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药学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성도중의약대학학보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四川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
  • 影响因子: 0.57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0668
  • 国内刊号: 51-1501/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62-64
  • 曾用名: 成都中医学院学报
  • 创刊时间: 195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四川
  • 主编: 梁繁荣
  • 类 别: 中药学
期刊荣誉:
  • 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纯化工艺研究

    作者:陶明宝;鄢玉芬;陈鸿平;陈林;杨森;刘友平

    目的:研究虎杖中白藜芦醇的纯化工艺条件及参数,得到高纯度的白藜芦醇.方法:采用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高纯度的白藜芦醇.结果:原药液白藜芦醇的纯度为5.86%,得率为1.77%;经过萃取后白藜芦醇的纯度为61.00%,得率为1.61%;萃取后的样品采用硅胶柱层析纯化后白藜芦醇的纯度为98.38%,得率为1.17%.结论:采用萃取和硅胶柱层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高纯度的白藜芦醇.

  • 大黄芪汤抑制化疗所致Lewis肿瘤肺转移作用及机制研究

    作者:熊绍权;李亚玲;罗秋月;吕盼盼;姚德祎;何成诗

    目的:研究大黄芪汤抑制化疗所致lewis肿瘤肺转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中药组,每组各10只.对照组单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中药组用生理盐水腹腔注射联合大黄芪汤灌胃,化疗组小鼠予顺铂腹腔注射,联合中药组予顺铂腹腔注射联合大黄芪汤灌胃.化疗末次后4d,对所有小鼠尾静脉注射lewis细胞.20 d后检测小鼠肺内转移病灶数、瘤重,并分析瘤周肺组织ATF3、瘤体B7-H3表达.结果:1.肺内转移病灶数: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中药组、分别为4.7、4.9、7.6、5.5个,化疗组与其余三组分别比较显著升高,P<0.01.2.瘤重:对照组、中药组、化疗组、联合中药组分别为1.41、1.47、1.92、1.43g,化疗组与其余三组分别比较显著升高,P<0.01.3.瘤周正常肺组织ATF3、瘤体B7-H3表达:化疗组均高于对照组,联合中药后其表达均降低.结论:大黄芪汤可以抑制化疗所致的lewis肿瘤肺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正常肺组织ATF3及肿瘤组织B7-H3表达有关.

  • 一种快速评价葛根药材质量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的研制

    作者:宋兴兴;杜微波;赵琰;沈建梅;张志强;付静;屈会化

    目的:研制快速评价葛根药材质量的胶体金试纸.方法:通过ELISA与HPLC检测结果的关联确定胶体金试纸的半定量限,通过对胶体金试纸制备过程的优化,确定优胶体金制备方法.结果:葛根素胶体金试纸的半定量限为34 μg/mL,胶体金试纸制备佳工艺为胶体金标记佳PH为8、抗体佳标记量为0.48 mg/mL、胶体金溶液与抗体溶液佳标记比例为2.5∶1.结论:葛根素胶体金试纸简便、快速、准确,可以满足对葛根药材的质量评价,尤其适用于原料采购现场的快速检测.

  • 槟榔生物碱衍生物的设计合成与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谢欣;李想;黄维;韩波;彭成

    目的:合成新型槟榔生物碱衍生物,并研究体外抗菌活性.方法:以β-酮酰胺和一系列α,β-不饱和醛为原料,基于LUMO活化模式,经过仲胺催化的Michael加成/环化和三甲基硅烷化反应,合成出一系列结构新颖的槟榔生物碱衍生物-哌啶环戊烷螺环化合物;用琼脂平皿二倍稀释法测定新型哌啶螺环化合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目标化合物结构经HRMS,1 H-NMR和13C-NMR确证,立体选择性经HPLC和X-ray确证.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目标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其抑菌活性好于哌啶类抗菌天然产物槟榔碱;化合物9b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佳抑菌效果,其MIC值达到33.4 μg/mL.结论:该新型哌啶环戊烷螺环化合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可作为新的抗菌药物先导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

  • 大花龙胆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部位研究

    作者:张彩虹;古锐;韦婷;曾勇;胡明勋;陈玉峰;张静波

    目的:观察比较大花龙胆醇提物各极性部位对急性咽炎大鼠的治疗效果,筛选大花龙胆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25%氨水化学刺激致大鼠急性咽炎模型,观察大花龙胆不同极性部位对模型大鼠组织病理形态及血清中IL-10、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咽喉部粘膜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大花龙胆不同极性部位组大鼠急性咽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大花龙胆正丁醇部位修复大鼠咽喉部病变组织效果明显,可明显减低大鼠血清中IL-10、TNF-α的水平(P<0.01).结论:大花龙胆治疗急性咽炎的有效成分富集在正丁醇部位中多,为进一步探讨其药效物质基础,可对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筛选研究.

  • 针刺后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脏组织腺苷A1受体的触发作用研究

    作者:宋雅兰;陈芷涵;葛爽爽;任玉兰

    目的:观察针刺对大鼠心脏组织A1ADR mRNA及A1ADR蛋白的影响,探讨针刺后处理对腺苷A1受体的触发作用,为针刺后处理的运用提供新的科学依据和研究靶点.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再灌注前针刺组、再灌注即刻针刺组、再灌注后针刺组、非经非穴针刺组,6只/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鼠心脏组织A1ADR mRNA的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1 ADR蛋白的表达量.结果:1.A1ADR mRNA:再灌注前针刺与再灌注即刻针刺能明显上调A1ADR mR-NA的表达量,且再灌注即刻针刺的上调为明显(P<0.05).2.A1ADR蛋白:再灌注即刻针刺与再灌注后针刺能明显上调A1ADR蛋白的表达量,且再灌注即刻针刺的上调为明显(P<0.05).结论:针刺后处理对腺苷A1受体有明显的触发作用,且以再灌注即刻针刺为明显.

  • 白及粉品种近红外快速定性鉴别模型的建立

    作者:刘珈羽;李峰庆;郭换;陈美君;陈林;陈鸿平;刘友平

    目的: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白及粉的定性分析模型,为快速判别白及粉入药品种提供简便方法.方法:采集不同品种白及粉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白及粉末鉴别模型,并进行模型的外部验证和内部验证.结果:在4 000~ 10 000 cm-1光谱范围内白及与其同属黄花白及、小白及的粉能够分别聚为一类,内部验证准确率达到100%,外部验证准确率达到90%.结论: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鉴别白及粉准确、快速、简便,可为白及同属药材的鉴别提供快速鉴别方法.

  • 温和灸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足三里的中枢即刻响应特征

    作者:李丹;邹逸凡;刘灿;李波;石佳;常小荣;刘迈兰

    目的:探讨温和灸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足三里的即刻脑功能响应特征.方法:选取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FD患者38例,分定位相、结构相、艾灸前静息态(6 min)、艾灸足三里任务态(3 min)与艾灸后静息态(10 min)五个步骤进行BOLD-fMRI扫描,对采集数据运用DPARSF软件分析,足三里穴均取左侧,温和灸持续3 min.结果:与艾灸前相比,艾灸足三里时FD患者的左壳核、右额中回、右中央前回、左颞中回和左小脑等脑区磁共振数据降低;与艾灸后静息相比,艾灸足三里时FD患者的左枕叶中部,小脑,右枕叶中部等脑区磁共振数据降低;与艾灸后静息相比,艾灸前静息FD患者的左海马、右小脑脚等脑区磁共振数据降低.结论:温和灸FD患者足三里穴的中枢即刻响应特征可能为通过协调左小脑、左颞板、左颞中回脑区活动降低内脏敏感性,调节前额叶、中央前皮质、颞中回、颞上回、海马等脑区活动来抑制内脏感受传导,提高疼痛、饱胀等感觉的阈值.

  • 中西医结合特色护理方案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生活质量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先庚;林琴;谢汶倚;李燕;杨玲娜;吴际军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对老年人抑郁症状及生存质量状态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脱落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认知疗法,干预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法基础上采用艾灸、太极拳、五行音乐和认知疗法中西医结合护理特色方案.分别于干预前后用老年抑郁量表和生活质量评价量表测评患者抑郁症状和生活质量.结果:干预12w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的GDS评分、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缓解率,生活质量状态中在生理职能、社会功能、精力和精神健康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且干预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方案可有效改善老年人抑郁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效果优于单纯认知疗法,值得推广使用.

  • 8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不同Child-Pugh分级的症状分布研究

    作者:李延龙;王天芳;吴秀艳;薛晓琳;赵丽红;李昕;李宁

    目的:探索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症状分布特点,为肝炎肝硬化症状与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运用SPSS 20.0数据统计软件,根据通过《肝炎肝硬化临床信息采集表》收集到的8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的四诊信息资料,采用卡方分析法对97个症状进行检验,提取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症状,分析这些症状在不同Child-Pugh分级之间的分布特点,总结变化规律.结果:对80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97个症状进行卡方分析,发现从Child-Pugh A级到C级,腹水、黄疸、发热、浮肿等33个症状出现频率逐渐增加并且在各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急躁易怒、胁痛、薄苔等5个症状出现频率逐渐降低并且在各级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随着Child-Pugh分级由A级到C级的发展,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逐渐加重,反映肝气郁结证的急躁易怒、胁痛等症状频率逐渐降低,而反映血瘀证、水湿停滞证、湿热证、气虚证、阴虚证、阳气虚证的肝掌、腹水、黄疸、乏力、裂纹舌、性欲减退等症状频率逐渐升高.

  • 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姚金;唐雨兰

    目的:探讨不同腧穴配伍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iabetic gastroparesis,DGP)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随机对照试验设计,于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纳入6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足三里+中脘(局部选穴组)与足三里+内关(远端选穴组),每组30例,每天针刺一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0次.以胃轻瘫主要症状指数量表(gastroparesis cardinal symptom index,GCSI)为主要疗效指标,以抑郁与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次要疗效指标.结果:治疗前后比较,2组的GCSI各项临床症状评分和情绪积分均有改善,局部选穴组在改善DGP饱腹感、易饱、餐后饱胀及腹胀症状方面优于远端选穴组.结论:局部选穴与远端选穴均能改善DGP症状与情绪,但两者的差异仍需大样本临床试验验证.

  • 生胃散联合温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的影响

    作者:袁珍珍;廖安;廖金平;钟毅

    目的:探讨生胃散联合温针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胃蛋白酶原的影响,研究中医药的作用机制与优势.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单盲法,分为观察组跟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观察组使用生胃散加减联合温针灸共同治疗,对照组采用胃复春治疗,治疗4个月后,对比2组之间患者的临床疗效、胃镜下胃粘膜炎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改善程度以及血清胃蛋白酶原治疗前后水平.结果:治疗组经过治疗后,在粘膜炎症、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评分上,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治疗组在胃黏膜炎症、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胃散联合温针灸发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较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大黄芪汤联合化疗抑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新增转移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作者:熊绍权;罗秋月;李亚玲;姚德祎;吕盼盼;何成诗

    目的:探讨大黄芪汤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Lung Carcinoma,NSCLC)新增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4月的晚期NSCLC患者57例,分为对照组28例,予以单纯化疗,试验组29例,予以大黄芪汤联合化疗.分析两组化疗期间有效率、治疗及随访时期内出现新增转移灶的时间、新增转移灶发生率.结果:化疗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35%和33%,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出现新增转移灶的中位时间7.8个月,明显优于对照组4.3个月,2组有极显著差异(P<0.01);试验组新增转移灶发生率为55%(16例),明显低于对照组86%(24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大黄芪汤联合化疗对于晚期NSCLC的新增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作者:高海燕;陈希胜;张文艳;张洪海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致病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各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71例VAP患者痰培养共检出220株致病菌,革兰氏阴性杆菌189株占大部分(85.7%),其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0.9%)居首位,鲍曼不动杆菌(17.7%)次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6.4%),肺炎克雷伯菌(14.5%)、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4.1%)分别位列第三、四、五位,总体耐药性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及肺炎克雷伯氏菌均出现了泛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3.6%)占据革兰氏阳性菌的主要部分,真菌以念珠菌为主,占10%.结论:革兰氏阴性杆菌占据我院ICU VAP病原菌主要部分,多重耐药严重,动态监测患者病原菌分布特点和耐药特性有利于VAP的控制.

  • 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董雪莲;常玉洁;吴艳红;赵凤玲;张晓蕾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中药保留灌肠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性及差异性.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溃疡性结肠炎住院患者120例,采用简单数字的随机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40例.3组均给予关沙拉嗪肠溶片1 g,口服,3次/d的基本治疗,对照1组给予上申时(13:00~15:00)中药保留灌肠;对照2组给予上亥时(21:00~23:00)中药保留灌肠;治疗组给予上卯时(5:00~7:00)中药保留灌肠.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水平、中医症状、大肠粘膜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在细胞因子(Hs-CRP、IL-6、TNF-α)水平、中医症状积分(腹痛、腹泻、脓血便)、大肠粘膜积分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1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2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77.25%,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在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方面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能明显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因子水平及大肠黏膜情况,缓解临床症状;但是不同时辰灌肠导致其临床疗效有差异性,选卯时中药保留灌肠更有利于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 复元醒脑方与活血通腑方对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的含量变化的影响

    作者:黄孟辛;黎春镛

    目的:探讨复元醒脑与活血通腑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浆神经肽Y和神经降压素的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75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3组:常规治疗组(A组,n=25)、常规治疗联合复元醒脑方治疗组(B组,n=25)、常规治疗联合活血通腑方治疗组(C组,n=25),治疗时间为1个月.比较3组受试者治疗后脑水肿面积与血肿体积;分别采用GCS评分、NIHSS评分评价组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意识程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组3组受试者治疗前后血浆神经肽Y以及神经降压素含量.结果:治疗后,3组受试者脑水肿面积、血肿体积、GCS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发生明显改善,改善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组、C组、A组,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受试者血浆神经肽Y以及神经降压素含量较治疗前均发生明显下降,下降幅度由大到小依次为B组、C组、A组,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复元醒脑与活血通腑2种中医方案有利于改善急性脑缺血患者的血浆神经肽Y与神经降压素水平,提高治疗效果,且复元醒脑法效果更优.

  • 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腿痛的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王鑫灵;陈日高

    目的:观察杵针治疗气滞血瘀型腰腿痛的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评价.方法:64名气滞血瘀型腰腿痛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32名.治疗组采用杵针结合局部蜡疗,对照组采用针刺结合局部蜡疗,5d/疗程,每个疗程间隔2d,共4个疗程.治疗结束时及结束后第1、3、6个月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改良日本骨科学会下腰痛评分法(M-JOA)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总有效率、VAS和M-JOA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第6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杵针对于气滞血瘀型腰腿痛的有疗效且具有一定的持久性.

  • 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外治手背部慢性湿疹的对照研究

    作者:伍筱铭;王思农

    目的:评价藏药二十五味儿茶凝胶(儿茶凝胶)外治双手背部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3月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双手背部慢性湿疹随机分配单手背进行治疗,一只手背采取儿茶凝胶外用,另一只手背应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尤卓尔)治疗.序贯治疗15 d,结束治疗后随访28 d,症状、瘙痒度评分法评价皮损改善情况及瘙瘁缓解情况,观察复发情况.结果:儿茶凝胶、尤卓尔有效率分别为85.71%、73.81%,统计无差异(Z=-1.226,P=0.220);两药皆对慢性湿疹红斑,肿胀、鳞屑、苔藓化症状改善显著,但2组间疗效相比无差异(=-1.463,P=0.147);两药均对瘙瘁度缓解显著,但2组间疗效比较无差别(t =-0.735,P=0.465);儿茶凝胶、尤卓尔2组复发率分别为4.76%、21.43%,后者有4例手背呈现色素沉着、毳毛增多现象.结论:儿茶凝胶、尤卓尔均可有效改善慢性湿疹皮损和缓解瘙痒,前者无色素沉着、毳毛增多等副反应、复发率低,可遴选为传统药治疗慢性湿疹的外用新剂型.

  • 赖氏通元针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探微

    作者:吴沛龙;李明珠;王玉妹;方雅靖;郑婕;赖新生

    通元针法是通督养神、引气归元的简称.前者以督脉及五脏背俞穴为主穴,后者以任脉及腹部募穴为主穴,辨证配以五输穴及其他特定穴,组成平衡阴阳的针灸处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引起女性不孕的主要病因.本文介绍赖新生教授运用通元针法治疗PCOS不孕患者的临床经验.提出治疗本病的三大治法-调气机、化痰湿及益精血.强调辨脏、循经取穴,并将其归结为“循脏腑局部取穴”.值得临床推广.

  • 辛香中药调控人体微生态干预结肠炎癌转化

    作者:郑川;李蒙丽;由凤鸣;严然

    辛香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在结肠病证的干预治疗中疗效明确,与其辛窜通络、芳香悦脾、激阳祛湿的功效特性有关,肠道菌是其效应的关键环节.研究证实,辛香中药及其他芳香物质干预炎症性肠病可有效延缓结肠炎癌演化进程,其机制与嗅觉受体在结肠上皮细胞内高表达密切相关.除中药口服与肠道直接接触外,“鼻-脑-肠”轴可能是辛香中药发挥效应的另一重要路径.鼻腔菌群、口腔菌群、肠道菌群间相互的微生物纠缠,应当是辛香中药干预结肠炎癌转化的共同效应部位.

  • 从“瘀热”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的临证思路与经验

    作者:樊千;薛建国

    “瘀热”在中医经典论著中并无系统论述,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在前人关于“瘀热”零星阐述的基础上,结合其多年临床经验对“瘀热”病机理论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周老认为“瘀热”为病,范围宽泛,可见于外感、内伤等诸多疾病中,且多属疑难.在周老“瘀热”理论的指导下,我们通过文献分析结合临床实践,初步论述中医男科学常见疾病一慢性前列腺炎中“瘀热”的病机概念、临床表现、辨治思路、组方用药特点及临床经验,以期更好地丰富“瘀热”病机理论,指导临床实践.

  • 高血压病的中医特色护理探讨

    作者:徐甜甜;卢根娣

    高血压病是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几年老年高血压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高血压病若不加以治疗及护理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的出现,如心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等,因此老年高血压的治疗及护理显得尤为重要,护理及治疗得当,各类并发症的发生会明显降低.近几年研究显示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护理具有独特的优势,取得较好的疗效.

  • 谨守经络病机 提高针灸临床诊疗水平

    作者:郭静;曾芳;余曙光

    针灸临床以经络学说为理论指导,谨守经络病机,运用经络诊断的方法,提高针灸临床诊疗水平.经络诊断体系以经络病机学为核心,从经络病机概念出发,抓住经络状态病因分析、经脉循行异态审查、经络证候性质辨识三方面深入阐释了与辨识经络病机相关的核心内容,终指出经络气血虚实是经络状态的根本内在的经络诊断体系.这一体系的构建既弥补经络诊断理论碎片化和实践零散化的不足,又将经络诊断完整地纳入整个中医临床辩证的体系,为临床针灸辨经论治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辨识准绳.

  • 透灸法作用于八髎穴在原发性痛经中的应用浅析

    作者:彭家玺;尹海燕;廖默;冯婷;李炅珂;陈莎莎;罗玲

    “灸之要,气至而有效”,透灸法是以患者感觉热力渗透、传导,以及舒适、胀痛、沉重、痒等感觉,强调以“透”为要.八髎穴具有强腰补肾、调理冲任、调经理气、行血散瘀等作用,在治疗妇科疾病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针灸治疗本病的常用穴位之一.透灸法作用于八髎穴可增强艾灸温阳、散寒、止痛、补虚之功,能够起到暖胞宫、止疼痛的作用,从而达到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目的.

  • 浅析《傅青主女科·调经篇》之妙用黑芥穗

    作者:邓礼林;彭尧;杨佳丽;杨娅青;张佳缘;曾倩

    《傅青主女科》在调经方面尤为重用黑芥穗,常以“尤妙”、“妙极”称誉,可见傅氏对其之喜爱.平日医者多用之解表散风、透疹、消疮以治疗外感、麻疹、风疹、疮疡初起等,尤不知其炒炭收涩止血、疏利肝气与引血归经.笔者通过从傅氏的药物炮制、用药剂量及功用思想的分析中,窥见其以黑芥穗调经之精妙.

  • 吴门医派络病理论在脾胃病中的应用初探

    作者:彭君伟;周帆;方静;李红琳;陈江

    吴门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吴医对杂病的诊治独具特点:运用“久病入络”、“久痛入络”、“主客交”等络病理论指导脾胃病临床实践,每获良效.现以“络病理论”为切入点,梳理并总结明清吴门医家现存古籍医案中治疗脾胃病的思路和实践,以期更好地指导当前脾胃病的诊断和治疗.

  • 药食两用动物类中药竹象鼻虫开发价值浅析

    作者:成颜芬;甘丽;刘芳

    竹象鼻虫为民间常见虫类中药,祛风湿止痹痛等疗效显著.本文通过相关文献的查阅与走访调研,总结分析竹象鼻虫的资源现状、化学成分、药食两用价值,发现竹象鼻虫资源丰富,药用安全、有效、方便.建议变害为益,发挥竹象鼻虫使用价值,同时加强竹象鼻虫药效物质基础与安全性研究,建立其质量标准.

  • 中医药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程功;马跃荣

    证候动物模型是中医药实验中不可或缺的研究手段之一,针对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开展已有50多年,并取得了很多成绩.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证候动物模型相关研究,包括实验动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等内容,发现存在模型种类较少、动物选择不理想、造模方法差异大、评价指标不标准等问题,而制约了其应用和推广.但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证候动物模型必将获得更多的认可.

  • 季兵教授治疗糖尿病肾病临证经验浅析

    作者:黄艳梅;伍慧慧;刘峰;谢政权;季兵

    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近年来其发病率逐渐升高.季兵教授从医二十余年,结合前人治疗经验,对本病的治疗有其独特认识,认为DKD其病位主要在肾,总体病机以脾肾亏虚为主,兼夹血瘀浊毒之邪,为缓解其发展进程,须从补肾健脾入手,先天后天同治,兼以活血化瘀,并且强调在疾病早期的中西医结合干预,重视微观辨证与宏观辨证相结合,针对疾病的不同阶段,注重预防与调护,可获良效.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季兵教授运用中医药疗法诊察DKD的临床经验整理如下,为中医药治疗DKD提供更多临床依据.

  • 徐晓娟教授诊治经断前后诸症伴发疾病特色验案三例

    作者:何倩;张纯

    经断前后女性处于特殊的生理时期,这时期伴发各种疾病,中医临床治疗不能仅针对于疾病本身,还应顾及患者经断前后的生理状况.徐教授在治疗经断前后诸症伴发他病时,以补益肝肾法治疗经断前后诸症为本,辅以相应专科特色药物治疗伴发疾病,取得良效.

  • 中医面诊信息自动识别方法研究进展

    作者:宋海贝;温川飙

    目的:基于图像信息自动识别方法对中医面诊客观化发展做出总结与展望.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资料梳理,系统概括出中医面诊客观化的研究进展.结果:结合计算机识别技术对人脸图像进行信息采集、人脸分割、区域定位、特征提取与识别、四诊合参进行梳理,并归纳面诊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推广使用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分析,并对中医面诊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结论:随着中医诊断方法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中医面诊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较大进展,为面诊客观化和标准化做出了一定贡献.

  • 太赫兹技术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康良;严强;唐勇;张承舜;尹海燕;吴巧凤;陈莎莎;吕鹏;罗玲;周逊;余曙光

    太赫兹科技被评为“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生物医学领域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太赫兹技术在医药学检测和成像方面的运用较为广泛,利用其辐射效应进行治疗也取得了诸多进展,已显示出广阔的运用前景.中药及其成分鉴定是太赫兹技术目前在中医药领域的主要应用方向,揭示中医传统理论、创新发展中医传统疗法也为太赫兹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探索方向,太赫兹技术有望成为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的技术手段.

    关键词: 太赫兹 中医药 治疗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1995 01
1994 01 02 03 04
1993 01 02 03 04
1992 01 02 03 04
1991 02 04
1990 01 02 03 04
1989 01 02 03 04
1988 01 02 03 04
1987 01 02 03 04
1986 01 02 03 04
198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