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神经内镜辅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

    作者:荣道建;杨晓健;赵俊伟;吴玉平;张海波;于洋;王刚;张浩;王英滨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2013年12月58例神经内镜辅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资料及随访结果。采用神经内镜在手术中观察并判定责任血管及置入垫棉的位置。结果58例患者中手术证实存在责任血管压迫者54例(93.1%),其中5例(8.6%)显微镜下未发现的责任血管则通过神经内镜发现。本组患者术后未见颅内出血、脑脊液漏及面瘫等严重手术并发症,55例患者(94.8%)疼痛消失,2例(3.4%)疼痛减轻,总有效率为98.3%;术后2年的复发率为5.3%。结论神经内镜辅助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有助于明确评判责任血管后做到彻底减压,能够提高手术疗效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 侧方扩散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在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

    作者:张熙;赵启梅;周乐;屈建强

    目的:探讨术中电生理监测对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的临床意义。方法侧方扩散( LSR)和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FMEP)作为面肌痉挛的术中电生理监测。将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2例面肌痉挛病人归为A组(无术中电生理监测),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75例病人归为B组(应用术中电生理监测),比较两组间术后1周治愈率。将B组中病人分为LSR消失组和LSR未消失组,或者FMEP消失组和FMEP未消失组,比较各组术后1周治愈率。将LSR消失组分为眼轮匝肌LSR消失组,颏肌LSR消失组和眼轮匝肌和颏肌LSR同时消失组,比较各组术后1周治愈率。结果 A组治愈率为72.2%,B组治愈率为86.7%,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R消失组的治愈率(92.3%)显著高于LSR未消失组(50.0%)。眼轮匝肌LSR组治愈率为88.9%,眼轮匝肌和颏肌LSR同时消失组治愈率为97.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颏肌LSR消失组治愈率为75%,显著低于眼轮匝肌和颏肌LSR同时消失组。 FMEP消失组和FMEP未消失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3.1%和64.7%,两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FMEP消失组中, LSR消失率为98.3%,FMEP未消失组中,8例患者LSR消失,LSR消失率为47.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面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LSR和FMEP联合监测可以更好判断责任血管,提高面肌痉挛疗效。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23例分析

    作者:权俊杰;屈建强;周乐;张熙;宋琴

    目的:总结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2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的发生。结果术毕疼痛均消失,随访18月无复发。4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声音嘶哑、饮水呛咳,6个月内好转消失;1例一直有咽喉部不适及阵发性干咳。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可靠方法。对桥小脑角区局部解剖的熟悉,娴熟的显微手术技巧和丰富的手术经验是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 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叶远良;王伟君;罗毅;陈勇;华超恩;蓝天才

    目的:探讨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3年12月柳州市中医院12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用χ2检验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三叉神经痛类型、术前MRI/MRA是否见有血管压迫、术中是否有责任血管是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三叉神经痛类型、术前MRI/MRA未见血管压迫、术中未见有责任血管是影响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典型三叉神经痛、术前MRI/MRA示有血管压迫及术中明确有责任血管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的疗效佳。

  • 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系统回顾

    作者:胡文瀚;王新生

    目的了解内镜在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2002年至2014年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中应用了内镜的中英文文献。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标准筛选文献后采集文献中相关数据,包括:论文作者、通信作者单位、发表时间、病例总数、术后三叉神经痛或面肌痉挛完全消失的病例数、并发症(感染,面部麻木,面瘫,耳鸣,听力下降,脑脊液漏及死亡)发生病例数以及随访时间。统计总的手术完全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的的研究中,手术完全有效率分别为93%(95%CI:90~96)和94%(95%CI:91~96)。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结论内镜应用于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需要较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

  • 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

    作者:谭长强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径路显微镜下内镜辅助血管减压术治疗MRI薄层扫描诊断的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术方法、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3例经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而诊断的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患者,采用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术,隔离和消除小脑前下动脉及其分支对听神经的密切接触与压迫.术前分别进行耳鸣频率和响度的客观测试,手术前后进行纯音测听、耳蜗电图、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前庭功能、面神经功能等项测试和检查.结果:术后3例患者均自觉耳鸣消失,术前耳鸣频率范围为2~4 kHz,响度为平均听阈上2.5~3.75 dB,手术前后主客观听阈无明显变化;术前ABR显示中等强度刺激声测试之曲线波型重复性较差,术后Ⅰ-Ⅴ波的波间潜伏期较术前缩短;1例患者术前的前庭功能检查发现存在向患侧优势偏向,术后消失.手术前后面神经功能正常,未出现任何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诊3~6个月未见耳鸣复发.结论:MRI小脑-桥脑角薄层扫描是一种极为高效、准确的检查和诊断微血管压迫综合征性耳鸣的手段,对于诊断明确的该病患者,内镜辅助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项极为有价值的治疗技术和方法,较之以往经典的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更为安全、清楚,创伤亦有所减小,并且未出现使用内镜而造成手术时间延长或相关并发症等情况,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特发性面肌痉挛57例疗效观察

    作者:陈正楼;王宏盛;陈华群;王中

    我科2006年3月至2009年5月对57例特发性面肌痉挛(idiopathic hemifacial spasm,IHFS)(其中4例为占位引起的继发性面肌痉挛)患者采用显微血管减压(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神经内镜在三叉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祥;谷佳;孟庆明;苗发安;阴鲁鑫;战文建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实用性及其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疗效.手术方式为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并在垫入Teflon垫片前后均置入30.神经内镜进行多角度观察,主要目的是观察神经全程及其周围血管,判别责任血管,并观察确认垫片位置,协助垫片调整.结果 6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59例疼痛消失,3例疼痛减轻,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应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消除桥小脑角区显微手术的外科解剖死角,有助于正确地判断责任血管以及置入Teflon垫片,避免遗漏责任血管,协助调整垫片位置,能提高手术的疗效.

  • 显微血管减压治疗面肌抽搐的疗效观察

    作者:马建海;王冲;左焕宗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面肌抽搐的一种新技术,本文随访100例应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面肌抽搐患者,作以下疗效分析.

  • 乙状窦后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手术配合

    作者:郑彩娟;蒋炉凤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亦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1],表现为阵发性半侧面肌不自主抽动,痉挛开始多起于上、下眼睑,逐渐向面部发展,逆向发展少见.可因疲劳、紧张而加剧,尤以讲话、微笑时明显,发展到晚期肌力逐渐减弱,终以半侧面瘫而告终.

  • 26例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

    作者:李玉芬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是一种顽固性面部疼痛,自从Dandy率先提出TN的神经血管压迫理论以来,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已成为治疗TN为有效的方法[1].2006年12月至2008年6月,本院对26例TN患者实施MVD,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及面肌痉挛

    作者:姜智南;王波定;戎建东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的病因绝大部分是搏动性责任血管压迫相应颅神经根出脑干区(root exit zone,REZ)所致,临床上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笔者在2001年3月至2004年5月,对14例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患者施行经后颅窝乙状窦后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磁共振强化3D FLASH序列联合3D CISS序列在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登法;沈剑敏;夏贤武;林叶青;金涌;周开宇;李又成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强化三维快速小角度激发(3D FLASH)序列联合三维稳态构成干扰(3D CISS)序列对于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术前磁共振影像,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 在42例中,术前强化3D FLASH序列联合3D CISS序列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接触及压迫38例,阳性率为90.48%,诊断责任血管结果为小脑上动脉18例(47.37%),小脑前下动脉6例(15.79%),基底动脉3例(7.89%),岩静脉5例(13.16%),复合血管接触6例(15.79%),4例无明显血管接触;手术探查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接触及压迫39例,两者序列联合显示与手术探查符合率达97.43%,诊断责任血管结果为小脑上动脉18例(46.15%),小脑前下动脉6例(15.38%),基底动脉3例(7.69%),岩静脉6例(15.38%),复合血管接触6例(15.38%),3例无明显血管接触.强化3D FLASH序列联合3D CISS序列与手术探查诊断三叉神经脑池段血管神经接触或压迫及判定责任血管无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 强化3D FLASH序列联合3D CISS序列能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血管关系以及能准确判断该接触血管的来源,为MVD术前评价、病例筛选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卢桂芳;金瑛;吴玉琴;余艳红;沈敏;苏琴

    面肌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是一侧面神经受激惹而产生的功能紊乱症候群.显微血管减压术以其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可重复实行等优点,成为治疗面肌痉挛的首选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耳后小切口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14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7例报道

    作者:龙连圣;王伟明;李夏良;赵朝晖;盛文国

    三叉神经痛(TN)是一种以面部发作性疼痛为特征的常见神经疾病,50岁以上老年人多见,发病机制及病因至今尚不清楚,故缺乏有效的病因治疗方法.内科治疗需长期服用止痛药,以控制或缓解疼痛.但有30%~75%的患者终因长期服药止痛效果不佳或出现副作用,即所谓顽固性TN,不得不选择有创治疗.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目前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同时能够保留面部正常感觉的较好的手术治疗方法.我科自2003至2005年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TN 7例,现报道如下.

  •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面肌痉挛

    作者:胡未伟;刘伟国;杨小锋;李谷;刘其昌;徐锦芳;周景义

    面肌痉挛是面神经支配的面部肌肉发作性、反复、不自主的抽动,绝大多数系由面神经出脑干区受责任血管(压迫面神经引起临床症状的血管)长期慢性刺激压迫,造成局部脱髓鞘,神经纤维接触传导及神经冲动"短路",面神经过度兴奋所致.1967年Jannette首先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面肌痉挛,这一手术近四十年来被国内外许多神经外科医师广泛应用,已成为面肌痉挛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案.本文总结了我院2001~2004年底收治的接受MVD治疗的面肌痉挛45例,并结合文献探讨提高疗效的方法.

  • 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5年单中心回顾

    作者:俞文华;王昊;江力;朱强;杜权;董晓巧;车志豪

    目的 分析近5年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颅神经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采用绒球上及绒球下改良MVD治疗的2530例颅神经疾病患者临床资料,主要从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疗效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无岩静脉及其主要属支和面、听神经直接牵拉损伤相关并发症.术后当月,三叉神经痛(TN)、面肌痉挛(HFS)、舌咽神经痛(GPN)患者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3.0%、86.0%和95.0%.术后1~3个月(待手术一过性不良反应消退后),TN患者疗效优良率上升至95.0%,HFS患者达93.0%,GPN患者仍为95.0%.之后,部分患者疼痛或抽搐有不同程度的复发,疗效优良率缓慢下降,TN、HFS、GPN患者总体疗效优良率分别稳定在90.0%、91.0%和94.0%.结论 MVD是根治颅神经疾病的有效治疗手段,改进手术策略对提高手术疗效、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 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岩静脉的保护及策略

    作者:陈维涛;倪红斌;孔杰;金伟;徐武;陆天宇;梁维邦

    目的 探讨岩静脉保护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提出岩静脉的外科手术分型,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治疗三叉神经痛术中岩静脉保护策略,提高手术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456例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岩静脉和三叉神经的位置关系及其数量,将岩静脉分为4型,评价其对显露和减压过程的影响,结合手术实践,分析其对手术难度及其安全性的影响.根据4型不同情况,总结岩静脉保护方法,尽力在手术中保护岩静脉,对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有重要意义.结果 显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方法,55%的情况下,岩静脉会对三叉神经显露造成困难,通过改变开放CPA蛛网膜的范围和显微镜的投射角视角,多数情况下可满意显露三叉神经根的全长,提高手术有效率.本组早期病例中21例行岩静脉切断,2例发生小脑梗塞,1例死亡.结论 岩静脉保护在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中的意义非常重要,提高岩静脉保护率,可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颅神经疾病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护理体会

    作者:庄红霞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颅神经疾病的手术前后的护理,使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治疗,减轻患者术前恐惧、紧张心理,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方法 对83例行微血管减压术的颅神经疾病患者,包括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术前进行心理辅导,术后加强对病情现察及护理.结果 5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治愈45例,有效7例,无效1例,后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射频热凝术后治愈;27例面肌痉挛患者中,22例治愈、5例有效;3例舌咽神经痛患者全部治愈.术后17例因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后遗留有面部麻木,11例出现轻度面瘫,脑脊液漏3例,口唇疱疹9例,1例出现术后出血,颅内感染1例.无1例死亡.结论 通过术前心理干预,可以患帮助患者克服焦虑与恐惧心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加强术后病情观察,采取有效的治疗及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疗效.

  • 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中电生理监测对手术疗效的影响

    作者:任杰;袁越;张黎;贾靖;于炎冰

    目的 评价微血管减压术中根据电生理监测结果进行操作对面肌痉挛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采用监测面神经侧方扩散反应(LSR)的方法,对120例面肌痉挛患者(A组)进行术中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对面神经从面神经根至入内听道全长实施有效的减压.并将结果与120例未监测组(B组)进行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的对比.结果 术后近期治愈率:A组76.7%,B组63.3%.随访治愈率:A组90.0%,B组88.3%.总有效率:A组97.5%,B组95.0%.结论 根据监测结果对面神经进行充分减压能够降低术后延迟治愈的发生率.面神经远侧端责任血管压迫对面肌痉挛手术的疗效有明确影响.

327 条记录 7/17 页 « 12...45678910...1617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