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杂志

Industrial Health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공업위생여직업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 主办单位: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 影响因子: 0.4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0-7164
  • 国内刊号: 21-114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8-1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7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李涛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氯乙烯暴露工人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DNA损伤的关系研究

    作者:冀芳;王威;仇玉兰;刘静;朱守民;李俊;柴尚健;夏昭林

    目的 探讨氯乙烯(VCM)暴露工人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的关系.方法 应用彗星实验测定145名VCM暴露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情况,并按DNA损伤情况将工人分为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设计,PCR-RFLP测GSTP1A/G、CYP2E1c1/c2、CYP2D6LG/C基因多态;PCR法测GSTT1、GSTM1缺失情况.同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被调查者的年龄、性别、吸烟、饮酒和个人职业暴露史.结果 GSTP1 AA和AG+GG基因型在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间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0.7%,39.3%和78.7%,21.3%,经检验,两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T1、GSTM1、CYP2E1和CYP2D6L各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在DNA损伤组和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GSTP1多态在氯乙烯所致DNA损伤中的作用与单因素研究结果一致,携带GSTP1 AG+GG基因型的个体较携带GSTP1 AA基因型个体DNA损伤的风险性升高(OR=2.48,95%CI:1.11~5.53,P<0.05);其他因素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酶GSTP1基因型与VCM诱导的DNA损伤有关,携带GSTP1 AG或GG基因型个体可能为氯乙烯致DNA损伤的易感人群.

  •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马海燕;张春之;林立;于永胜;苏大禹;孙勤枢;曾晓立;张兆强;张璟

    目的 探讨振动对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振动性神经损伤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低接振强度组[接振强度为ahw(4)3.03 m/s2]、中接振强度组[接振强度为ahw(4)6.13 m/s2]、高接振强度组[接振强度ahw(4)12.25 m/s2]和无接振对照组,用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5-羟色胺(5-serotonin,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结果 振动中、高接振强度组血清中NE、5-HT和DA在接振不同时间,与相同时间段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 0.01),与同组接振前比较,也有明显升高(P<0.01).总体上,随实验时间延长和接振强度增大,NE、5-HT和DA有升高趋势.结论 振动可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升高,可能参与振动性神经损伤机制.

  • 7例铀过量吸入人员健康状况的随访观察

    作者:董望卯;杨小强;刘小梓;刘素惠;王作发

    为了观察短期内铀吸入对放射性职业人群健康状况的影响,我们对铀作业过量吸入人员进行了16 a的临床观察.结果 表明,除自觉症状的发生率较高外,观察对象的健康状况整体较好.提示,铀在急性吸入时可引起肾功能损伤,治疗后可痊愈;但在长期观察中,过量吸入后除对接触者心理上可能造成一定的影响外,到目前为止,未曾发现铀对接触者的持续性慢性损害.

    关键词: 过量吸入 健康 观察
  • 某客车生产企业电焊作业职业病危害状况调查

    作者:刘强;汤忆眉;刘建东;赵燕芳;姚建华;顾韵;吴建兰

    为了懈某客车生产企业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状况,对电焊作业岗位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对138名电焊作业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显示,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强度为69.7~102.9 dB(A),噪声超标点3个,超标率为21.4%.;锰平均浓度为0.11 mg/m3,锰超标点4个,超标率为44.4%.职业健康检查有18.1%的受检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昏、眼干、咽部不适等症状,8.0%出现轻度限制性肺功能障碍,26.1%出现不同程度的听力异常.提示,电焊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和锰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较为严重.电焊作业人员的健康影响以呼吸系统和听力损伤为主.

    关键词: 电焊作业 噪声
  • 我国纺织印染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防护

    作者:李变兰;刘东山;陈丽;赵峰;王嵬;李涛;张敏;杜燮袆

    <纺织印染行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是我国拟制定的第一部行业职业病防治标准.经查阅文献和现场调研,纺织印染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噪声、高温高湿和化学毒物,在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布各有侧重.加快纺织设备的更新改造、用无毒和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加强作业场所通风和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是该行业职业病危害控制的主要措施.

  • 某煤矿354例工伤的调查分析

    作者:张同顺;李新;郭斌

    为了解煤矿工人工伤特点.我们收集本矿山1966~1999年间工伤事故资料并分析.结果 表明,354例工伤中,20~30岁年龄组占40%,工龄<1 a组占27%,所占比例均为高.工伤比例大的工种为井下采掘工和搬运工,分别为32%和30%.工伤多发生在一年中的7、8、9月和1月份,一日内的15:00~17:00和夜间23:00~1:00.受伤部位以皮肤软组织伤为多,占33.3%,其次为四肢骨折,占26%.伤害地点井下占97.7%,余为井上.就事故原因而言,运输事故占36.1%,其次为顶板事故,占29.2%.这可为煤矿工伤防治提供一些依据.

  • 冰铜冶炼作业职业卫生学调查

    作者:刘红英;路建超;胡新梅;刁满盈;罗黎

    为了解冰铜冶炼生产过程的职业卫生现状,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止职业病的发生,我们采用国标方法进行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现场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及职业病诊断.结果 显示,冰铜冶炼生产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铅、粉尘、不良气象条件和噪声.焙烧工段的高温作业分级达Ⅳ级.焙烧工段铅尘平均浓度为0.0575 mg/m3,平均超标0.15倍.配料工段上料处铅尘浓度为0.305 mg/m3,超标5.10倍.诊断慢性铅中毒2例,慢性铅中毒观察对象3例,职业性铅中毒患病率4.26%.提示,冰铜冶炼生产的职业病危害比较严重,以铅中毒为主,须高度重视.

  • TNT中毒性白内障病人SOD活力及脂质过氧化水平的研究

    作者:张付昌;闫凌云;娄金琴;杨雪辉

    为了研究三硝基甲苯(TNT)中毒性白内障病人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同工酶活力与脂质过氧化(LPO)水平,用亚硝酸盐形成法和硫代巴比妥酸比色法分别测定48例不同期TNT中毒性白内障患者(I、Ⅱ、Ⅲ期)和145例接触粉尘(煤尘、水泥尘),但未患尘肺的工人血清中SOD及同工酶活力和LPO含量.结果 显示,各期TNT中毒性白内障患者血清SOD及其同工酶(CuZnSOD)活力均明显降低.提示,TNT中毒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与机体自由基代谢的失衡有关系.

  • 某外资铸造厂职业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分析

    作者:王承刚;宋海港

    为了解某外资铸造厂职业危害因素存在状况,通过工程分析和现场调查,对其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了识别与检测.结果 显示,该工作场所矽尘的STEL、TWA高值分别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2.5倍和0.3倍,甲醇的STEL、TWA高值分别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16.3倍和17.6倍,甲苯的STEL、TWA高值分别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3.5倍和5.1倍,二甲苯的STEL、TWA高值分别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3.8倍和3.9倍.噪声声级的高值达103.0 dB(A).提示,该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矽尘、甲醇、甲苯、二甲苯和噪声.只有严格履行建设项目的 评价程序,才能实现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 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1例误诊分析

    作者:方慧;李艳;孙逊;李延明

    某厂充电工因接触硫酸电解液造成双足皮疹伴瘙痒,曾在某医院就诊,先后被误诊为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和足癣感染,后经我所诊断组确诊为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我们将诊治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分析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 广西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职业病防治投入分析

    作者:陈晓华;沈海鹏

    广西某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目前尚未将职业病防治费用纳入专项经费计划,但在职业病防治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有实际投入.我们对该企业2006年职业病防治资金投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对今后的职业病防治经费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 职业健康检查结论统一表述的探讨

    作者:李继生;刘文忠;成钢

    我院从事职业健康检查已有20余年.但是,"结论与建议"用语未统一,使得受检者、用人单位及检查机构对检查结果理解不一,甚至有争议.近3年来,我们把报告书中"结论与建议"设为3种情况,并统一表述,效果良好.

  • 职业性三氯乙烯致药疹样皮炎6例观察分析

    作者:许雪春;王晶;赵凤玲;李洁雅;王小丽;文春河;郭伟;曹建霞;傅宝华

    为了解三氯乙烯(TCE)致药疹样皮炎的发病特点、鉴别诊断,探讨治疗方法,为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减少误诊误治提供依据,对我院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收治的6例TCE致药疹样皮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显示,患者呼吸道吸入或皮肤直接接触均可发病.接触人群中仅少数人发病,说明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发病与接触浓度无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潜伏期为3~33 d,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发热、浅表淋巴结肿大和肝脏损害为主.提示,发病机制应属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加强职业卫生和职业病宣传力度,减少误诊误治.

  • 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性呼吸系统疾病1例诊疗分析

    作者:霍亚平;张士军;周日辉

    1例患者在清除黄磷废渣过程中因吸入磷化氢、五氧化二磷气体导致急性中毒,出现发热、头昏、头痛及呼吸系统症状,经激素、抗炎、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提示,急性呼吸系统中毒应将短期足量使用激素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 骨骼肌拉伤动物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

    作者:何丽华;李国珍;冯鑫;叶康平;王生

    目的 改进大鼠腓肠肌静息状态定应变被动拉伸肌肉损伤实验模型,为进一步探讨肌肉损伤及修复机制提供基础.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分别以3、6、12 cm/min拉伸速率对大鼠右侧腓肠肌实施拉伸,记录载荷-伸长曲线,并分别制光镜及电镜组织切片.结果 各组大鼠载荷-伸长曲线形态相似,曲线延伸趋势相同.但拉伸过程中到达平台的时间为3cm/minn>6 cm/min>12cm/min;光镜及电镜下观察,无拉伤腓肠肌结构未出现明显异常,而拉伤腓肠肌呈现典型损伤表现.结论 改进后的实验造成了腓肠肌内部分纤维的断裂损伤模型,模拟了临床常见的骨骼肌部分拉伤.通过对3种拉伸速率的比较,为减少拉伸时间,选择6cm/min作为实验研究的拉伸速率较为合适.

  • 手臂静态姿势负荷的肌电实验研究

    作者:葛树旺;陈松林;付圣灵;朱宏宇;宋昱;杨磊

    目的 利用表面肌电术和Borg量表来测定、评价手臂静态姿势负荷,为工效学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14名男性大学生志愿者为对象,右臂以不同角度和距离做上抬、外展和前伸静态姿势,测定此间肱桡肌、肱二头肌、三角肌和斜方肌的表面肌电信号.肌电幅度以大自主收缩肌电百分比(MVE%)来表示.用Borg量表对不同姿势的主观疲劳程度评分.对肌电幅度与Borg量表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各肌群的肌电幅度、疲劳评分随上抬和外展角度以及前伸距离的增大呈上升趋势.表面肌电MVE%与Borg量表评分之间相关性显著.结论 表面肌电和Borg量表评分能够反映肌肉的静态姿势负荷与应激,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在所测定的肌肉中,以三角肌和斜方肌受累为显著.

  • 气相色谱两种检测器测定空气中黄磷含量的比较

    作者:陈霞;刘波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氮磷检测器测定空气中的微量黄磷,并与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进行了比较.采用苯和乙醇(40+60)作为吸收液,采集车间空气中的微量黄磷.利用气相色谱法两种检测器-NPD和FPD分别进行检测,氮磷检测器的检测限低于火焰光度检测器分别为0.001 μg/ml和0.005 μg/ml,对同一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1%~102.5%(RSD:1.8%)和90.7%~97.2%(RSD-1.9%).结果 表明,两种检测器均可用于黄磷的测定,经t检验,两种检测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7,P>0.05).

  • 工作场所空气中3-苄基苯乙酮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作者:刘波;刘新荣;刁春霞;杨建国;黄灵

    目的 建立酮洛芬生产场所空气中3-苄基苯乙酮的测定方法.方法 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检测方法研究规范>的要求,对空气中3-苄基苯乙酮通过活性炭吸附,二硫化碳解吸,经FFAP柱分离后,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定量.结果 该方法在5~800 μg/ml范围呈线性关系,样品在炭管中可保存7 d,方法重现性好,不同浓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5~5.86%,方法检出限为5 μg/ml,平均解吸效率为87.63%~97.82%,采样效率为100%,100 mg活性炭对3-苄基苯乙酮的穿透容量是2.4 mg.结论 该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3-苄基苯乙酮现场监测.

  • 某石化企业密封源的辐射防护监测与评价

    作者:梁学邈;迟江朋;庞城;崔云海

    为了解某石油化工企业密封源的辐射防护情况,我们监测了使用密封源的工作场所,并对结果进行辐射防护评价.结果 显示,在正常工作情况下,距离源表面1 m外(作业人员工作场所)的监测结果大值为1.83μSv/h,以年工作时间2000 h估算,该单位放射工作人员可能受到照射的年有效剂量为3.660 mSv,该值符合国家标准对放射工作人员岗位处的空气剂量当量率的规定;在正常运行工况下,密封源不会对周围环境及工作人员产生不良的辐射影响.

  • 应用个体采样方法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应注意的问题

    作者:龚伟;杜冰;朱宝立

    GBZ159-2004<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指出,对于职业限值为PC-TWA的有害物质可采用个体采样方法及定点采样方法.<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五版也指出PC-TWA目前常用的采样监测方式有4类[1],其中全天连续采集一个样品(fullperiodsinglesample)的方法是好的采样方法[2].

  • 中毒急救应急-毒博士辅助系统

    作者:

    关键词: 中毒 急救应急 博士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