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针刺结合背俞穴走罐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越;苟升东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背俞穴走罐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1例慢性咳嗽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患者37例,对照组患者34例,治疗组患者予以针刺配合背俞穴走罐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对症治疗,两组共治疗2周后,分别于治疗1周、治疗2周时评价两组患者咳嗽积分、视觉模拟评分及莱切斯特咳嗽问卷(LCQ)评分.结果 (1)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咳嗽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周时,咳嗽积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咳嗽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咳嗽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周及治疗2周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在治疗1周时,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时,治疗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LCQ三项评分及总分比较,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患者在生理、心理领域及LCQ总分比较,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社会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刺结合背俞穴走罐相比常规西药治疗能够较快地缓解患者咳嗽症状与咳嗽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背俞穴治疗咳嗽源流浅析

    作者:李永红;张万龙;汪芗;杨文婷;王惠敏;钟亚彬;王丹;张俞

    中医学认为,咳嗽是因邪犯肺系,肺失宣肃,肺气上逆所致的病症。寒邪犯肺是咳嗽的主要病因,其病位主要在肺,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随着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咳嗽发病率逐渐上升,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甚则扰乱其日常生活和正常睡眠,继而引发其他疾病。文章从寒邪犯肺易致咳嗽,而肺居胸中,背部为胸中之藩篱,应用背俞穴,选用温灸之法可散寒逐邪而止咳等问题角度切入,层层深入,将背俞穴治疗咳嗽病证的古代文献源流加以整理,条分缕析,对背俞穴治疗咳嗽的原理加以探讨。

    关键词: 咳嗽 灸法 背俞穴
  • 艾炷灸背俞穴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文幸;陈楚云;梁美爱

    目的:观察艾炷灸背俞穴配合常规西药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n=55)和治疗组(n=53).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艾炷灸背俞穴,共治疗4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候评分,治疗后3个月进行生活质量评分,观察治疗后6个月内COPD急性加重次数,进行2组比较.结果:治疗组在中医症候"咳嗽""喘促"积分,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减少急性发作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炷灸背俞穴配合常规西药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能减轻咳嗽、喘促等症状,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生活质量,并能有效减少急性加重次数.

  • 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

    作者:钟原;赵明华;张志强;许美珍;杨晓燕;吴加利

    目的:探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对中风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均行躯干训练,对照组患者联合背俞穴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背俞穴毫火针点刺治疗,3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等凝血功能指标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改善情况;比较2组Fu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评分)及神经功能(NIHS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D-D、Fib、NSE及Hs-CRP等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FMA评分升高,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0%(21/30),观察组93.33%(2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毫火针点刺结合躯干训练治疗中风偏瘫效果显著,可促进肢体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炎性反应及高凝状态,值得推广.

  • 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治疗失眠30例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谷婷婷;钟伟泉

    目的:评价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门诊失眠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背部俞穴为主结合耳穴疗法,对照组只采用温针灸背部俞穴为主。观察及比较两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得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SQI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背俞穴结合耳穴疗法是治疗失眠比较满意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 胸腹气街的形态学基础

    作者:童晨光;谷世喆;衣华强

    目的:探求俞、募穴与其相应脏腑之间的神经联系通路.方法:选取大鼠的10对俞募穴及4个非穴点为实验用穴,应用荧光双标记法进行研究.结果:各俞募穴组及与脏腑位于同一神经节段的非穴点组分别在脊神经节内出现双标细胞.结论:①脊神经节中存在可双重支配脏腑和体表的神经元,不仅使牵涉痛的机制得到进一步的解释,而且揭示了针刺穴位的感觉冲动是通过分支的传入轴突影响到内脏的功能和感觉或对某些脏器的活动产生影响.②为临床应用俞募穴治疗脏腑病提供了形态学理论根据.③进而揭示中医经络学中气街的现代生物学本质.

  • 电针背俞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肝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曾志华;曾明慧;黄学宽;陈蓉;余海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并观察电针背俞穴的疗效及作用途径.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1只)和造模组(32只),造模组饲以高脂饮食复制NAFLD大鼠模型,8周后随机处死正常组1只和造模组2只,病理组织学检查以验证造模成功.然后将余下的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3组:NAFLD模型组(10只)、电针组(10只)、药物组(10只).药物组将1%的东宝肝泰混悬液按照0.28 g/kg(20 mL/kg)灌胃,1次/d;电针组选取双侧背俞穴“脾俞”“肾俞”“膈俞”进行电针治疗,1次/d,每次20 min.连续治疗4周后处死所有动物,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肝内游离脂肪酸(FFA)含量,比色法检测肝内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均出现中度至重度的肝细胞脂肪变性,肝组织TNF-α表达上调,FFA、MDA升高(P<0.01),SOD活性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药物组肝组织脂肪变性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肝组织TNF-α表达下调,FFA、MD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1,P<0.05),SOD活性升高(P<0.01,P<0.05).结论:电针背俞穴可抑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TNF-α表达的上调,降低FFA的释放和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这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 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研究

    作者:张维;刘志顺;徐海蓉;刘元石

    目的:研究针刺背腧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2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非穴点浅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背俞穴(双侧心俞、脾俞、膏肓俞)治疗,两组均留针20 min,1周治疗5次,治疗4周.应用Chadler疲劳量表、整体健康水平量表(SF-20)和患者满意度自评量表对疗效给予评价,并于治疗后3个月±7d内给予随访.结果:近期疗效:两组治疗后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SF-20得分仅在生理功能及总体健康得分上较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维度得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1);对照组满意率36.7% (22/60),治疗组66.4%(38/59),治疗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时两组Chalder疲劳量表得分较疗前均减少(P<0.01),说明治疗持续有效,且治疗组仍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满意率32.0%(16/50),治疗组62.3%(33/5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背俞穴治疗CFS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并且有一定中期疗效.

  • 胆囊切除术患者胆的俞穴、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热成像特征研究

    作者:高允海;王军龙;许斌

    目的:研究胆囊切除术患者胆的俞穴、募穴及下合穴的红外热成像特征.方法:收集行胆囊切除术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健康自愿受试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医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所有受试者胆的背俞穴(胆俞)、募穴(日月)、下合穴(阳陵泉)的红外温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对照组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左右温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胆俞、阳陵泉穴双侧温度对比无差异,而日月穴双侧温度对比有差异(P<0.05),且均呈现右侧高于左侧的规律;③观察组术前与术后比较,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温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术前和术后的日月、胆俞及阳陵泉穴的温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穴具有反应脏腑疾病演变的相关性和特异性;胆囊切除可明显改善胆囊病变引起的胆腑功能失常,但对机体胆腑功能仍有一定影响.

  • 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环氧合酶2的表达及背俞穴穴位埋线的干预作用研究

    作者:曾志华;曾明慧;周滢

    目的:探讨背俞穴穴位埋线干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实验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饲以高脂饮食8周构建NAFLD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和埋线组.后者选取大鼠双侧肝俞、膈俞、胆俞穴进行穴位埋线,16周后处死所有动物,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情况;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埋线组肝组织脂肪性变得到不同程度的减轻;肝COX-2表达显著下调;血清ALT及AST显著降低(P<0.05).结论:背俞穴穴位埋线可抑制NAFLD肝COX-2表达的上调,从而减轻肝脏炎性损伤,该作用可能是其治疗NAFLD的作用机制之一.

  • 综合疗法治疗黄褐斑40例

    作者:卜彤文;田新乐;张雅兰;贾素玉

    黄褐斑是影响中青年妇女美容的主要病证之一,以颜面出现淡褐或褐色的色素沉着,皮损对称分布,面积大小不等,形状不规则,无自觉症状为临床特征.笔者根据该病病因病机采用背俞穴推罐配合药敷加点穴按摩治疗该病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该疗法报道如下.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

    作者:祁元刚;宋守江;窦志强;陈劲;何桂英;张丽君;姚锦程

    目的:观察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与单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针药组,每组30例.中药组单纯服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每天1剂,连续治疗1个月;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针刺背俞穴,穴取双侧心俞、肺俞、脾俞、肝俞、肾俞,并结合辨证配穴,留针30 min,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 d,共治疗3个疗程.使用疲劳量表-14(FS-14)、焦虑自评量表(SA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疲劳状况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S-14评分(包括躯体疲劳评分、脑力疲劳评分、总评分)及S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1),且针药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中药组(均P<0.01).结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联合针刺背俞穴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单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 针刺背俞透夹脊治疗胃下垂60例

    作者:何天有

    笔者在国内和援马达加斯加工作期间,应用针刺背俞穴透夹脊治疗胃下垂60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挑刺背俞穴治疗胃脘痛70例

    作者:文碧玲;鄂建设

    笔者从2002年5月-2004年5月在阿尔及利亚穆斯塔法(Mustapha)首都医院工作2年,临床采用挑刺背俞穴治疗胃脘痛7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背俞穴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58例

    作者:杨冠军

    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的范畴,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鼻痒、喷嚏和流涕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起病急,消失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笔者自2000年起采用背俞穴穴位埋线治疗过敏性鼻炎,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 梅花针叩刺背俞穴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

    作者:庄丹红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梅花针叩刺背俞穴的方法治疗顽固性失眠42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42例,其中男14例,女28例;年龄小18岁,大65岁;病程短2个月,长3年.本组患者均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且患者大部分接受过其他治疗,效果不明显.

  • 针刺背俞穴治疗多发性硬化12例

    作者:聂卉;房丽;梅晨健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神经内科脱髓鞘疾病之一.临床以反复发作、缓解与复发为特征,中枢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髓鞘脱失所表现瘫痪、麻木、痛性痉挛、失语、视力障碍、共济失调、精神症状或智能障碍等,临床急性期常用激素治疗为主.笔者近年来对于急性期辅以针灸治疗,缓解期以针灸治疗为主,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 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肝郁证围绝经期轻度抑郁患者临床观察

    作者:孙占玲;金亚蓓;项洪艳;刘芳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肾虚肝郁证围绝经期轻度抑郁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主要作用的靶症状群.方法:将45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23例)和针刺组(22例),埋线组取肾俞、肝俞、心俞、脾俞等穴进行埋线,每周1次;针刺组取埋线组相同穴位常规针刺,隔日1次,均以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第12周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时Kupperman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总分和因子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Kupperman评分、HAMD总分及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随访时,埋线组Kupperman评分与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MD总分和睡眠障碍评分较治疗后显著降低(均P<0.01);针刺组随访时Kupperman评分、HAMD总分和睡眠障碍评分均较治疗后升高(均P<0.05);埋线组HAMD总分低于针刺组(P<0.05),其阻滞和睡眠障碍评分亦较针刺组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穴位埋线能减轻肾虚肝郁证围绝经期轻度抑郁患者的围绝经期症状,并通过对焦虑/躯体化、阻滞、睡眠障碍和认知障碍等靶症状群的调节,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情绪,远期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 不同灸量透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临床研究

    作者:高希言;王栋斌;王新年;王培育;范雅丽;陈新旺;高崚;马尚;郭娅静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40 min透灸与60 min透灸背俞穴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40 min透灸组(A组)和60 min透灸组(B组).两组均予针刺治疗,穴取厥阴俞、心俞、膈俞、脾俞、神道、至阳穴,然后选用艾灸箱,于患者背部透灸法施灸,灸至局部皮肤均匀汗出、潮红为度,A组透灸40 min,B组透灸60 min.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一疗程,每周治疗5次,休息2d,连续治疗4个疗程.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中医症状量表评分,及升温期、有效期、降温期的平均温度,知热温度、舒适温度、知降温度、用药情况,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B组总有效率为96.6%(28/29),高于A组的89.3% (25/28,P<0.05).A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睡眠质量、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及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其中的晨起困倦、心悸、健忘、食欲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B组治疗后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中医症状量袁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总分及各因子评分、中医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结合透灸法治疗可改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症状,且60 min透灸组效果更优,延长透灸时间可改善患者的入睡时间及睡眠质量.

  • 电针背俞穴为主配合节气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150例

    作者:秦鸿利;李海鹰;赵纪敏;王秀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病,属中医“哮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呼吸困难、胸闷等症状,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加剧,往往由于气候的突然变化、饮食不当、精神情绪的刺激等因素诱发,呈反复发作性.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针灸治疗哮喘的研究收到了良好效果.2007年11月 2010年9月笔者运用电针背俞穴为主配合节气灸法治疗支气管哮喘150例,现报道如下.

299 条记录 2/15 页 « 12345678...141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