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的原因及处理对策

    作者:朴雪莲

    目的 回顾调查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病例,认真分析囊袋感染的原因,从而制定相应对策,旨在控制囊袋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以回顾调查的方法,组织科室全体人员及导管室、医院感染管理科等相关人员,对科室43例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术后5例发生囊袋感染,囊袋感染的发生与导管室环境、术后沙袋包扎手法及手术器械选择相关,经积极落实改进措施,临床疗效显著.结论 心脏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易发生囊袋感染,分析其原因主要与导管室环境未达标、手术后包扎手法不良及应用一次性无菌手术器械包相关,应积极改善导管室环境、改进包扎手法、调整手术器械,以预防囊袋感染的发生.

  • 循证护理在起搏器囊袋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郜玉珍;高凌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将科研结论与病人需求相结合,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终做出护理决策[1].是遵循和应用科学依据有效的护理方法[2].本文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运用循证护理模式[3]对安装永久起搏器出现的囊袋感染进行循证护理;并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身心健康.

  • 循证护理在起搏器囊袋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郜玉珍;高凌

    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实践中将科研结论与病人需求相结合,考虑当时的临床环境,根据个人经验,终做出护理决策[1].是遵循和应用科学依据有效的护理方法[2].本文以护理小组的形式运用循证护理模式[3]对安装永久起搏器出现的囊袋感染进行循证护理;并对不同病人采取不同护理干预措施,以改善病人身心健康.

  • 1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合并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护理

    作者:康然;蔡伟萍

    报告1例永久起搏器术后切口反复感染患者,运用经静脉拔出电极导线有效控制感染患者的护理。经静脉反推力牵引法拔除电极导线风险性高,并发症多。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和并发症情况,合理化康复训练等,术后重点给予服药、饮食指导,患者健康出院。

  • 起搏器置入术后囊袋感染单中心病历资料分析

    作者:王靖;陶燕;华伟;侯翠红;任晓庆;陈柯萍;楚建民;浦介麟;王方正;张澍

    目的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起搏器置入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以并发心内膜炎而危及生命.本研究针对囊袋感染的治疗及效果进行了总结.方法 纳入2002年至2008年院内顺序收冶的52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分析影响首次手术即发生囊袋感染的危险因素和囊袋感染首次治疗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入选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52例,平均年龄60.6±17.2岁,男性31例.53.9%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30.8%合并2型糖尿病;末次手术距首次诊断囊袋感染的平均间隔时间为571.9±790.8天,其中42.3%的患者首次囊袋感染发生于末次手术1年以上.50%的患者为首次置人起搏系统后出现囊袋感染,这些患者置入双腔起搏器的比例有高于二次手术后发生感染患者组的趋势(p=0.06),包括年龄在内的其他临床特征没有显示出统计学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首次诊断感染患者进行清创术后复发的危险性仅与是否移除整套起搏系统这一治疗措施呈负相关(RR0.11,95%CI,0.02-0.51,p<0.01).结论 针对起搏器术后囊袋感染的处理只有完全移除整套起搏系统才是真正有效地治疗方法.

  • 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起搏器囊袋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冬梅;石蓓;龙仙萍;荣季冬

    目的:完全移除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种种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的可行性。方法:纳入我科2015-01至2016-02共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消毒,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理囊袋。4例患者均未拔除电极导线,术后予静脉用抗生素治疗7~10天。结果:4例患者术后发生囊袋感染时间平均14.75个月,均为单纯囊袋感染。经囊袋清创及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处置后,随访5~10个月(平均7.25个月),起搏器囊袋感染消失,伤口愈合良好,疗效满意。结论:通过对感染囊袋的彻底清创、对残留电子系统的合理处理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术,可有效控制感染实现痊愈,并避免电极导线拔除。

  • 心脏植入电子装置囊袋感染保守治疗的初步临床体会

    作者: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

    目的:完全移除心脏植入电子装置(CIED)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种种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即完全或部分保留电子系统方法的可行性。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囊袋坏死感染导致起搏器外露保守处理3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宾;郁文录;张二箭;田福利

    近年来随着心脏起搏器植入数量逐年增加,植入后并发症越来越多,其严重并发症为起搏器囊袋感染,发生率达1.01%[1],大部分囊袋感染的处理较为棘手,根本方法是拔出电极,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痛苦。我科成功保守处理3例起搏器囊袋感染坏死病例,现报告如下。

  • 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术后早发型囊袋感染的处理

    作者:夏云峰;翟红霞;李良;张许文;刘润梅;殷亚昕;张津津;陈海威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早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囊袋破溃,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出现感染全身播散,甚至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 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再植入时间的临床分析

    作者:田轶伦;王龙;李学斌;李鼎;段江波;郭飞;昃峰;苑翠珍;郭继鸿;谭学瑞

    目的:探讨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导线拔除术后48 h再植入新系统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入选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就诊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中心的起搏器依赖患者80例,其中术前和术后血培养均为阴性者60例纳入本研究。入院后,均接受常规起搏器囊袋局部清创及导线拔除术。术中植入临时心脏起搏器,保留至再植入术后即刻移除。根据术后再植入时间,入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导线拔除术后48 h进行再植入手术;对照组:导线拔除术后72 h进行再植入手术。随访1年,对比2组患者起搏器相关感染的发生率。结果6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手术前,2组在性别(男56?.7%对63?.3%, P>0 c.05),年龄[(58ì.2±11?.2)岁对(55?.5±9?.9)岁,P>0 T.05]、植入时间[(12ü.7±3 n.4)年对(10 c.6±22.8)年,P>0?.05]、感染时间[(16 T.5±5?.2)个月对(13 P.2±4.6)个月,P>0..05]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手术即刻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发生1例心脏压塞,1例中度三尖瓣反流,对照组发生2例心脏压塞。2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均为6-.7%( P>0?.05)。术后即刻进行血培养,2组均未出现阳性患者。2组患者都于对侧植入新起搏系统,再植入成功率均为100%。随访1年,2组患者均未出现再植入装置相关感染。结论术后48 h再植入新系统可应用于因单纯起搏器囊袋感染而进行导线拔除术的患者。

  • 多次起搏器手术患者发生上腔静脉阻塞一例

    作者:凌天佑;吴立群;顾刚;沈永初

    患者,男76岁,因"起搏器植入术后30年,发现皮肤破溃入院".患者2010年7月17日发现左前胸局部起搏器植入处表面皮肤破溃,起搏器显露,于我院就诊.体检发现左前胸起搏器植入处皮肤约3 cm×2 cm红肿,伴1 cm×1 cm皮肤破溃,起搏器显露,胸、腹壁静脉较为明显.诊断为:起搏器囊袋感染、三度房室阻滞,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

  • 心脏生物起搏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绳文;刘志敏

    缓慢性心律失常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健康。自从1958年问世至今,心脏植入性电子起搏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一线手段。虽然电子起搏器技术不断完善,但在长期临床应用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1],如导线断裂、电磁干扰、囊袋感染、电池寿命有限以及缺乏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反应性等。基于上述问题,探索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本文以现有文献,对心脏生物起搏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感染保守治疗的初步临床体会

    作者:刘俊鹏;杨杰孚;佟佳宾

    目的 完全移除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感染患者的电子系统存在困难,探讨保守处理此类感染,即完全或部分保留电子系统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北京医院心内科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共8例CIED囊袋感染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行全套起搏系统移除,对感染囊袋及装置进行彻底清创:去除感染坏死组织、慢性炎性组织、肉芽及瘢痕组织,并对创面进行彻底消毒,使用过氧化氢溶液、络合碘、生理盐水、抗生素反复冲洗腔隙,再使用甲硝唑、庆大霉素局部浸润灌洗.8例患者均未拔除导线,其中6例移除脉冲发生器(75%).术后辅以静点抗生素及物理治疗.结果 随访3~59(中位:34.12±20.99)个月,8例患者均感染控制,伤口愈合.结论 CIED囊袋感染通过彻底清创、抗菌药物局部灌洗、残留电子系统的合理处理、联合抗感染及物理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控制感染.

  • 58例起搏系统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与处理

    作者:戴研;陈柯萍;马坚;王方正;陈若菡;华伟;张澍

    目的 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征,评价起搏系统感染的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方法 选择自2002年1月至2009年12月的所有因“起搏系统相关感染”入院的患者,回顾性分析起搏器相关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 共58例起搏器相关感染的患者纳入研究.单纯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52例,合并全身感染6例.与同期住院的所有起搏器患者相比较,起搏器感染的发生率为0.93%,其中起搏器首次植入感染的发生率为0.69%,更换后的感染发生率为1.96%( P<0.01).治疗上,6例仅静脉使用抗生素及局部换药;其余52例患者,38例行局部清创(清创组);14例行整个起搏系统移除与清创(导线拔除组).结果发现清创组21例(55.2%)感染复发,导线拔除组仅1例(7.7%)复发,(P<0.001).40例患者在起搏器移除后再次评价,其中16例(40%)未再植入新的起搏器.结论 起搏系统相关感染是起搏器植入的严重并发症,起搏器更换为感染的危险因素之一.单纯局部清创感染复发风险很高,导线拔除并移除整个起搏系统是佳的治疗方法.术后须进一步评价患者的起搏器适应证.

  •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早发型囊袋感染的处理

    作者:夏云峰;翟红霞;李良;张许文;张春红;刘润梅;殷亚昕;张津津

    起搏器囊袋感染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后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若不及早发现和处理,将导致囊袋破溃,迁延不愈,严重者可出现感染全身播散,甚至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我院1989年10月-2006年10月共有122例患者行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其中2例发生囊袋感染,经及时治疗后治愈,报告如下.

  •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囊袋感染的预防及护理

    作者:谷沫丽;曹佳;徐蕾;王翠;王莎莎;王晶;王佳佳;杨静

    起搏器囊袋局部感染是永久起搏器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总结我科预防起搏器植入术囊袋感染的护理方法和对囊袋感染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术中应用抗菌药物冲洗对永久起搏器植入患者炎症指标与术后囊袋感染干预效果观察

    作者:陈悦;师宾芬;陈晶;程慧琳;吕艳

    目的 观察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预防性进行抗菌药物冲洗对患者术后囊袋的感染情况,探讨起搏器植入术中行抗菌药物冲洗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医院在起搏器植入手术中接受抗菌药物冲洗的78例患者为观察组,将资料相仿的78例未接受抗菌药物冲洗的植入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术后囊袋感染情况进行跟踪随访.结果 术前两组血清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相仿;手术后两组血清WBC、CRP、IL-6、PCT显著高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72 h和术后1周血清WBC[(11.25±2.15) 109/L、(8.03±1.68)109/L]、CRP[(39.25±6.25)mg/L、(14.36±3.36)mg/L]、IL-1[(20.63±2.93) ng/ml、(17.47±2.84)ng/ml]、IL-6[(21.72±2.94)ng/ml、(18.52±1.86)ng/ml]及PCT[(1.34±0.56)μ.56、(0.85±0.32)μ.3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囊袋感染率(术后1、3、6、12个月分别为0、2.56%、3.85%、8.97%)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永久起搏器植入手术过程中进行抗菌药物囊袋冲洗有利于预防术后囊袋感染,降低患者手术感染风险,对于患者预后具积极防治价值.

  • 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感染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胡华琴;彭芝斌;张梅;胡文;李冬玲

    目的:评价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CIED)囊袋感染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为其治疗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方法选取2008年2月-2013年9月于医院接受治疗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囊袋感染患者1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9例未移除全套起搏系统为观察组;另5例为对照组全部拔出装置,移除感染囊袋,在对侧重新植入;观察并详细记录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类型、清创次数、再次发生感染例数及初次清创的有效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初次清创有效率为33.34%,其中6例患者再次感染,进行了二次清创,有2例患者反复复发,进行了多次清创;对照组患者中4例预后情况良好,初次清创效率为80.00%,有1例复发,再次清创后,情况良好,未发生再次感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其次为革兰阴性菌。结论 CIED囊袋感染患者通过局部清创,抗菌药物浸润冲洗,合理处置心脏起搏装置,加之抗感染治疗,对控制感染有一定疗效。

  • 老年患者永久起搏器植入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分析

    作者:张文海;梁艳平;杨建;姜龙;冯洪亮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术中抗菌药物冲洗囊袋对术后囊袋感染的影响,以期为降低术后囊袋感染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预行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146例,随机单盲区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3例,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冲洗囊袋,观察组给予头孢曲松钠冲洗囊袋。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住院期间发生囊袋感染2例,占2.74%,随访期间发生3例,占4.11%,囊袋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WBC、hs‐CRP、IL‐1、IL‐6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术后3d各项炎性指标高于同组术后(P<0.05),观察组术后3d、出院前各项炎性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1~4、5~24周囊袋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建议采用大环内酯类抗菌药物冲洗囊袋,以降低术后炎性因子含量,降低近期及远期囊袋感染发生率。

  •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效果分析

    作者:张鹏;陈建辉;马江敏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抗菌药物的应用是否能降低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及囊袋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6月于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的患者共计127例,对符合标准的患者119例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63例和研究组56例;其中对照组围手术期规范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围手术期未使用抗菌药物.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术后炎症指标、囊袋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对照组患者术后囊袋感染率为6.35%(4/63),研究组为5.36%(3/5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872).同组患者术后的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降钙素原(PCT)均高于术前指标(P<0.05);但两组之间同时间段炎症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有1例发生严重囊袋感染,经手术扩创、更换起搏器位置后治愈.结论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对于术后炎症指标及囊袋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可能有助于预防严重感染.

86 条记录 1/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