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脑脊液MBP、ET1变化与边缘系超微结构改变

    作者:张建华;王庆松;黄大熔

    借助犬双后肢低、高速投射物致伤模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及放免分析,动态监测脑脊液(CSF)髓鞘碱性蛋白(MBP)、内皮素-1(ET1)的含量变化,并同期观察了边缘系超微结构改变.结果显示,伤后8 h CSF-MBP及CSF-ET1含量均明显增高(P<0.01);同期超微结构观察显示,高速组下丘脑、海马神经元变性,神经纤维受损.提示严重致伤后应激障碍早期边缘系下丘脑、海马结构选择性受损,可能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早期重要的神经病理学基础之一;而CSF-MBP与CSF-ET1检测可较特异、敏感地反映严重致伤后中枢神经系统应激受损.

  • PTSD状态下HCN2-GLT-1在脊髓水平协同调控内脏高敏感性-中枢敏化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纪雷;陈强;何雨芩;林玲;冉亚梅;朗秀琼;李磊;王建明;王正国

    目的 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状态下,超极化激活环核苷酸门控阳离子通道2(HCN2)与谷氨酸转运体-1(GLT-1)在脊髓水平协同调控内脏高敏感性-中枢敏化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14)、PTSD内脏高敏感模型组(n=15)、PTSD+头孢曲松(CTX)组[给予CTX预处理,n=15).采用连续单一应激(SPS)联合足底电击刺激法建立PTSD内脏高敏感大鼠模型.建模7d后,采用结直肠扩张(CRD)-内脏运动反射(VMR)评估各组内脏敏感性的改变;采用CTX选择性诱发编码GLT-1的基因转录,并采用激光共聚焦及免疫荧光技术研究脊髓HCN2的表达及CTX对其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组脊髓HCN2表达明显上调(78.05±6.49 vs121.12±4.85,P<0.001);与PTSD组比较,PTSD+CTX组HCN2表达显著降低(121.12±4.85 vs 98.24±5.86,P=0.012);PTSD+CTX组HCN2表达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98.24±5.86 vs 78.05±6.49,P=0.024).在20mmHg压力下行CRD时,PTSD组的AUCVMR明显高于PTSD+CTX组(0.2913±0.0229 vs 0.2175±0.0090,P=0.005);在40mmHg压力下行CRD时,PTSD组的AUCvM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0.6200±0.0278 vs 0.3786±0.0155,P<0.001),亦高于PTSD+CTX组(0.6200±0.0278 vs 0.5038±0.0336,P=0.006);在60mmHg压力下行CRD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SD组AUCVMR明显增高(0.7663±0.0262 vs 0.5271±0.0212,P<0.001),同时亦明显高于PTSD+CTX组(0.7663±0.0262 vs 0.6400±0.0245,P=0.001).结论 在PTSD内脏高敏感状态下,CTX可通过直接上调GLT-1表达并间接下调HCN2的表达协同发挥抗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作用,HCN2-GLT-1信号通路在脊髓水平协同参与了内脏高敏感性-中枢敏化调控作用,可能成为防止或抑制PTSD状态下内脏高敏感性-痛觉敏化新靶点之一.

  • 创伤后应激障碍对血压、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作者:刘崇霞;林兵;马勇;谢正勇;李森

    目的 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对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1月空军第986医院和2018年2月-2018年5月解放军75600部队医院收治的PTSD患者78例作为研究组,以同期创伤后未发生应激障碍者72例作为对照组A,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人员74例作为对照组B,监测3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心率变异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研究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且对照组A明显高于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24h总心搏、平均心率、快心率和慢心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P<0.05),但对照组A与对照组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SDNN、SDANN和SDNN index显著低于对照组A和对照B,且对照组A显著低于对照组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rMSSD和PNN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SD可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自主神经张力异常及调节功能失衡.

  • 急性应激反应及其诊断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预测价值

    作者:肖立宁;高峻;李兆申

    理论和实验研究均证实,急性应激反应(acute stress respon-ses)可出现心理、认知、躯体和行为上的症状.目前,急性应激反应还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和美国精神病学协会(2000年)将其定义为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ASD),而<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和1992年的世界卫生组织大会则将其命名为急性应激性反应(acute stress reaction,ASR).

  • 大鼠海马惊厥阈下电刺激PTSD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庆松;张建华;张汝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灾害后精神及行为障碍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具有发病率及患病率高、病程长、疗效差等特点,严重影响了临床救治[1].由于目前尚缺少理想的PTSD动物实验模型,严重影响了对其致病机制的探讨[2].本文拟通过边缘系电刺激的方法,建立能较好显示其主要临床表现的动物模型.

  • 战后平民幸存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作者:孔祥毓;肖立宁;黄文;李兆申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由暴露于生命威胁事件而产生的一种受迫害的感觉,其呈现出的三大特征性症候群包括侵害性症状、逃避症状及易于唤醒症状.关于PTSD流行病学研究的文献很多,但其结果因各自研究对象和评价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针对难民、迁徙人群及社区人群的研究受到对战争创伤的定义不同、样本选择的不同以及是否进行心理干预等因素的影响而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对战争创伤或精神折磨后平民中PTSD的发病率尚无准确结论.目前针对PTSD的研究存在的不足:一是既往研究分析方法存在差异,不同研究小组间的统计结果也存在差异;现有研究均针对非西方种族及某些特定人群,采用的样本尚存在选择性偏倚.二是绝大多数研究未设置对照组,所得结果缺乏可靠性及通用性.三是战后PTSD的研究应重视国籍及文化背景的影响.PTSD流行病学研究领域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建立适合中国人群的简易PTSD筛查和测量工具,开展各类创伤性事件后PTSD发病率及其分布特征的调研,对于PTSD的有效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 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两年随访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宋端铱;顾克胜;邵永聪;刘杰;盛文斌;叶恩茂;潘昱;翟天野;王晓慧;郭渝成;杨征

    目的 跟踪研究"5·12"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及病程转归,分析PTSD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初筛与精神科临床确诊相结合的方法,于震后半年随机整群抽样1024名军人,使用自编救援经历量表(REQ)、急性应激状况调查表(SRQ-20)及PTSD筛查量表(PCL-C)进行初筛,由精神科医师依据DSM-Ⅳ轴Ⅰ障碍用临床定式检查(SCID-Ⅰ)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进行一对一晤谈确定诊断,并对其中470名军人连续随访2年.结果 6个月时点确诊PTSD患者35例,患病率为3.42%,其中56.25%在24个月仍未痊愈;24个月时点随访,PTSD患病率为2.13%,其中90%为6个月时已确诊PTSD患者;以是否患PTSD为因变量,进行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方程变量为急性应激障碍(ASD),现场搜救、处理遗体等重任务,PCL-C总分,SDS总分,救援经历和任务对自己心理的影响等7个因素.结论 "5·12"抗震救援军事人员PTSD患病率较平时PTSD患病率显著增高,病程迁延且自然缓解率低,应当在充分关注同时加强心理干预与对症治疗.本研究还探讨了PTSD相关危险因素,为今后构建军人心理应激损伤防护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军事医学领域国际研究态势分析

    作者:张阵阵;杨柳;方旭东

    目的 从军事医学领域论文发表趋势、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路线及发表来源等方面探讨国际军事医学领域研究态势.方法 国外分析数据来源于美国汤森路透科技公司的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检索时间为2016年9月.检索策略包含WOS军事医学相关学科,从论文发表趋势、研究方向、研究主题、研究路线及发表来源等方面检索统计分析,检索涉及到的学科方向采用Web of Science分类标准.结果 共计检索到相关文献42 986篇,该分类方向中共有研究方向257个.从军事医学相关论文发表趋势来看,两次世界大战出现两个波峰位后,20世纪末论文数量开始大幅增长,近5年来,该领域的论文年均发表量超过2000篇.从论文涉及的学科方向来看,相关论文共涉及199个研究方向,其中,论文发表10篇以上的研究方向共155个.对热点研究主题词进行分析,高频词涉及的类型很广泛,包括疾病类型(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类型(退伍军人、女性、成年人),区域分布(美国、伊拉克、阿富汗),相关参数(患病率、风险因素、死亡率),相关医疗技术与手段(护理、锻炼、预防、建模)等.发表军事医学相关论文的期刊共3132种,发表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共635种.军事医学相关的会议论文数量相对较少,共2914篇,涉及会议1771项,论文数量在5篇以上的会议共81项,论文发表量排名前20的期刊主要为Military Medicine,Aviation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Medicine,British Medical Journal,The Lancet,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等.结论 通过对主要因素的检索研究,可见国外军事医学研究态势基本脉络.

  • 2011年度美军卫生勤务进展概述

    作者:刁天喜;王磊;楼铁柱;刘术;苏文娜;张音;赵晓宇;高云华;吴曙霞;李丽娟

    本文分析了2011年度美军卫勤发展的重要动态,概述了美军卫勤发展的总体态势,总结归纳了美军卫勤转型中的主要成就和经验.主要内容包括:卫勤组织管理、战时医疗保障、平时医疗保障、医学教育训练和军事医学科研.

  • 对于深入开展心理健康和神经认知研究的若干建议

    作者:张成岗

    军人心理健康已成为我军重点关注的问题,与之相应的神经认知能力的提升对于大程度地发挥战斗力至关重要.结合全军军事认知与心理卫生研究中心的成立,对其任务方向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包括建立心理科学研究与认知神经科学紧密结合的研究体系,发展定量心理学等相关学科,发展定量行为学以及分子行为学,并适时将其与心理科学研究对接,发展并完善利用模式动物研究神经行为和心理活动的研究,结合神经精神相关研究促进心理和认知行为研究的发展,加强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外在表现及其物质基础研究,以及个体心理与群体心理的相关性研究,研究并发展系列新型有效的心理干预技术等,旨在为提高我军军人心理健康水平和军事作业能力提供参考.

  • 关于应激与认知的思考

    作者:钱令嘉

    军事应激损伤对军人健康水平和脑体作业能力的严重影响在军事医学领域受到高度关注.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军人的认知能力常常是重要的作战能力之一.近年来,有关应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研究取得重要进展.本文综述了应激与认知的相互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并基于对我军军事应激损伤防护的需求分析,提出了强化军事应激损伤防护,提高军事认知能力的观念.为有效控制军事应激损伤所致认知功能障碍,维护军人心理和生理健康提供理论依据.

  • 军校学员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研究

    作者:顾克胜;王晓慧;宋端铱;邵永聪;刘杰;叶恩茂;杨征

    目的 研究参加"5·12"汶川地震一线救援的军校学员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地震后6个月,对1024名军校学员的救援经历、急性应激状况(采用SRQ-20)进行回顾性调查,完成PTSD症状清单(采用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自评,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初筛结果高于划界分者,由精神科医师依据临床定式检查(采用SCID)晤谈确定诊断.结果 35人确诊为PTSD,阳性率为3.42%;PCL-C评分城市籍军人明显高于农村籍军人(P<0.05),独生子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大专明显高于本科(P<0.05);参加现场搜救任务和处理遗体任务的救援人员PCL-C评分均显著高于未参加者(P<0.01);以PCL-C总分为因变量,经线性逐步回归分析,SRQ总分、SAS评分、既往创伤经历、内向性格、文化程度、处理遗体任务进入方程.以PTSD确诊结果为因变量,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遗体任务、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进入方程,正确预测率为50%,总的正确判断率为75.3%.结论 汶川地震后半年时点,一线救援军校学员PTSD患病率为3.42%,处理遗体经历对发病的负性刺激强度大,独生子女、文化程度、抑郁状态与PTSD的发生率密切相关,急性应激反应、焦虑、创伤经历、内向性格均为相关危险因素.

  • 作者:

    关键词:
  • 瓦斯爆炸有毒气体中毒后脑部MRI表现及其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赵瑞峰;晋记龙;李华兵;李树峰;田树文;李海学;陈雁卉;王天亮;马林;任子敬

    目的 动态观察瓦斯爆炸伤后脑部MRI表现及其变化规律,探讨MRI表现与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瓦斯爆炸后幸存者49例(A组)、爆炸当天未下井矿工40名(B组)、地面工作的矿区人员40名(C组).对A组于瓦斯爆炸后1至3 d内进行首次脑部MR检查,并进行多次复查(2、3、6个月及1年),观察病变的影像改变及其信号演变;测量3组海马、苍白球的T2信号强度值,并进行方差分析;对病变组海马、苍白球T2信号强度值及海马ADC值与PTSD的关系进行t检验.结果 A组首次MRI表现:海马(33例)、苍白球(12例)、皮层(10例)及中脑(2例)呈稍长T1长T2异常信号;2个月复查:海马异常信号消失25例,遗留稍长T2信号8例;苍白球3例异常信号消失,余9例苍白球病变范围均缩小呈软化灶改变;受累皮层2例演变为软化灶,余病变恢复正常;脑干呈软化灶改变.A组与B组、C组海马及苍白球的T2信号强度值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组与C组海马及苍白球的T2信号强度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A组PTSD与非PTSD患者首次检查时左侧海马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455±37、462±53,右侧为458±36、460±43;2个月时左侧海马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438±29、424±37,右侧分别为442±31、430±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99、0.193、1.512、1.298,P值均>0.05).A组PTSD与非PTSD患者首次检查时左侧苍白球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361±35、366±63,右侧为363+41、375±62;2个月时左侧苍白球T2信号强度值分别为341±24、337±39,右侧分别为340±26、332±35,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50、0.826、0.503、0.907,P值均>0.05).A组PTSD与非PTSD患者首次检查时左侧海马ADC值分别为(8.1±1.1)×10-4、(8.1±0.9)×10-4mm2/s,右侧为(8.2±1.0)×10-4、(8.2±0.8)×10-4mm2/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016、0.081,P值均>0.05);2个月时左侧海马ADC值分别为(8.8±0.7)×10-4、(9.0±1.0)×10-4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3,P>0.05),右侧分别为(8.5±0.9)×10-4、(9.3±1.1)×10-4mm2/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07,P<0.05).结论 海马及苍白球是瓦斯爆炸极易受损的脑区,PTSD的发生可能与右侧海马的损害相关,而与苍白球的损害无关.

  • 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方法分析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急性期全脑白质结构变化情况

    作者:席一斌;刘康;折霞;穆允凤;印弘;宦怡;杨小斌;杜萍

    目的 探讨单次长时间应激导致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急性期的全脑白质微观结构的改变.方法 应用3.0 T MR分别对山西王家岭矿难中深埋超过190 h的17例幸存者(PTSD组)及17名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DTI扫描,并采用基于纤维骨架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分析两组全脑DTI的各向异性分数(FA)图,使用基于非参数的随机排列检验(RPT)对两组FA数据进行统计学比较,得出PSTD患者FA值有差异的脑区.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急性PTSD组双侧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部嘴侧FA值降低,面左侧丘脑及双侧皮质脊髓束区的后、上放射冠,左侧内囊后肢,左侧大脑脚FA值较正常组增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TBSS方法能全面、准确地分析PTSD患者的全脑DTI改变,特别是PTSD急性期的胼胝体膝部、体部嘴侧、左侧丘脑前辐射的纤维结构出现了异常改变,可为PTSD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提供客观的依据.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海马容积和氢质子波谱研究

    作者:杨波;周义成;夏军;夏黎明;王承缘

    目的运用MRI研究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海马的容积和波谱改变,探讨PTSD海马损伤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17例PTSD患者和17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用1.5 T超导MR扫描系统进行MRI及双侧海马多体素氢质子波谱(1H-MRS)采集,测定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Cho)代谢物浓度,各代谢物水平的测定以波谱覆盖的面积为准.用容积分析软件测量海马和颅内容积大小,并根据颅内容积的大小对海马容积进行标准化处理.把PTSD组代谢物的浓度和海马的容积分别和对照组进行配对比较.结果 PTSD组左右侧海马的容积分别是(2130±221)mm3 、(2571±190)mm3,对照组左右侧海马的容积分别是(2382±157)mm3、(2572±186)mm3 ,左侧海马的容积与健康对照组左侧海马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右侧海马容积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TSD组两侧海马NAA和Cr均明显下降(左侧:NAA为2.8±0.7,Cr为2.3±0.6;右侧:NAA为2.9±0.9,Cr为2.3±0.7),与对照组(左侧:NAA为3.8±0.8,Cr为2.7±0.5;右侧:NAA为3.9±0.8,Cr为2.8±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ho两组两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支持海马参与了PTSD的病理生理过程,海马容积和(或)代谢的改变对PTSD的临床诊断和PTSD海马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的价值.

  • 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海马活体MR波谱研究

    作者:陈树林;刘军;李凌江;贺忠;张锦黎;马宁;高雪萍

    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双侧海马活体MR波谱(MRS)的特点,为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和病因学机制提供线索.方法应用多体素活体MRS成像技术,对12例PTSD患者和12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波谱分析,检测双侧海马的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和含胆碱化合物(Cho)峰值,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PTSD患者左侧海马的NAA/Cr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F=9.99,P=0.006),Cho/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36,P=0.55);右侧海马的NAA/Cr比值、Cho/Cr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44,P=0.25).性别之间的波谱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F=0.56,P=0.82);年龄、受教育时间、PTSD症状严重程度与左侧海马NAA/Cr比值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47、0.35和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SD患者左侧海马存在病理性变化,NAA/Cr比值低于正常人.

  • 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与自建模板及微分同胚图像融合方法对近期发病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儿童的脑结构研究

    作者:黎磊;张华为;胡新宇;索学玲;雷都;吴敏;李凌江;吕粟;李仕广

    目的 采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自建模板及微分同胚图像融合(VBM-DARTEL)算法,对比近期发病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患者和创伤暴露的健康对照(TEC)的脑灰质结构差异,并分析差异脑区的体积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采集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7~15个月的幸存儿童的高分辨率三维T1WI图像,PTSD患者28例、TEC 26例.采用Matlab 2012b工作平台下SPM8软件的VBM-DARTEL工具包进行图像分析,采用一般线性模型应用两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被试的灰质体积差异(P<0.005,AlphaSim矫正),用SPSS分析差异脑区的体积与患者临床创伤应激障碍诊断量表(CAPS)评分及PTSD自评量表(PCL)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TEC比较,儿童PTSD患者左侧额下回、辅助运动区、楔前叶和双侧小脑半球灰质体积下降(核团大小分别为230、118、134、298、325个体素,P<0.005).左侧楔前叶和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与CAPS评分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402、0.410,P值均<0.05),左侧辅助运动区灰质体积与PCL评分呈正相关(r=0.383,P=0.049).结论 近期发病儿童PTSD患者脑灰质结构改变以萎缩为主.双侧小脑的灰质萎缩可能是儿童PTSD患者与成人PTSD患者不同的脑结构特征.

  • 飞行员创伤后应激障碍一例

    作者:邵峰;彭文华;杨柳;郭彦祥;龙文娟

    患者男性,32岁,歼击机飞行员,飞行时间1600 h。患者因睡眠质量差求诊,自诉入睡困难、夜间多梦易醒。经详细询问,患者2011年经历发动机空中停车,跳伞成功,自感适应良好。2013年初,患者单位发生一起严重事故,患者参与善后工作,5个月后,脾气变得暴躁,易激惹,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事故半年后,出现空中差错2次,但很快纠正,患者本人评估这两次差错属于不该犯的错误。此种状态持续2个月后,单位领导认为患者压力过大,让其暂停飞行。2013年12月患者入我院健康疗养,体格检查结果除轻度脂肪肝外,其余各项生理指标均合格。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得分为15分,各条目得分为睡眠质量3分、入睡时间2分、睡眠时间2分、睡眠效率2分、睡眠障碍3分、催眠药物1分、日间功能障碍2分,显示其睡眠质量较差[1]。90项症状自评量表结果总分为151分,强迫因子与敌对因子2分,其余因子为1分,显示其心理健康状态一般,有时易发怒。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显示各因素得分:乐群性4.26,聪慧性4.05,稳定性4.97,恃强性7.53,兴奋性8.39,兴奋性6.78,敢为性7.54,敏感性4.37,怀疑性6.05,幻想性6.14,世故性5.08,忧虑性5.49,创新性6.64,自主性4.70,自律性4.70,紧张性7.65。患者与其他军事飞行员相比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得分偏低,怀疑性、紧张性偏高[2]。患者自感睡眠质量很差,多次做噩梦梦见事故场景,白天精神不如以往,记忆力下降,有时需要用药物帮助睡眠。与过往相比,患者主动交往行为变少,对事提不起兴趣,控制不住脾气,有时会忍不住发火。咨询过程中,患者对年初事故情况不愿做过多回忆,回避事故发生后的场景,作为事故飞行员(烈士)的好友,患者回避与烈士遗孀见面的场合。

  • 一起民航客机飞行颠簸事件的医学分析

    作者:肖毅;马晓波;陈环;杨伟发;邓明钊;雷方;张世鹏;张莹;李向东

    目的 分析一起飞行颠簸事件发生经过和相关伤员的伤情并探讨现代综合医疗救护方法.方法 对一起严重飞行颠簸事件的伤员伤情及急救处理进行回顾性医学分析.结果 2007年7月6日,南方航空公司一架A330执行CZ322悉尼-广州航班任务时,在高度FL350巡航期间,距Molly(马尼拉区域)航路点约100海里(1海里=1852 m)时,遇晴空湍流发生严重颠簸,造成机上37人不同程度受伤.其中9名为机组乘务员,占机组成员60%;其余28名为旅客,占旅客人数的13%.伤情以头面部和颈部外伤多,其次为四肢外伤,以皮肤软组织损伤为主,没有脏器损伤及骨折.直接致伤原因为晴空湍流造成飞机颠簸后的机械损伤.事件发生后,机组人员机上进行初步伤情确认及紧急处理.飞机降落在白云机场后,机场急救中心相关人员上机初步救助及转运伤员,南方航空公司航卫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伤员分类转运,民航广州医院及广州当地有关医院对伤员进行进一步检查及治疗.以上所有环节完成及时,配合良好.伤员均得到及时完善的救治,现已全部痊愈或好转.结论 ①突发的晴空湍流难以发现,对飞行安全威胁很大;②紧急医疗救援的组织管理非常重要;③飞行事故医疗救护的应急组织方案和医疗救援能力非常关键;④对旅客和机组人员要加强安全和防护教育;⑤对受伤乘务员的体检鉴定应注意受伤部位的功能恢复情况;⑥应加强伤员的心理创伤的应急干预和康复工作.

302 条记录 4/16 页 « 12345678...1516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