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鼻咽通气道对比联合喉罩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作者:朱小兵;吴论;彭学强;王冲;王根保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喉罩置入与联合鼻咽通气道置入在高龄患者股骨近端行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中山市中医院2013年7月至2016年11月期间股骨近端骨折拟择期行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的高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神经阻滞联合喉罩组(H组,n=21)和神经阻滞联合鼻咽通气道组(B组,n=21).两组患者在超声引导下行单侧腰丛+骶丛神经阻滞后,H组保留自主呼吸喉罩全麻;B组轻度镇静置入鼻咽通气道,面罩给氧.维持两组患者术中脑电双频指数(BIS)60~75,记录患者手术和麻醉情况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情况.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与H组相比,B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明显减少,低血压发生率降低,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减少,术后拔除喉罩(鼻咽通气道)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H组患者术后7 d 4例出现肺部感染,其中2例转重症监护室治疗;两组患者术后7 d内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联合喉罩麻醉比较,超声下腰骶丛神经阻滞联合鼻咽通气道用于高龄患者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可显著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缩短出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结局.

  • 探讨鼻咽通气道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

    作者:印武;黄启文;熊桂林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道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70例择期眼科手术患儿,采用鼻咽通气道保证呼吸,分别记录基础麻醉前(T0)和置人鼻咽通气道麻醉后1min(T1)、5min(T2)、10min(T3)、20min(T4)、30min(T5)时患儿的SBP,DBP,HR,SPO2,PetCO2,VT,RR.结果 T2、T3时,VT与T0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监测结果与T0比较均无明显差距(P>0.05).结论 应用鼻咽通气道在小儿眼科手术麻醉中,能防止舌后坠、痰堵以及反流误吸,保证呼吸道通畅;且对咽喉部刺激小,可尽快拔管.作者认为此方法安全可行.

  • 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在困难面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凌云;薛建军;王东红;王世太;李岩

    目的 探讨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在困难面罩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 择期行全身麻醉手术预测有困难面罩通气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面罩通气组(M组)和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组(SM组),每组23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诱导后1、2、3min观察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气道压,记录使用喉罩例数,并计算通气满意率.结果 M组诱导后3 min心率、MAP明显高于SM组[(102 ±22)次/min比(81±15)次/min、(116±36)mmHg(1 mmHg=0.133 kPa)比(82±18) mmHg],诱导后2、3 min SpO2明显低于SM组(0.900±0.016比0.950±0.024、0.880±0.026比0.960±0.026),诱导后1、2、3 min平均气道压明显高于SM组[(19±2)cmH2O(1 cmH2O=0.098 kPa)比(8±2)cmH2O、(24±2)cmH2O比(9±2)cmH2O、(32±13)cmH2O比(10±2)cmH2O],通气满意率明显低于SM组[34.8%(8/23)比95.7%(22/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组4例患者使用喉罩,SM组无使用喉罩患者.结论 面对困难面罩通气患者,小面罩复合鼻咽通气道通气较常规面罩通气能达到更佳的通气效果.

  • 80例OSAHS手术后留置鼻咽通气道的观察与护理体会

    作者:刘凤荣;陈钢;白雪梅;孙宁;吴慧莉

    目的 总结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术后留置鼻咽通气管的护理.方法 选择煤炭总医院2008年1月~2012年12月手术治疗的OSAHS患者80例,分析患者通气道留置依从情况、通气道位置变化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总结护理要点.结果 患者全部接受了通气道治疗并按预定时间拔出.其中9例术后24 h内有通气道移位;2例24 h内出现通气道完全阻塞;5例在48 h拔出时发现通气道内部分堵塞;3例患者出现呼吸困难,6例患者出现咽刺痛,检查发现通气道远端抵住下咽组织和气道位置过深.结论 规范化的护理是确保OSAHS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风险的关键,是OSAHS患者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 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研制及应用

    作者:江伟;杨建平

    目的:研制一种可减轻对鼻腔黏膜损伤的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并应用于临床.方法:在传统鼻咽通气道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在导气管上均匀开有6~8个直径为导气管外径1/2大小的圆形侧孔,将咽端的端口设计为45.斜面的斜口结构,其咽端斜口朝向弧形结构的导气管所在弧面的左侧或右侧.观察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结果:采用侧孔型鼻咽通气道的病例全部顺利进行通气,置入顺利,通气效果良好,无明显并发症.结论:侧孔型鼻咽通气道在临床应用中安全、可靠、效果好,并发症少.

  • 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应用

    作者:高颖;张雨洁;张晔;田鸣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用于全身麻醉诱导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40例有潜在面罩通气困难(上气道梗阻)且需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并记录2组入室时(T1)、麻醉诱导前(T2)、麻醉诱导后1 min(T3)、麻醉诱导后2 min(T4)、麻醉诱导后3 min(T5)及气管插管后1 min(T6)的生命体征(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通气相关指标(经皮血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气道峰压),并进行对比.结果 在T4时鼻咽通气道组呼气末二氧化碳高于对照组(t=2.315,P<0.05),在T4、T 5时鼻咽通气道组气道峰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030、2.194,P值均<0.05),表明鼻咽通气道组通气效果优于对照组.鼻咽通气道组在T 5时鼻咽通气道组心率低于对照组(t=2.048,P<0.05),其余时刻2组患者的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诱导期应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是安全有效的.

  • 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与喉罩自主呼吸的比较

    作者:吴志云;查本俊;王永盛;张诚华;邓莎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面罩和喉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 择期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患儿7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2组(n=36):鼻咽通气道-面罩组(M组)和喉罩组(L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0 mg/kg和芬太尼2.0μg/kg,保留自主呼吸,意识消失后扣上面罩,吸入2 L/min氧气和3%七氟醚,BIS值50 ~ 60时,L组置入2号喉罩,M组经左鼻腔置入鼻咽通气道并扣紧面罩,连接麻醉机行紧闭循环自主呼吸,切皮前5 min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术中吸入七氟醚,维持BIS值40 ~ 60.于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3min、成功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切皮即刻、切皮后3 min、拔出喉罩或鼻咽通气道即刻测定MAP、HR、PETCO2和SpO2,记录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成功情况、苏醒时间、离开手术室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L组比较,插管、拔管时M组MAP、HR降低,置入鼻咽通道时间较短且一次性置入成功率(100%)明显升高,患儿躁动评分及拔管后上呼吸道梗阻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面罩自主呼吸下丙泊酚-芬太尼-七氟醚静吸复合全麻用于小儿短小手术,易于建立人工通气道并可维持自主呼吸,对循环功能影响轻微,还可明显减少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其效果优于喉罩自主呼吸方式.

  •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骨水泥致心跳骤停1例分析

    作者:姜鹤;宋育泽;叶青山

    1病历摘要
      患者:女68岁体重44kg,因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拟在细针腰麻下行右全髋置换术(骨水泥型)。患者ECG:大致正常心电图,监护仪ECG房早;血常规示:HGB:104g/L,Hct:29.7%血生化:K+3.52 mmol/L;Na+128mmol/L;Cl-93 mmol/L;Ca2+2.1mmol/L; GLU:7.54mmol/L;胸部CT示:肺间质纤维化,肺气肿,肺心病不除外,右上肺陈旧性结核心脏超声心动图:E F:69.3%,主动脉瓣、三间瓣、肺动脉瓣微量返流,左室舒张功能减退。一般情况良好,ASAIII级。患者入室意识清楚,开放上肢静脉,测量血压(BP)120/70mmHg,心率(HR)76次/min,SpO298%。行右颈内静脉及桡动脉穿刺并监测ECG,连续动脉血压,CVP SpO2。患者右侧卧位,取L3~4行25G细针穿刺,于蛛网膜下腔注入等比重液0.5%布比卡因2ml+芬太尼50ug。麻醉平稳测平面至T 6,手术开始1 h后完成股骨干扩髓,髓腔冲洗, BP 115/60 mmHg, HR 60次/ min, SpO299%,。髓腔灌入骨水泥后约3 min后,患者心率迅速降低,低至26次/ min, BP 45/25 mmHg, SpO280%,随之自主呼吸消失呼之不应,立即翻身仰卧位行心肺复苏,置入鼻咽通气道辅助呼吸,6分钟后HR 101次/ min, BP 98/55 mmHg, SpO2100%,20分钟后呼之能应,生命体征稳定至手术结束。术中共输入复方氯化钠1000m l ,琥珀酰明胶500m l,出血量700m l ,尿量500m l。抢救期间分次静脉给予阿托品1m g,肾上腺素1m g,甲泼尼龙200u g,持续泵注去氧肾上腺素,丙泊酚8m g,5%碳酸氢钠50ml,葡萄糖酸钙2g,输红细胞悬液400ml。遂后康复出院。

  • 两种通气道对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老年病人呼吸循环影响

    作者:韦宏文;闭金玉;黄光梅;潘春柳

    [目的]观察对比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置入鼻咽通气道与口咽通气道通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择期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老年病人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置入鼻咽通气道通气,对照组置入口咽通气道通气。观察两组病人通气道置入前1 min(T0)、置入后1 min(T1)、置入后5 min(T2)、清醒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 2)的变化。[结果]观察组 T1时 MAP,HR 较 T0时升高(P <0.05),对照组 T3时 MAP,HR 较 T0时明显升高(P <0.01);观察组 T1时 MAP,HR 较对照组 T1时升高(P <0.05),对照组 T3时 MAP,HR 较观察组 T3时明显升高(P <0.01);两组病人通气道置入后各时间点 SpO 2较 T0回升(P <0.01)。[结论]老年病人全身麻醉术后舌后坠时置入鼻咽通气道通气,能快速解除舌后坠引起的上呼吸道梗阻,保持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对老年病人循环影响较小。

  • 鼻咽通气道在鼻源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徐晓标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道(NPA)在鼻源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鼻源性阻塞性OSAHS患者13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5 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鼻功能性手术,对照组术后未放置NPA,观察组术后放置NPA.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评分及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鼻疼痛感、头痛、咽干痛、换药时疼痛、鼻阻塞感等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低血氧饱和度(LSa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率压积(RPP)等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源性阻塞性OSAHS患者术后放置NPA可保持患者鼻腔通畅,减少上呼吸道阻塞,减轻患者痛苦,保证了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避免低氧血症的发生.

  • 三种非气管内插管全麻在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查本俊;谢平;尧云;庄海滨;王永盛

    目的 将三种非气管插管全麻应用于学龄前儿童腹股沟斜疝手术并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讨更适合学龄前儿童的麻醉方法.方法 75例腹股沟斜疝患儿,ASA Ⅰ~Ⅱ级,年龄3~6岁,择期行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随机分为氯胺酮-丙泊酚全麻组(A组)、喉罩-七氟烷全麻组(B组)和面罩下静吸复合全麻组(C组).记录麻醉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02)、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并记录置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患儿清醒时间和离开手术室的时间以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患儿例数.结果 A组患儿麻醉后各时点MAP、HR明显高于麻醉前及对应时点B、C两组患儿(P<0.05),置入、拔出喉罩或鼻咽通气道时B组患儿MAP、HR明显高于C组患儿(P<0.05),三组患儿麻醉后PETCO2均高于麻醉前,A组患儿一直维持相对较高水平,而B、C两组患儿逐渐降低恢复至麻醉前水平.置入鼻咽通道的时间明显短于置入喉罩的时间(P<0.05),一次性置入鼻咽通道的成功率也明显高于一次性置入喉罩的成功率(P<0.05),B、C两组患儿清醒时间和出室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P<0.05),而B、C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JP>0.05),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A、B两组(P<0.05).结论 面罩下非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能保持呼吸道的通畅,具有操作简单、对全身影响小、麻醉平稳、苏醒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经鼻咽通气道吸痰与常规方式吸痰的对比观察

    作者:贵艳玲;张林霞

    目的 探讨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的临床疗效、呼吸道粘膜损伤情况及病人耐受性.方法 选择ICU病人120例,随机分为经鼻咽通气道吸痰组(鼻咽组)及常规吸痰组(常规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常规经口腔、鼻腔吸取呼吸道分泌物;鼻咽组在设置了鼻咽通气道后同样采用中央负压吸引,吸痰管经鼻咽通气道吸取呼吸道分泌物;观察吸痰前及吸痰后20 min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吸痰间隔时间、有无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前PaCO2、Sa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PaCO2吸痰后下降,SaO2升高,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PaCO2下降、SaO2升高程度大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鼻咽组吸痰间隔时间、粘膜损伤发生率及病人不耐受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经鼻咽通气道吸痰在临床吸痰效果、降低粘膜损伤及病人耐受性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方式吸痰,而且可以解除上呼吸道阻塞,置入方法 简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鼻咽通气道在无痛人流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丽丹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道对于非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患者麻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 A组)采用鼻咽通气道供氧,对照组( B组)采用单纯普通鼻导管通气。比较麻醉过程中两组各时刻点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血氧饱和度( 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浓度( PET CO2);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术中上呼吸道梗阻、体动反应及术后口鼻咽部不适)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趋势一致,且均能保持稳定,各时刻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pO2降低及PET CO2升高情况、需要辅助通气的次数明显降低( P<0.01)。两组患者术中都未出现明显的体动反应;两组患者苏醒时间相当;术后观察组少部分患者诉鼻咽部轻微不适,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应用于非气管插管静脉全身麻醉下行无痛人流术的患者,能够更好地保证呼吸功能的平稳,增加其麻醉安全性。

  • 鼻咽通气道在急重症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恢复期的应用

    作者:刘喜成;张秋丽;张中军;刘占立;李亚丽

    目的:观察恢复期早期拔除气管导管并置入鼻咽通气道对预防急重症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拔管期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急诊行脑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GCS评分8~10分,ASAⅢ~Ⅳ级,随机分为鼻咽通气道组( A组)、口咽通气道组( B组)和手托下颌组( C组),每组20例。记录三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前( T0)、置入鼻/口咽通气道( C 组手托下颌)后1 min ( T1)、5 min( T2)、10 min( T3)和20 min( T4)的SpO2、HR、SBP、DBP、PaCO2、血浆肾上腺素( E)及去甲肾上腺素( NE)浓度(桡动脉血),并观察拔管后20 min内的不良反应包括呛咳、躁动、恶心呕吐及喉痉挛等。结果 T1时B组HR、SBP、DBP、PaCO2、血浆E及NE浓度高于A组和C组( P<0.05),A组HR、SBP、DBP、PaCO2、血浆E及NE浓度略高于C 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T2、T3、T4时B组和C组HR、SBP、DBP、PaCO2、血浆E及NE浓度高于A组(P<0.05)。 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应用有利于急重症脑动脉瘤栓塞术患者全麻苏醒期,可有效地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并减轻患者拔管期的不良反应。

  • 鼻咽通气道在肥胖患者无痛胃镜的应用

    作者:石珍珍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道对肥胖患者行无痛胃镜检查麻醉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60例择期行无痛胃镜的肥胖患者,观察组(30例)为静脉麻醉过程中采用鼻咽通气道供氧,对照组(30例)采用普通鼻导管通气.比较麻醉过程中两组血氧饱和度、呛咳、检查时间及清醒时间.结果 两组的呛咳和检查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低氧血症的发生率、辅助通气次数明显降低,其清醒时间更短(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供氧可以明显降低肥胖患者无痛胃镜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 鼻道扩充器的制作和应用

    作者:宋修响;张丽峰

    鼻道检查、经鼻气管插管、经鼻鼻咽通气道的放9.55mm;后缓扩充部(5) 长25 mm,外径由9.55 mm 逐置等是常用的医疗项目,进行上述项目时必须对病人步降低至7 mm;后段(6) 长70 mm,外径7 mm;尾进行鼻道扩充.但目前无鼻道扩充器,鼻道扩充多采部接连接座(7),连接座内径、锥度与标准注射针头用纱布条、棉棒等代替,临床鼻道扩充非常不便,且连接座的内径、锥度相同,连接座(7) 内腔与中间鼻道扩充效果受到影响,有较多隐患.我们通过工作注药通道(8) 相通;中间注药通道(8) 内径1 mm,长实践摸索总结,自行制作了一种鼻道扩充器,本文主175 mm.要介绍这一鼻道扩充器的结构和使用.

  • 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与喉罩通气在短小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查本俊;吴志云;王永盛;蔡骅;邓莎

    目的 比较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与喉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在短小日间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估计1h内的日间手术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组(面罩组)和喉罩组.记录诱导前(T0)、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1)、插入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2)、切皮时(T3)、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前1 min(T4)、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即刻(T5) MAP、HR、PET CO2、SpO2、RR和VT;记录插入喉罩或鼻咽通气道的时间和一次成功率;记录清醒时间和离院时间,从麻醉开始至拔出鼻咽通气道或喉罩时出现体动、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以及术后出现咽痛、吞咽困难和声音嘶哑的患者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维持稳定的RR、VT和PETCO2,T2、T5时喉罩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面罩组(P<0.05),插入鼻咽通气道时间明显短于插入喉罩的时间(P<0.05),一次性插入鼻咽通气道的成功率高于一次性插入喉罩的成功率(P<0.05),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喉罩组高于面罩组(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复合面罩通气下静吸复合全麻用于短小日间手术能够维持循环和呼吸的稳定,苏醒迅速,在日间手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经鼻咽通气道供氧对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

    作者:王国军;周宁;张继刚;何绍明

    目的 观察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经鼻咽通气道连接麻醉机供氧的临床效果.方法 40例全麻下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N组术中经鼻导管供氧,NP组经鼻咽通气道连接麻醉机供氧;两组氧流量均为3 L/min.麻醉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0.05-0.10 mg,继以靶控浓度2.5-4.0 μg/ml持续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后插入鼻咽通气管,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术中BP、HR、SpO2和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 与N组相比,NP组呼吸抑制和需要面罩辅助呼吸次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全麻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经鼻咽通气道连接麻醉机通气方法简便、供氧效果良好,有利于术者操作.

  • 鼻咽通气道对无痛胃镜患者SpO2的影响

    作者:龚华渠;蔡琳;代雪梅;巩固

    目的:探讨鼻咽通气道对无痛胃镜患者Sp02的影响.方法:将700例患者随机分为鼻导管通气组(A组)和鼻咽通气道组(B组).观察两组患者无痛胃镜术中SpO2的改变.结果:B组术中SpO2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鼻咽通气道可较好地保持术中患者SpO2,是保证患者呼吸安全的有效措施.

  • 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查本俊;谢平;吴志云;邓莎;熊华平

    目的 探讨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在乳腺肿块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按不同的通气方式分为2组.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组(A组)30例,喉罩组(B组)30例.观察2组患者诱导前(T0)、插入通气罩即刻(T1),插入通气罩后5(T2)、10(T3)min及手术开始后5(T4)、10 (T5)min和拔出通气罩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PETCO2)和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记录2组患者苏醒时间(停用七氟醚至呼之睁眼)、拔除通气罩的时间(停用七氟醚到完全苏醒)及不良反应(术中上呼吸道梗阻、反流误吸、体动及术后咽部不适)的发生等情况.结果 2组患者诱导后均能较好的保留自主呼吸.B组患者在T1、T6时间点HR、MAP均较A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在T1、T2时间点PETCO2均较T0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在T2、T3时间点使用七氟烷吸入的浓度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苏醒时间、拔除通气罩时间与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术后咽部不适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通气道联合面罩通气能够安全、有效的运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中.

38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