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单用小剂量奥氮平治疗抑郁症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刘力;秦晓霞;刘盈;范学胜

    在应用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研究中,发现奥氮平对稳定情绪有明显作用,文献[1]指出,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精神患者的抑郁、敌意和自杀倾向有明显疗效,并提出奥氮平可能有抗抑郁效用.目前已有研究表明:奥氮平与氟西汀合用治疗单相抑郁,甚至难治性抑郁症有效[2,3].

  • 抑郁症考

    作者:老乔

    抑郁症是哪种疾病呢?这个问题其实比较复杂.在国外,一般把神经衰弱也归入抑郁症范畴,而国内,对抑郁症的定义基本还处于望文生义阶段,特指那些极端的情绪低落症,尤其是有自杀倾向的那种.这还只是国内外理论界对抑郁症的小小分歧,老百姓对各种时髦的看法则更有创意.譬如前些年,北京澡堂子里泡澡的大叔们是这样评价艾滋病的:这玩意儿不一般,那是人家资本主义国家的时髦,你想得还得不着呢.遇见这样的主儿,咱除了佩服他的阶级觉悟,实在办法不多.抑郁症在国内的遭遇,大抵和艾滋病有一拼.

  • 十项健康警示

    作者:徐鑫;林泽

    健康警示一:抗抑郁药可能增加自杀风险."是药三分毒",一些原本治病救人的药品会带来不良副作用,反而成为夺人性命的"毒药".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首次承认,抗抑郁药会使某些儿童和青少年出现自杀倾向.专家指出,抗抑郁药物会过度刺激大脑,让人处于类似梦游状态,失去控制.

  • 产后抑郁的健康教育

    作者:唐志宏;聂敏

    国外有文献报道其发病率为10%~16%[1],国内报道为15%[2],主要表现为悲伤、沮丧、哭泣、孤独、恐惧、焦虑、易怒、自责、生活能力下降、不能履行母亲的职责,对生活缺乏信心等,同时伴有头晕、乏力、食欲不振等躯体特征,更为严重者有自杀倾向.

  • 医疗机构安全保障义务之探讨

    作者:余怀生

    案例背景
      案例一
      2013年8月12日,徐女士因病在成都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同年10月16日,该院在徐女士的护理记录单上注明:“该病员有自杀倾向,告之家属,已知晓,需24小时家人陪伴。”10月24日上午,徐女士在无现场目击者的情况下从所在病房内的厕所窗口坠楼身亡。其家属将医院起诉到法院。

  • 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的临床评价

    作者:徐中利

    目的:评价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方案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于2014年10月~2016年5月本院接收的66例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掷骰子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和实验组(34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帕罗西汀治疗,实验组在此用药基础上应用无抽搐电休克联合治疗.对比与分析两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抽搐电休克与帕罗西汀联合应用对治疗伴自杀倾向的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非常理想,有助于降低患者抑郁评分,安全性高.

  • 针刺治疗抑郁验案两则

    作者:高希言;史智君

    抑郁症属于情志病,以持久心境低落、思维迟缓为特征,常伴有焦虑、睡眠障碍及躯体不适等,由于精神或心理压力过大,无法宣泄或受到惊吓时易患。患者常不愿与人交往,严重者可产生幻觉或自杀倾向。抑郁症是综合医院门诊常见的精神疾病,患病率约为12%~40%[1]。现今由于学习压力过大,青少年患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临床应用针灸如“七神针”等治疗抑郁症取得满意疗效[2]。运用针灸治疗抑郁症,安全、易被患者接受,现将2例抑郁症患者治疗方法介绍如下。

  • 60例自杀倾向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干预

    作者:吴文利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自杀的护理干预,降低自杀成功率,保证患者安全.方法 对住院抑郁症患者全面评估,并给予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死亡10%,自杀未遂50%,自杀意念40%,降低了自杀成功事.

  • 从肝论治抑郁症57例临床观察

    作者:熊抗美;赵志付;刘国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郁证"范畴.以心境恶劣,兴趣低落或丧失,精神疲惫,思维行为迟缓为特点,常伴有睡眠障碍,性欲减退,消化功能减弱,植物神经紊乱表现和躯体不适,严重者可有自伤、自杀倾向.

  • 心理健康症状对大学生自杀倾向预测模型的构建

    作者:吴连海;王萍;王磊;牟宏玮;王树涛

    目的 构建大学生自杀倾向的预测模型.方法 随机抽取某高校90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争自编大学生自杀倾向调查问卷.结果 心理健康症状对自杀倾向存在0.79的直接预测效应.自杀倾向、自杀意念、自杀企图和自伤想法与心理健康症状及抑郁、焦虑和精神病性等相关较高.结论 建立心理健康症状对自杀倾向预测模型.

  • 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比较研究

    作者:林万贵

    目的比较强迫症与伴强迫症的精神分裂症的多项指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61例强迫症和28例伴强迫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的起病年龄、病程、住院时间、家族史、自杀倾向,EGG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在平均起病年龄和平均病程等无显著差异,在平均住院时间上有显著差异.结论①OCD痛苦程度高于Sch+OCD.②Sch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及家族史.③Sch+OCD与OCD症状类型有差异.

  • 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研究

    作者:宋专茂;冯冬梅

    目的探讨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方法采用卡特尔16PF人格测验对经过确诊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和随机抽取的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进行测试,然后进行人格特征比较.结果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在乐群性(A)、稳定性(C)、敢为性(H)、怀疑性(L)、忧虑性(O)、紧张性(Q4)和次级因素适应与焦虑(X1)、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X3)、心理健康状态(Y1)等方面与同年级普通大学生组之间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的差异;并且有自杀倾向大学生组在乐群性(A)、稳定性(C)、恃强性(E)、敢为性(H)、世故性(N)因素方面属于低分特征,而在敏感性(I)、怀疑性(L)、忧虑性(O)和紧张性(Q4)因素方面则属于高分特征.结论有自杀倾向的大学生表现出内向、孤独、紧张、情绪不稳、胆怯、敏感、做作、刻板、忧郁、怀疑、刚愎、自责、焦虑不安、不满境遇、朋友少、常感挫折气馁、易于激动、神经质等特征.

  • 军人自杀倾向评估问卷的初步编制

    作者:李连杰;吴宁;赵晋丰;武小梅

    目的 编制一个适用于军人自杀倾向评估的问卷,为部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杀预防提供参考工具.方法 以Mann等提出的自杀应激-易感模型为理论依据,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专家评定,编制出包含85个题项的初始问卷,利用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全面考察问卷的心理测量学特征.结果 形成了包含9个维度共36个题项的军人自杀倾向评估问卷.9个维度可解释总方差的57.044%,项目载荷在0.515 ~0.785之间;问卷的Cronbach α系数、分半信度为0.834、0.681,各维度的Cronbachα系数、分半信度分别在0.546 ~0.785、0.517 ~0.748之间;各维度与问卷总分相关密切(r =-0.284 ~0.734),而各维度之间呈中低度相关(r=-0.041 ~0.453),均表明问卷的内容效度较好.结论 军人自杀倾向评估问卷信效度指标基本达到了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军人自杀倾向评估的工具,但仍需进一步加以修订和完善.

  • 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

    作者:安静;黄悦勤;童永胜;李献云;杨甫德

    目的:探讨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之间的关系,为预防自杀提出理论依据和实证经验.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天津和山东的城乡居民共1172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般情况调查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I-CV)和巴瑞特冲动性人格量表(BIS)来了解被试的自杀意念、自杀倾向和冲动性.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冲动性人格特质与自杀意念强度和自杀倾向的关系.采用Bootstrap程序对自杀意念在冲动性人格与自杀倾向间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居民忧郁时的自杀意念率是18.1%.BSI-CV得分与BIS得分呈正相关(r=0.14、0.15,均P<0.001).中介效应检验显示,自杀意念在冲动性与自杀倾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96%.结论:冲动性人格特质通过影响个体的自杀意念,进而影响自杀倾向,因此有必要对高冲动性和自杀意念强的个体予以关注,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

  • 震后9个月部分受灾群众精神痛苦现况调查

    作者:马宁;何鸣;梁光明;向虎;王荣科;吴霞民;管丽丽;王瑞儒;谢永标;林红;程文红;党卫民;张燕;李凌江;马弘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的精神痛苦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找快速评估抑郁发作、自杀倾向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方法.方法:利用方便取样,对绵阳永兴板房区和秀水镇农村的受灾群众(n=321)进行三步梯度评估.(1)使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20,SRQ20)及PTSD筛查表(7-items Screening Scale for PTSD,PTSD7)对所有受试进行初步筛查;(2)对SRQ20 ≥ 10分或PTSD7 ≥4分者进行抑郁(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Mini-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中文版"自杀倾向"评定,对PTSD7≥4者还进行MINI"PTSD"诊断评估;(3)对SDS评分≥50者进行MINI"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结果:(1)315人完成评估,其中SRQ20评分≥10或PTSD7评分≥4者占53.0%;SDS评分≥50者占37.1%,其中存在自杀倾向者18.4%;符合MINI目前抑郁发作及PTSD者分别占25.7%和27.3%,两者共病18.1%.(2)永兴板房区受试PTSD7评分及MINI"PTSD"检出率均高于秀水镇受试[(3.6±1.8)vs.(2.9±1.7),33.0%vs.16.0%;均P<0.001].(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震时躯体受伤是目前抑郁发作(OR=2.579)和PTSD(OR=1.917)的危险因素;震后搬迁次数是PTSD的危险因素(OR=1.189).结论:(1)震后9个月受灾群众仍存在明显的抑郁发作、PTSD及自杀倾向.震时躯体受伤对抑郁发作和PTSD有长期影响,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进PTSD发生及症状加重.(2)SRQ20及PTSD7与MINI结合使用可作为灾后精神痛苦的快速评估方法.

  • 汶川震后14个月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作者:谢永标;马弘;马宁;何呜;梁光明;向虎;吴霞民;管丽丽;王瑞儒;林红;程文红;贾福军;党卫民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态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参加卫生部-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汶川震后社会心理支持项目”培训与心理干预的6个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307人.先用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健康自评问卷( SRQ20)及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表( PTSD7)进行调查.然后,对SRQ20≥10分或PTSD7≥4分者均进行国际神经精神科简式访谈问卷(MINI)的抑郁发作和PTSD诊断评估以及自杀倾向评定.结果:SRQ20≥10或PTSD7 ≥4者81人.在完成MINI抑郁发作诊断评估的51人中,符合目前抑郁发作7人;在完成PTSD诊断评估的61人中,符合PTSD发作7人;两者共病3人.在完成自杀倾向诊断评估的62人中,存在自杀倾向10人.不同性别和年龄组之间的抑郁发作、PTSD和自杀倾向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安置点之间的PTSD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北川的检出率(40.0%)高.搬迁次数是灾区基层医务人员精神痛苦的危险因素(OR=1.24).结论:震后14个月后,极重灾区县基层医务人员仍存在明显的精神痛苦,少数人存在抑郁发作、创伤后应激障碍及自杀倾向.震后多次搬迁可能促使精神痛苦的发生及症状加重.

  • 干扰素致精神异常58例的临床分析与护理

    作者:国香云;马晓静;张春花

    精神异常是干扰素诱发的为严重的副作用,病人可出现性格改变、抑郁、烦躁、幻听、幻觉等表现,甚至出现自杀倾向,危及病人生命安全,有必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我们对干扰索致精神异常的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

  • 伴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作者:朱孔美;王传玲;林秀云;王东

    目的:分析伴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和人院两周内观察到的患者病情,对2010年1月调查问卷和人院期间诊断为抑郁症并伴有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患者165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伴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自杀意念及自杀行为较高,具有易激惹、攻击破坏行为、反抗医护人员管理的特点.结论:伴自杀倾向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临床表现有其特殊特点,相应的在护理工作中应据其特殊性,采取有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

  • 16例住院精神病人自杀死亡的临床分析

    作者:涂哲明;刘波

    自杀是自愿并主动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1].世界各国自杀死亡率不同,统计表明经济发达国家中,英美较低,约为10人/10万人,而日本较高,为英美的2倍,我国约为每年23人/10万人,属自杀死亡率较高的国家[2].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精神病患者中有自杀倾向者较多,由于在住院期间有良好的医疗护理条件,故自杀死亡者并不多.但精神病人自杀往往很突然,方式多样,防不胜防.为了提高精神科医生对自杀相关问题的警惕性,作者特对我院近32年来自杀死亡的16例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报告如下:

  • 精神科患者自杀倾向护理体会

    作者:杨煦

    目的:探讨精神科患者自杀倾向的心理特点和护理策略.方法:总结我院2009年7月~2012年4月自杀倾向患者48例的护理措施及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均未酿成自杀事件.结论:积极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及时阻止精神科患者自杀事件的发生.

153 条记录 1/8 页 « 12345678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