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临床麻醉学

临床麻醉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Anesthesiology 림상마취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市卫生局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南京分会
  • 影响因子: 2.2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5805
  • 国内刊号: 32-121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8-3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麻醉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国楼,徐建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硬式与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的比较

    作者:马东晖;涂淑敏

    目的 比较硬式纤维支气管镜与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经口气管插管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0例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手术的ASA Ⅰ或Ⅱ级患者,随机均分为硬式纤维支气管镜组(S组)和软式纤维支气管镜组(F组).麻醉前行Mallampati气道评估分级,记录两组在麻醉诱导前、诱导后、气管插管即刻及插管后1、3、5 min的SBP、DBP和HR.并记录插管时间和气管插管成功率.结果 两组Mallampati气道分级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插管后lmin的SBP、DBP明显高于诱导后,HR明显快于诱导后(P<0.05).F组患者气管插管即刻的SBP、DBP明显高于S组,HR明显快于S组(P<0.05),插管后1 min的HR也明显快于S组(P<0.05).S组插管时间(47.6±7.9)s,明显短于F组的(61.4±14.7)s (P<0.05).Mallampati气道评估分级Ⅲ~Ⅳ级患者插管成功率S组为88.89%,明显高于F组的54.54% (P<0.05).结论 硬式纤维支气管镜气管插管成功率高且插管时间短,但插管时血流动力学仍有一定波动,适用于一般患者及气道评估为Ⅲ~Ⅳ级气道的患者.

  • I-gel喉罩与普通喉罩在全麻乳腺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钱晓晖;李涛;廖自伟

    目的 比较I-gel喉罩与普通喉罩用于全麻乳腺手术中的气道管理效果.方法 全麻下行乳腺肿物切除术患者6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I-gel喉罩组(Ⅰ组)和普通喉罩组(S组).记录首次插入成功率、插入时间、气道密封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级情况、苏醒时间、拔出喉罩时间及喉罩插入成功后15、30、45、60 min时HR、BP、SpO2、PET CO2及气道峰压(Ppeak)值;记录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Ⅰ组首次插入成功率为90 %,高于S组的76% (P<0.05);插入时间为(15.2±5.6)s,短于S组的(26.5±8.3)s(P<0.05);气道密封压为(27.6±4.7)cm H2O,高于S组的(23.8±4.5)cm H2O(P<0.05);纤维支气管镜评级优于S组(P<0.05).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和各时点HR、BP、SpO2、PETCO2及Ppea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拔除喉罩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el喉罩用于全麻乳腺手术气道管理的效果优于普通喉罩.

    关键词: 喉罩 乳腺手术
  • 脑电双频指数指导下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喉罩插入条件的影响

    作者:宋晓丽;李天佐

    目的 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指导下不同麻醉诱导方式对喉罩插入条件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ASAⅠ或Ⅱ级,根据诱导方式的不同随机均分为三组: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组(SP组)、七氟醚组(S组)及丙泊酚组(P组).SP组肺活量法吸入七氟醚,待患者意识消失后静脉注射丙泊酚;S组以肺活量法吸入七氟醚;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BIS值稳定于40~50超过20 s后插入喉罩.记录诱导开始至成功插入喉罩的时间及成功率;评估下颌松弛度评分和喉罩插入后咳嗽及肢体运动评分.结果 诱导至喉罩插入时间S组>SP组>P组(P<0.05).呼吸暂停发生率P组(40%)明显高于SP和S组(均为0)(P<0.05).不自主肢体运动发生率P组高于SP和S组(35% vs 5%和10%,P<0.05).结论 BIS指导下七氟醚复合丙泊酚诱导较丙泊酚或七氟醚诱导能提供更好的喉罩插入条件.

  • 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单侧下肢创伤手术对PCEA的影响

    作者:郭一闽;王忱

    目的 观察轻比重罗哌卡因单侧腰麻用于下肢创伤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其对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 ASA Ⅰ或Ⅱ级下肢创伤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L1、L2、W1、W2四组.L1、L2组分别用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 mg、15.0~22.5 mg,W1、W2组分别用重比重罗哌卡因7.5~15.0 mg、15.0~22.5 mg.术后用罗哌卡因150 mg+舒芬太尼0.05 mg+阿扎司琼10 mg+生理盐水至100 ml行PCEA.记录两组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始、术中及PCEA结束时双下肢的Bromage评分.结果 L1、L2、W2组麻醉效果优于W1组(P<0.05).L1、L2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W1、W2组(P<0.05).L1组各时点健肢Bromage评分明显低于患肢(P<0.05).L1组低血压、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L2、W2组(P<0.05).结论 下肢创伤手术使用0.3%轻比重罗哌卡因7.5~15.0 mg单侧腰麻,麻醉效果满意,术后PCEA期间运动阻滞仅限于患肢,血流动力学稳定,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总体满意度高.

  • 静脉泵注布托啡诺复合硬膜外吗啡减轻剖宫产术后镇痛不良反应的观察

    作者:姚献强;刘昱升;雷黎明

    目的 观察静脉泵注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复合硬膜外吗啡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选择足月妊娠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80例,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不同剂量布托啡诺组(B1、B2、B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麻醉平面上界控制在T6水平.各组产妇手术结束时均给予硬膜外腔推注吗啡2 mg,手术结束后接静脉镇痛泵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B1、B2、B3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160、240、280 μg/h,Bolus 160、240、280 μg,间隔时间45 min;C组用生理盐水100ml.观察各组产妇术后4、12、24、36、48 h的VAS评分和PCA次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1、B2、B3组在术后24、36、48 h的VAS和术后24、36 h的PCA次数低于C组(P<0.05),B2、B3组在术后24、36、48 h的VAS和术后24、36 h的PCA次数低于B1组(P<0.05).B1、B2、B3组皮肤瘙痒发生率(5%、0、0)均低于C组(25%)(P<0.05),B1、B2、B3组恶心发生率(15%、10%、10%)均低于C组(40%)(P<0.05),B3组眩晕发生率(40%)高于B1、B2、C组(0、0、5%)(P<0.05).结论 静脉泵注布托啡诺240 μg/h复合硬膜外吗啡2 mg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不良反应较少,镇痛效果满意.

  • 右美托咪定预防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楚文;赵一凡;王飞;邹梅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预防作用.方法 全麻下行脊柱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D组麻醉诱导后泵注右美托咪定(负荷剂量0.5 μg/kg,10 min泵完,以0.4 μg·kg-1·h-1维持);C组泵注生理盐水,泵注速度及方法同D组.监测并记录诱导前(基础值)、插管后5、15、30、60 min及拔管前后HR、MAP、SpO2、肛温(T),观察并记录术后入麻醉后恢复室(PACU)即刻、30、60 min 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记录寒战分级、寒战出现的时间.结果 与基础值及与C组比较,插管后30、60 min、拔管前和拔管后D组HR明显减慢(P<0.05);拔管前、拔管后D组MAP明显降低(P<0.01).与基础值比较,插管后30、60 min和拔管前、拔管后两组患者T降低(P<0.05).D组术后寒战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入PACU后即刻、30 min D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入PACU后即刻、30、60 min D组RSS评分明显升高(P<0.01).结论 术中泵注右美托咪定可有效预防骨科脊柱手术患者全麻后寒战的发生.

  • 不同药物预防七氟醚术后躁动的研究

    作者:裴春明;李天佐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芬太尼和氯胺酮预防七氟醚术后躁动的效果.方法 斜视矫正术患儿120例,年龄3~10岁,均采用七氟醚麻醉诱导和维持.患儿随机均分为四组,在手术结束前10 min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3 μg/kg(D组)、芬太尼1μg/kg(F组)、氯胺酮0.5mg/kg(K组)或生理盐水(C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即刻、5 min、10min的呼吸循环变化.观察术后躁动发生率、手术时间、苏醒时间以及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结果 四组患儿呼吸循环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和F组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但明显短于K组(P<0.05).C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而D、F和K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组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明显长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芬太尼、氯胺酮均能明显降低七氟醚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烧伤患者热休克蛋白70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

    作者:周桥灵;张文璇;杨承祥;高少青;刘洪珍;梁桦;杨智慧

    目的 研究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对烧伤患者的镇痛作用以及对热休克蛋白70(HSP70)、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全身麻醉下行削痂植皮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P组麻醉诱导前30 min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PD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和手术结束前静脉给予帕瑞昔布钠40 mg,N组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生理盐水5 ml.检测患者麻醉前、术毕、术后6、12、24 h血浆HSP70和IL-6水平.观察患者术后2、4、8、12、24 h的VAS评分.结果 术后4、8、12、24hP组和PD组VAS评分均低于N组(P<0.05).术后6、12h P组和PD组HSP70显著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N组(P<0.05).术后6、12、24h P组和PD组IL-6明显降低(P<0.05),N组明显升高(P<0.05),且明显高于P组和PD组(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超前镇痛能够增加烧伤患者HSP70的浓度,减少炎性因子IL-6的释放,并产生较好的镇痛效果.

  • 罗哌卡因股神经导管不同给药方式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作者:张伟;朱丰;胡焱;刘雪冰;杨庆国;李世忠

    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股神经导管不同给药方式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 拟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持续给药组(A组,0.20%罗哌卡因)和间断给药组(B组,0.33%罗哌卡因).观察患者术后48 h内VAS评分及拔管后24 h股神经感觉功能和改良Bromage评分.结果 术后24hB组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或P<0.01).术后48 hB组运动时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组罗哌卡因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1).B组芬太尼用量明显低于A组(P<0.05).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均未出现延迟.结论 经股神经导管持续或间断给予罗哌卡因均能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对股神经功能均没有明显影响;0.33%罗哌卡因间断给药可减少镇痛药用量.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吴振;陈家骅;王义桥;李元海;王立奎

    目的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全麻对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手术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T组患儿予持续TEAS两侧合谷和内关穴位,两组麻醉诱导后全凭静脉维持麻醉,术后若患儿出现不能安慰的躁动,则静脉给予芬太尼0.5 μg/kg(T组)或1 μg/kg(C组).于入室时、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以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患者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β-内啡肽(β-EP)的变化.记录拔管时,拔管后5、10、15、30 min小儿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和疼痛评分(CHIPPS).结果 与入室时比较,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两组患者E、NE均显著升高(P<0.05),且C组显著高于T组(P<0.05);T组插管时、拔管时、拔管后10 min时β-EP高于入室时和C组(P<0.05);T组患者拔管后各时点PAED和CHIPPS均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TEAS可减少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 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镇静效应

    作者:任燕伶;张卫;李志松;张豪勇;田丹丹;常琰子

    目的 观察不同速率输注右美托咪定对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的镇静效应.方法 选择90例60~80岁白内障手术患者,根据应用右美托咪定维持剂量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Ⅰ组(0.2μg·kg-1·h-1)、Ⅱ组(0.4μg·kg-1·h-1)、Ⅲ组(0.6 μg·kg-1 ·h-1).观察并记录三组患者麻醉前(T0)、神经阻滞完毕即刻(T1)、用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的Ramsay评分和MAP、HR、RR、SpO2.结果 T2~T5时各组Ramsay评分高于T0时(P<0.05),T3~T5时Ⅲ组高于Ⅰ组(P<0.05).T3~T5时三组HR显著慢于T0时(P<0.05),以Ⅲ组减慢明显;T3~T5时三组RR均慢于T0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MAP、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静注右美托咪定0.5 μg/kg后以0.2~0.4 μg·kg- 1·h-1维持适合老年白内障手术患者的清醒镇静.

  • 不同麻醉方式对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作者:杨定清;李国君;沈志耘

    目的 比较三种麻醉方式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发生率.方法 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女性患者150例,随机均分为硬膜外麻醉组(E组)、静脉全麻组(P组)和吸入全麻组(S组).E组术中硬膜外间断推注1%利多卡因+0.3%甲磺酸罗哌卡因维持麻醉;P组术中靶控输注丙泊酚血浆靶浓度3 μg/ml维持麻醉;S组术中吸入1.6%~2.0%七氟醚维持麻醉.术后根据患者需要使用芬太尼镇痛和昂丹司琼止吐.记录术后24 h内患者PONV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0~2 hE组PONV发生率[2例(4%)]显著低于P组[14例(28%)]和S组[25例(50%)](P<0.01),P组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2~6h E组PONV发生率[3例(6%)]亦显著低于P组[16例(32%)]和S组[26例(52%)](P<0.01),P组显著低于S组(P<0.05);术后6~24 h三组PONV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纯硬膜外麻醉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全身麻醉.

  • 帕瑞昔布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观察

    作者:闫诺;杨程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防治丙泊酚注射痛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150例ASAⅠ级择期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均分成三组,各组患者于注射丙泊酚前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20 mg(A组),40 mg(B组)和生理盐水(C组),均稀释至5 ml,注射完毕2 min后静注丙泊酚,观察每组疼痛发生率及疼痛程度.结果 B组的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C组(P<0.05),A、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中重度疼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 静注40 mg帕瑞昔布钠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发生率并减轻疼痛程度,而静注20 mg帕瑞昔布钠仅减轻丙泊酚注射痛的疼痛程度,但不降低其发生率.

  • 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天海;徐志新;王涛;尹极峰

    目的 探讨硬膜外麻醉时皮肤电传导(SC)基态值和反应波的变化.方法 选择25例ASA Ⅰ或Ⅱ级下肢手术患者.记录硬膜外给药前(T0)、给予1%利多卡因5 ml后5min(T1)、给予0.75%罗哌卡因10 ml后5、10、15、25和45min(T2~T6)时的SC基态值(SC0)、针刺非阻滞区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1)和痛觉阻滞区的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SC2).使用ROC曲线、逻辑回归分析评价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区分痛觉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的准确性.结果 与T0时比较,T3~T6时的SC0及SC1的均值明显降低(P<0.05),T1~T6时SC2明显低于SC1(P<0.05).SC反应波的振幅差值ROC曲线下面积为0.928±0.017(P<0.01),特异性与敏感性分别为78%和88%,预测整体准确率84%.结论 SC基态值及反应波振幅差值的变化对定位硬膜外麻醉平面有一定指导作用.

  • 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与喉罩通气在短小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查本俊;吴志云;王永盛;蔡骅;邓莎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与喉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在短小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估计1h内的日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组(面罩组)和喉罩组.记录诱导前(T0)、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1)、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4)、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5) MAP、HR、PET CO2、SpO2、RR和VT;记录插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记录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从麻醉开始至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时出现体动、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以及术后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的患者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维持稳定的RR、VT和PETCO2,T2、T5时喉罩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面罩组(P<0.05),插入鼻咽通气道时间明显短于插入喉罩的时间(P<0.05),一次性插入鼻咽通气道的成功率高于一次性插入喉罩的成功率(P<0.05),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喉罩组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短小日间手术能够维持循环和呼吸的稳定,苏醒迅速,在日间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胸腔内血容积指数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凤仙;刘中杰;徐世元;刘辉;张庆国;许睿

    目的 观察胸腔内血容积指数(ITBVI)在老年食管癌根治术目标导向液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老年患者18例,年龄65~82岁,ASA Ⅰ或Ⅱ级,胸腔内操作期间均行单肺通气.容量治疗以维持合适的ITBVI为目标,监测麻醉诱导前(T1)、诱导后(T2)、侧卧位双肺通气20 min(T3)、单肺通气20 min(T4)、肺复张双肺通气20 min(T5)、平卧位双肺通气20 min(T6)、气管导管拔除时(T7)的心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肺血管通透性(PVPI);监测单肺通气开始后15、30、45、60、75和90 min时连续心指数(PCCI);记录单肺通气时间及尿量.结果 各时点CI均在正常值范围内,但T7时高于T3~T5时(P<0.01),T6时高于T5时(P<0.01);EVLWI均高于正常参考值,T6、T7时低于T4时(P<0.01).PVPI及PCCI均在正常范围内,各时点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肺通气时间为(267.2±39.3)min;术毕尿量为(500.0±157.2)ml.结论 老年患者食管癌根治术中以维持正常ITBVI为目标进行液体治疗,有利于维持心输出量且不增加肺水肿风险.

  • 不同液体预输注对TUEVP患者循环及电解质的影响

    作者:王艳玲;邓小文;麻海春;王虎山

    目的 比较复方乳酸钠、6%羟乙基淀粉130/0.4、4%琥珀酰明胶预输注对维持短时间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 TUEVP)中循环及电解质变化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TUEVP(65 min以内)的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三组,分别于麻醉前30 min内预输注复方乳酸钠(L组)、6%羟乙基淀粉130/0.4(H组)和4%琥珀酰明胶(S组)10ml/kg,术中三组均以生理盐水维持循环稳定.于麻醉前(T0)、膀胱灌洗液用量6 000ml(T1)、12 000ml(T2)、出室前(T3)记录MAP、HR、Na+、K+、血糖等变化.结果 L组总输液量(包括预输注液体量)多于H组和S组(P<0.05).T2、T3时L组MAP明显降低(P<0.05),且T3时明显低于H组和S组(P<0.05).L组Na+浓度随灌洗液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结论 复方乳酸钠麻醉前预输注用于短时程TUEVP手术与6%羟乙基淀粉130/0.4或4%琥珀酰明胶比较,手术的中后期MAP和血Na+浓度呈下降趋势.

  •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麻剖宫产胎儿娩出时母体和胎儿脐血浓度的观察

    作者:姚向国;贾俊香;张运宏;李友炯;梁小玲

    目的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胎儿娩出时脐静脉血、母体静脉血罗哌卡因血药浓度,明确药物胎盘转移情况.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产妇60例,随机均分成H组(0.5%罗哌卡因10 mg)和L组(0.375%罗哌卡因10 mg).胎儿取出后立即抽取胎儿脐静脉血与母体静脉血各3ml,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结果 本方法得线性方程Y=0.280 3X-0.002 2,r=0.999 3,罗哌卡因质量浓度为0.025~2.40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低检测浓度为0.015 mg/L,方法回收率95%~110%(n=5).胎儿娩出时两组母体静脉血罗哌卡因浓度明显高于脐静脉血(P<0.0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操作简便,能够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罗哌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后可在母体静脉血与脐静脉血中检出,蛛网膜下腔罗哌卡因浓度不影响其在母体静脉血与脐静脉血中浓度.

  • 盘外与盘内外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学学;王志剑;翁泽林;喻燕波;顾丽丽;张达颖

    目的 观察和分析盘外与盘内外胶原酶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及其与突出物缩小率的关系.方法 对分别行盘外注射(A组)与盘内外联合注射(B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各150例作回顾性分析.根据Macnab标准评定近、远期疗效;复查CT影像,测量手术前后椎间盘突出指数(IDH),计算出椎间盘突出物缩小率;对Macnab评定结果与突出物缩小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与B组的近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B组的远期疗效优于A组(P<0.05),B组的突出物缩小率明显高于A组(P<0.05),远期疗效与突出物缩小率呈正相关.结论 盘外与盘内外胶原酶注射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盘内外注射的远期疗效及突出物缩小率较单纯盘外注射更显著.

  • 小儿气管内插管时舒芬太尼静注的ED50与ED95

    作者:黎昆伟;佘守章;胡祖荣;邓恋;贾杰;陈祥楠

    目的 测定七氟醚全麻诱导时舒芬太尼为小儿提供满意气管内插管条件的ED50与ED95.方法 选择2~8岁择期行气管内插管全麻患儿100例,ASA Ⅰ级,随机均分为五组,七氟醚诱导后分别给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0.1 μg/kg(S1组)、0.2μg/kg(S2组)、0.3 μg/kg(S3组)、0.4μg/kg(S4组)、0.5μg/kg(S5组)行气管内插管.同时记录插管前1 min(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min(T3)、3 min(T4)、5 min (T5)、10 min( T6) BP、HR及Narcotrend麻醉深度数值变化.在Viby-Mogensen气管内插管条件评价法评价气管内插管条件基础上使用概率单位分析法计算舒芬太尼为小儿提供满意气管内插管的ED50及ED95.结果 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Viby-Mogensen气管内插管条件评价为“优秀”时,结合患儿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阴性作为满意气管内插管条件,舒芬太尼为小儿提供满意气管内插管的ED50为0.305 μg/kg[95%可信区间(CI)为0.239~0.354 μg/kg],ED95为0.598 μg/kg(95% CI为0.484~1.019 μg/kg).结论 在七氟醚呼气末浓度3%时,小儿气管内插管舒芬太尼静注ED50与ED95分别为0.305μg/kg和0.598 μg/kg.

  • 双管喉罩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作者:陈依君;张珏;谢颖;王英伟

    目的 探讨双管喉罩( PLMA)在小儿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择期矫形外科手术患儿300例,随机均分为PLMA组(P组)和气管插管组(T组),经静脉麻醉诱导后,记录两组插入喉罩(导管)成功率、肺通气情况;记录插入前(T1)、插入即刻(T2)、插入后2 min(T3)、拔除喉罩(拔管)前(T4)、拔除即刻(T5)、拔除后2 min(T6)的HR、SBP、DBP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两组插入成功率均为100%.与T组比较,P组机械通气30 min时PETCO2较高;T2、T3、T5、T6时HR较慢,SBP、DBP较低;苏醒期呛咳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PLMA放置成功率高,诱导、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平稳,术中通气情况良好,术后并发症少.

  • 大鼠背根神经节γ氨基丁酸A受体在慢性神经痛中的作用

    作者:冉然;姚尚龙;余开封;王群;顾俊峰;田刚

    目的 观察调控大鼠背根神经节(DRG)γ氨基丁酸A(GABA-A)受体的功能对神经痛动物痛阈的影响,探讨DRG GABA-A受体在神经痛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五组,制作脊神经结扎模型,A组脊神经结扎术后立即于L5 DRG局部运用蝇蕈醇20 μg(50 μl);B组予荷包牡丹碱0.15 μg(50 μl);C组给予蝇蕈醇20 μg+-荷包牡丹碱0.15 μg;D组于脊神经结扎术后5 d DRG局部注射蝇蕈醇20 μg;E组注射生理盐水50μl.于术前1d至术后10 d,每天行行为学检测大鼠术侧后爪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结果 L5脊神经结扎术后动物出现跛足,舔脚等神经痛症状.E组机械痛阈于术后1d开始下降,持续至术后10 d,热痛阈于术后3d开始下降,持续至术后10 d.与E组比较,A组术后各时点机械痛阈和热痛阈明显升高(P<0.05),B组术后1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即明显下降,并持续至术后10 d(P<0.05),且明显低于E组(P<0.05).D组术后6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开始上升(P<0.05),于术后7d达到高峰,术后8d机械痛阈和热痛阈开始下降.结论 DRG GABA-A受体在神经痛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激动GABA-A受体可以预防神经痛的发生,但对已经发生的神经痛只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

  • 异氟醚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大鼠胶质细胞中Toll样受体4表达的影响

    作者:肖志彬;刘文博;吕苗苗;王君;高昌俊;孙绪德

    目的 观察异氟醚预处理对大脑中动脉闭塞( MCAO)模型大鼠胶质细胞中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48只,体重250~300 g,随机均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组)、MCAO模型组(M组)、异氟醚预处理组(I组).2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检测脑梗死容积,分别测定每个视野内TLR4与星形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共存阳性细胞数和TLR4与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共存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M组相比,I组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梗死容积减少,GFAP和OX42阳性细胞数均减少(P<0.05).结论 异氟醚预处理具有脑保护作用,抑制TLR4的表达及胶质细胞的活化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ERK1/2激活参与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王志萍;朱雯;王元琳

    目的 观察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 (ERK1/2)的激活在8%乳化异氟醚后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乳化异氟醚后处理组(EI组)、ERK抑制剂PD98059组(PD组)、乳化异氟醚后处理+PD98059组(EP组)、溶媒DMSO组(D组).除S组外,均采用大脑中动脉阻闭2h,再灌注24 h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恢复再灌注即刻,EI组、EP组腹腔注射8%乳化异氟醚10.5 ml/kg,其余各组注射生理盐水10.5ml/kg.PD组、EP组和D组于再灌注前30 min侧脑室分别注入PD98059和DMSO.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评分),并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及细胞凋亡、p-ERK1/2阳性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EI组NDS评分降低,凋亡细胞减少,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上调(P<0.05);与EI组相比,EP组NDS评分增高,凋亡细胞显著增加,p-ERK1/2表达下调(P<0.05).结论 8%乳化异氟醚后处理通过激活ERK1/2信号通路对抗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 大鼠窒息性心跳停止复苏后脑缺血损伤模型的建立

    作者:高昌俊;张贵和;孙绪德;蒯建科;李云庆;柴伟

    目的 建立稳定的窒息性心跳停止复苏后脑缺血损伤大鼠模型.方法 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六组:假手术组(S组)和窒息组(C5、C6、C7、C8和C9组).C5、C6、C7、C8、C9组分别在窒息5、6、7、8、9 min后进行心肺复苏.记录各窒息组窒息到停循环时间、循环停止时间、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复苏成功率、复苏后生命体征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复苏后第9天,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存活情况.结果 窒息组均发生了循环停止,随着窒息时间延长,循环停止时间与自主循环恢复时间逐渐延长;C5组大鼠全部存活,C6、C7、C8和C9组大鼠复苏成功率分别为91.7%、83.3%、75.0%和33.3%,C9组复苏成功率低于其他各组(P<0.05);C5、C6、C7组复苏后各时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高于C8和C9组(P<0.05).复苏后第9天,与S组比较,C5、C6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不明显,C7组有少量神经元坏死,C8组和C9组大量神经元坏死(P<0.01).结论 窒息8min后进行心肺复苏能够建立稳定的脑损伤模型.

  • 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作者:隋海静;邓琳;杨雪;李文志;林长赋;李冬梅

    目的 观察丙泊酚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er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21只,随机均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D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十丙泊酚组(Dp组)、假手术组(D组).另取21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随机均分为三组:心肌缺血-再灌注组(CI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十丙泊酚组(CP组)、假手术组(C组).DI组和CI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再灌注2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D组和C组只穿线不结扎;DP组和CP组在缺血前10 min静脉泵注丙泊酚6 mg·kg-1·h-1至再灌注结束.测定基础状态及再灌注2h末大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血清及心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结果 与基础状态相比,再灌注2h末DI、Dp、CI、Cp组血清LDH和CK含量升高(P<0.05);与CI组相比,CP组血清LDH、CK、MDA含量降低(P<0.05),且血清和心肌SOD含量升高(P<0.05);与DI组相比,DP组心肌SOD含量升高(P<0.05).结论 丙泊酚减轻正常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但对2型糖尿病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无明显保护作用.

  • 趋化因子CCL2中和抗体在大鼠胫骨癌痛治疗中的作用

    作者:徐幼苗;申文;陈晏;柳娇

    目的 观察鞘内注射趋化因子CCL2中和抗体在胫骨癌痛大鼠治疗中的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 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五组:假手术组(Ⅰ组)、假手术+CCL2中和抗体组(Ⅱ组)、骨癌痛组(Ⅲ组)、骨癌痛+ control IgG组(Ⅳ组)和骨癌痛+CCL2中和抗体组(Ⅴ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注入胫骨骨髓腔建立大鼠胫骨癌痛模型.术后10~12 d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或对照IgG(10 μg/15 μl).测定术前1d,术后1、3、5、7、10、14、21 d各组大鼠自由行走痛评分.另取30只大鼠,分组同前(n=6),术后14 d取材,免疫荧光染色法测定脊髓背角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GFAP)的平均光密度值(MOD).结果 与Ⅲ组相比,Ⅴ组大鼠术后10、14和21 d自由行走痛评分明显降低,术后14 d MOD值明显降低(P<0.01),Ⅳ组对应时点各值无明显变化.结论 胫骨癌痛大鼠鞘内注射CCL2中和抗体能显著减轻自由行走痛并抑制脊髓星形胶质细胞的活化.CCL2可能通过激活脊髓星形胶质细胞参与大鼠胫骨癌痛维持的调控.

  • 芬太尼对胃癌MGC-803细胞E2F-1、p53基因表达的影响

    作者:廖淳杰;覃怡;唐小曼;谢玉波

    目的 观察芬太尼对人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增殖及E2F-1、p5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芬太尼10-4 μmol/L与胃癌MGC-803细胞共同孵育为芬太尼组,未加入芬太尼的胃癌MGC-803细胞孵育为对照组.7d后检测胃癌MGC-803细胞生长增殖的变化,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检测细胞E2F-1、p53基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芬太尼组MGC-803细胞生长增殖缓慢,细胞克隆形成率更低(P<0.05);细胞胞质深染、细胞核固缩、染色质碎裂,出现明显的凋亡表现;细胞E2F-1基因表达增加、p53基因表达减少.结论 10-4 μmol/L芬太尼可抑制胃癌MGC-803细胞的生长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并改变E2F-1、p53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芬太尼 胃癌 E2F-1 P53
  • 全麻诱导下舌体清创缝合术后苏醒延迟一例

    作者:谭伟明

    患者,男,29岁,65kg.因精神失常1年伴自杀倾向2d入院.入院诊断:(1)偏执型精神分裂症;(2)舌咬伤伴坏死;(3)头皮轻度裂伤.入院后给予齐拉西酮20 mg和碳酸锂0.25 g口服每天2次,氯硝西泮2mg、氟哌啶醇10 mg、东莨菪碱0.3mg肌注.治疗1d后转入外科,继续抗精神病治疗,拟在全麻下行舌体清创缝合术.术前谷草转氨酶49.7U/L,Hb 125 g/L,头部CT检查无异常,ASAⅠ级.入手术室患者呈轻度嗜睡状态,呼之应答.开放左上肢静脉输注复方氯化钠,心电监护,测T 37.1℃,BP 110/65mmHg,HR 75次/分,RR 18次/分,SpO2 100%,PETCO2 32 mm Hg.依次静注咪达唑仑2mg、舒芬太尼30μg、维库溴铵5mg、丙泊酚80 mg快速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手术开始加注舒芬太尼50μg,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手术历时45 min.术毕10 min患者自主呼吸恢复,RR、VT均正常.

  • 脂肪乳剂和咪达唑仑联合应用治疗局麻药中毒四例

    作者:郑贵亮;范金花;蒙玉柳

    近年来,由于新型酰胺类局麻药逐渐增多,布比卡因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局麻药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毒性作用发生率逐渐下降.由于一些低年资或见习麻醉医师缺乏经验,在进行局部麻醉操作时,如果误将局麻药注入血管,将有可能发生局麻药中毒.若抢救不及时,后果不堪设想.现将我院成功抢救局麻药中毒4例总结报道如下.

  • 多发性硬化症与麻醉管理

    作者:王玲;拉佈旦白拉;龚玉华;于建设

    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炎性脱髓鞘病,神经轴突脱髓鞘后,结构完整性破坏,神经传导阻滞,从而引发相应的临床症状.MS患者的症状多数是缓解与复发交替进行,临床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围术期的很多因素都可以加重患者的病情,如手术、情绪波动、麻醉和体温升高[1,2].因此,给MS患者的麻醉带来一定困难.本文针对MS患者各种麻醉方法、麻醉药物以及特殊监测技术的选择和相应注意事项进行综述.

  • 普瑞巴林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作者:谢菡;陆丽娟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临床疼痛治疗的难点之一,新型抗癫痫药物加巴喷丁、普瑞巴林等的出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普瑞巴林是继加巴喷丁之后的又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癫痫药,可与中枢神经系统电压依赖性钙通道的Ⅰ型α2-δ亚基相结合,减少钙离子内流,从而减少兴奋性神经递质的释放,进而控制疼痛[1].该药于2004年在美国上市,在我国尚处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研究阶段,本文对其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作者:史宏伟;陈鑫

    对于心脏骤停的患者,传统的心肺复苏(CPR)恢复其心跳和呼吸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如今这一理念正受到挑战.2009年1月Ewy等[1]提出了心脑复苏(CCR)的新概念,标志着CCR概念走上前台,是心脏骤停救治的一次观念变革.CCR强调除颤后先按压,再判断心脏节律.CCR的规范是在电击前以100次/分胸外按压200次,而非直接电击;同样重要的是在电击后判断心脏节律前,先必须继续胸外按压200次,理由是在除颤后虽然心脏正常的节律恢复但心脏不能正常的收缩,还没有产生血压,所以建议立即重新开始胸外按压,帮助心脏恢复收缩功能.

  • 重组活化因子Ⅶ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抑肽酶之后的新型药物

    作者:

    重组活化因子Ⅶ(rFⅦa)初由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凝血因子Ⅷ、Ⅸ缺乏的A型和B型血友病.在欧洲,它的应用范围已经延伸到凝血因子Ⅶ缺乏和血小板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相继有报道,rFⅦa应用于心脏、肝脏、整形外科和泌尿外科手术等说明书以外的范畴.rFⅦa有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致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可能风险,故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仍具有争议.本文对凝血的基本原理、rFⅦa的作用机制以及目前rFⅦa在心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在体研究表明,凝血障碍的临床表现不能为经典的凝血途径所解释.原有的凝血模式忽略了血小板的作用以及血小板膜磷脂引起的凝血酶的释放.新提出的以细胞为基础的凝血模式则描述了凝血的启动、放大以及延伸过程.新的模式是通过辨认带有组织因子的血小板或细胞膜来活化特定的凝血因子.rFⅦa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因为影响因素(血液稀释、pH值、体温、血小板计数和血压等)众多而变得复杂.近的研究证明了rFⅦa适用于心脏手术中的难治性出血,可以减少异体输血、降低二次探查手术的发生率,血栓栓塞的不良反应没有明显增加,但研究证据尚不充分.酸中毒、低体温、血液稀释、血小板耗尽或其他凝血因子缺乏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rFⅦa的疗效.为明确rFⅦa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还需进一步的大型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

临床麻醉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