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自制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在盆腔肿瘤放疗中的应用分析

    作者:李兴德;赵瑾;翟福山;韩立杰;王明;赵悦

    放疗中的摆位误差现象是影响精确照射的关键因素,为了降低摆位误差,许多学者通过改进患者固定方式来提高放疗精确性[1?2]。但对盆腔肿瘤患者,因受皮肤松弛、腹部脂肪较多、下肢旋转和两腿分开角度等因素影响,使选用的标记点位置变化较大而增加摆位误差[3]。为此,笔者根据盆腔肿瘤放疗摆位要求及热塑体膜、体架的固定特点,自制双下肢辅助固定装置(专利号:zl 201320222024.2)并应用于临床。

  • 宫颈癌内外照射中基于CBCT外照射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彭倩;王培;王先良;程川东;刘力豪;黄成剑

    目的:利用CBCT数据分析研究宫颈癌内外照射中的摆位误差以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3—6月间肿瘤医院收治的ⅡA—ⅢB 期宫颈癌内外联合照射患者60例,以及同期收治的常规宫颈癌外照射ⅡA—ⅢB 期患者60例。统计每例患者首次治疗的CBCT摆位误差,即x、y、z轴向摆位误差及计算的三维向量偏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种技术误差。结果将数据线性拟合后发现,随定位参考点与靶区中心点距离变大,x、y、z轴向摆位误差均有增大趋势。与常规外照射摆位误差相比,内外联合照射的分别在 x、y、z轴向缩小,分别为0.13±0?12∶0.31±0?24(P=0?000)、0.23±0?18∶0.47±0?36(P=0?001)、0.18±0?11∶0.27±0?18(P=0?001)。结论为更好减少摆位误差,定位CT扫描时除尽可能靠近肿瘤治疗中心位置设定参标记点外,还应尽量选择更精确可靠的体位固定技术。

  • 摆位修正法在盆腔肿瘤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白飞;石梅;张丽华;李捷;许林;刘晓莉

    高精度的放疗就需要有高精度摆位技术,摆位误差大小决定了治疗精确度。利用瓦里安Clinac ix直线加速器机载千伏级CBCT研究摆位修正法在盆腔肿瘤精确放疗中的作用。

  • 前额辅助标记点在脑瘤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张丽华;白飞;李捷;许林;刘晓莉;石梅

    目的:探讨前额辅助标记点在脑瘤放疗体位固定中的意义。方法对2013—2014年间84例脑瘤患者行头部热塑模网罩体位固定,其中36例加以中心型前额辅助标记点( A组),分别与27例常规固定技术( B组)、21例加以偏心型前额辅助标记点( C组)采用千伏级CBCT进行空间位置偏差比较。后将A组第1次偏差结果分别与之后的误差进行t检验比较。结果 A组CBCT 212次、B组CBCT 158次的通过率分别为95.2%、93.8%。 A组与B组在x、y、z轴上的误差分别为(0.868±0.618) mm与(1.319±0.935) mm (P=0.005)、(1.118±0.692) mm与(1.149±0.807) mm (P=0.824)、(0.868±0.790) mm与(0.936±0.919) mm (P=0.665)。 C组在x轴方向上的误差为(1.162±0.866) mm,分别与A组、B组相近( P=0.070、0.430)。 A组x轴首次误差与第6次误差不同[0.790±0.656)、(1.280±0.724) mm,P=0.030]。结论中心型前额辅助标记点较常规技术x轴的摆位精度提高,旋转误差减少,可为放脑肿瘤放疗体位固定提供新方法。

  • 放疗患者摆位误差与治疗床位置误差相关性分析

    作者:符贵山;程斌;覃仕瑞;王谦;李伟;戴建荣

    目的:分析放疗中患者摆位误差与治疗床位置误差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择近期结束 IGRT 治疗的25例胸腹部肿瘤患者,通过 IGRT 数据计算出患者的摆位误差,通过记录验证系统读取治疗时的床位置数据并计算出治疗床位置的误差,然后通过计算摆位误差与实际治疗时治疗床位置误差二者的相关系数 R 来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25例影像引导次数≥5次的胸腹部肿瘤患者摆位误差中,随机误差与治疗床随机误差的 R=0.83(P=0.00),系统误差与治疗床系统误差的R=0.36(P=0.11)。结论患者摆位误差中随机误差与治疗床随机误差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系统误差与治疗床系统误差之间存在中低度相关性。

  • 鼻咽癌 IMRT 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法的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李志聪;李陆军;向昭雄;谢金莲;周庆华;余海坤

    IMRT 作为鼻咽癌首选治疗方式,其对肿瘤定位、治疗计划设计和治疗实施都有很高的精度要求。摆位误差是放疗过程中影响精确放疗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分析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方法下鼻咽癌患者群体摆位误差大小及分布情况,探讨鼻咽癌患者更为合理的体位固定方法,可为临床放疗及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 螺旋断层治疗原发性肝癌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胡永;曾昭冲;张建英;张振宇;谈章程;周乐源

    与传统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图像相比,容积匹配更能直观反映患者体位与计划体位差别,从而对摆位误差进行实时修正.利用螺旋断层放疗系统产生的兆伏CT(MVCT)与放疗计划所需的千伏CT(KVCT)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放疗前摆位纠正,寻找其误差及规律的研究报道罕见,故对2011年6-8月23例原发性肝癌的肝内肿瘤行螺旋断层治疗,探讨其摆位误差.

  • 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技术分析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剂量分布影响

    作者:曹晓辉;刘明;翟福山;王安峰;杨永锋;刘兵;包超恩

    目的 研究千伏级锥形束CT (CBCT)引导下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及其对靶区和正常组织受量影响.方法 采用瓦里安IX直线加速器机载影像系统对23例肺癌患者三维放疗前行CBCT扫描,并与计划CT图像匹配获得左右、头脚、前后方向摆位误差.在CMS计划系统中将治疗中心移至扫描中心,模拟未移床时剂量分布,研究摆位误差对计划靶体积(PTV)、大体肿瘤体积(GTV)及正常组织受量影响,并行F检验.结果 左右、头脚、前后方向误差分别为-0.18、-0.43、-2.64 mm,其绝对值大分别为13、21、8 mm.5 mm内误差在3个方向上分别占93.9%、71.4%、81.9%.模拟未移床时的剂量分布显示95% PTV剂量、PTV平均剂量、95% GTV剂量、GTV平均剂量分别为原计划的89.7% (F=7.04,P=0.011)、97.9%、95.5%、98.8% (F=0.32,1.68,0.11;P=0.572,0.201,0.740).肺接受≥5、10、20、30 Gy体积占总体积百分比、肺平均受量、脊髓1 cm3体积受量分别为原计划的102.7%、103.1%、105.0%、110.6%、103.0%、98.1%.任一方向误差>5 mm对95% PTV受照剂量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14.58,P=0.001).结论 肺癌放疗摆位误差大多在5 mm内,以头脚方向误差大,任一方向误差>5 mm将对PTV受量产生明显影响.

  • 锥形束 CT 引导全乳调强放疗摆位误差自适应的预测与校正

    作者:王玮;李建彬;徐敏;邵倩;范廷勇;张英杰;邢军;胡宏光

    目的:基于锥形束CT( CBCT)建立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调强放疗( IMRT)疗程中患者分次间摆位位移的变化模型,探讨连续CBCT校正所得摆位误差应用于后续疗程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保乳术后行全乳IMRT的18例患者,放疗计划实施前采集CBCT图像,将重建好的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行像素-解剖结构密度配准,记录左右、前后和头脚方向上的位移。实施在线校正后再次采集CBCT图像,获取校正后三维方向上的位移。当CBCT扫描次数达到5次后,随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依据每位患者放疗疗程中获取的位移值分别计算基于连续多次CBCT在线配准(≥5次)获取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分析随治疗次数的增加患者摆位边界的变化趋势。结果 CBCT在线校正前系统误差变化幅度<1 mm,但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10次之后),前后方向系统误差变大,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CBCT扫描7次后较前均略有增加。 CBCT在线校正后放疗前20次系统误差趋势稳定接近于0,但20次之后前后和头脚方向略有增加(幅度变化<0.5 mm),而三维方向随机误差在放疗20次后均变小。在线校正前后,连续5、8、11、14次在线配准间获取的三维方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及摆位误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保乳术后IMRT整个疗程中摆位误差是相对稳定的,前期连续5次CBCT扫描作为摆位误差校正频次及适应性治疗计划循变修改时机和频次较为合适。

  • 改进型腹板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明;黄灿红;储开岳;徐雪峰;郝其洁

    目的 简述改进型腹板在直肠癌术后放疗中的应用方法,并探讨其对摆位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对改进型腹板的应用方法进行说明,运用锥形束CT对使用常规型腹板、改进型腹板放疗患者的分次内及分次间摆位误差分别进行测量,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运用常规型腹板患者分次内摆位误差在x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z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分次间摆位误差在x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v、z轴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运用改进型腹板患者分次内摆位误差及分次间摆位误差在x、v、z轴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运用改进型腹板固定对摆位误差重复性的控制方面比常规型腹板更具有优势,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准确性.

  • 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基础上的鼻咽癌计划靶区外放研究

    作者:陈意标;张汉雄;蒋振东;俞海东;马天斌;陈爱辉;谢有海;张坚;刘挺;朱文标

    目的 利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KBCT)研究鼻咽癌放疗过程中的摆位误差范围,推算鼻咽癌计划靶体积外放范围.方法 通过影像引导放射治疗技术(IGRT),利用kV-KBCT获取扫描图像,采用灰度配准和骨性配准与定位CT图像进行匹配,分析2014年12月至2016年1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150例鼻咽癌患者的摆位误差数据,推算鼻咽癌计划靶区(PTV)大小.结果 利用PTV计算公式,放疗前X、Y、Z 3个坐标方向的外放距离分别为:灰度配准0.5、0.4、0.8 mm,骨性配准0.1、0.5、1.7 mm;放疗后X、Y、Z 3个坐标方向的外放距离分别为:灰度配准0.4、0.5、0.9 mm,骨性配准0.1、0.9、2.0 mm;治疗前后两种配准方式3个坐标方向的摆位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IGRT指导鼻咽癌放疗时,PTV为3 mm是安全的,kV-KBCT是一种有效的影像指导设备.

  • 利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评价腘窝固定法减少子宫颈癌术后放疗摆位误差的研究

    作者:彭逊;甘勇;林珠;林正忠;林浩;陈泽伟

    目的 利用TrueBeam直线加速器图像引导放疗技术(CBCT)校验腘窝固定法减少子宫颈癌摆位误差的价值,寻找适合术后精确放疗的体位固定方式.方法 30例子宫颈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梯形固定器腘窝固定,B组采用传统真空垫体部固定,通过CBCT记录轴向摆位误差及旋转误差数值,采用Stroom扩边公式计算两种固定方式计划靶区(PTV)外扩值,比较不同固定法摆位误差及稳定性,比较危及正常器官照射体积差异.结果 A、B组X轴向误差分别为(0.19±0.14)cm、(0.24±0.19)cm(P=0.03),Y轴向分别为(0.17±0.12)cm、(0.25±0.21)cm(P=O.02),Z轴向分别为(0.13±0.11)cm、(0.22±0.18)cm(P=0.01),旋转误差分别为(0.05±0.02)°、(0.5±0.21)°(P=0.00),A、B两组在X轴向PFV外扩值分别为0.56、0.73 cm,Y轴向分别为0.51、0.78 cm,Z轴向分别为0.40、0.67 cm,PTV体积分别为(1 167±271)mm3、(1 379±297)mm3,A、B组骨盆、小肠、膀胱、直肠照射体积分别为(84± 12)mm3比(130±17)mm3、(81±51)mm3比(117 ±64)mm3、(62±40) mm3比(75±47) mm3、(21±16)mm3比(31 ±21)mm3.结论 腘窝固定法可减少子宫颈癌术后外照射放疗摆位误差,提高稳定性,减少危及正常器官的照射体积,更适合精确放疗的应用.

  • 激光定位系统应用在改进型腹板中提高放疗患者体位重复性的研究

    作者:曹飞;李明;储开岳

    目的 探讨激光定位系统对盆腔肿瘤患者放疗体位重复性的影响.方法 选取40例盆腔肿瘤患者分别利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摆位(20例)和不利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摆位(20例),并用锥形束CT(CBCT)在线验证,分析摆位误差情况.结果 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2.63±1.07) mm、(2.38±1.28) mm、(2.46±1.21) mm;未利用激光定位系统摆位误差在X、Y、Z轴上分别为(3.04±1.22) mm、(2.55±1.35) mm、(3.09±1.37) mm.两者相比,X、Z轴方向线性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40、0.003),Y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结论 利用激光定位系统对改进型腹板患者进行摆位,能有效提高精确放疗患者治疗中体位的重复性.

  • 双中心摆位技术在中段食管癌精确放疗中的应用

    作者:储开岳;葛彬彬;杨晓梅;刘于;金建华;刘海涛;吴建亭;赵永亮;曹顾飞

    目的:基于在线kV级锥束CT(kV-CBCT)图像和计划CT图像刚性配准误差,比较双中心和单中心摆位技术的摆位误差,分析两种方法对食管癌患者体内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扰动的影响。方法选择20例中段食管癌患者,采用双中心定位摆位治疗技术,应用机载CBCT在每周治疗前行图像扫描,同时从X线容积图像(XVI)系统中选取20例患者的单中心定位摆位图像。比较两种定位摆位方法采集的图像与对应计划CT图像配准误差及引起的患者靶区和危及器官剂量扰动。每例患者每周治疗前均行kV-CBCT扫描分析,共扫描6次。将所有患者前后240组kV-CBCT图像和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离线配准,将患者左右方向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标记为T (X)、R (X),前后方向分别标记为T (Y)、R(Y),冠状面方向分别标记为T(Z)、R(Z)。获取患者线性和旋转摆位误差数据,并把误差数据作为扰动因子引入患者治疗计划,分析其对患者体内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影响。结果采用双中心定位摆位治疗的配准分别为:T(X)(0.28±0.19)cm,T(Y)(0.27±0.19)cm,T(Z)(0.33±0.12)cm, R(X)(0.40±0.19)°,R(Y)(0.30±0.18)°,R(Z)(0.30±0.19)°;单中心定位摆位分别为:T(X)(0.32±0.20)cm,T(Y)(0.29±0.25)cm,T(Z)(0.31±0.16)cm,R(X)(2.2±0.68)°,R(Y)(0.5±0.32)°,R(Z)(2.10±0.60)°。两组T(X)方向的线性误差和R(X)、R(Y)、R(Z)方向的旋转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中心定位摆位治疗技术在减少旋转误差尤其是左右和冠状面方向的旋转误差方面有很大优势,对没有CBCT验证系统的治疗单位有更大的帮助。

  • X线容积成像系统不同配准条件对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的影响

    作者:李明;储开岳;黄灿红

    目的:使用瑞典医科达Synergy图像引导医用直线加速器自带系统对鼻咽癌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测量,探讨不同配准条件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运用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对2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扫描,借助X线容积成像(XVI)系统比较骨性摆位误差[骨性(T)]与骨性摆位误差+旋转误差[骨性(T+R)]配准条件下鼻咽癌患者的摆位误差,并进行分析。结果骨性(T)与骨性(T+R)配准方式在左右方向X轴摆位误差分别为(0.01±0.18) cm、(-0.04±0.18)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头脚方向Y轴、背腹方向Z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骨性(T+R)配准条件下,X、Y、Z轴的旋转误差分别为(1.01±1.12)°、(-1.11±1.32)°、(-0.46±1.33)°。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应用XVI时骨性(T+R)配准更准确,对摆位误差偏移方向的旋转误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其原因需引起重视,有助于放疗的准确实施。

  • 鼻咽癌锥形束CT引导方案与摆位误差的相关性

    作者:陈意标;张汉雄;蒋振东;俞海东;马天斌;陈爱辉;谢有海;张坚;刘挺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过程中锥形束CT(CBCT)引导方案摆位误差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在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行根治性放疗的87例鼻咽癌患者,所有患者放疗期间采用Elekta Synergy S型直线加速器配备的千伏级CBCT行10次治疗前扫描,分析左右(X)方向、头脚(Y)方向、垂直(Z)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变化规律.结果 随着CBCT扫描次数的增加,鼻咽癌患者X方向、Y方向10次摆位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Z方向前6次摆位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从第7次开始,Z方向的系统误差呈增大趋势,第7、8、9、10次的系统误差依次为0.140、0.292、0.461、0.640 mm,且前7次摆位系统误差组间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5.232,P=0.019),前8、9、10次摆位系统误差均值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非连续的CBCT可以降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根据摆位误差变化规律选择合理的使用频率是鼻咽癌较理想的CBCT引导方案.

  • 基于锥形束CT的头颈部肿瘤精确放疗摆位误差与体质量变化的相关性

    作者:庄婷婷;郭和锋;王国喜;林正忠;陈志坚

    目的 对基于千伏级锥形束CT(kV-CBCT)进行头颈部肿瘤患者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放疗(VMAT)中摆位误差和体质量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 对102例接受IMRT或VMAT的头颈部肿瘤患者采用机载CBCT每周扫描,与定位CT图像匹配后获取摆位误差数据,同时每周记录患者体质量变化,连续6周.结果 全部患者在左右、背腹、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011 5±0.125 3)cm、(-0.0176±0.1233)cm、(-0.0141±0.1567)cm,三个方向上的平均系统误差在0.02cm以内,平均随机误差在0.2 cm以内.不同周(次)三个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体质量随治疗进行而持续下降,平均下降近3.5 kg.体质量变化与周(次)之间呈负相关,体质量下降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相关(P<0.01).结论 患者的摆位误差未发现随着疗程进行出现明显变化,但患者治疗期间体质量的下降对于头脚方向的摆位误差产生一定影响.

  • 头颈肩与体部热塑成型网罩固定在食管癌放疗中摆位误差的比较

    作者:申静;程江苏;杨延灵;朱青山;王振立

    目的:比较胸段食管癌放疗中头颈肩与体部热塑成型网罩固定摆位误差的大小,为食管癌在调强放疗(IMRT)中固定方式的选择以及计划靶区(PTV)的确定提供指导。方法选取97例胸部食管癌IMRT患者,分为两组:头颈肩热塑成型网罩固定体位(头颈肩组)51例,体部热塑成型网罩固定体位(体膜组)46例。对97例患者每周放疗前行锥形束CT(CBCT)扫描并在线匹配得出左右(X轴)、头脚(Y轴)、腹背(Z轴)方向摆位误差。结果头颈肩组患者X轴、Y轴、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分别为(0.333±0.400)cm、(0.333±0.291)cm、(0.238±0.256)cm,体膜组分别为(0.327±0.255)cm、(0.582±0.501)cm、(0.189±0.154)cm;两组在Y轴、Z轴方向摆位误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胸段食管癌放疗中,头颈肩罩与体膜罩左右摆位误差无差异,头颈肩罩在头脚方向摆位误差小于于体膜罩,体膜罩在腹背方向小于头颈肩罩。

  • 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邢晓汾;郭瑞嵩;臧志芳;王鹤皋;靳宏星

    目的 研究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子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临床靶区体积(CTV)外放计划靶区体积(PTV)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选取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6例,所有病例治疗时身下垫有孔泡沫板,热塑成形固定膜固定.连续5 d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射正侧位验证片各1张,共60张验证片,通过配准数字化重建图像(DRR)和EPID拍摄的验证片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 平移误差:左右方向为(3.1±1.8)mm、头脚方向为(3.9±3.3)mm、腹背方向为(4.2±2.6)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8±0.9)°、矢状面为(1.2±1)°.结论 对于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CTV到PTV的外放应为左右7.1mm、腹背10.8mm、头脚10.4 mm,在患者身体上做摆位的标记线有助于减少摆位误差.

  • 骨转移螺旋断层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分析

    作者:张立娜;薛俊霞;朱夫海;吴伟章;王颖杰;夏廷毅

    目的 分析骨转移患者在自带兆伏级CT(MVCT)影像引导的螺旋断层放疗中的摆位误差,为骨转移患者从临床靶体积(CTV)外放到计划靶体积(PTV)的距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对30例骨转移患者采用螺旋断层放疗,体网固定装置,每次治疗前均行MVCT扫描,将扫描所得MVCT图像与定位图像(KVCT)行靶区位置配准,分析患者左右(X)、头脚(Y)、腹背(Z)和横断面旋转(Roll)方向的误差值,根据公式Margin=2.5∑+0.7σ计算出CTV-PTV外扩Margin值.结果 30例患者共行494次MVCT扫描,线性误差在X、Y、Z方向的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2.85±0.77)、(3.11±0.95)、(2.21±0.55)mm;在Roll方向的旋转误差为(0.55±0.24)..CTV-PTV外放边界在X、Y、Z三个方向Margin值分别为3.64、4.17、2.86 mm.结论 应用图像引导技术对骨转移的调强放疗可实时摆位纠正,减小了分次治疗的摆位误差,提高了治疗精度,对临床放疗具有指导价值.

653 条记录 8/33 页 « 12...567891011...323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