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外科治疗

    作者:施建新;高成新;陈文虎;孙德魁;周允中

    目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尚无统一方案,手术切除仍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本文探讨了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手术方式、手术指征,以及影响术后生存的因素.方法收集本院自1985年以来手术治疗的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资料,对临床表现、TNM分期、细胞类型、手术方式、生存期等分析,研究胸膜外全肺切除和胸膜切除两种不同手术方式以及不同分期、不同细胞类型对预后的影响.结果33例手术治疗者中胸膜外全肺切除术16例,胸膜切除术17例,总中位生存期为21个月,2年生存率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36.6%和13.3%,不同手术方式之间术后生存期差异无显著性;不同TNM分期之间生存期差异有显著性(P=0.0428).结论无论胸膜外全肺切除还是胸膜切除,都只能达到肉眼下的完全切除,可缓解症状,并为综合治疗创造条件.两种手术方式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早期诊断和尽早手术治疗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 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介入治疗的护理

    作者:彭文慧

    采用介入放射经肋间动脉灌注化疗,治疗弥漫性恶性间皮瘤疗效好.但由于肋间动脉常出现与脊髓动脉共干,易损伤脊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故术中、术后观察护理十分重要,现就对此类手术患者护理介绍如下.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老年恶性胸膜间皮瘤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雅茹;南艳;张金辉;张向业;王蒸;刘亚维

    目的 研究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老年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5年来我院收治的16例>65岁,经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的Ⅱ~Ⅳ期老年恶性胸膜间皮瘤病例,体力状况评分(PS)2~3分者采用联合化疗,PS 4分者采用单药化疗,11例培美曲塞联合顺铂,4例培美曲塞联合卡铂,1例培美曲塞单药治疗,评价其客观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16例患者无完全缓解(CR)者,部分缓解(PR)率为37.50%,稳定(SD)为37.50%,进展(PD)为25.00%,中位PFS为3.5月.不良反应主要有:骨髓抑制Ⅲ~Ⅳ度3例,乏力12例,轻度肝功能损害3例,重度黏膜反应1例,色素沉着11例,无Ⅳ度消化道反应.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或卡铂治疗老年恶性胸膜间皮瘤疗效较好,且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培美曲塞与卡铂静脉化疗联合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临床观察

    作者:车德海;于雁;张华;魏海波;卢康平

    目的 评价培美曲塞与卡铂化疗同时联合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MPM)合并胸腔积液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MPM合并胸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具体用药:培美曲塞500mg/m2,d1;卡铂(AUC=5)d2,每21天重复;同时引流尽胸腔积液,榄香烯乳200mg/m2胸腔注入,d1或d8.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86.7%)胸腔积液得到控制,10例(66.7%)胸腔积液癌细胞检查由阳性转为阴性;获CR 4例,PR 6例,SD 3例,PD 2例;总有效率为66.7%,疾病控制率为86.7%,中位无进展时间为5.0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1个月,1年生存率为36.0%.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发热、胸痛、皮疹,多为1~2级,支持对症处理后均可恢复.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化疗同时榄香烯乳胸腔灌注治疗MPM合并胸腔积液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恶性胸膜间皮瘤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蒋青桃;刘玉;王慧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一种与石棉密切相关的复杂疾病,中位生存期只有12个月.由于缺乏精确的生物标志物,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具有较大的困难.迄今为止,每年都会有一些新的分子标志物被研究者发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包括钙结合蛋白、细胞角蛋白5、肾母细胞瘤蛋白-1等.该文主要就不同分子标志物的特征及作用等进行描述与评价.目前恶性胸膜间皮瘤相关标志物的临床转化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而更多敏感、无创的分子标志物正处于研究之中,其实际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考量.

  • 恶性胸膜间皮瘤28例误诊分析

    作者:任善镐;周健;徐靖;王敬东;孙玉安

    目的总结、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的原因、教训。方法回顾分析20年内收治的28例恶性胸膜间皮瘤误诊的原因及教训。结果本组28例均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行手术治疗,术后虽经化疗,但疗效不佳,均出院后3个月内死亡。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进展迅速,预后险恶,易误诊,病因有待探讨,术后治疗效果不佳。

  •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影像学评估价值

    作者:刁强;卢光明;王修来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发生于胸膜间皮细胞而恶性程度较高的一种罕见肿瘤.由于该病无典型表现,误诊率很高,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及正确评估已成为MPM诊治的必然趋势.影像学检查在MPM的诊断、分期及病情评估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胸膜间皮瘤诊断、分期、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中的价值作一综述.

  • 多层螺旋CT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杨汉卿;姚伟根;黄国来;吴晓东

    [目的]分析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评价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9例经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CT征象,全部病例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其中27例加多期增强扫描.[结果]39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中,35例为弥漫型,其中12例为环状胸膜增厚,17例为弥漫结节型胸膜增厚,6例为弥漫肿块型胸膜增厚:胸廓缩小25例:4例为巨块型,大直径15cm;胸水32例,肋骨破坏4例,淋巴结肿大13例,增强后病灶呈中度持续强化.36例有石棉接触史,27例同时发现胸膜斑.[结论]恶性胸膜间皮瘤在CT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中有一定的特征性,CT是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随访主要的影像诊断手段.

  • D2-40联合Calretin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张继贤;赵莺;卢韶华

    [目的]探讨D2-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中的潜在价值.[方法]对余姚市人民医院及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病理科自1999—2009年诊断的3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和30例肺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观察D2-40 、Calretinin 、CEA 、TTF-1在恶性间皮瘤和肺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D2-40、Calretinin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灵敏度分别为80.6%、83.9%,特异性分别为93.3%、86.7%,两者联合诊断的灵敏度93.5%,其中上皮型间皮瘤为100.0%.CEA、TTF-1在肺腺癌中的灵敏度分别为90.0%、83.3%,特异性分别为87.1%和100.0%.[结论]D2-40联合Calretinin可以提高恶性胸膜间皮瘤鉴别诊断的准确率.D2-40、Calretinin 、CEA、TTF-1联合检测是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和肺腺癌的一组有价值的抗体.

  • 3种胸膜增厚性疾病的CT诊断价值

    作者:李文斌;纪晓微;蔡蒙婷;陈聪;吴恩福

    目的:探讨CT对结核性胸膜炎(TP)、胸膜转移瘤(MPD)、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4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143例患者(TP组95例,MPD组31例,MPM组17例)的CT影像学资料,分析各个疾病的影像学特征,探讨其鉴别诊断意义.结果:TP组多为男性,多表现为局限性、规则、非环形胸膜增厚,均匀强化,不伴纵隔胸膜增厚及胸内淋巴结肿大;MPD组多为女性,多表现为弥漫性、不规则和结节样、非环形胸膜增厚,均匀强化,伴纵隔胸膜增厚,不伴胸内淋巴结肿大;MPM组多为女性,多表现为弥漫性、结节样和肿块样、非环形胸膜增厚,不均匀强化,不伴纵隔胸膜增厚及胸内淋巴结肿大.TP组年龄小于MPD组及MPM组(P<0.05);TP组胸膜大厚度小于MPD组,MPD组胸膜大厚度小于MPM组(均P<0.05).结论:患者年龄,性别,大胸膜厚度,病变范围、形态、样式,强化模式,纵隔胸膜增厚,胸内淋巴结肿大对于TP、MPD、MPM的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CD105在恶性胸膜间皮瘤微血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继贤;赵莺

    目的 比较CD105与CD34在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寻求更特异的肿瘤微血管标记物.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0例恶性胸膜间皮瘤组织中CD105与CD34标记的MVD,并分析其临床相关因素.结果 CD105-MVD和CD34-MVD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表达分别为20.65±4.72和31.86±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4-MVD相比较,CD 105-MVD在不同TNM分期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CD105-MVD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短.结论 CD105是一种新的更为特异的肿瘤新生血管的标记物,为患者的预后判断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D2-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张继贤;赵莺;卢韶华

    目的 探讨D2-40在恶性胸膜间皮瘤(MPM)与肺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对31例MPM、30例肺腺癌及11例良性间皮细胞增生标本进行D2-40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D2-40在MPM细胞阳性表达率为80.6% (25/31),其中上皮型表达率为88% (22/25);在良性间皮细胞表达率为54.5% (6/11),2例肺腺癌D2-40局部弱阳性表达,胞膜染色是D2-40表达的主要特征.D2-40在MPM和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良性增生的间皮细胞中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2-40是一种新的较为理想的恶性间皮瘤诊断的标记物,可用于上皮型间皮瘤与肺腺癌的鉴别诊断.

  • 恶性胸膜间皮瘤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作者:应骏;黄建达;胡之琳

    恶性胸膜间皮瘤是起源于胸膜间皮细胞的原发性胸膜肿瘤,随着工业的发展,特别是石棉的广泛应用,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1].恶性度极高,占胸膜肿瘤的5%,一般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胸闷、胸腔积液及胸膜肿块等,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故经常被误诊为胸膜炎、肺炎、肺癌、肺结核及纵隔肿瘤等.现将近期收治的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 培美曲塞与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符艳;蒋正华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与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治疗恶性胸膜间皮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的纳入PP组(32例),采用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方案的为RP 组(32例),比较两组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客观有效率、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35、3.76,P均>0.05)。PP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1.62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5.61个月;RP组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1.33个月,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4.93个月,两组患者在中位总生存期、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06、2.08,P均>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为主,两组之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2,P>0.05)。结论培美曲塞或雷替曲塞联合顺铂用于MPM的临床疗效相当,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MPM患者来说,选用雷替曲塞联合顺铂治疗也可以作为MPM的一线方案。

  • 石棉肺并发恶性胸膜间皮瘤27例诊治分析

    作者:姜益;张继贤;吴晓东;吴洪杰;陈键

    目的 探讨本地区石棉肺患者并发恶性胸膜间皮瘤(MPM)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恶性胸膜间皮瘤的主要症状为胸痛、呼吸困难、咳嗽;胸部CT主要表现在石棉肺基础上出现胸腔积液、弥漫性胸膜增厚,胸膜结节;确诊依赖于获得病理学依据及免疫组化.结论 胸部CT有助于诊断MPM,但终需依赖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Calretinin,WT-1,CK5/6和D2-40是较为理想的标记物,可作为诊断与鉴别诊断首选抗体.以手术配合化疗等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 恶性胸膜间皮瘤30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立红;周建英

    恶性胸膜间皮瘤(malignant pleural mesothelioma,MPM)是原发于胸膜间皮组织或胸膜下间质组织的一种少见肿瘤,部分原因是与石棉接触有关.其发病率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目前无有效的治疗药物,故早期诊断和治疗成为该病治疗的关键.现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MP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 培美曲塞治疗消化道肿瘤研究进展

    作者:陈建祥;毛伟敏

    培美曲塞是一类新型的抗代谢类抗癌药物,通过阻断嘌呤和嘧啶合成所需要的三种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S)、二氢叶酸还原酶(glycinamide ribonucleotide formyltransferase,DHFR)、甘氨酸核糖核苷甲酰基转移酶(dihydrofolate reductase, GARFT),使细胞周期停止于S期,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1]。因其作用于与叶酸合成有关的多种酶而被称为“多靶点抗叶酸制剂”,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培美曲塞分别于2004年2月和10月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恶性胸膜间皮瘤一线治疗和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随后有多个II~Ⅲ期临床试验证明了培美曲塞单药或联合化疗对其它晚期肿瘤也有很好的疗效,如胃肠道肿瘤、乳腺癌、结肠癌、胰腺癌、黑色素瘤、膀胱癌、肝癌等多种实体瘤,尤其对常规方案治疗失败的患者,培美曲塞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 内科胸腔镜联合免疫组化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20例临床分析

    作者:林丽;刘建惠;黄斌;李勇诚

    目的:总结内科胸腔镜联合一组免疫组化指标(包括CEA、CK、Calretinin、HBME-1)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20例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2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20例胸腔积液患者,胸水引流后进行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后,通过内科胸腔镜,观察胸膜表面特点,获得病理标本,通过常规病理检查结合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CEA、CK、Calretinin、HBME-Ⅰ、等指标的表达.结果:胸腔镜以弥漫结节、颜色为灰白、质地较硬为主要表现.胸水及血检查肿瘤标记物CEA升高有8例(40%).免疫组化Calretinin表达阳性率为90%,HBME-1阳性率为85%,CK阳性率75%,CEA表达阳性为20%.结论:胸水的肿瘤标记物检查及常规的影像检查,对于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无特异性,胸腔镜结合相关免疫标记物检查对确诊恶性胸膜间皮瘤安全、准确性高.

  • 可弯曲式内科胸腔镜在恶性胸膜间皮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莉;杜钟珍;孙昕;梁春宝;王咏梅;赵崇法;吴琦

    目的 探讨可弯曲式胸腔镜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0例不明原因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腔镜检查.全麻下于腋部胸壁第6~7肋间置入胸腔镜套管,吸去大部分胸腔积液后按照内、前、上、后、侧、下的顺序观察胸膜腔并进行胸膜活检.结果 30例患者中有6例经直视下取活检病理证实为恶性胸膜间皮瘤.结论 胸膜间皮瘤,单纯依靠影像学诊断较为困难,通过内科胸腔镜可在直视下取到理想的胸膜组织,提高了诊断阳性率.

  • 纤支镜代胸腔镜诊断病因不明的胸腔积液

    作者:刘永涛;李庆然;刘凤沾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诊断原因不明的胸腔积液.方法 利用国产纤支镜对3例胸腔积液患者局麻下行胸腔检查并取活检.结果 肺腺痛胸膜转移1例,恶性胸膜间皮瘤1例,胸膜结核肉芽肿1例.结论 以纤维支气管镜代替胸腔镜行胸腔镜检创伤小,费用低,简便易操作.对原因不明胸腔积液者查明病因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诊断方法.便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210 条记录 5/11 页 « 1234567891011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