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杂志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杂志

Functional and Molecular Medical Imaging(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人民军医出版社
  • 影响因子: 0.32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2252
  • 国内刊号: 11-9315/R
  • 发行周期:
  • 邮发: 34-1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杂志(电子版)》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经会阴三维超声动态观察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不同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形态变化

    作者:江丽;林丽仙;陈琦芳;朱建平;宋梅;罗晓莉

    目的:观察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在静息、瓦氏动作及缩肛状态下肛提肌裂孔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方法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女性36例,经会阴二维超声基础上进行三维超声成像,获得静息、瓦氏动作及缩肛状态下盆底三维横断面,观察肛提肌裂孔形态结构及动态变化,测量肛提肌裂孔前后径、左右径、面积、耻骨内脏肌夹角及厚度等相关参数。结果经会阴三维声像图显示肛提肌裂孔呈菱形结构,前方为耻骨联合下缘,形成倒V形,两侧为肛提肌(耻骨内脏肌部分),其内盆底器官自前往后依次为:尿道、阴道、直肠。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在静息时肛提肌裂孔前后径(M)、左右径(N)、面积(A)、耻骨内脏肌夹角(γ)及厚度(T)分别为(5.61?±?0.69)cm、(4.41?±?0.43)cm、(17.36?±?2.80)cm2、(69.02?±?6.80)°、(0.79?±?0.12)cm;Valsalva时分别为(5.77?±?0.79)cm、(4.43?±?0.46)cm、(19.00?±?3.75)cm2、(69.34?±?7.04)°、(0.73?±?0.13)cm?;缩肛状态下分别为(4.98?±?0.72)cm、(4.07?±?0.49)cm、(16.10?±?8.04)cm2、(73.12?±?5.80)°、(0.81?±?0.16?)cm。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静息时肛提肌裂孔内部结构紧凑,排列整齐,Valsalva时肛提肌裂孔增大,耻骨内脏肌夹角增大,耻骨内脏肌厚度变薄,缩肛时肛提肌裂孔变小,耻骨内脏肌夹角增大,耻骨内脏肌厚度变厚,内部结构更加紧凑。结论会阴三维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生育后无盆底功能障碍女性在静息、Valsalva及缩肛状态下的肛提肌裂孔形态结构及动态改变。

  • 卵巢Brenner瘤的CT和MRI表现

    作者:邝菲;颜志平;冯浩

    目的:探讨卵巢Brenner瘤各类亚型的影像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Brenner瘤患者的CT及MR资料,包括良性Brenner瘤9例,交界性Brenner瘤3例,恶性Brenner瘤3例。结果良性及恶性Brenner瘤以囊实性为主,良性Brenner瘤以单囊为主,均匀的实性成分多位于肿瘤的边缘,并与肌肉的密度或信号相仿,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多见钙化,且钙化多位于实性成分边缘;恶性Brenner瘤为不均匀的实性成分中掺杂着多个小囊,实性成分的T2WI信号高于周围肌肉组织,增强后强化曲线呈速升平台型,少见播撒转移,多直接侵犯临近脏器;交界性Brenner瘤则以多囊分隔为主,分隔厚薄不均,部分有附壁结节;所有Brenner瘤均未见明显腹水。结论良恶性及交界性Brenner瘤的影像表现各有特征性,与其他卵巢肿瘤鉴别时需具体分析不同亚型Brenner瘤的影像特征。

  • 双源CT低剂量技术对恶性肿瘤患者随访的价值

    作者:杨凤娇;张艳;吴建伟

    目的:探讨双源CT低千伏和自动管电流技术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2014年6月行CT随访的93例恶性肿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100?kV自动管电流组)、B组(100?kV组固定电流组)、C组(120?kV自动管电流组)和D组(120?kV固定电流组,标准条件)行胸腹盆增强检查,计算4组每次CT检查的CTDLvol、DLP和ED,比较它们在各组间的差异。测量4组图像的SNR和CNR,并比较它们在各组间的差异,肉眼主观评估4组的解剖结构和病灶图像质量并进行评分。结果A、B、C和D组CTDLvol、DLP、ED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1114.203,P?

  • 双源CT对颅外脑动脉支架再狭窄的诊断价值

    作者:卢璐;张岚

    目的: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DSCTA)对颅外动脉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56例实施颅外动脉支架置入手术患者进行DSCTA检查。两名医师独立对56例72枚支架的支架内再狭窄进行评估,并分析斑块性质。?结果 DSCTA对颅外动脉支架内再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4.0﹪、95.7﹪、92.2﹪和96.8﹪。在25枚发生斑块的支架中,软斑块17枚(68.0﹪),混合斑块5枚(20.0﹪),钙化斑块2枚(8.0﹪),1枚同时出现软斑块和钙化斑块(4.0﹪)。?结论DSCTA可完整显示颅外动脉支架置入的整体情况,对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估具有很大的优势,对明确支架内斑块性质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动态磁化率对比增强MR灌注成像对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价值

    作者:林祺;邓燕芳;邱清香;汤琅琅;唐平太;谢丽卿;陈金银;何永红

    目的:探讨动态磁化率对比增强(DSC)MR灌注成像在脑星形细胞瘤分级诊断的价值。方法7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患者手术前行常规MRI和DSC?MR灌注成像扫描,其中低级别星形细胞瘤23例(WHO?Ⅱ级)、间变性星形细胞瘤20例(WHO?Ⅲ级),胶质母细胞瘤32例(WHO?Ⅳ级)。检测瘤实质区和瘤周围区大相对脑血容量(rCBVmax)。比较和分析不同级别星形细胞瘤瘤实质区和瘤周围区之间rCBVmax的差异。结果瘤实质区Ⅱ、Ⅲ和Ⅳ级星形细胞瘤内rCBVmax分别为1.7656?±?0.0843、4.5501?±?0.1914、7.6659?±?0.46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利用可识别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纳米造影剂进行肝癌细胞MRI显像

    作者:鲍洁;张娟;刁竞芳

    目的:??探讨人肝癌HepG2细胞中的分子显像效果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单克隆抗体对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SPIO)颗粒进行靶向修饰。使用EGFR单抗作为一抗,对HepG2细胞进行EGFR蛋白的S-P免疫组化染色。制成EGFR-Ab-USPIO和对照IgG-USPIO造影剂,与细胞共孵育后,分别作为EGFR组和对照组。2组细胞加入FITC标记的抗人-IgG抗体和Hoechst?33258后观察造影剂的肝癌细胞内吞效果,行MRI?T2WI扫描检测造影剂的显影效果。结果??免疫组化实验观察到HepG2细胞膜上高表达EGFR。免疫荧光实验发现,EGFR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大量被绿色荧光染色的造影剂颗粒,而对照组中仅可见蓝染的细胞核。MRI扫描观察到EGFR组细胞中的T2信号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含有SPIO的MRI造影剂颗粒进行EGFR抗体靶向化,有望实现对肝癌细胞的高效率敏感显像,改善MRI对肝癌的分子显像效果。

  • 实时组织弹性技术评估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应用研究

    作者:林长江;朱建平;孙立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参数与斑块声学特性的关系,以评价实时组织弹性技术对颈动脉斑块定性的价值。方法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39例,共85个斑块,常规超声将颈动脉斑块回声分成四种类型,观察四种类型斑块的弹性图像,进行5个等级的斑块弹性评分,并定量计算斑块的弹性硬度指数和弹性硬度比值。结果Ⅰ型斑块弹性图表现为以均匀的绿色为主;Ⅱ型表现为以不均匀绿色为主或不规则绿蓝相间;Ⅲ型为蓝色为主或不规则蓝绿相间;Ⅳ型为蓝色或蓝色为主。弹性评分从均质低回声斑块-不均质低回声斑块-不均质高回声斑块-均质高回声斑块,弹性评分均值依次增高,四种类型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42,?P=?0.000)。从均质低回声斑块-不均质低回声斑块-均质高回声斑块-不均质高回声斑块,弹性硬度指数及弹性硬度比值均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F=?5.18,?P=?0.003;F=?4.54, P=?0.005)。结论??不同类型斑块具有不同特征的实时组织弹性图,斑块的弹性评分及弹性参数能够反映不同灰阶斑块的软硬度。实时组织弹性技术能够通过斑块软硬程度的不同,来间接反映斑块内部病理成分的不同,为易损斑块的评估提供了新的有用指标。

  • 基底节区胶质瘤与生殖细胞肿瘤的MRI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阮胜;魏根霞

    目的:探讨基底节区胶质瘤与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和MRI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基底节区30例胶质瘤和10例生殖细胞肿瘤影像资料和临床、病理资料,比较上述两种肿瘤的临床和影像特点及差异。结果两种肿瘤比较,生殖细胞瘤发病年龄小于胶质瘤,男性更多见,影像上囊变机率更大,水肿比胶质瘤轻。结论基底节区胶质瘤和生殖细胞肿瘤在发病年龄、性别和影像表现上有一定差异,可以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

  • 三线表的规范格式

    作者:

    表序和标题:表序即表格的序号,一篇论文中如只有1个表格,则表序编为表1;表题即表格的名称,应准确得体并能确切反映表格的特定内容,且简短精炼。

  • MRI诊断侧脑室囊性脑膜瘤一例

    作者:殷灿;陈自谦

    1临床资料患者女,37岁,因“发作性意识不清、四肢抽搐21?d(2次)”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突发意识不清、四肢抽搐、双眼上翻、小便失禁,持续数分钟后缓解,醒后头晕、头痛,入院予以药物治疗,住院期间症状再发一次,性质同前。既往行走不稳10余年。神经系统体征未见异常。生化指标未见异常。

  • 髓内神经鞘瘤MRI表现一例

    作者:杨朝红

    神经鞘瘤起源于髓鞘的雪旺细胞(Schwann?cells),是椎管内常见的肿瘤,约占椎管内原发肿瘤的30﹪,好发部位是髓外硬膜下,其次是硬膜内外,而发生于髓内的神经鞘瘤十分罕见,故误诊率较高,临床参考文献不多。现将一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髓内神经鞘瘤患者的MRI表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髓内 神经鞘瘤 MRI
  • 超声诊断小儿急腹症513例

    作者:杜妍妍;符柳江;张向向;魏根霞

    小儿急腹症是一类常见且病情较危急的疾病,起病急,发展快,有些甚至危及生命;早期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治疗,多数具有较好的愈后。儿科超声有其不同于成人的特点,加上儿童合作性差,不能陈述症状,给超声诊断增加了一定难度,容易出现漏诊或误诊。在急诊超声中采取有效的、准确诊断的方法,可以提高急腹症的诊断率[1-2]。

  • SPECT检查骨三相显像中的护理配合

    作者:王光琳;董丽华;钱林英;黄淏;杨洪波

    SPECT又称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仪,是利用注入人体内的放射性核素发射出的γ射线构成图像的一项检查技术,因其早期检出病变的敏感性较高,已成为骨肿瘤的常规检查方法[1]。骨三相显像,包括血流像、血池像和延迟项(即常规静态显像)。静态骨显像时,骨摄取显像剂的程度反映了骨盐的代谢状况;而在许多骨、关节疾病中,骨盐的代谢状况相似,而血流灌注或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2]。因此,为鉴别诊断和评估病程时间,进一步了解病灶的血流灌注和血管形成情况,临床医生通常要求骨病患者行骨三相显像检查。该项检查程序较复杂,持续时间长,受检者又多是肢体功能障碍的人群,在患者准备和护理配合方面有其特殊要求。为保证检查顺利完成,并获得了优质的图像,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核医学诊断依据,笔者通过总结我科3年检查的120例骨三相显像受检者的护理,分享骨三相显像检查中的护理配合经验。

  • 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估慢性肝纤维化程度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志艳

    慢性肝病的不同炎症和纤维化阶段,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肝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但作为一项有创检查,受到患者的接受程度、并发症及不能反复多次取材的限制,在动态观察肝脏疾病进展中推广使用存在一定局限[1]。既往不管是实验室血清学检查,还是各种影像学手段均试图用无创的方法客观评价慢性肝病所处的炎症和纤维化阶段[2-5]。由于可操作性和价格等因素,尚少有在临床广泛应用,一个理想的肝纤维化程度评估方法应具备:无创性,易于检测,具有肝脏特异性,高度的准确性和敏感性,能监测疾病的动态变化,可以广泛适用于多种肝病,可重复性好,价格适宜等特点[6]。

  • 多模态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卫东(综述);张明如(审校)

    分子影像学是在分子或细胞水平上,对活体的生物学过程进行可视化观察、定性、定量分析的一种新兴学科,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并在探索疾病分子水平上的变化、药物的研发、新医疗模态的形成和人类健康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分子影像的实现,除了要有高分辨率、高敏感度、快速的成像技术,还需要特定的分子探针。分子探针是成像成功的关键。分子探针由两部分组成,即能与待测分子特异结合的分子和能被仪器探测和识别的信号物质。按分子影像显像方法的不同,分子影像探针主要分为放射性核素、核磁、光学和超声分子影像探针等,可分别进行核素、光学等不同模式的显像。然而,在目前所有的分子影像技术中,各种不同的影像技术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但是不同的显像技术也同时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点或局限性。尚没有一种完美的影像技术能够提供关于检测对象的所有信息;传统的分子探针中,也没有一种能够提供关于组织的所有结构、功能和分子的信息。为克服这些不足,人们探索将两种或两种以上探测技术相结合,形成新的显像方式,即多模态显像,以便在诊断、治疗和监测等方面可获得一些全新的信息[1-4]。实现多模态显像的基础是制备多模态的分子探针。近年来,多模态分子探针获得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形式多样的多模态分子探针。

  •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张鑫(综述);张雪峰(审校)

    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doli-choectasia,?VBD)是目前正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的一种脑血管变异性疾病,是指基底动脉和(或)椎动脉颅内段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显著延长、扩张、扭曲、成角改变,对邻近脑组织、脑神经压迫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的颅内血管病变。初由Smoker等[1]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根据血管病变的特点,将其命名为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并逐渐被学者们接受。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应用,对于该病的研究日渐深入。

  • 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磁共振诊断研究进展

    作者:蒯玉娴(综述);左长京(审校)

    直肠癌为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为直肠癌患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重要危险因素[1]。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ational?comprehen-sive?cancer?cetwork,?NCCN)[2]直肠癌指南中指出,对任何T期患者,只要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都推荐术前行新辅助治疗。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直肠癌患者(T1N0?~?T2N0)则仅需行根治性切除术,部分符合条件的T1N0患者甚至可以行局部切除术[3]。因此术前准确判断直肠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对患者预后的评估及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意义。

  •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征订启事

    作者:

    《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主管,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主办的专业电子学术期刊。杂志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6894,国内统一刊号:CN?61-9000/R。

  •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征订启事

    作者: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是由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主管、人民军医出版社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总医院承办、人民军医电子出版社出版的一份正式发行的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专业杂志,荣邀国内近80位知名专家组成编辑委员会。本刊采用光盘和纸版导读相结合的载体方式,重点宣传国内外功能和分子影像学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推广和普及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方面的新经验、新技术,以促进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本刊主要栏目包括:专家论坛、专家讲座(视频)、研究论著、读片窗、新技术交流(幻灯)、病例报告、综述等。

  •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征订、征稿启事

    作者: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于1992年创办,系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山大学主办,南方医科大学及广东省人民医院协办,总编辑为孟悛非教授,常务总编辑为杨建勇教授,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杂志为双月刊,每期88页,大16开本,铜版纸印刷,印刷精良,图片清晰。国内定价18元,全年定价108元。刊号:ISSN?1005-800,CN?44-1391/R。

  • 书讯

    作者:

    《临床医师影像读片指南系列图谱》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州总医院负责编写、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版发行的系列丛书,共5个分册,包括《头颈部分册》、《神经系统分册》、《胸部分册》、《腹部分册》及《骨肌系统分册》,现已全部出版发行。

功能与分子医学影像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