神病学流行病学、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精神病学与伦理学、中青年论坛亚专科或学组等;涉及精神分裂症、双相障碍、抑郁症、焦虑障碍、物质依赖、应激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以及早期干预、精神康复、神经认知测量、精神科量表评定、心理治疗、心理援助热线与干预、医院管理、精神卫生法和护理等领域.本次大会还特邀6名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在主会场针对有关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的前沿知识进行大会报告.下面按专题简要介绍本次会议的主要内容.

  • 芦山地震受灾人群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邱昌建;黄明金;黄国平;谭友果;张英辉;袁茵;余成民;罗明;周波

    目的 调查芦山地震受灾人群PTSD的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宝兴县两地分层随机抽取1110名成年被调查者,使用自编问卷采集一般人口学资料、芦山地震受灾情况以及芦山地震、汶川地震对被调查者影响的比较等,PTSD筛查量表平民版(PTSD Check List-Civilian Version,PCL-C)筛查被调查者对芦山地震的应激反应程度,MINI-自杀风险评估其自杀风险.PCL-C>38分者由精神科医师采用MINI中文版中的PTSD章节诊断其是否患有PTSD.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PTSD的影响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998名被调查者纳入分析,其中男372名(37.27%,372/998),女626名(62.73%,626/998).PCL-C>38分者251名(25.15%,251/998),PTSD患者24例,PTSD患病率2.40%(24/998).自杀高风险者11名(1.10%,11/998).回归分析显示,PCL-C总分与女性(β=-2.041)、家庭低收入(β=-3.870)、地震中亲属遇难(β=0.164)、朋友遇难(β=-0.059)、地震中被掩埋(β=-14.335)、受伤(β=0.495)等因素相关(均P<0.05).女性(OR=4.304)、地震中被掩埋(OR=15.688)是罹患PTSD的危险因素(均P<0.05).家庭低收入(OR=3.147)、罹患PTSD (OR=25.101)是自杀高风险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5年内连续2次遭受地震创伤的受灾人群中PTSD的患病率并不高,女性及在地震中自身生命受威胁是罹患PTSD的危险因素,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 创伤后应激障碍恐惧消退的个体差异

    作者:何静文;尚志蕾;王伟;刘伟志

    创伤后应激障碍( PTSD)研究一直致力于解释为什么遭受同样的重大创伤事件,只有一小部分人发展成PTSD。发现这些个体差异性对于PTSD的筛选和治疗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认为恐惧消退可以作为一种简易可识别的标准,用来表示PTSD患者和正常个体之间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恐惧消退的前额叶-杏仁核环路上差异:PTSD患者促进恐惧消退的环路表达受到抑制,而促进恐惧表达的一条环路被激活以及基因分子机制的多样性。基于这些差异性,新研究提出了恐惧消退治疗的前额叶-杏仁核功能康复正常化理论。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 鼻内镜手术对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应激反应及纤毛传输功能的影响

    作者:白晓明

    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临床主要症状为头痛、鼻塞、流涕,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鼻内镜手术被逐渐应用于临床,具有创伤小、病灶清除彻底、术后康复快的特点,治疗CRSwNP效果值得肯定[1].

302 条记录 3/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