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椎基底动脉相关性三叉神经痛

    作者:向晖;冷景兴;刘如恩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中对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处理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6年6月我院28例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行MVD的临床资料.行MVD 25例,MVD+感觉根部分离断3例. 结果 28例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3例行MVD+感觉根部分离断者术侧面部麻木.随访3~24个月,平均18.6月,无复发. 结论 对于以椎基底动脉为责任血管或主要责任血管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MVD术中充分神经减压并恢复神经的自然走行是术后疗效的保证,对于张力大、无法一次性推移的血管,可以采用多点减压的方法完成.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效果分析

    作者:宋刚;陈革;郭宏川;李茗初;王旭;鲍遇海;梁建涛

    目的 初步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导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3年1月至2016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由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6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检查,明确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行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12 ~52个月.采用巴罗神经学研究所三叉神经痛评分(BNI)标准,评价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期间的疼痛程度.结果 16例患者中,15例术后即刻疼痛消失,BNI疼痛分级为Ⅰ级;1例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术后半年疼痛逐渐消失;1例术后听力较术前下降.随访时间为12~52个月,有3例分别于术后6、12、36个月疼痛复发,经射频治疗后疼痛消失.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VBD导致的三叉神经痛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手术疗效,但有一定疼痛复发率,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责任血管为小脑后下动脉的舌咽神经痛

    作者:梁建涛;李茗初;陈革;郭宏川;李子轶;鲍遇海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NP)的技术要点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1年7月至2016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GNP患者18例。所有患者术前接受MR血管成像(MRA)检查,明确舌咽和迷走神经与周围血管的解剖关系,其中17例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1例采用远外侧入路;对患者均未行神经根丝切断术。结果18例患者术前均有典型的舌根、咽部、扁桃体或外耳道深部等部位的发作性剧烈疼痛。术前MRA提示并且在术中证实,患者的责任血管均为小脑后下动脉主干或其分支。术中直视下将责任血管移离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出脑干区,确保血管与神经不再相互接触。手术无致残致死,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期为1~62个月。其中17例患者疼痛症状完全消失,疼痛数字量表评分(NRS)为0分;1例疼痛未缓解,出院时NRS评分同术前的8分。3例患者术后出现轻微的声音嘶哑、咽部不适,随访期内逐渐缓解。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GNP安全、有效的方法,小脑后下动脉是为常见的责任血管,术前影像学检查、术中明确减压非常重要,对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切断需慎之又慎。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3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黄琦丹;郑捷敏;文超勇;陈家康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手术技巧以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操作、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中将微血管隔开、减压后,34例患者疗效显著,无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复发.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义神经痛的有效治疗方法.

  • 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现状与未来

    作者:于炎冰

    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是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首选外科治疗方法.随着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颅神经疾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MVD手术应用逐步扩展到前庭蜗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原发性神经源性高血压、中间神经痛、痉挛性斜颈、咬肌痉挛等.本文围绕颅神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桥小脑角区划分、主要责任血管和次要责任血管、辅助技术在MVD中的应用、当下热点问题五个方面问题对中国当下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的现状与未来进行简单探讨.

  •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异常肌反应提前消失的研究

    作者:姜成荣;王晶;徐武;戴宇翔;陆天宇;梁维邦

    目的 探讨异常肌反应(AMR)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提前消失的影响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12月采用MVD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372例,术中359例通过神经电生理监测到AMR波.其中33例在完成减压前AMR波提前消失(消失组),326例未提前消失(未消失组).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临床特点及预后的差异.结果 359例患者术中均发现责任动脉压迫,消失组面神经出/入脑干区(REZ)表面均未见明显压痕,未消失组39例(12.0%,39/326)有不同程度的压痕.2组患者术后随访20~32个月.消失组术后即刻治愈32例(97.0%),1例(3.0%)术后第7天停止抽搐,无一例患者发生听力下降、面瘫等并发症.326例未消失组中,术后305例(93.6%) AMR波消失,21例(6.4%)经确认虽减压充分,但AMR波仍持续存在;术后即刻治愈267例(81.9%),57例(17.5%)在术后2 ~310 d停止抽搐,2例(0.6%)在随访期仍存在面部抽搐;听力下降4例(1.2%),迟发性面瘫9例(2.8%).随访期均未见复发.2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术前病程、病变侧别及责任血管类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AMR波提前消失可能与责任动脉压迫力量较小有关.相较于AMR波未提前消失者,提前消失者手术疗效好.

  • 三叉神经萎缩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

    作者:张开鹏;刘德财;刘学军;周锐志;金澎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萎缩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2月至2016年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MVD)的59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PTN)患者(试验组),以及同期收治的25例面肌痉挛患者(对照组).测量并比较两组MRI影像上双侧三叉神经脑池段的体积和冠状位截面积.探讨责任血管的类型、血管压迫神经的部位、神经受压迫的程度与三叉神经萎缩之间的关系.结果 试验组症状侧三叉神经的体积[(63.3±14.5) mm3]和冠状位截面积[(3.8±1.1)mm2]均小于非症状侧[分别为(74.4±16.5) mm3和(4.6±1.3)mm2]和对照组[分别为(73.2±13.8) mm3和(4.9±1.1)mm2](均P<0.05).试验组两侧三叉神经体积的差异(△V)[(14.5±3.8)%]和截面积的差异(△CSA)[(11.0±2.8)%]均大于对照组[△V和△CSA分别为(3.7±1.2)%和(2.9±0.7)%](均P<0.001).动脉压迫组[(11.9±4.3)%]与静脉压迫组[(4.8±1.9)%]两侧三叉神经△C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6).Ⅲ+Ⅱ级压迫组[(12.7±5.1)%]与Ⅰ级压迫组[(8.4±3.6)%]两侧三叉神经△CSA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结论 三叉神经脑池段的萎缩与PT'N发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脑池段三叉神经萎缩可能对PTN具有诊断价值.

  • 非典型性面肌痉挛(附36例报告)

    作者:刘江;韩良波;于炎冰;徐晓利;许骏;刘红举;张黎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面肌痉挛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7月到2010年7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36例面肌痉挛病例,临床表现均为非典型性发作.结果 32例患者术后面肌痉挛立即消失,4例患者术后痉挛减轻但未消失,随访5个月时完全消失.随访12-72个月,平均42个月,延迟治愈者4例(11%),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并发症6例(17%),包括中度面瘫、听力下降3例,听力下降伴耳鸣3例;随访期间均好转.结论 非典型性面肌痉挛患者神经受血管压迫位置一般位于面神经出脑干区的远侧端,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可获良效,但术后发生面瘫、听力障碍的概率升高.术中责任血管的准确识别、实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监测、避免颅神经和细小血管的损伤,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继发面肌痉挛的显微手术治疗

    作者:陈国强;韩宏彦;袁越;王岩;王晓松;王世杰;左焕琮

    目的 探讨因肿瘤继发面肌痉挛(HFS)的临床特征和显微手术治疗的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4年10月至2007年3月问作者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的小脑脑桥角肿瘤继发的HFS48例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41例进行长期随访.结果 肿瘤大小在1.5~5cm之间,均对面神经出脑干区(REZ)造成不同程度的压迫.肿瘤全切除43例,近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37例(77%)在切除肿瘤后见动脉血管和肿瘤共同压迫面神经REZ,故再以Teflon棉对REZ进行显微血管减压.肿瘤类型为表皮样囊肿37例、脑膜瘤4例、听神经瘤2例、舌咽神经鞘瘤3例及迷走神经鞘瘤2例.41例随访时间4-216个月.HFS症状消失38例,有效2例,复发l例.术后永久并发症8例.结论 除部分表皮样囊肿可以直接压迫面神经导致面肌痉挛外,其他多数肿瘤继发面肌痉挛均由肿瘤和血管共同作用所致.在切除肿瘤后对"责任血管"的探查和有效减压是保证手术疗效的关键.术前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判定面肌痉挛是否由肿瘤继发.

  • 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

    作者:高宝山;段云平;黄坤;钱盛伟;常庆勇;丛建军;张继志;金点石;曲凯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方法及经验.方法 总结自1986至2005年12月以来局麻下共实施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1956例,其中三叉神经痛1465例,面肌痉挛428例,舌咽神经痛63例.患者平均年龄62.5岁,病史3至37年不等.介绍了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技巧及术中寻找责任血管及部分神经根切断的注意事项.结果 手术确定了1462例三叉神经痛、428例面肌痉挛和51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压迫责任血管,并以teflon垫棉置于其间;对1876例局部蛛网膜和颅神经间的粘连行神经松解手术;对45例行神经根部分切断.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总有效率100%.31例复发,其中23例行二次手术治疗后病愈.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及神经松解手术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手段,疗效确切.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尹港峰;王希瑞;胡长伟;任宝文;韩晓勇;张文高;刘运超;白庆岭;李亚斌

    目的 探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1月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833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分为即刻治愈、延迟治愈、复发和未愈4组,统计分析4组病例的临床数据.结果 833例面肌痉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中,即刻治愈者472例,延迟治愈者302例,复发者33例,未愈者26例.术后1年手术治疗的有效率与2年有效率相差甚微.延迟治愈组的平均病史为(98.1 ±10.4)个月,较即刻治愈组的平均病史(26.3±5.6)个月明显延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痉挛的有效方法,显微血管减压术后1年是对手术效果判定较合适的期限,较长的病史可能会增加术后延迟治愈的可能性.

  • 显微血管减压术对脑神经疾患合并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分析

    作者:彭里磊;明扬;陈义天;付洁;张苓;陆笑非;酉建;周杰;陈礼刚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对脑神经疾患合并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以及术前MRI检查对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72例脑神经疾患合并高血压患者,术前行三维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评估血管与手术侧延髓头端腹外侧(RVLM)的关系.30例仅行相关脑神经的MVD(A组);42例行相关脑神经的MVD以及RVLM区的探查或MVD(B组),其中32例行相关脑神经和RVLM区的MVD(C组),10例行相关脑神经的MVD以及RVLM区的探查(D组).比较左、右两侧术前MRI检查的阳性发现率,监测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评估手术有效率.结果 术前MRI检查中,左侧阳性发现率高于右侧[分别为87.5% (35/40)和65.6%(21/32),P=0.027].3D-TOF-MRA检查的灵敏度为85.7% (30/35),特异度为71.4% (5/7),准确度为83.3% (35/42).A组术后血压与术前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sBP=0.067,PDBP=0.184).C组术后血压较术前血压降低(左侧:PSBP<0.01,PDBP<0.01;右侧:PSBl<0.01,PiBP <0.01),其左侧与右侧的手术前后血压变化量(P△sBP=0.425,P△DBP=0.065)和手术有效率(P =0.70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VD是治疗神经源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左侧和右侧的手术降压疗效无明显差别.MRI检查有助于神经源性高血压的诊断.

  • 悬吊法在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

    作者:姜晓峰;牛朝诗;傅先明;计颖;丁宛海;汪业汉

    目的 探讨复杂血管压迫类型所致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采取悬吊法进行充分减压的手术技巧及经验.方法 24例术中责任血管为椎动脉联合分支血管,血管粗大,弹性过大;非椎动脉的多支血管压迫,压迫点过多以及有短小穿支血管;动脉袢过长,压迫路径长的病例,单纯利用垫棉不能充分减压,改用垫棉束带围套责任血管后用生物胶将围套粘在硬膜上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结果 术中发现18例椎动脉联合分支血管压迫(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1 1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后下动脉3例;椎动脉合并小脑前下动脉、后下动脉4例);4例非椎动脉多血管压迫(小脑前下动脉及后下动脉);2例动脉袢过长,压迫路径长(小脑前下动脉及内听动脉),采取悬吊法均彻底减压.随访2年,全部病例抽搐完全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复杂血管压迫类型难以充分减压的情况下,悬吊法可以实现充分减压,安全有效.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20年回顾(附4260例报告)

    作者:左焕琮;陈国强;袁越;韩宏彦;王世杰;王岩;王晓松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佳操作技巧,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过去20年间作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4260例面肌痉挛患者,将其分为早期手术组(A组)和近期手术组(B组).A组1532例,B组2728例.结果 术中所见面神经REZ压迫原因:A组:动脉压迫1452例,肿瘤压迫11例,未发现压迫67例;B组:动脉压迫2673例,肿瘤压迫24例,未发现压迫21例.A组治愈率80.41%,总有效率92.89%,复发率4.50%;B组治愈率90.21%,总有效率97.00%,复发率1.86%.主要永久并发症发生率:A组,听力丧失或严重减退5.68%,共济失调0.33%,面瘫0.26%;B组,听力丧失或严重减退2.79%,共济失调0.07%.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面肌痉挛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责任血管的判定以及垫片的放置位置是提高手术效果和减少复发的关键.手术例数的增多和操作经验的积累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探讨

    作者:种衍军;陈剑;程启龙;段德义;朱广廷

    显微血管减压术(mico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由于安全、疗效高、能保留神经、血管功能等优点,成为目前舌咽神经痛(glossopharyngeal neuralgia,GPN)常用的治疗方法.1990年2月至2006年12月,我们对多种治疗无效的128例GPN施行MVD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相关因素的研究

    作者:唐四强;漆松涛;刘忆;陈铭;张喜安;潘军;曹永福

    目的 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47例首次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治疗方式、临床特征、术中所见、术后第1周时的疗效,并分析随访期内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 147例患者平均随访39.5个月,17例(11.6%)复发;复发的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程(x2=8.226,P=0.016),临床特征(x2=4.940,P=0.026),责任血管(x2 =45.759,P=0.000),压迫程度(x2=13.811,P=0.003),减压程度(x2=39.910,P=0.000),外层蛛网膜(x2=33.117,P=0.000),蛛网膜卡压(x2=27.245,P=0.000),蛛网膜粘连(x2=20.710,P=0.000)是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复发与外层蛛网膜(P =0.033),蛛网膜系带卡压(P=0.008),责任血管类型(P=0.002),减压程度(P=0.004)相关.结论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主要方式,蛛网膜因素可能在三叉神经痛发病机制和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具有重要意义.

  • 小脑牵拉程度与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宁;关锋;赵卫国;濮春华;杨文磊

    目的 探讨小脑牵拉程度与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6年3月至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30例原发性面肌痉挛患者.术前对所有患者行面神经磁共振体层脑血管成像(MRTA)检查,并采用影像归档通信系统(PACS)测量小脑牵拉距离和小脑牵拉深度.术后对所有患者行纯音平均听阙(PTA)检测,术后听力障碍定义为术后1周PTA较术前下降≥15 dB,且PTA值>50 dB.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听力障碍的相关因素.结果 130例患者出院时,112例(86.2%)症状完全消失,10例(7.7%)偶见面部抽搐,8例(6.1%)症状部分缓解.术后并发症包括:听力障碍12例(9.2%),迟发性面瘫3例(2.3%),声嘶1例(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性别、年龄、患侧及小脑牵拉距离对术后听力障碍无显著影响(均P>0.05),而小脑牵拉深度对术后听力障碍有影响(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脑牵拉深度是MVD术后听力障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小脑牵拉深度是影响面肌痉挛患者显微血管减压术后听力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术前评估听力障碍的临床指标.

  • 显微血管减压术致Wallenberg综合征一例

    作者:陈成雨

    患者 男,66岁.因左侧面部发作性疼痛1年入院.查体:左侧面部的鼻翼及上唇有明显的扳机点.MRI示左侧三叉神经根部有异常血管压迫.入院诊断为左侧原发性三叉神经痛(Ⅱ、Ⅲ支).在局麻下由左耳后横切口行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

  • 桥小脑角滑车神经鞘瘤一例

    作者:张黎;赵奎明;郭京;于炎冰

    患者男,50岁.因"左面部三叉神经痛术后1年无效"入院.患者6年前出现左面部阵发性、电击样疼痛,保守治疗无效.1年前在当地医院行左三叉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术后无效.

  • 686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治疗经验

    作者:邹庆贵;董春雷;李立花;赵伟;王东明;刘春迎;张福生

    我科自1994年6月-2008年12月共收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86例,首选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注射术656例,首选显微血管减压术者30例,取得令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327 条记录 2/17 页 « 12345678...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