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CT检查

    作者:陶靓玉

    目的:分析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CT检查结果及其在抗结核治疗后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30例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CT检查.结果:患者经治疗9个月后6种CT征象检出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CT检查可以有效检测出肺结核肺间质改变的特点,并可用于观察和评价抗结核治疗的预后情况.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

    作者:程章志

    目的:探讨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方法:收治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46例,在患者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对其进行CT检查,观察CT表现及转归情况。结果:46例患者在强化治疗期末、继续治疗期末(6个月)及治疗结束后(12个月)的CT征象检出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巩固治疗期末的CT征象检出率显著低于强化治疗期末,治疗结束后的 CT 征象检出率显著低于巩固治疗期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采用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肺部的改变特征、征象及转归情况。

  • 浮肿、发热、截瘫

    作者:刘琳;沈敏;张文

    患者女,34岁,因"浮肿1年余,发热3个月,双下肢瘫痪6天"入院.1病例摘要(第1部分)1.1病史患者于1年余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伴脱发.查血常规WBC 3.2×109/L,Hb1O1 g/L,PLT 89 ×109/L,尿常规:蛋白5.0 g/L,24h尿蛋白定量4.03g,血A1b 25g/L,Cr正常,ANA、抗dsDNA(+),肾穿病理:狼疮性肾炎Ⅳ-S(A) +V型.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泼尼松龙55 mg qd→每月减5mg,25 mg qd之后每月减2.5mg,来氟米特50 mg/d×3 d→20 mg qd维持.尿蛋白逐渐减少,浮肿、脱发逐渐减轻.1年前泼尼松龙减至40 mgqd时出现发热,多于上午出现,Tmax 39℃,下午自行降至正常,伴盗汗,中药治疗数日后体温正常.8个月前再次发热,性状同前,中药治疗约20d后体温正常.3个月前泼尼松龙减至15 mg qd时第3次发热,Tmax40℃,上午及夜间达峰值,可自行降至正常,伴盗汗、畏寒,偶有寒战,无咳嗽、咳痰.胸部CT提示"双肺结节,肺间质改变".考虑SLE病情活动合并肺间质病变,泼尼松龙加至30 mg qd,并加用左氧氟沙星,3d后体温正常.停抗生素后再次发热,将泼尼松龙改为早20 mg,晚10 nmg,至今未再发热.1个月前感乏力,行走无力,8d前双下肢无力明显加重,无法行走,伴感觉减退,大小便失禁,6d前双下肢完全瘫痪.否认结核接触史.既往史、个人史、月经婚育史、家族史:无殊.

  • 高分辨CT (HRCT)对尘肺病早期肺间质改变的研究

    作者:张丽波;张伟东

    目的 研究高分辨CT(HRCT)技术在尘肺早期肺间质改变的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HRCT对我院收治150例有明确尘肺接触史的职业工人进行动态(3个月~2年不等)的影像学观察,采用常规及HRCT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分析HR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HRCT可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肺间质病变征象,提供更多的尘肺早期肺间质病变诊断信息.结论 HRCT是诊断尘肺早期肺间质病变可靠的影像依据,是评价尘肺微细病变有效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提高职业尘肺病人的远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 肺结核误诊为间质性肺疾病1例

    作者:李林阳;廖江荣;李琦

    结核病是一种特异性炎症,病变性质可因病期、病程、病理而改变.影像表现常为肺野局限的斑点、斑片、条索状阴影、实变影及空洞等,呈多种形态.近年来,随着抗生素滥用、免疫抑制患者不断增加,不典型肺结核的病例数也不断增加.其中以肺间质改变为主要表现的继发性肺结核在临床上少见,易导致误诊、误治[1-2].对肺结核病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不仅有利于恢复患者健康,还可以消除传染源、控制结核病流行[3].本研究报道了贵州航天医院确诊的1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要表现的肺结核病例,旨在为临床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肺间质改变 肺结核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特点及其在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

    作者:许家华;胡彬

    目的:探讨CT用于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表现特点及其在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的价值。方法选取入该院治疗的CT显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并经病理诊断予以证实的48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于抗结核治疗前后对上述患者行CT检查,观察其表现特点及征象转归情况。结果该组48例患者中有32例发生于两肺上野,占66.67%;常规CT扫描可见该类型肺结核病变与正常肺组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界限,HRCT可清晰显示小《内细网织线影、微结节等征象,经抗结核治疗后CT检查发现上述各征象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其中巩固期末和疗程结束后树牙征、小《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密度影、细支气管壁增厚等4种征象的吸收率均高达91.7%以上。结论CT可清晰显示出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间质改变特点和征象转归情况,在诊断和抗结核治疗后疗效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

    作者:商金元

    目的 观察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诊断价值及抗结核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选择我院2017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34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抗结核治疗,采用CT、HRCT检查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9个月、12个月病变区域的CT表现,并评价抗结核治疗效果.结果 该疾病好发于双肺上叶(23/34),以大片状改变与节段性分布为主要特征,在CT征象主要显示为细网织影,检出率100.00%(34/34);微结节,检出率100.00%(34/34);树芽征,检出率73.53%(25/34);小叶间隔增厚,检出率52.94%(18/34);磨玻璃样密度影,检出率55.88%(19/34);支气管壁增厚,检出率50.00%(17/34);本组患者经抗结核治疗后,各阶段CT征象均出现明显变化,治疗后9个月、治疗结束时,各征象检出率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有效.结论 CT、HRCT技术能够清晰、客观、准确地显示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病变特点,并动态评估抗结核治疗效果,有助于诊断治疗的提示、指导与评估.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CT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王志永

    目的:研究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CT检查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接收的38例经CT检查结果为肺间质改变为主,经病理确诊的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前后给予CT检查,并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CT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与抗结核病治疗前相比,治疗后3个月、9个月以及12个月,所有患者CT征象检出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前后进行CT检查,能够将其临床特征和改变特点清晰显现,在临床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价中有重要意义。

  • 贵州省3470名粉尘作业人员胸片和肺功能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杨梅;敖云霞;杨雅愉;胡筑娟;杨榕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 470名粉尘作业人员的胸片和肺功能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可疑尘肺、肺间质改变、肺功能异常检出率均随接尘工龄的增长而增加(x2 =8.793,P=0.004;x2=176.609,P=0.000;x2=50.538,P=0.000);肺间质改变、可疑尘肺粉尘作业人员肺结核检出率高于无尘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839,P=0.000;x2=6.021,P=0.014).提示应重视粉尘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及时发现职业禁忌证及可疑职业病,要积极防控肺结核在粉尘作业人群中的蔓延.

  • 以肺间质纤维化为首发表现的皮肌炎合并骨梗死1例

    作者:宋淑菊;段婷

    皮肌炎(dermatomyositis,DM)是可累及多系统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肺部病变以肺间质改变为常见,然而以肺间质纤维化为首发表现,同时合并骨梗死的病例尚未见报道,现将我们工作中遇到的1例报道如下.

  • 高龄斯蒂尔病1例

    作者:王素美;刘艳萍;蔡坤松;鄢锟

    病人,男,83岁.因左下肢酸痛伴麻木1d入院.入院第2天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0℃,呈不规则热型,时有畏寒.查体:体温36.6℃,脉搏8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5/76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减低,可闻及少量湿啰音.心脏、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左下肢无红肿,足底压痛明显,左足背动脉搏动微弱,皮温较右下肢稍低,Babinski征未引出;右下肢及右足底未见明显异常.

  • 低剂量薄层CT评价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

    作者:尹峰;李俭;朱静;綦书抑;韩辉

    目的:运用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观察无临床症状老年肺间质改变。方法对72例参加健康体检的老年人在2年内分别进行全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120 kV、20 mA)、特定的肺野正常参数薄层高分辨CT检查(120 kV、100 mA)。由2名放射诊断医师盲法阅片,对2次扫描的图像质量进行评估,并计算受检者受到的辐射有效剂量。图像质量评分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辐射剂量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进行Kappa值检验。结果低剂量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为(0.70±0.09)mSv,正常剂量的肺薄层高分辨CT为(4.11±0.53) mSv,低剂量的薄层高分辨CT相对比常规肺薄层高分辨CT的有效剂量减少了近80%。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扫描图像质量评分虽略有下降,但与正常剂量相比无显著差异。2名医师的观察结果的一致性Kappa评分为0.921(P<0.05)。结论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能够显著降低CT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图像质量无显著差异,在常规体检中能够替代肺CT,对老年人的肺间质改变进行评价。

  • 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重症肺结核1例

    作者:刘佳;高丽丽;王贺丽;吴泰华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肉芽肿性传染病.成人易患继发性肺结核(Ⅲ型),其主要发生于双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X线片上表现为肺野局限的斑点、斑片、条索状阴影,实变影及空洞等,呈多种形态改变.但继发性肺结核以肺间质改变为主要表现,在临床非常少见,其中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活动性肺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的重症肺结核更是罕见.现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1例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重症肺结核报道如下.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疗效评价

    作者:薛劲生

    目的:探讨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价值与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前治疗前后的CT检查结果,观察其临床特点和疾病转归情况.结果:常规CT检查可见肺组织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HRCT检查可见病变组织精细结构发生显著改变,经抗结核治疗后,病灶吸收情况良好.结论: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实施CT检查可明显看到患者病情进展,可用以进行患者病情诊断及抗结核治疗效果,临床应加以重视并推广.

  • 儿童小气道疾病的CT研究

    作者:陈欣

    小气道是指管径<2 mm,气道壁内没有软骨的支气管,具有气道阻力较小,极易被阻塞的特点.小气道疾病是指累及小气道伴或不伴有肺间质改变的一组疾病,病理本质是细支气管炎.小气道疾病的常见病因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结核以及哮喘,儿童发病率高,婴幼儿也常见[1].早期明确诊断对治疗的选择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但这组疾病在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早期影像学表现可不明显,缺乏特异性,诊断和鉴别诊断困难.因此发现本病的早期影像学特征和制定影像学诊断标准对临床的诊断治疗有指导意义.

  • 系统性硬化症合并肺间质病变患者甲襞微循环特征分析

    作者:刘艺;王英;刘毅;马玲;唐鸿鹄;林辉

    目的 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Sc)患者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甲襞微循环改变的特征,了解其在诊断SSc合并ILD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SSc患者55例,按照是否合并ILD分为SSc合并ILD组(SSc-ILD,n=38)以及SSc未合并ILD组(n=17),记录其一般资料,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常规、血沉、生化、免疫、C反应蛋白、血气分析,肺部HRCT表现,肺功能检查,以及甲襞微循环的典型图片及结果等.结果 SSc-ILD组与SSc未合并ILD组在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SSc确诊时间、雷诺现象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等指标上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中高滴度抗核抗体(ANA≥1∶320)、肺功能检查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之比(FEV1/FVC)、以及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这五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甲襞微循环表现上,SSc-ILD组与SSc未合并ILD组相比,SSc-ILD组管袢清晰度较差,管袢模糊比例明显高于未合并IL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c-ILD组管袢畸形、管袢短小、管袢纤细、袢周渗出、袢周出血比例均明显高于未合并ILD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襞微循环在SSc合并ILD患者较SSc未合并ILD患者有明显改变,SSc合并ILD患者不仅从管袢清晰度,乃至管袢形态上均较未合并ILD患者改变明显,提示甲襞微循环可以作为诊断SSc患者肺间质病变的一项辅助指标.

  • 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的高分辨CT表现(3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林毅;蔡学祥;袁建华;陈军法

    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PLCH)是一种与吸烟相关的肺部罕见疾病.它以肺组织朗格罕细胞的异常增殖、囊样改变和血管结构异常为特征,后导致弥漫性肺间质改变.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在以往的报道表明对于本病的影像诊断准确率不高,后确诊都是依赖有创性手段.本文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收治的3例PLCH的一系列影像学资料,揭示PLCH各个病理阶段的影像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做如下报道,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不必要的有创伤性活检.

  • 以肺小叶内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患者CT诊断及表现

    作者:刘辉敬

    目的:探讨以肺小叶内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患者CT表现和诊断情况.方法:全组筛选经CT检查均以肺小叶内间质改变为主,且经病理证实为肺结核病患53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5月-2016年7月间;全部病患于治疗前均经CT检查,并分析检查结果.结果:强化治疗、巩固医治、治疗结束等阶段的CT征象检出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以肺小叶内间质改变为主的肺结核病患经CT检查,可清晰展现出临床其特征,且在诊断、医治和预后效果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表现

    作者:马宁

    目的 评价CT在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表现.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7年9月笔者所在防治所收治的40例肺间质改变为主要特征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组病例均接受CT扫描,观察CT特征.结果 本组病例可见病灶发生于双肺上部者33例,通过CT检查发现此类患者病变部位与正常周边组织表现明显界限,进一步高分辨率CT下可见微结节征象.结论 CT应用于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中的诊断中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明确患者病灶征象,有助于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立提供参考.

  • 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特征

    作者:林伟

    目的:研究以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进行CT检查时的表现特征并评价其在抗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本院收治的CT检查显示肺间质改变为主,并由病理学检查给予证实的50例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在进行抗结核治疗的前后安排CT扫描,观察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CT表现特征和征象归转状况。结果50例中病发于两肺上部35例,常规CT检查显示该类肺结核病变部位与正常肺组织间有显著界限,高分辨率CT还能清晰显示微结节等征象;进行抗结核治疗后的CT扫描显示以上各征象都得到了相应程度的收敛。结论运用CT对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进行检查,可清楚显示其改变特征及征象归转状况,对诊断、治疗结核病及后续疗效评价起重要作用。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