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泡利芬对小鼠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作者:姚林;王广增;宋立川

    泡利芬(矽肺康胶囊)是一种由茶多酚(Tea Polyphenols)、黄芪、川贝粉、半夏、杏仁等制成的中药制剂,主要用于矽肺治疗、肺部感染及改善肺功能.泡利芬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现已证明,具有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衰老,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改善肺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红细胞变形性在血液循环及保证组织和器官代谢活动,特别是在微循环中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泡利芬对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从而判断泡利芬对微循环是否有改善作用,进行如下实验.

  • 当归补血汤对急性缺氧小鼠红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云华;孙建宁

    目的:研究当归补血汤对急性缺氧小鼠红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成五组:正常组,对照组,当归补血汤20,10,5g/kg组.灌胃给水或药10d后制作急性缺氧模型.然后检测小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与红细胞免疫功能.结果:当归补血汤5g/kg·d连续10d灌胃给药可预防急性缺氧引起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降低.当归补血汤10g/kg·d,连续10d灌胃给药可对抗急性缺氧引起红细胞膜流动性、红细胞变形性的降低,当归补血汤20g/kg·d对各项指标未观察到明显影响.结论:当归补血汤有增强红细胞功能的作用,可能是该方能补气生血的机理之一.

  • 不同中医证型老年高血压血液流变学可视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熊伟;刘剑刚;李浩

    目的 应用血液流变学可视化检测仪(MC-FAN RH300)观察不同中医证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动性特点,并检测其与红细胞流变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09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为痰瘀阻络证组(35例)、阴虚阳亢证组(42例)、肾虚证组(32例).另选择21名老年健康人作对照(老年健康组).利用MC-FAN对4组进行血液流变学可视化检测,并观察红细胞变形指数(deformationindex,DI)、红细胞聚集指数(erythrocyte aggregation index,EAI)和血浆ATP酶活性,将老年高血压患者血液流变学可视化的血流时间(transiting time,TT)与红细胞流变性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比较,痰瘀阻络证组较阴虚阳亢证组、肾虚证组、老年健康组显著延长(P<0.05);在剪切率为100 s-1时的DI比较,痰瘀阻络证组较阴虚阳亢证组、肾虚证组和老年健康组显著降低(P<0.05).与老年健康组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3组血浆Na+-K+-ATP酶活性、Ca2+-Mg2+-ATP酶活性显著降低(P<0.01).其中,痰瘀阻络证组Ca2+-Mg2+-ATP酶活性与肾虚证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血流量(10、30、60、100 μL)的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与DI呈显著负相关;血流量100 μL时的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可视化TT变化显著,并与传统红细胞流变性指标具有相关性.

  • 血液流变学检验正常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艳波;刘艳杰

    1 全血黏度(WBV)全血黏度指血液流动时,邻近两层平行流体层互相位移时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另外,血黏度还受血液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血浆渗透压等)、血管因素等影响.血黏度还与血流灌流量有关,因此全血黏度又有高切变和低切变两种黏度.

  • 硅微通道法测量红细胞变形性的双参数模型

    作者:廖彦剑;郑小林;张文献;彭承琳

    本文对硅微通道法测量红细胞变形性的理论进行了针对性的分析和推导,提出了在硅微通道法中以细胞通过阻力β和细胞堵塞比率ε分析红细胞变形性的双参数方法,并结合我们利用该技术研制的红细胞流变性测量芯片系统进行实验研究,验证了理论方法的适用性.

  • 冠心病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时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变化意义

    作者:覃军;何作云;冯兵

    迄今为止,对血液流变学特性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关系的研究甚少,且不一致.本文对冠心病(CHD)病人红细胞流变性进行研究,旨在探讨CHD不同程度冠脉狭窄时,红细胞流变特性变化特点及其意义.

  • 基于透明锥板旋转装置的底部附着法研究红细胞的变形性及弹性模量

    作者:阮晓声;谢小平;梁中庆

    采用透明锥板旋转装置代替流动渠道,用底部附着法研究红细胞的变形性,估算红细胞膜的弹性模量.文中对测量的原理、方法进行理论研究,并对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进行了分析,所得研究结果与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结果相符.

  • 两种激光照射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P3 PL影响的对比研究

    作者:金丽英;石秉霞

    目的:观察半导体激光疗法(LISCL)和低强度氮氖激光辐照血液疗法(ILIB)对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峰潜伏期(P3PL)的影响.方法:63例脑梗塞患者分别采用LISCL和ILIB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对照组30例仅采用药物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0次后测定红细胞变形性和P3PL.结果:对照组治疗后红细胞变形性提高,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P3PL的缩短更为明显(P<0.05);经LISCL和ILIB一个疗程后患者的红细胞变形性明显提高(P<0.01),P3PL明显缩短(P<0.01),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与ILIB相似,LISCL是改善脑梗塞患者微循环障碍,促进脑功能恢复的一种有效辅助方法.

  • 去白细胞滤器在悬浮红细胞过滤中的效果评价

    作者:冯菊红;杨海燕;张玉红

    血液成分中的WBC可以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非溶血性发热输血反应(FNHTR)、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同种免疫等[1],通过各种方法减除血液成分中的白细胞来预防这些输血不良反应.目前有效、常用的清除WBC方法是过滤法,其特点是清除率高,残留WBC少,有效成分回收率高等.现对我中心在2004-06以来将去白细胞滤器应用于悬浮红细胞过滤中的效果评价报告如下.

  • 非风湿性房颤血栓前血清脂蛋白(a)、脂质过氧化物与红细胞变形能力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作者:陈耀伟;邝丽;陈灿;陈洁清;吴小玲

    目的:探讨非风湿性房颤患者血栓前血清脂蛋白(a)[LP(a)]、脂质过氧化物(LPO)及红细胞变形能力(RCD-IF)的变化对房颤血栓形成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对36例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40例器质性心脏病窦性心律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组其LP(a)、LPO、RCD-IF三项指标进行测定.结果:非风湿性慢性房颤患者LP(a)、LPO的升高及RCD-IF的降低与窦性心律组(P<0.05)及对照组(P<0.01)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窦性心律组的三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其差异亦具显著性(P<0.05).房颤组、窦性心律组两组的LPO与RCD-IF均存在相关关系;而两组的LP(a)与LPO、RCD-IF间无相关关系.结论:降低LP(a)、LPO水平及提高RCD-IF有利于防治房颤患者心房血栓的形成.

  • 尿素对正常猪血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玉柱;任树风;鲁翠红;于仲元

    目的探讨尿毒症毒素尿素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新鲜猪血1.5L测定其尿素浓度(C=6.1mmol/L)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后,均分为7份.在原有尿素浓度基础上将上述标本分别加入不同剂量尿素配成含尿素10、15、20、25、30、35、40mmol/L的全血标本,搅匀并静置2h后分别测定上述标本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全血高切粘度及红细胞刚性指数随尿素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大,红细胞变形指数(DI)逐渐降低;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变化不明显.结论尿素可使红细胞变形性降低,从而改变血液流变学特性.

  • 冠心病患者红细胞变形性和全血粘弹性的变化

    作者:王红勇;何作云;李希楷

    一、对象和方法1.对象:选择1998年7月至2000年11月在我科的住院患者101例,分组进行对比分析.(1)冠心病(CHD)组:按1979年WHO/ISFC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经选择性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为CHD患者66例,其中冠脉单支局限病变(CHD-1组)34例,男18例,女16例,年龄61~79岁,平均(69.5±4.5)岁;2支、3支或弥漫性病变(CHD-2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64~75岁,平均(69.9±2.5)岁.(2)对照组:选择同样有CHD易患因素并感心前区不适患者35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冠脉无异常,并经常规检查排除脑、心、肾和其他系统器质性疾病;男22例,女13例,年龄为62~75岁,平均(68.5±2.7)岁.2.方法:(1)血脂测定: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2)红细胞膜微粘度()测定:配置DPH(1.6-二苯基1,3,5己三烯,美国Sigma公司产品)应用液,并加入红细胞膜溶液,于荧光分光光度计上测量荧光偏振度值,并计算红细胞膜[=2/(0.46-)];(3)钠泵活性(SPA)测定:以单位重量膜蛋白在单位时间里产生无机磷的量(μmol P*mg-1Pro*h-1)表示,无机磷含量以硫酸亚铁钼蓝比色法测定;(4)膜收缩蛋白(SP)相对含量测定: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5)红细胞变形参数(α)测定[1]:采用BL88-C型激光衍射仪测定切应力(τ)为20 Pa(1 dyn/cm2=0.1 Pa)时红细胞所产生的衍射图上第1暗环的长径(b)、短径(a),由下列各式计算变形指数及相关参数(α0为未加载切应力时红细胞衍射图上第1暗环的直径):α1=b/α0(表示红细胞变形指数)、α2=α0/α(反映红细胞膜稳定性)、α3=b/α(表示红细胞变形指数)、α4=√b/α(反映红细胞膜稳定性);(6)全血粘弹性测定:采用Low Shear-30流变仪(美国Contraves公司生产),测得各组在不同角频率(ω)下的粘弹性参数,即复粘度的动态粘度(dynamic viscosity,η')和弹性模量(dynamic modulus,G').

  • 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红细胞流变学特性的关系

    作者:王昊飞;王武军;邹小明;高旭辉

    目的探讨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和红细胞流变学特性改变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6只SD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采集正常红细胞变形指数.手术创伤组(A组),SD大鼠24只;同系移植组(B组),供受体均为SD大鼠,共48只;同种移植组(C组),供体为Wistar大鼠,受体为SD大鼠,各24只.B组、C组应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观察术后1、3、5、7 d移植心的病理改变,同时采用黏性测量法测定红细胞聚集指数,激光衍射法测定红细胞变形指数,并测定红细胞电泳时间.结果C组自术后第1 d起受体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性则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均为P<0.001),并在第3~5 d达到变化的高峰,红细胞电泳时间则与各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其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变形指数与排斥反应分级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0).结论同种心脏移植术后红细胞聚集性和变形性的改变与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显著相关,可能是参与及促进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激素补充治疗对绝经后妇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作者:王莹;邢淑敏;董唏;庄逢源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结合雌激素(倍美力)配伍安宫黄体酮(MPA)的连续联合方案对绝经后妇女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便更合理地为绝经后妇女的激素补充治疗提供指导和咨询.方法将60例绝经1~4年的健康妇女随机分为3组,A、B组分别口服结合雌激素0.625 mg/d或0.3 mg/d配伍MPA 2 mg/d,加复方碳酸钙(钙尔奇-D)600 mg/d;C组口服复方碳酸钙600 mg/d,为期半年,对比3组用药前、后以及用药后各组间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3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用药后,A组的全血高切粘度从(5.23±0.37)毫帕@秒(mPa@s)降至(5.03±0.43)mPa@s(P<0.05),血浆粘度从(1.66±0.19)mPa@s降至(1.58±0.15)mPa@s(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从(4.76±0.32)mPa@s降至(4.54±0.34)mPa@s(P<0.05),有明显改善.B组全血高切粘度从(5.10±0.30)mPa@s降至(4.87±0.30)mPa@s(P<0.05),红细胞变形能力从(4.65±0.34)mPa@s降至(4.43±0.29)mPa@s(P<0.05),也有明显改善.C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组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低于C组(P<0.05);B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及血浆粘度低于C组(P<0.05).血栓弹力图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各组间比较及治疗前后自身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剂量结合雌激素配伍MPA连续联合方案,均可降低血浆粘度、提高红细胞变形能力、改善微循环.

  • 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变形性研究

    作者:吴波;尚宪荣;李逢延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RCD)的变化及其与食管癌病情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 100 例食管癌患者50 例头颈部良性肿瘤患者及 100 例健康查体者进行 RCD 测定.结果:食管癌患者 RCD 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病情越重,RCD 下降越明显.RCD 下降与血液粘度增高、RBC膜过氧化性损害加重有关.血液粘度增高及 RCD 下降有利于肿瘤细胞的附壁、癌性血栓形成,使肿瘤免疫失效,有利于肿瘤生长及转移.结论:改善血流变性、提高RCD,有助于延缓肿瘤生长及转移.

  • 右美托咪定对离体人红细胞变形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

    作者:谢洁;杨晓明;王珊珊

    目的:观察临床相关浓度的右美托咪定(DEX)对离体人红细胞变形性及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采健康志愿者血液5 m l制成2%红细胞悬液,分成空白对照组(C组)及低、中、高3个浓度DEX组(DL、DM及DH组)。DL、DM及DH组加入DEX,使其终浓度分别为0.6 ng/ml、1.8 ng/ml和5.4 ng/ml,与C组一起放入恒温震荡培养箱中1 h后取出,测定红细胞变形性指数(EI)、红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红细胞悬液经1h孵育后,DL、DM、DH组EI分别为(24.04±3.41)%、(25.03±3.45)%、(23.16±3.92)%,与C组(20.01±3.11)%比较均增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M组红细胞内SOD含量(15.830±0.431)U/mgHb,与C组(14.885±0.510)U/mgHb比较增高(P<0.05);DM组红细胞内MDA含量(3.853±0.261)nmol/mgHb,与C组(4.182±0.236)nmol/mgHb比较降低(P<0.05)。结论 DEX可以提高离体人红细胞的变形性,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

  • 运动、红细胞膜与红细胞变形能力

    作者:陈文鹤;郭黎

    红细胞变形能力或红细胞变形性(Erythrocyte Deformability, ED或Red Cell Deformability, RCD),是指红细胞通过比自身直径更小的组织毛细血管时发生主动形态变化的能力[1].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运输氧气和运载组织代谢产生的二氧化碳.红细胞这种与组织细胞进行气体交换、载运物质诸功能的实现,是以红细胞能够进入组织毛细血管并能与组织细胞进行有效物质交换为前提的.可见,良好的红细胞变形能力对于保证上述功能非常重要.由于红细胞对外环境的变化与代谢紊乱非常敏感,作为红细胞的固有特性--红细胞变形能力在多种病理和生理变化过程中,常作为反映红细胞(甚至推测其它组织细胞)结构和功能变化的指标,具有重要价值.

  • 褪黑激素对吗啡成瘾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的影响

    作者:刘秀平;王亚龙;肖锋

    目的:观察褪黑激素(MT)对吗啡成瘾大鼠红细胞变形能力(ED)的影响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给大鼠连续递增皮下注射吗啡5d,建立吗啡成瘾模型,给实验组大鼠腹腔注射MT(50mg/kg)后,用纳络酮催瘾(0.5mg/kg);另外,向正常大鼠血中分别加入去甲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吗啡、MT ,检测大鼠ED.结果:成瘾组较对照组ED明显下降(P<0.01),MT实验组较成瘾组ED明显升高(P<0.01);去甲肾上腺素、三磷酸腺苷、吗啡、使正常大鼠ED不同程度的下降,而MT使ED升高,并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结论:MT能明显改善吗啡成瘾大鼠ED下降.这可能是通过MT对RBC的直接保护作用,也可能是抑制由戒断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和G蛋白-cAMP系统亢进而发生的.

  • 海拔高度和代谢疾病对血液黏度的影响

    作者:张录喜;刘芳;姚彦

    高黏血症是以血液黏稠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病理综合征,血液黏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动缓慢致组织血液灌注量显著减少而使心脑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的一系列表现,如胸闷、胸痛、头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四肢麻木、肿胀等,严重者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1].影响血液黏稠度的主要因素有:红细胞性因素,如红细胞压积(He:T)、红细胞变形性、红细胞聚集性等;血浆性因素,如血浆蛋白(纤维蛋白原、免疫球蛋白)、血糖、血脂等.

  • 血液流变学实验室技术的国际指南与血液流变学研究新进展

    作者:廖福龙;陈然;孙京昇;左大鹏;张曼

    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界重视方法学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血液流变学专家组曾于1986年发表对临床血液流变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意见[1].该文献包括血液黏度及红细胞变形性的测定,指导性意见涉及临床研究对照组、采血方法的标准化、血样在实验室中的处置、样品的血液学指标测定、流变学仪器的评价以及具有血液流变学活性的药物评价.多年来,该指导性意见增强了流变学测定的可靠性,并改善了不同流变学实验室结果的可比性.

151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