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益气活血通络汤联合西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随机平行对照研究

    作者:赵知荣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90例住院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尼膜同片30mg/次,3次/d,口服.治疗组45例益气活血通络汤(黄芪20g,茯苓、太子参、白术、白芍、山萸肉各15g,川芎、陈皮各6g,赤芍、泽泻各12g,地龙、天麻各10g),1剂/d,水煎200mL,早晚服用.西药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4d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6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77.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黏度、全血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两组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血细胞比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作者:张彩平

    目的:探讨血细胞比容(Hct)对老年心房颤动(房颤)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104例老年房颤患者,测定其血细胞比容,分为正常组(Hct 0.37~0.50,20例)和低于正常组(Hct<0.37,84例).低于正常组按其Hct不同水平分为A组(Hct 0.30~0.369,24例),B组(Hct 0.20~0.299,28例)和C组(Hct<0.20,32例).比较各组住院期间和12个月随访时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及再住院情况.结果:低于正常组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0.05%vs0,P<0.05),12个月随访时低于正常组患者MACE发生率及再住院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0.1%vs0,P<0.05).Hct越低,其MACE及再住院发生率越高,C组再住院及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Hct是住院和随访期间MACE独立预测因子(OR=6.24,P<0.05).结论:Hct可作为老年房颤患者预后预测的独立指标,纠正贫血可能改善老年房颤患者预后,减少死亡和再住院率.

  • 白血病胃肠浸润1例误诊分析

    作者:王必信;谭福碧

    病历资料 患者,女,76岁,因"胃脘疼痛、下颌疼痛、返酸伴呃逆1周",于2008年5月9日以"胃炎、甲状腺功能减退、动脉粥样硬化"收住我院康复科治疗.入院当天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22.9×109/L,血红蛋白108g/L,血细胞比容32fL,血小板88×109/L.血生化:类风湿因子66IU/ml,甘油三脂4.79mol/L,尿酸1437μmol/L,ALT 71U/L,AST 108U/L,乳酸脱氢酶1835U/L,α-羟丁酸脱氢酶1856U/L.

  • 血液流变学检验正常值的临床研究

    作者:邓艳波;刘艳杰

    1 全血黏度(WBV)全血黏度指血液流动时,邻近两层平行流体层互相位移时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另外,血黏度还受血液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血浆渗透压等)、血管因素等影响.血黏度还与血流灌流量有关,因此全血黏度又有高切变和低切变两种黏度.

  • 桂枝茯苓汤加味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脉压差及血细胞比容的影响

    作者:吴力;陈霁虹;葛丹霞;吴燕;林刚;洪善贻

    目的 观察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汤加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口服培哚普利片和氢氯噻嗪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汤加味口服,每日1剂,连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并判断中医证候疗效;进行动态血压检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SBP)、24 h平均舒张压(24-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计算脉压差;测定血细胞比容. 结果 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显效20例,有效12例,无效2例,加重0例,总有效率95.59%;对照组显效17例,有效10例,无效6例,加重1例,总有效率79.41%,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4-SBP、24-DBP、N-SBP、D-SBP、D-DBP均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或P<0.01).两组治疗后脉压差、血细胞比容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并且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 结论 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桂枝茯苓汤加味可以缩小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血瘀证患者的脉压差及改善血细胞比容,其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

  • 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登革出血热患者40例

    作者:Fenny Yunita;方喆;聂洪霞;尤金花;Jusuf Kristianto

    目的 观察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登革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综合治疗,包括降温、止痛、对症处理、辅助用药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2天后开始口服复方阿胶浆,每日2次,每次20 ml,连用4天.观察两组综合疗效并测定患者血小板、血细胞比容和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5%、7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第4次和第8次治疗后,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下降(P<0.05);在第8次治疗后,血小板及血红蛋白明显升高(P<0.05).在第4次和第8次治疗后,治疗组血细胞比容、血小板和血红蛋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阿胶浆辅助治疗登革出血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能显著升高患者的血小板、血红蛋白水平,使血细胞比容显著下降.

  • 血细胞比容及碱剩余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效果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峰;范锟铻;汪道新;韦仕岗

    目的:研究血细胞比容及碱剩余评估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效果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2年4月至2014年6月期间就诊的40例特重度烧伤伴休克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入院后接受液体复苏治疗,根据复苏后1 d 和2 d时血细胞比容以及碱剩余情况不同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细胞介素4(IL -4)和白细胞介素6(IL -6)、肿瘤坏死因子(TNF -α)。结果复苏后1 d 和2 d 时,血细胞比容正常组不同时点血比容均明显低于异常组,IL -4、IL -6、TNF -α含量均低于血细胞比容异常组;碱剩余正常组不同时点碱剩余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L -4、IL -6、TNF -α含量均低于碱剩余异常组。结论血细胞比容越低、碱剩余越高,特重烧伤患者休克复苏后的炎症反应越弱、复苏效果越好;血细胞比容及碱剩余是评估复苏效果的理想指标。

  • 血细胞比容与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作者:倪志军;谭秋波

    目的 探讨血细胞比容(HCT)与慢性心力衰竭(CHF)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对118例住院的CHF患者入院时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血液生化检查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定期给予复查,根据入院时HCT水平分为3组:对照组、HCT轻度降低组和重度降低组,随访2年,比较3组间的住院天数、住院次数及死亡例数.结果 HCT轻度降低组和重度降低组,血红蛋白、血钠、住院时间与住院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轻度降低组和重度降低组也存在差异.按患者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94例,两组血红蛋白、HCT、肌酐、血钠、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 但年龄、左室舒张末径(LVDd)与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分级两组差异无显著性.HCT、肌酐、血钠和血红蛋白水平与患者的死亡独立相关.结论 HCT与CHF的预后密切相关,HCT降低越严重,CHF预后越差,HCT降低为预测CH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抗凝剂校正公式在凝血四项检测中的应用

    作者:娄峻;王森钰;邱卫强

    目的:探讨抗凝剂校正公式在凝血四项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选取低血细胞比容(haematocrit, HCT)(HCT≤0.20)患者60例,高HCT患者(HCT≥0.55)30例,每位受试者分别采集两管血液,并将常规剂量和用Mac-Gann推荐的校正公式计算的抗凝剂剂量分别加入到两个试管中,两管均检测凝血四项,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低HCT组和高HCT组中,两管之间凝血四项检测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低HCT和高HCT患者进行凝血四项检测时抗凝剂使用剂量必须进行校正。

  • 影响悬浮红细胞血比积与容量因素分析

    作者:赵磊;温涛

    从全血中分离悬浮红细胞、浓缩血小板、冷沉淀,达到一血多用的目的,已在我国部分血站开展.但目前国内对悬浮红细胞仅有质量标准,尚无规范的制备工艺标准,其制备条件各地不一[1],常导致悬浮红细胞的质量差异较大,尤其是血比积和容量,给悬浮红细胞质量控制带来一些困难[2].笔者对本中心不同方法制备的悬浮红细胞血比积和容量进行了探讨.

  • 腰椎内固定术后并发格林巴利综合征一例

    作者:刘颜华;张学利

    患者女,51岁。2012年3月1日主因“腰痛7年,加重伴下肢痛1周”收住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疼痛,性质为钝痛,程度较轻,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减轻,由于未影响正常生活,未予系统治疗,但腰痛反复发作,曾于外院保守治疗,症状有所缓解,1周前腰痛突然加重,同时伴左下肢疼痛,间歇性跛行,外院腰椎MRI示:腰椎L4/5滑脱(Ⅰ度),遂来我院就诊,门诊以“腰椎滑脱症”收住院,入院后查体:体温36.5℃,腰椎生理曲度存在,无明显侧弯,腰腿痛症状明显,上肢肌力基本正常,左下肢肌力Ⅳ级,右下肢肌力Ⅴ级,Babinski征阴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既往有糖尿病史多年,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后行“腰椎内固定术”,术后患者返回病房,继续术后对症治疗,病情稳定,约1周后患者突然出现双下肢无力,并经躯干至上肢及胸部,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上肢肌力Ⅰ级,下肢肌力0级,经会诊后初步诊断:格林巴利综合征( GBS)。随即转入ICU病房,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呼吸,鼻饲饮食,脑脊液常规正常,脑脊液生化:葡萄糖6.53 mmol/L,蛋白1.01 g/L,脑脊液糖蛋白分离,血细胞分析:白细胞计数15.32×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87.5%,血红蛋白97 g/L,红细胞数目3.35×1012/L,血细胞比容30%,C-反应蛋白16 mg/L,血液生化检查总蛋白57.9 g/L,白蛋白29.3 g/L, A/G 1,谷氨酰转肽酶60 U/L,钠129.3 mmol/L,氯92.5 mmol/L,余值正常。维持电解质平衡和营养神经治疗,给予激素和丙种球蛋白冲击疗法及血浆置换治疗,经综合治疗后,患者恢复基本良好。

  •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和隐性失血的变化分析

    作者:赵小林;佟训哲;王博;杜骁;杨波;梁智林

    目的 探讨监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血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GB)和隐性失血的重要性.方法 选取北京老年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36例,结合手术中使用假体类型分为骨水泥型组和生物型组,记录分析术前1 d、术后1、3、5、7 d的HCT、HGB和隐性失血量的变化,进行对照统计研究,并总结股骨颈骨折围手术期失血情况.结果 骨水泥型组与生物型组术前1 d、术后1、3、5、7 d的HCT和HGB分别为[(34.82±4.76)%vs(35.76±4.49)%、(30.56±3.31)%vs(30.38±4.75)%、(29.86±3.57)%vs(28.99±3.86)%、(28.28±2.15)%vs(27.46±2.74)%、(29.13±2.11)%vs(28.63±3.97)%;(119.16±14.74)g/L vs(122.56±11.13)g/L、(100.95±10.49)g/L vs(100.14±14.40)g/L、(99.12±11.25)g/L vs(99.70±11.40)g/L、(99.00±6.46)g/L vs(97.17±13.47)g/L、(102.63±6.41)g/L vs(99.30±14.29)g/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组HCT术后第5天达低值,生物型组亦同.骨水泥型组HGB术后第5天到达低值,生物型组亦同.术后1、3、5、7 d的骨水泥型隐性失血量低于生物型[(670.25±358.12)ml vs(703.97±402.84)ml、(692.28±394.18)ml vs(741.75±456.25)ml、(549.16±322.52)ml vs(580.39±305.94)ml、(570.72±350.61)ml vs(624.60±355.60)ml],术后第3天、第7天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8,P=0.011;t=-3.337,P=0.04),术后第1天、第5天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水泥型组术后第5天到达低值,生物型组亦同.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大于手术记录出血量,在临床工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患者HCT、HGB变化值,估算出隐性失血量及围手术期失血量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 女性糖尿病患者当心吃出贫血

    作者:张秋香

    贫血是人体外周血单位体积中的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和(或)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低限.贫血在女性糖尿病患者有较高的发生率,一方面是由于女性月经生理周期性失血,另一方面是某些女性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过严和饮食结构不合理,后者是女性糖尿病患者贫血的主要原因.造成贫血的营养饮食因素及贫血危害贫血主要涉及的营养因子是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它们是血红蛋白合成的原料或者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铁缺乏造成的是缺铁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造成的是巨幼红细胞贫血;女性糖尿病患者贫血常见的是缺铁性贫血,但是长期素食者易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也可能出现巨幼红细胞贫血,两娄贫血在临床检验中很容易区别.

  • 血管迷走性晕厥儿童血清铁、血清铁蛋白变化

    作者:金露;黄雪梅;王成;吴礼嘉;林萍;李芳;李启宇

    目的:探讨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儿童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变化。
      方法: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的不明原因晕厥、并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确诊为VVS的儿童21例(晕厥组),男12例,女9例,年龄8~14岁,平均(11.71±2.31)岁。选取性别、年龄匹配的18例健康儿童为对照(对照组)。晕厥组及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测定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 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倩倩;崔建国;王树娟;刘学英;黄丽;张清潭

    目的 探讨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老年患者59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422例和非冠心病组176例.比较2组一般临床资料、血常规、血生化等多项指标的差异,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的SYNTAX评分.结果 冠心痛组年龄、男性、吸烟、糖尿病、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空腹血糖、TG、LDL-C、脂蛋白(a)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HDL-C明显低于非冠心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Spearman秩相关分析显示,红细胞比容与SYNTAX评分呈负相关(r=-0.151,P=0.000).红细胞比容对冠心病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89(95 %CI:0.540~0.639,P=0.001).其中红细胞比容截断点为39.95%,敏感性为61.1%,特异性为46.6%.结论 红细胞比容与老年冠心痛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红细胞比容降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痛发生的风险.

  • 老年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体外循环管理

    作者:姜贯华;张鲁英;梁家立;苏丕雄;张芸;张广福;杨哲;郑晓舟

    1资料与方法2001年4月~2004年10月,我们共施行老年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63~80(71.6±4.8)岁.合并糖尿病6例,高血压8例,陈旧性脑梗死3例,术前急性心肌梗死2例,不能控制的不稳定性心绞痛5例,左主干病变4例,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时前降支撕裂1例,心室颤动1例.全组均在全麻体外循环(CPB)下行急诊CABG.采用膜式氧合器,灌注流量2.4~2.8L·min-1·(M2)-1,灌注压力维持70~80 mm Hg(1 mm Hg=0.133 kPa).鼻咽温度33.3~34.2℃,血温在33.5~34.4℃.CPB中血细胞比容0.25~0.27.心肌保护应用灌注4:1温血停搏液+血管桥灌注温血.5例应用超滤或改良超滤.

  • 血细胞比容与高血压发生风险的队列研究

    作者:陈亚飞;王春霞;袁中尚;张文超;刘娅飞;李向一;阿力木·达依木;许艺博;薛付忠

    目的 探讨血细胞比容与高血压发生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健康查体至少2次的体检者信息,排除基线高血压、年龄<20岁、有心脑血管疾病、血肌酐>177 μmol/L者,构建前瞻性研究队列(共20 606人,其中女性8 218人,男性12 388人),分性别采用Cox回归分析血细胞比容与高血压发生之间的关系.结果 51 352人年随访中,3 695人(17.93%)发生了高血压.女性调整年龄后,血细胞比容较高的三分类相对于低分类的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比(95% CI)为1.06(0.86~1.29)、1.37(1.14~1.65)和1.60(1.34 ~ 1.92),趋势检验P<0.01;调整协变量(年龄、吸烟、饮酒、锻炼情况、体重指数、收缩压、空腹血糖、血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γ-谷氨酰转移酶、白细胞计数)之后,风险比(95% CI)为1.05(0.85 ~ 1.29)、1.25(1.03 ~1.51)、1.22(1.00~1.48),趋势检验 P=0.016 9.男性分别调整年龄及年龄、吸烟、饮酒、锻炼情况后,血细胞比容高分类相对于低分类的高血压发生的风险比(95% CI)为1.23(1.11 ~1.37)、1.21(1.09~1.35),其余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血细胞比容升高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尤其是女性.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细胞比容
  •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治疗血友病甲合并尖锐湿疣1例

    作者:蒋双;张云杰

    1 病历简介患者,男,37岁,在外院诊断为血友病甲,多次输注凝血因子Ⅷ、冷沉淀、冰冻血浆等.近2周发现尿道口赘生物,生长迅速,于2012年8月来我院就诊.患者尿道口赘生物呈菜花状生长,醋酸白试验阳性,人类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为6型,白细胞(WBC)8.07×109/L,红细胞(RBC)5.43×1012/L,血红蛋白(Hb)95 g/L,血细胞比容(HCT)33.6%,平均红细胞体积(MCV)61.9 μm3,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17.5 pg,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CV)21.7%,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283 g/L,血小板(PLT)303×109/L,凝血酶原时间(PT)10.7 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SS)78.2 s.结合临床病史确诊血友病甲、尿道口内尖锐湿疣.

  • 不同红细胞压积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

    作者:周长学;陈兵;王继军;王荣

    目的 探讨不同红细胞压积(HCT)水平对血液透析患者心脏功能及结构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1年6月1日至2012年5月31日枣庄市立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9例,透析时间短为6个月.所有患者按照HCT水平分为5组:A组(10%≤HCT< 20%)9例,B组(20%≤HCT<25%)18例,C组(25%≤HCT< 30%)21例,D组(30%≤HCT< 33%)14例,E组(HCT≥33%)7例.按照随机区组方差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各组透析患者心功能指标的差异,及其随不同HCT水平的变化趋势.结果 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随着HCT的升高逐渐升高,A~E组分别为(47.7±6.5)%、(55.8±1.3)%、(51.5±12.7)%、(56.7±9.5)%和(68.5±4.0)%,E组LVEF高于D组(P<0.05).A~E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LVESD)分别为(38.0±7.3)、(32.4±5.9)、(41.8±9.9)、(39.3±7.7)和(33.2± 1.0)mm,C组高于B组(P<0.05).结论 当HCT水平达到33%(血红蛋白>110 g/L)以上并长期维持可明显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左心收缩功能,并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对左心室肥厚亦有逆转的趋势.

  • 3种红细胞制剂在保存过程中的质量观察

    作者:王存燕

    红细胞成分血是临床常用血液制剂,需求量不断增加。但是目前国内尚缺乏规范的红细胞成分血的加工标准,各地血站制备红细胞成分血的方法也不尽相同。在我国新版的《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1]中仅对红细胞成分血制剂的外观、容量、血细胞比容、血红蛋白含量、储存末期溶血率以及微生物指标有具体要求外,对反应红细胞活性功能的一些指标及在保存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变化未作系统要求。

185 条记录 1/10 页 « 12345678910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