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多种肿瘤相关自身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联合诊断价值

    作者:幸雯;张涛;夏良裕;隋天琪;鲁宁;程根宏;秦晓峰

    目的 探讨肿瘤-睾丸抗原(NY-ESO-1)、肿瘤蛋白P53 (P53)、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2(CDK2)、膜联蛋白A2 (annexinA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1(IMP1)、泛素1(ubiquilin1)以及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GAM1)共7种自身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独立及联合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Luminex BioPlex200检测48例NSCLC和45例健康对照血清中NY-ESO-1、P53、CDK2、annexinA2、IMP1、ubiquilin1及PGAM1的表达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的准确性.结果 1)7种自身抗体在NSCL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2) ROC分析显示,NY-ESO-1和P53的AUC均≥0.7,annexinA2的检测特异性为88.89%;3)7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时,AUC为0.812,敏感性为68.75%,特异性为91.11%.结论 7种自身抗体在NSCLC的诊断中均有一定意义,特别是7指标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利用蛋白质芯片技术筛查多发性硬化患者的自身抗体

    作者:周瑜;蔡孟华;何维;张建民

    目的 用高通量蛋白质芯片技术筛选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自身抗体,为筛选新的疾病辅助性诊断的指标奠定基础.方法 15例MS患者作为疾病组,选取同样数量MS阴性并无其他自身免疫疾病的性别和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15位作为健康对照组.两组组内随机分为3个小组,血清充分混匀后,采用高通量蛋白质芯片法检测MS患者血清中可能存在的自身抗体.结果 通过高通量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及与对照组分析比对,共筛出MS患者血清27种自身抗体.其中阳性率较高为SLC16A4、NOL3和DTX1,提示其可能是MS患者血清中特异性自身抗体的靶蛋白.阳性蛋白数量上,MS组高于HC组.功能聚类结果显示,自身抗体主要针对神经相关的蛋白质.结论 采用高通量蛋白质芯片技术,可以较为有效筛选出 MS血清中的自身抗体的靶抗原,为进一步验证MS相关自身抗体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白塞综合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4水平的分析

    作者:熊芬;徐国林;眭维耻

    白塞综合征(Behcet's syndrome,BS)是原因不明的多系统慢性炎症性疾病,有人推测BS发病与Th2优势有关,认为Th2优势可使BS患者产生抗口腔黏膜自身抗体[1],但也有人研究提出存在Th1优势的观点[2].我们检测B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IL-4的水平,目的是探讨Th1/Th2细胞因子与BS发病的关系.

  •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及其在心力衰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笑;杜芸辉;左骞;刘慧荣

    已知在心力衰竭患者体内存在着高阳性率的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drenergic receptor,β1-AR)细胞外第二环的自身抗体(β1-adrenoceptor autoantibody,β1-AA),其可通过激活β1-AR-Gs-AC-cAMP-PKA途径,发挥类受体激动剂样的作用,并导致心肌细胞凋亡;此外它还可以通过激活ERK1/2通路,诱发心肌肥大,参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实,β1-AA的类β1-AR激动剂样作用以及不脱敏性,可加重心脏毒性,导致心功能的恶化,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互为因果.本文就β1-AA的发现、研究进展及其参与心衰的机制做一综述,并提出其信号转导通路在心衰发病机制研究中可能的研究靶点.

  •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自身抗体致心血管损伤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方杰;曹济民;闫莉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异常的自身免疫应答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Wallukat等首次观察到先兆子痫患者血清中存在高阳性率、高滴度的血管紧张素受体Ⅱ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自身抗体(AT1R autoantibody,AT1R-AA),该抗体可通过激活AT1R发挥类激动剂样的作用进而导致心肌和血管损伤,由此参与了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简要综述了近年来有关AT1 R-AA的发现、心血管损伤作用及机制以及今后的临床应用前景的研究进展.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克隆性研究

    作者:侯明;彭军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血小板糖蛋白上存在自身抗原表位,这些抗原表位定位于糖蛋白的某些特定区域,其数量有限.在部分慢性ITP患者中,存在B淋巴细胞和(或)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其自身抗体是克隆性起源的.这些研究对于探索特异性高、毒性小的靶向性治疗和揭示其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综述讨论了ITP自身抗体的克隆限制性和B淋巴细胞的克隆性扩增,ITP中T淋巴细胞的克隆性和研究ITP克隆性的意义.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爱军;侯明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自身免疫病,其临床试验多建立于临床药物的应用,而非亚临床研究,有可能因为意外并发症被迫中止,因此建立理想的动物模型有助于加深对ITP发病机制和用药机理的理解.本综述回顾了ITP模型的发展过程,总结了被动型和主动型造模方法在ITP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转基因小鼠可更好模拟人类疾病病理状态,有利于进一步探讨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 61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血型血清学特征及输血疗效评估

    作者:于洋;孙晓琳;马春娅;关晓珍;张晓娟;陈麟凤;王可;罗圆圆;王旖

    本研究旨在分析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血型血清学特征及红细胞不相容输注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回顾性分析特发性(21例)或继发性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40例)血型血清学特征、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按照自身抗体类型、接受不同红细胞成分分别评价不相合输血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表明:61例中单独IgM类冷自身抗体8例(13.1%),单独IgG类温自身抗体50例(82.0%),IgM冷自身抗体联合IgG温自身抗体3例(4.9%),合并存在同种抗体18例(29.5%);其中3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情况下共进行不相合红细胞输注113次,总有效率56.6%,总部分有效率15.1%,总无效率28.3%.按输注红细胞成分差异分为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和O型洗涤红细胞组,ABO同型非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7.6%,部分有效率13.0%,无效率29.4%;O型洗涤红细胞组有效率53.6%,部分有效率21.4%,无效率25.0%,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按患者自身抗体类型分为IgM冷自身抗体组和IgG温自身抗体组,其中IgM冷自身抗体组有效率46.2%,部分有效率30.8%,无效率23.0%;IgG温自身抗体组有效率56.7%,部分有效率13.4%,无效率29.9%,两组输注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输血病例均无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贫血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在排除同种抗体干扰的情况下,采用同型非洗涤红细胞或O型洗涤细胞输注都是相对安全的,两种方式疗效差异无显著性,选择同型非洗涤红细胞输注更方便、快捷,还能避免O型红细胞的过度使用.

  • 流式细胞术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燕;王晓敏;富玲;木拜尔;聂玉玲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检测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mmonorelated pancytopenia,IRP)的临床意义.50例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进行了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50例患者分为A组(未明确诊断组)和B组(明确诊断组),另设正常对照组(30名正常人).A组:22例拟诊为IRP.B组:28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其中再生障碍性贫血7例、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0例、巨幼细胞性贫血9例.对照A组和B组均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骨髓造血干/祖细胞、有核红细胞、髓细胞结合的自身抗体,同时检测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时正常对照组仅进行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比率检测.结果表明:A组22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20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90.90%.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多见,其次为IgM型,IgA型较少;B组中2例骨髓自身抗体检测结果阳性,阳性率为7.14%.前者抗体检出率显著高于后者(p<0.01).A组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B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后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利用流式细胞术进行骨髓造血细胞自身抗体及外周血总B淋巴细胞、CD5+B淋巴细胞的检测能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为全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而且还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浆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自身抗体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左斌;赵赟霄;杨剑峰;何杨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血浆中的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与血小板膜糖蛋白自身抗体水平之间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8月期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ITP患者61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5例,通过流式免疫微球(FCIA)方法检测血浆中血小板5种糖蛋白(GPⅨ、GP Ⅰb、GPⅢa、GPⅡb及P选择素)的自身抗体,同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B7-H2(sB7-H2)和B7-H3(sB7-H3)水平,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TP患者血浆中5种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自身抗体水平明显升高(P<0.01);ITP患者血浆sB7-H2水平升高(P<0.05),sB7-H3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显示,sB7-H3与血小板P-选择素自身抗体呈负相关(r=-0.46,P<0.05),并且sB7-H2和sB7-H3水平在P-选择素自身抗体阳性的ITP患者中降低(P <0.05);ITP患者血小板计数与sB7-H2水平之间呈负相关(r=-0.3907,P<0.01).结论:ITP患者血浆中可溶性协同刺激分子sB7-H2升高,sB7-H3水平与P选择素自身抗体有关,提示协同刺激分子B7-H2和B7-H3可能参与了ITP自身免疫的病理机制.

  • 胰岛素自身抗体检测研究进展

    作者:王霞;黄干;周智广

    自身免疫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着多种糖尿病相关抗体,例如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抗体(IA-2A)、锌转运体8抗体(ZnT8A)[1]等.

  • 核酸识别Toll样受体特性及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作用

    作者:魏伟;章意亮;郭瀛军;黄金凤;孙树汉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由于免疫系统紊乱导致机体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病.SLE发病缓慢,临床表现多样化,涉及多个系统和多种脏器损伤,造成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产生多种自身抗体.SLE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浆膜炎及肾、心血管、肺、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系统损伤,死亡率高.虽然目前SLE发病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但对于其发病原因比较公认的是核酸识别Toll样受体对于自身核酸复合物的识别而引发的针对自身的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是一类介导机体天然免疫并能作为桥梁连接机体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疫的重要受体.Toll样受体被配体激活后能够产生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并释放Ⅰ型干扰素,从而介导机体抵御多种病原微生物的免疫反应.Toll样受体信号的异常激活将导致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生.本综述首先从细胞生物学与信号转导的角度阐述Toll样受体在机体天然免疫过程中的作用,之后将探讨Toll样受体信号激活在SLE发病过程中的影响.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自身免疫指标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伯安;何卫平;刘岩;舒翠利;李靖;高蓉;侯俊;李进;程云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是否存在着自身免疫现象,寻找患者体内异常出现的抗自身组织器官的抗体.方法随机选取27例SARS患者及18例健康献血员对照血清同时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胃壁细胞抗体(PCA)、抗心肌抗体(HRA),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LKM)及抗线粒体M2亚型抗体,同时利用猴肺组织基质片应用免疫荧光法定位血清中的SARS相关抗体的靶细胞.结果27例SARS患者中有3例ANA阳性、1例SMA阳性、1例AMA阳性、1例LKM阳性、其余均为阴性;18例献血员中有1例ANA阳性、1例AMA阳性,其余均为阴性.统计分析表明SARS患者与献血员间各项自身抗体阳性率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27例SARS患者血清中有26例在肺组织细小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的腔面尖端呈现强阳性荧光信号,献血员中有5例,统计分析表明两者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SARS患者未出现抗肺外组织、器官的自身抗体.患者血清中出现了抗肺组织的自身抗体,定位于细小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EBV感染和自身抗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于维林;李慧;陈升杰;张炜;王海滨;罗兵

    对象和方法:按1982年美国风湿病协会(ARA)SLE诊断标准确诊的44例SLE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女性43例,男性1例,年龄13~53岁.根据SLE活动性指标(SLEDAI)将SLE患者分为活动期(≥9分为活动期)和稳定期,其中活动期患者24例,稳定期患者20例.

  • 抗心磷脂抗体与乙型病毒性肝炎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金栋;王秀芹;马居风

    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 antibody,ACA)是以心磷脂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它可导致体内未明原因的动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旨在探讨ACA在乙型肝炎发病中的作用.

  •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P D-L1自身抗体的筛查

    作者:闫卓红;王小珏;郑小芳;易玲;韦攀健;贾红艳;杨斌;张洪涛

    免疫检查点主要指免疫系统中存在的抑制性免疫调节信号,生理情况下一方面参与维持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避免自身免疫性疾病,另一方面通过调节外周组织中免疫应答的持续性和强度避免组织损伤[1]。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及其配体 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是目前免疫检查点研究的热点分子[2],被认为是免疫调节的主要信号通路。自身抗体是免疫病理调节潜在的调控方式,国外研究主要聚焦于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早期文献报道可以检测到CTLA-4自身抗体[3],近期报道了 RA患者中检出 PD-L1自身抗体[4]。目前国内尚未见相关研究,在其他免疫关联性自身免疫疾病国内外均少有涉及,本研究筛查了多种自身免疫关联性疾病,以及免疫病理为基础的结核病患者PD-L1自身抗体存在状况,明确免疫检查点分子自身抗体调控方式的存在,为研究自身免疫病及免疫关联疾病发病机理、寻求新的治疗策略提供基础研究依据。

  • 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对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吕婷婷;杜芸辉;王瑾;李晓宇;王瑞;刘慧荣

    目的 探讨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对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以主动免疫大鼠的方法获得β1-AA阳性的IgGs (pIgGs);免疫磁珠分选技术获得大鼠B淋巴细胞;CCK8法检测B淋巴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 β1-AA(0.1 μmol/L pIgGs)促进LPS刺激的大鼠B淋巴细胞增殖(A值:0.739±0.036 vs 0.533±0.032,P<0.05),且有浓度依赖性的趋势;该效应可以分别被β1/β2-肾上腺素受体(β1/β2-AR)阻断剂部分阻断,被两种阻断剂共同作用完全阻断;pIgGs对静息的大鼠B淋巴细胞无增殖作用.结论 β1-AA可能通过B淋巴细胞表面的β1-AR和/或β2-AR信号通路促进激活的B淋巴细胞增殖.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的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通过β1-肾上腺素受体抑制CD4+T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作者:王瑾;吕婷婷;王丽;杜芸辉;姚红;刘慧荣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中针对β1-肾上腺素受体细胞外第二环( the second extracellular loop of β1-adrenoceptor ,β1-AR-ECⅡ)功能表位肽段的自身抗体(β1-AA)对大鼠CD4+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亲和柱纯化试剂盒提纯扩张型心肌病( DCM)患者血清中的β1-AA;利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离出大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中的CD4+T淋巴细胞,流式细胞技术检测CD4+T细胞的阳性率;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值。结果经免疫磁珠分选后CD4+T淋巴细胞的阳性率为97.7%;β1-AA可浓度依赖性抑制CD3/CD28刺激的CD4+T淋巴细胞增殖;β1-AA被β1-AR-ECⅡ中和后,该效应消失;β1-AR特异性阻断剂美托洛尔可完全阻断该抑制效应;β1-AA作用于总T淋巴细胞24 h后,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结论从DCM患者血清中提取的β1-AA可能通过CD4+T淋巴细胞表面的β1-AR途径,导致该细胞增殖能力下降。提示β1-AA可能会直接减少T淋巴细胞的数量,使得T淋巴细胞功能下降,进而导致免疫系统紊乱,参与DCM的发生发展。

  • 狼疮性肾炎患者肾组织Epstein-Barr病毒感染状况及其致病作用初探

    作者:余晓霞;刘华锋;陶静莉;杨陈;李尚妹;陈孝文;梁东;唐德燊

    并感染之间以及不同病理类型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EBER和EBV LMP1表达阳性的LN患者的血清中anti-Sm-Ab阳性率显著高于两标记物表达阴性的LN患者(EBER:34.3%vs 8.7%,EBV LMP1:35.3%vs 9.1%,P均<0.05).结论 肾组织EBV感染可能参与了LN的发病,其机制可能部分与诱导机体产生自身抗体anti-Sm-Ab有关.

  • 心衰患者血清中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抑制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的增殖

    作者:李笑;杜芸辉;吕婷婷;宫雨琳;刘慧荣;马新亮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血清中β1肾上腺素受体自身抗体(β1-AA)对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IgG亲和柱从β1-AA阳性的心衰患者血清中提纯IgG;利用流式分选技术,分选得到CD3+CD4+以及CD3+CD8+T淋巴细胞;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β1-AA对不同亚型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使用AnnexinⅤ/PI试剂盒及乳酸脱氢酶( LDH)水平反映细胞的损伤情况。结果β1-AA可浓度依赖性抑制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促进其损伤的发生,该效应可被β1受体阻断剂所阻断;β1-AA可诱导CD3+CD4+以及CD3+CD8+T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和坏死,并抑制其增殖。结论心衰患者血清中存在的高滴度的β1-AA可通过诱导不同亚型T 淋巴细胞发生损伤而抑制其增殖,提示,β1-AA阳性的血清除了可导致心肌损伤外还存在诱发免疫系统紊乱的危险。

2754 条记录 5/138 页 « 12345678...13713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