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水平的影响

    作者:林立;王立赞;朱凡河;曾晓立;聂继池;王林

    为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测定了血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结果表明,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实验组血浆内皮素浓度有升高的趋势,血浆一氧化氮浓度有降低趋势.认为局部振动导致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增高以及一氧化氮浓度的下降,可能是振动性血管损伤的发病机理之一.

  • 局部振动危害与接振时间关系的调查评价

    作者:王慧深;孙建娅

    为探讨接振时间与局部振动危害之间的关系,对太原钢铁公司321名局部振动作业工人的手部自觉症状、末梢神经功能和甲皱微循环进行了检查,观察其损害程度.结果显示,各项检查指标有随接振时间增长而升高的趋势,低剂量组低于高剂量组(P<0.01或P<0.05),甲皱微循环异常率与痛觉、手麻之间分别存在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8077、0.7296).提示局部振动对作业工人的手及上肢的各种危害程度与接振时间有关,且对末梢神经功能和末梢循环功能的损害同时存在.

  • 局部振动对脑梗死运动皮质的即刻与延迟效应

    作者:甘兆丹;许光旭;殷稚飞;孟殿怀;王红星

    目的:明确振动对大脑皮质运动区兴奋性传导的作用.方法:将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A、B组,A组给予频率7Hz,振幅7mm的振动治疗,B组给予频率14Hz,振幅7mm的振动治疗.通过经颅磁刺激下的运动诱发电位(MEP),记录A、B两组患者在振动治疗前、后及治疗1h后大脑感觉运动皮质区的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比较治疗前后MEP皮质潜伏期及CMCT的变化.结果:与振动刺激前比较,7Hz的振动刺激在治疗后即刻及1h后的MEP皮质潜伏期及CMCT虽然均有缩短趋势,但只有1h后的CMCT有显著性改善(P<0.05);而14Hz组在治疗后即刻的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1h后CMCT也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7Hz和14Hz的振动刺激可明显提高患者受损脑区兴奋性,且14Hz的振动刺激更有效.

  •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

    作者:林立;张春之;聂继池;张强;王林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浓度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血管损伤之间的关系. 方法 将家兔随机分为A组(接振强度4.90 m/s2)、B组(接振强度15.31 m/s2)、C组(接振强度26.26 m/s2)和1个对照组,分别于不同接振时间测定各组家兔血浆内皮素浓度. 结果 接振后10、20、30 d,A组的血浆内皮素浓度分别为(45.71±3.62)pg/ml、(51.97±4.46)pg/ml、(55.37±5.53)pg/ml;B组分别为(52.56±8.00)pg/ml、(63.24±6.73)pg/ml、(72.98±9.24)pg/ml;C组分别为(64.77±5.08)pg/ml、(83.64±9.36)pg/ml、(82.56±6.41)pg/ml.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血浆内皮素浓度有升高的趋势,振动试验后,各试验组血浆内皮素浓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 结论 局部振动可致家兔血浆内皮素浓度增高,这种增高与振动性血管损伤有一定联系.

  • 局部振动作业对工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亚杰;姚歌文;王彤彤;张双保

    目的探讨振动作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方法选择车辆厂从事局部振动作业工人的心理行为进行了调查并与非接触工人心理和行为进行比较.结果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对工人心理行为有一定影响.心理方面侧重于躯体化、睡眠障碍、强迫、抑郁等症状,神经行为方面表现为运动神经功能的反应潜伏期延长和大脑皮层的下降,且与振动工龄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振动作业对工人心理健康和神经行为均有一定影响,应防制振动病的发生.

    关键词: 局部振动 心理 行为
  • 后肢接振对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立;张强;张凯;张春之;聂继池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对家兔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高强度振动组、中强度振动组、低强度振动组并进行接振试验.分别在试验前及试验第10、20、30 d对家兔进行血清IgA、IgG、IgM及补体C3、补体C4的测定分析.结果接振组家兔随接振时间的延长与接振剂量的增大,IgG、IgM、IgA、补体C3、补体C4均有下降或显著下降的趋势(P<0.05,P<0.01).结论局部振动所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可能使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强.

  • 局部振动对家兔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苏大禹;马海燕;杜少奎;张春之

    目的 探讨振动对脑组织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影响及其与振动性神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 将家兔按不同强度分组进行接振45 d后,测定对照组和实验组家兔脑组织中的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和多巴胺(dopamine,DA)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NE含量显著降低(P<0.01),实验组DA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中、高剂量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振动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可能与振动性神经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作者:马海燕;张春之;林立;于永胜;苏大禹;孙勤枢;曾晓立;张兆强;张璟

    目的 探讨振动对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研究振动性神经损伤机制.方法 将24只新西兰家兔随机分为低接振强度组[接振强度为ahw(4)3.03 m/s2]、中接振强度组[接振强度为ahw(4)6.13 m/s2]、高接振强度组[接振强度ahw(4)12.25 m/s2]和无接振对照组,用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法测定血清中单胺类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oradrenalin,NE)、5-羟色胺(5-serotonin,5-HT)和多巴胺(dopamine,DA).结果 振动中、高接振强度组血清中NE、5-HT和DA在接振不同时间,与相同时间段的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P< 0.01),与同组接振前比较,也有明显升高(P<0.01).总体上,随实验时间延长和接振强度增大,NE、5-HT和DA有升高趋势.结论 振动可引起单胺类神经递质升高,可能参与振动性神经损伤机制.

  • 局部接振对家兔血浆血栓素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浓度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立;张强;张凯;王林;郭子林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血浆血栓素B2(TXB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浓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强度的增大,家兔血浆TXB2浓度增高,6-keto-PGF1α浓度下降(P<0.05,P<0.01)。提示,局部振动所造成的上述指标的变化可能与振动血管损伤的机制有关。

  • 接振家兔血管内皮细胞bcl-2、bax表达及意义

    作者:于永胜;林立;张春之;马海燕;韩长磊

    目的 探讨局部接振家兔血管内皮细胞bcl-2、bax基因表达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家兔随机分为低剂量接振组[接振强度ahw(4)3.03m/s2]、高剂量接振组[接振强度ahw(4)12.30m/s2] 对照组.2个接振组接振时间为45 d,接振后沿后肢股血管分支取相同部位肌肉作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染色,于光镜下观察所取组织的病理变化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表达情况.结果 接振组血管内皮细胞破坏性变化,中膜平滑肌增生,管腔内微血栓形成;接振组血管内皮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高于对照组,bax基因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box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局部振动可导致家兔血管内皮细胞凋亡,2者的变化可能与手臂振动病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 药物对接振家兔周围血管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立;王彦英;张璟;刘云儒

    目的探讨药物干预对接振家兔血管内皮活性物质及周围神经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对接振家兔分别给予L-精氨酸、卡托普利干预,并进行干预前后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远端潜伏时的测定与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单纯接振组接振后上述指标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精氨酸干预组和卡托普利干预组上述指标与试验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精氨酸和卡托普利能够改善接振家兔周围血管及神经的功能.

  • 局部振动作业对工人心理行为的影响

    作者:刘玉山;戴淑霞

    目的探索局部振动作业对工人心理、行为改变的影响.方法采用国内标化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感知觉运动测试,对151名测试组及94名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造型工、铆工的影响较为突出,心理方面侧重于躯体化、睡眠障碍、强迫、抑郁等症状.行为方面主要是运动神经功能的反应潜伏期延长和大脑皮层功能的下降,与接振工龄呈正相关关系.结论长期从事局部振动作业对工人心理、行为改变有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局部振动 心理 行为
  • 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的关系研究

    作者:陈磊;林立;张春之;韩运梅

    目的 探讨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之间的关联性.方法 首先进行低温实验,按照实验前后测定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ET、SCV为低温敏感性指标.然后按照此指标将家兔分为高度、中度及低度敏感3个实验组进行接振,测定各组家兔接振后血浆ET、Ang Ⅱ及NO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振实验后,ET、Ang Ⅱ浓度在低度、中度、高度敏感组依次增高,NO浓度则依次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低温实验后低温敏感性指标ET、SCV测定值与血管功能损伤指标ET、Ang Ⅱ及NO测定值进行简单相关分析显示,相关系数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具有关联性,提示对低温敏感性较高的家兔,更易发生振动性血管功能损伤.

  • 局部接振对小鼠血清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作者:江俊康;翁诗君

    对不同接振强度、接振时间的小鼠进行血清NO浓度测定.结果接振组小鼠血清NO浓度低于对照组,且随接振强度加大、接振时间延长,下降趋势更明显.说明局部振动导致血清NO浓度降低,并可能参与了振动性血管损伤过程.

  • 低温对家兔振动性神经功能的损伤

    作者:陈磊;林立;张春之;韩运梅

    [目的]探讨家兔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之间的相关性. [方法]首先对家兔进行低温试验,按照试验前后测定指标的变化情况,确定内皮素(ET)、感觉神经传导速率(SCV)为低温敏感性指标.根据低温试验前后ET、SCV的变化情况分别进行分组.前后变化<25%者为低度敏感组;变化25%~50%者为中度敏感组;变化>50%者为高度敏感组.分组后,低、中、高度敏感组家兔分别为15、13、12只.然后,进行接振试验,测定各组家兔接振后S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传导速率(MCV)、运动神经远端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的变化. [结果]与接振试验前比较,接振后SCV、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波幅降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延长(P<0.05).SCV、MCV、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运动神经远端波幅在低、中、高敏感组依次降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依次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将低温试验后的血浆ET浓度、SCV测定值与接振后的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指标SCV(r=-0.872,r=-0.847)、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r=-0.750,r=0.925)、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潜伏时(r=0.850,r=-0.799)、MCV(r=-0.705,r=0.843)、运动神经远端波幅(r=-0.943,r=0.940)、运动神经远端潜伏时(r=0.941,r=-0.931)的测定值进行简单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上述相关系数r值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低温敏感性与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具有相关性;振动性神经功能损伤在低、中、高3个敏感组中依次加重;但两者相关性的原因尚待研究.

  • L-精氨酸对接振家兔神经电生理影响的实验研究

    作者:林立;曾晓立;张凯;刘云儒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接振家兔体感诱发电位(SEP)及坐骨神经传导功能(MCF)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家兔分为接振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接振组和干预组进行接振试验,干预组在接振10 d后给予L-精氨酸.于接振试验前后对各组家兔进行SEP及MCF测定.[结果]试验后接振组与干预组、对照组比较,SEP各波潜伏时明显延长(P<0.05,P<0.01),坐骨神经运动传导速度显著降低、远端潜伏时明显延长(P<0.01),远端波幅均明显减小(P<0.01);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也发生类似变化,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L-精氨酸对接振家兔神经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内皮素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浓度的影响

    作者:林立;张强;曾晓立;张凯;王林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浓度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ET和CGRP浓度的测定与分析。 [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ET浓度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而CGRP浓度有下降趋势;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变化更明显。 [结论] 局部振动可导致血浆ET浓度的升高和CGRP浓度的降低,这种变化可能与振动性血管损伤的发生机制有关。

  • 局部振动对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影响

    作者:林立;张强;聂继池;张凯;王林

    [目的] 探讨局部振动对血浆一氧化氮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对不同接振时间、不同接振强度的家兔进行了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测定与分析.[结果] 实验组家兔血浆一氧化氮浓度较对照组有降低趋势;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剂量的增大,降低更明显.[结论] 局部振动可导致血浆一氧化氮浓度的降低,这种降低可能是振动性血管损伤的原因之一.

  • 局部振动对家兔外周血中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作者:林立;张春之;隋桂英;刘慧;聂继池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对家兔脂质过氧化的影响.[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低强度组(接振强度3.03m/s2),中强度组(接振强度6.13 m/s2),高强度组(接振强度12.25 m/s2)和1个对照组,分别于接振10、20、30 d测定各组家兔血中MDA浓度、SOD活力和GSH-Px活力.[结果]接振后10、20、30d的MDA浓度分别为:低强度组(3.77±0.34)μmol/L、(4.16±0.30)μmol/L、(4.39±0.31)μmol/L;中强度组(4.12±0.35)μmol/L、(4.38±0.34)μmol/L、(4.54±0.42)μmol/L;高强度组(4.13±0.32)μmol/L、(4.58±0.47)μmol/L、(4.99±0.70)μmol/L.SOD活力分别为:低强度组(82 994±10 701)U/L、(86 113±8 602)U/L、(8 8737±7 548)U/L;中强度组(88 050±9 196)U/L、(91 513±7 114)U/L、(93 608±8 842)U/L;高强度组(89 553±12 677)U/L、(94 246±14 480)U/L、(96 319±13 981)U/L.GSH-Px活力分别为:低强度组(7 804±846)U/L、(8 259±414)U/L、(8 427±290)U/L;中强度组(8 211±765)U/L、(8 465±462)U/L、(9 076±753)U/L;高强度组(8 984±639)U/L、(9 302±625)U/L、(10 118±779)U/L.可见,随接振时间的延长和接振强度的增加,MDA浓度、SOD活力和GSH-Px活力均有显著的增高趋势(P<0.05,P<0.01).[结论]局部振动可引起家兔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表明对机体可能有一定损伤.

  • 后肢接振对家兔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

    作者:林立;张强;曾晓立;张璟

    目的探讨局部振动对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将家兔随机分为不同接振强度组进行振动负荷试验,于试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脑及肾组织中内皮素、血管紧张素Ⅱ、一氧化氮的浓度.结果随接振强度的增大,ET、AnⅡ呈显著增高、NO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P<0.01).结论局部振动所致的组织中血管内皮活性物质的变化,可能与局部组织缺血、功能紊乱有关.

31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