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成功率与中期疗效5年回顾

    作者:黄勇慧;杨建勇;庄文权;谭国胜;陈伟;李家平

    目的 提高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CD)的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方法 2000年3月到2006年3月内对42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梗阻性黄疸病例实施了PTCD术治疗(内外导管引流326例,单纯外引流49例,置入单个支架29例,双支架14例),通过对这些病例介入手术成功率和中期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保证介入成功率和中期疗效的对策.结果 428例PTCD病例中,有331例属于胆道明显扩张病例,其介入手术成功率为96.7%(320/331),97例胆道扩张不明显或呈节断性扩张,其介入手术成功率为55.7%(54/97).PTCD中期疗效观察为:显效25.9%,有效55.8%,无效18.5%.结论 PTCD是降低黄疸的重要手段,建立合理的引流途径是保证中期疗效的基础,整体疗效与介入治疗的时机、阻黄形成原因等多因素相关.认真研究术前病例,把握好适应症,有利于提高疗效.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陈亭杰

    目的: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中期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分为A、B、C三组,A组患者在手术前服用80mg的阿托伐他汀,在手术后继续按照每日40mg的剂量继续服用,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B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40mg,手术后一个月改为每日服用20mg;C组患者在手术前并未服用阿托伐他汀,而在手术后每日服用20mg,对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急诊PCI术前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在笔者抽取的4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在入院时存在的差异不大,在手术后出现较为明显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不仅能够对患者的炎症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还能够对患者的心脏心室的收缩进行完善,有效降低了MACE事件的发生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大范围的推广和应用。

  • 基质辅助自体软骨细胞移植治疗髌股关节软骨损伤--髌骨与滑车损伤修复疗效对比

    作者:

    由于自身愈合能力有限,软骨损伤修复一直以来都具有临床挑战性。膝关节软骨损伤患病率高,尤以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为多见。基质辅助自体软骨细胞移植(matrix-assisted autologous chondrocyte transplantation,MACT)中期随访显示出良好疗效,但对于不同患者及不同损伤类型,治疗结果各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同一手术团队采取同一术式治疗的髌股关节软骨缺损的中期疗效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明确髌骨和滑车软骨缺损治疗后是否存在临床愈合结果的差异。

  • 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中期疗效观察

    作者:兰家平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DS)的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于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骨科中心确诊为DS的42例患者,进行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5年,平均4年,对比术前、术后随防1年及末次随访时的冠状面Cobb's角、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冠状面平衡、矢状面平衡、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下腰痛功能障碍问卷(ODI指数)、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中期疗效.结果:患者术后症状均明显改善,四项指标明显好转:术前、术后1年、末次随访患者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37.2±4.8,24.3±4.4,20.1±5.7,矢状面腰椎前凸角(°)分别为27.3±6.1,36.2±5.0,37.0±4.7,冠状面平衡(mm)分别为28.3±3.7,11.8±3.1,6.9±2.8,矢状面平衡(mm)分别为72.1±8.1,52.3±5.9,43.3±7.5,VAS评分(分)分别为7.3±2.1,2.0±0.5,2.1±0.8,ODI指数(%)分别为55.4±4.8,27.5±6.3,19.7±8.8,JOA评分(分)分别为11.9±2.9,25.3±2.7,23.1±2.4.各项指标术后1年、末次随访检测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侧凸角度不大的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采用短节段固定联合选择性减压手术可获得良好的效果,可以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和损伤的发生.

  • 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中期疗效分析

    作者:赵录;金先庆;李晓庆;周德凯

    [目的]观察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治疗肠无神经节细胞症的中期疗效.[方法]对105例肠无神经节细胞症患儿施行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定期对排便功能进行随访.[结果]105例无1例死亡,无术中输血、术中并发症,0~3个月平均手术时间74.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5ml;3个月至1岁平均手术时间71.6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6ml;1~3岁平均手术时间77.9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0ml;>3岁平均手术时间112.5min,术中平均出血量40ml.术后无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裂开.60例随访6~40个月,5例患儿出现轻度污便,小便均正常,均未出现腹胀、便秘、神经性膀胱、肛门狭窄;其中男性52例,均有阴茎勃起.4例术后2个月左右出现小肠结肠炎.28例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4例存在RAIR反射,1例存在接近于正常的RAIR反射.[结论]经肛门直肠结肠切除斜型吻合术术后可获得良好的排便功能,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保留直肠感受器、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中期疗效满意.

  • MED腰椎单节段髓核摘除术中期疗效评价

    作者:江洋;范海泉;曾祥嘉;黄海讯;俞阳;黄宇杰;向乾彬;张宇

    痛等症状复发.③MED髓核摘除术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靠而有效的微创方法.

  • 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疾病的中期疗效

    作者:薛有地;王栋;戴维享;马超;夏计划

    目的 探讨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5月-2012年7月收治并符合纳入标准的26例多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23 ~ 65岁,平均34.2岁.病变节段为L3~S1.病程9个月~8年,中位病程3年3个月.患者均行后路减压、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邻近退变节段Waveflex内固定术.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摄腰椎正侧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椎间隙高度(disc space height,DSH)、椎间角(intervertebral angle, IVA)、活动范围(range of motion,ROM),CT三维重建评价椎间融合情况,腰椎MRI对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进行Pfirrmann分级.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2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50个月,平均40.6个月.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ODI、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Stauffer-Coventry评价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优21例,良2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8.5%.X线片复查示,术后无螺钉拔出及固定棒断裂、移位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发生.手术前后邻近节段I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ROM显著低于术前、DSH高于术前(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参照Brantigan等椎间融合分级标准:E级19例,D级6例,C级1例,植骨融合率为96%.末次随访时,腰椎MRI显示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00,P=1.000).结论 Waveflex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中期疗效满意.

  • 应用矩形截面锥形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疗效

    作者:刘宏伟;顾卫东;孙俊英

    目的 探讨应用矩形截面锥形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中期疗效. 方法 21004年5月-2006年6月,对58例61髋髋关节疾患患者采用矩形截面锥形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回顾分析获6年以上随访的43例45髋患者临床资料.男21例23髋,女22例22髋;年龄25~75岁,平均51.6岁.单髋置换41例,双髋置换2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12髋,髋臼发育不良伴骨性关节炎1例1髋,小儿麻痹症后遗髋关节畸形l例1髋,股骨颈骨折9例9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8例8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8例8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3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例3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1.7±10.4)分.术后行X线片检查,分析股骨假体位置,评价骨-假体界面稳定性;应用Harris评分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 结果 术中发生假体周围骨折3髋,术后大腿痛4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74~99个月,平均85个月.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87.6±8.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4,P=0.00).X线片检查示,术后发生异位骨化9髋,不同程度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性骨吸收42髋;骨-假体界面稳定,无感染、脱位及无菌性松动翻修发生,股骨假体生存率达100%. 结论 采用矩形截面锥形股骨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中期疗效满意.

  •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

    作者:王超;孙俊英;徐宁;查俊俊;王雷

    目的 探讨大直径股骨头金属-金属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0年6月收治并接受大直径金属-金属THA治疗40例(43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8例(20髋),女22例(23髋);年龄20~ 85岁,平均55.1岁.单髋37例,双髋3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4例(15髋),原发性骨关节炎6例(7髋),类风湿性关节炎4例(4髋),股骨颈骨折4例(4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12例(13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为(38.51±5.62)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评分为(4.21±1.43)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6.78±0.95)分.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7 ~ 8.3年,平均7.5年.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以及感染、关节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93.33±3.21)分、UCLA评分为(7.32±1.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1.753,P=0.000;t=23.232,P=0.000).术后3例(3髋)发生大腿疼痛,其中1例出现软组织炎性假瘤.X线片复查示,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分别为(46.5±3.2)、(14.8土3.6)°;股骨柄假体初始稳定质量按照Mulliken标准评定,获优39髋、良4髋.随访期间,2髋发生骨溶解,其中1髋继发假体松动行翻修术;其余患者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 大直径股骨头金属-金属THA治疗髋关节终末疾病中期疗效良好.

  • 股骨转子下截骨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Crowe 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中期疗效

    作者:尹诗九;李锐博;牟平;钟航;杨静

    目的 探讨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联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CroweⅣ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9年9月-2014年3月,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联合THA治疗49例(57髋)CroweⅣ型DDH患者.其中男7例,女42例;年龄20~ 73岁,平均44.6岁.左髋26例、右髋15例;双髋8例.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44.68±3.39)分,双下肢不等长(5.27±0.55)cm.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87个月,平均52.1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5.67±2.89)分,较术前显著提高(t=-69.53,P=0.00);双下肢不等长(1.12±0.48)c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P=0.00).术后6个月X线片复查示,截骨端均愈合良好;末次随访复查示假体无松动、下沉.结论 采用股骨转子下截骨联合THA治疗CroweⅣ型DDH,可降低关节周围血管神经牵拉损伤风险,中期疗效较好.

  •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中期疗效

    作者:谢宗平;金东旭;盛加根;张长青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131例(132髋)FAI患者临床资料.男68例,女63例;年龄17~68岁,平均42.5岁.左髋72例,右髋58例;双髋1例.病程3~120个月,平均35个月.关节镜下行髋臼和/或股骨头颈成形、盂唇修补,同时松解粘连的髂腰肌腱、清理撕裂的圆韧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髋关节Harris评分(HHS)评价疗效.结果 术后除2例出现阴部神经麻痹、3例足背麻木外,无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0~ 36个月,平均27.7个月.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HH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复查显示患侧髋关节间隙完全正常,股骨头颈及髋臼成形部位无撞击征象出现.结论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FAI,在行髋臼和/或股骨头颈成形的同时修补撕裂盂唇,中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治疗方法.

  • 直接前方入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研究

    作者:朱力波;马金忠;桑伟林;陆海明;王聪;姜亚飞

    目的 通过与传统后外侧入路比较,总结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1月-2010年12月110例(110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随访达5年的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DAA手术55例(DAA组),后外侧入路手术55例(PL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髋关节基础疾病以及术前Harris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DAA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与P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45,P=0.876;t=1.305,P=0.093);但术中出血量较PL组明显减少(t=2.314,P=0.032).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7年,平均5.97年.DAA组5例(9.1%)、PL组3例(5.5%)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39,P=0.463).术后6个月DAA组Harris评分显著高于PL组(t=2.296,P=0.014),1年及5年两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375,P=0.130;t=0.905,P=0.087).进一步分析术后6个月DAA组Harris评分中关节功能评分显著优于PL组(t=1.087,P=0.034),而疼痛和活动范围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72,P=0.760;t=1.059,P=0.091).结论 DAA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手术出血少、术后患者康复更快的优点,其早期疗效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手术,但中期疗效无明显优势.

  • 保留股骨颈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中期疗效

    作者:李明清;胡懿郃;李康华;廖前德;文霆;钟达

    目的 探讨保留股骨颈(collum femoris preserving,CFP)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中期疗效. 方法 2004年1月- 2007年2月,对45例髋关节疾病患者行CFP型THA.男29例(31髋),女16例(17髋);年龄38~60岁,平均48.8岁.左侧20髋,右侧22髋,双侧3髋.其中骨关节炎20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3例,髋关节发育不良致创伤性关节炎4例,类风湿性关节炎3例,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2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2例,Perths病1例.病程2~13年,平均6.1年.手术前后摄X线片,行Harris评分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测量关节活动度;术后评估患者步态,应用SF-36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 4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年,平均6.4年.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髋关节脱位、神经损伤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6例(13.3%)患者术中发生假体远端股骨外侧皮质劈裂骨折,未作特殊处理,均于术后8个月骨折愈合.4例(8.9%)患者出现轻度异位骨化,无特殊不适;5例(11.1%)发生股骨近端骨密度降低.末次随访时臼杯和假体柄生存率均为100%.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术后1年与末次随访时比较除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Harris功能评价获优31髋、良11髋、中6髋,优良率达87.5%.末次随访时SF-36评分结果除了生理职能、躯体疼痛和总体健康得分较四川省城市男性的参考值低(P<0.05)外,其余各项得分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FP型THA中期疗效满意,是股骨颈完整、无骨质疏松年轻患者行THA的一种良好选择.

  • 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中期疗效

    作者:汪龙;胡懿郃;戴子勋;周佳林;李明清;李康华

    目的 探讨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2年4月-2006年11月,收治12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男5例,女7例:年龄47~72岁,平均59.8岁.人工股骨头置换2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10例.置换术后1~67个月发生感染.感染根据Segawa分型标准:2型1例,3型2例,4型9例.Harris评分为(36.7 ±6.1)分.9例C反应蛋白增高,10例红细胞沉降率增高.细菌培养提示阳性8例,阴性4例.一期清创术取出假体、彻底清创,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自制占位器或感染治疗型临时假体占位,术后抗感染治疗;3~10个月后行二期翻修术.结果 1例一期清创术后感染未控制,再次清创并采用抗生素骨水泥自制占位器治疗后,感染控制.其余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和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8年,平均5.4年.随访期间患者无感染复发及关节脱位.末次随访时,2例髋关节活动时有隐痛,3例有轻度跛行:Harris评分为(81.6 ±4.5)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96,P=0.000);X线片示假体无松动及明显下沉,植骨处愈合.结论 二期翻修术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控制率高,可获较好中期疗效.

  • 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中期疗效

    作者:谷涌泉;齐立行;张建;郭连瑞;李建新;张淑文;俞恒锡;李学锋;崔世军;陈兵;吴英锋;佟铸;汪忠镐

    目的 总结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下肢缺血的中期疗效.方法 2003年3月-2005年6月,采用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65例下肢缺血患者.男50例,女15例;年龄36~89岁,平均66.5岁.病变类型:单纯动脉硬化闭塞症4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5例,糖尿病下肢缺血56例.于患者骼后上棘抽取骨髓血400 m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12例移植治疗2~4次,其余均为单次移植治疗.每次移植细胞数为(0.60~1.80)×109个,平均1.05×109个.根据下肢缺血临床症状改善程度行疗效评价.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56个月,平均21.5个月.随访期内5例死于心肌梗死和心衰,3例死于脑梗死.患者治疗有效率为70.8%(46/65),无效率为18.5%(12/65),复发率为10.7%(7/65).疗效维持时间>12个月者42例,占总有效患者的91.3%(42/46);疗效维持>24个月者24例,占52.2%(24/46);疗效维持>37个月者12例,占26.1%(12/46).12例多次治疗者有效率为100%,53例单次治疗者有效率为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期随访结果表明,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是一种临床可行和简便有效治疗下肢缺血的方法.

  • 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治疗重度膝关节畸形的中期疗效

    作者:曾敏;胡懿郃;谢杰;李明清;林少如

    目的 探讨对重度膝关节畸形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11年6月,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24例(24膝)重度膝关节畸形患者临床资料.男14例,女10例;年龄60~81岁,平均70岁.病因:原发性骨关节炎5例,类风湿性关节炎7例,创伤性关节炎9例,夏科关节病3例.病程5~25年,平均14.5年.存在屈曲畸形13例,外翻畸形7例,内翻畸形16例.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开始至拔出引流管期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愈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检测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量表)评分及测量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并与术前比较;摄X线片复查假体位置. 结果 手术时间70~90 min,平均78 min;手术开始至拔出引流管期间出血量为400~1000mL,平均650mL;住院时间14~18 d,平均15.2 d.术中1例(4.17%)发生髌骨横形撕脱性骨折;术后1例(4.17%)切口出现渗液、红肿,2例(8.33%)出现假体周围感染.24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10年,平均5.5年.X线片复查示假体周围无明显透亮带、骨溶解及假体下沉,下肢力线无明显改变.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时膝关节KSS评分、VAS评分及髋关节屈伸活动度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末次随访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SF-36量表评分中除生理功能及躯体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四川省年龄>60岁城市男性参考值(t=2.42,P=0.02; t=5.26,P=0.00)外,其余各项评分与参考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对于重度膝关节畸形,采用旋转铰链型膝关节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获得较好中期疗效,但应注意感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期疗效

    作者:张亮;徐辉;郭晓忠;周一新

    目的 总结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累及髋关节的强直性脊柱炎的中期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1年9月-2011年8月采用THA治疗且随访达2年以上的131例(195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男100例(152髋),女31例(43髋);年龄17~69岁,平均33.7岁.强直性脊柱炎发病距关节置换间隔1~50年,平均13.7年.左髋30例,右髋37例;双髋64例.术前Harris评分(18.0±13.7)分,关节总被动活动度(36.2±51.2)°,被动屈曲度(23.4±32.6)°.175髋关节被动屈曲<90°,其中134髋存在屈曲畸形.根据术前总被动活动度及X线片、CT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融合组(86髋)、纤维融合组(43髋)及骨性融合组(66髋),比较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中发生股骨矩骨折4髋,股骨干骨折2髋,髋臼后柱骨折1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3髋;术后髋关节脱位2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143个月,平均51.3个月.骨折均于术后3~6个月,平均3.9个月获骨性愈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86.4±14.1)分,总被动活动度为(202.0±28.0)°,被动屈曲度为(93.2±15.3)°,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采用主观4级标准评定患者主观满意度,其中非常满意100髋,比较满意80髋,较不满意15髋.X线片示,5髋于髋臼侧Ⅰ、Ⅱ区出现宽度<2mm的透亮线;49髋发生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3组间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融合组与骨性融合组髋关节被动屈曲度均显著低于非融合组(P<0.05),纤维融合组髋关节总被动活动度显著低于非融合组(P<0.05),其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治疗累及髋关节的强直性脊柱炎可获得较理想的中期假体生存率和患者满意度以及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但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欠佳.

  • Oxford 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的中期疗效

    作者:唐恒涛;赵亮;燕华;金大地;苏训同

    目的 评价Oxford 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2月-2010年8月,收治26例(32膝)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患者,其中11例(14膝)获2年以上随访.男7例(9膝),女4例(5膝);年龄50~74岁,平均62.4岁.左侧6膝,右侧8膝.均为退行性关节炎,病程5~23年,平均11.6年.患者均有明确关节内侧间室负重疼痛和压痛.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根据Ahlback分期标准,Ⅱ期4膝,Ⅲ期10膝.膝关节均伴内翻畸形;无主、被动屈伸活动受限.手术取髌内侧旁切口,采用Oxford Ⅲ单髁系统行膝关节内侧间室单髁置换手术.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1~3个月5例出现切口下方局部鹅足疼痛症状,给予保守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症状均消失.术后11例(14膝)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0个月,平均27.5个月.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移位,对侧间室和髌股关节病变、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学会评分系统(KSS)评分、美国西部Ontario与McMaster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股胫角较术前改善(P<0.05),但仍为轻度内翻;胫骨平台内翻角较术前有所增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内髁后倾角明显较术前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xford Ⅲ单髁系统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退变中期疗效满意,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 小主动脉瓣环患者机械瓣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分析

    作者:李继勇;张健群;伯平;曹向戎;陈宝田

    目的 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术后中期疗效和心功能恢复情况,探讨小口径瓣膜的使用范围.方法 1990年7月至2003年6月共对62例患者施行19号主动脉机械瓣膜置换术(19mm瓣膜组),同时选择62例同期置换21号以上机械瓣膜患者做对照(21mm瓣膜组);术后随访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等指标,采用Kaplan-Meier分析生存曲线计算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mm瓣膜组中有38例主动脉瓣区仍存在Ⅱ级以上杂音,心电图检查18例有ST段改变 ,术后11例仍存在胸闷、胸痛症状 ,术后心功能Ⅱ级33例,Ⅲ级29例;21mm瓣膜组术后心电图检查6例有ST段改变,术后3例有胸闷症状,偶尔有胸痛不适6例,术后心功能Ⅱ级48例,Ⅲ级14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两组患者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左心室后壁厚度、左心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压差等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5年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3.5%、74.2%;21mm瓣膜组术后1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79.0%,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0.110).结论 小口径主动脉瓣置换术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中期生存率.

  • 连续300例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及中期随访分析

    作者:杨帆;李晓;王俊;刘军;李剑峰;姜冠潮;李运;赵辉;黄宇清;周足力;卜梁

    目的 总结连续300例行全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经验,并报道其3年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2006年9月至2009年12月期间完成的连续300例行VATS肺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9例,女141例;年龄18~86岁(58.30±13.90岁).术前临床诊断:肺占位266例,支气管扩张22例,囊肿/脓肿5例,肺隔离症3例,真菌感染2例,气胸2例.对其手术相关参数及3年随访结果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组300例患者中良性疾病66例,其中感染性疾病占81.82%(54/66);恶性疾病234例,其中非小细胞肺癌213例,腺癌占全部恶性疾病的73.08%(171/234).全组273例完成VATS手术,27例中转开胸,中转开胸率9.00%.完成VATS肺叶切除手术时间3.17±0.88 h,术中出血量225.70±195.20 ml.良性疾病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时间均显著低于恶性疾病(t=2.280,P=0.003;t=1.392,P=0.030).中转开胸的主要原因为淋巴结与血管致密粘连,占62.96%(17/27);其它原因主要为术中出血,占18.52%(5/2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肺上叶切除术中转开胸风险高于非上叶切除术(x2=6.131,P=0.013),而患者性别(x2=1.182,P=0.277),良、恶性疾病(x2=0.210,P=0.647),病变位于左右侧(x2=2.933,P=0.087)之间中转开胸风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组患者3年随访结果显示:良性疾病患者无症状复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0.87[95%CI(0.77,0.96)],其中病理分期Ⅰ期患者(135例)3年总生存率为0.91[95%CI(0.85,0.98)].结论 VATS肺叶切除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国内VATS肺叶切除术技术及中期效果均达到了国际水平.

84 条记录 4/5 页 « 12345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