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ic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2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2007
  • 国内刊号: 11-93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宁利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白化病儿童的视功能及眼球震颤波形分析

    作者:白大勇;施维;崔燕辉;张诚玥;胡曼;李莉

    目的:探讨白化病儿童的视力、双眼视功能及眼球震颤的类型与检测方法。观察红外视频眼球震颤仪对儿童眼球震颤波形的分析能力及眼球震颤与视力的关系。方法使用MG6B-5型LED光源放大镜对23例(46只眼)白化病儿童进行检测,对全部患者均行视力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彩色眼底照相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 )。对其中10例(20只眼)患者行Y-II型眼震仪检测,4例(8只眼)行EYELIN眼动仪检测。对其中16例(32只眼)患者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测。对其中13例(26只眼)患者行Inami同视机、Titmus立体视功能检查。裸眼视力和平均矫正视力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视力的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眼球震颤频率、振幅及震强以均数±标准差( x-±s)描述,与矫正视力的相关性分析,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结果研究发现所有受检的白化病儿童均具有白公样眼底;均具有眼球震颤;其中有21例患者可见皮肤及毛发缺乏色素;全部23例(46只眼)白化病儿童裸眼视力均值为(0.12±00.6),矫正视力均值为(0.13±0.09),经配对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0,P>0.05)。13例(26只眼)行Inami 同视机检测、Titmus 立体视功能检查,发现11例(22只眼)具有I级视功能,占84.62%,2例(4只眼)具有II级视功能,占15.38%,1例(2只眼)具有III级视功能,占7.69%;可辨认Titmus立体视动物者4例(8只眼),占30.77%,立体视圈者3例(6只眼),占23.08%。按照眼震波形进行分类,发现单纯冲动型眼球震颤者9例(18只眼),占45%,单纯钟摆型眼球震颤者9例(18只眼),占45%。结论通过皮肤毛发检测和眼底检查可以区分眼皮肤型白化病( OCA)和眼型白化病( OA)。白化病儿童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损伤严重,眼震多为水平冲动和钟摆样,可以使用红外视频眼震仪对白化病儿童的震频、振幅、震强及波形进行精确地量化检测。

  •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及其与视力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李婷;宋艳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评估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MD)的疗效及其与视力相关性。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诊断为渗出型AMD患者33例(33只眼)进行研究。其中,男性20例(20只眼),女性13例(13只眼),年龄51~79岁,平均年龄66岁。全部33例(33只眼) AMD患者的玻璃腔内注射0.05 ml(0.5 mg)的雷珠单抗(Ranibizumab)注射液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小数记录法)检查并记录手术前后的佳矫正视力;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进行检查后,测量并计算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平均佳矫正视力和CNV荧光素渗漏面积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术前术后组间比较。平均佳矫正视力和CNV荧光素渗漏面积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描述。结果全部33例(33只眼) AMD患者,治疗前平均佳矫正视力为(0.15±0.15),治疗后平均佳矫正视力提高为(0.24±0.18)。经t检验,治疗前后平均佳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8,P<0.05)。治疗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为(11.64±10.04)mm2,治疗后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减小为(8.64±8.00)mm2,经t检验,治疗前后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1,P<0.05)。术前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具有相关性(r=-0.51,P<0.05),术后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也具有相关性(r=-0.55,P<0.05)。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渗出型AMD可减小CNV病变面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 AMD患者的佳矫正视力与术前CNV荧光素渗漏面积具有相关性。 FFA检查,可以为AMD的治疗和预后提供有效信息。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Ⅱ型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葛庆曼;解孝锋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继发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在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眼底病科就诊的Ⅱ型视盘血管炎合并黄斑水肿的患者16例(16只眼)。其中,男性10例(10只眼),女性6例(6只眼)。全部患者均予一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治疗,随访3~6个月。治疗前后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联合前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检查。采用t检验的方法,比较治疗前后的黄斑中心厚度。结果治疗前,患者视力检查结果为:<0.1者3例(3只眼),≥0.1且<0.2者5例(5只眼),≥0.2且<0.3者5例(5只眼),≥0.3者3例(3只眼)。眼底检查结果为: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视盘水肿,边界模糊,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神经纤维层火焰状出血,黄斑弥漫性水肿。 OCT检查结果:患者视网膜黄斑区中心部厚度为589~1098μm,平均为(864.39±58.17)μm。FFA检查显示患者视网膜静脉循环时间明显延长,静脉主干沿途明显荧光着染,黄斑部荧光积存。治疗后,患者视力均有提高。视力提高>3行者15例(15只眼),占93.75%。其中,男性10例(10只眼),女性5例(5只眼);视力提高1~3行者1例(1只眼),为女性患者,占6.25%。总有效率为100%。眼底检查结果:全部患者视盘水肿减轻或消退,出血大部分或全部吸收,黄斑水肿减轻或消退。 FFA检查结果:所有患者视网膜出血减少,荧光素渗漏减少。 OCT检查结果:全部患者视网膜黄斑区中心部厚度(CRT)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降低,平均厚度为(263.69±87.28)μm。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50,P<0.05)。随访期间无黄斑水肿复发。结论应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玻璃体腔注射治疗Ⅱ型视盘血管炎继发的黄斑水肿,具有注射次数少、可快速改善视功能及作用稳定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microRNAs 的差异性表达在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陈永铃;崔颖;卢亚梅;周元清;曾凤;刘佳;刘家艳;邓洁飞

    目的:探讨microRNAs的差异性表达在原发性及复发性翼状胬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清远市人民医院)眼科行住院手术治疗的翼状胬肉与眼外伤患者共30例(30只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其中,男性16例(16只眼),女性14例(14只眼)。根据病种分为原发组、复发组及对照组等共3组,各10例(10只眼)患者。原发组和复发组患者各10例(10只眼)均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对照组患者10例(10只眼)术中取少量正常结膜组织。所有手术由同一术者操作。采用MicroRNA芯片和荧光定量PCR( qRT-PCR)技术检测microRNAs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计数资料以例数和百分比形式表示。三组间年龄和microRNAs表达水平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进一步两两比较。三组间性别、职业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探索不同组MicroRNA表达量的关系。绘制不同组MicroRNA表达量的散点图,计算pearson相关系数,看各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原发组、复发组及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1.3±6.7)岁、(47.3±8.7)岁及(39.3±11.7)岁,三组之间的年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3.08,P>0.05)。在上述三组中,性别为男性的患者例数与百分比分别为5例(5只眼),占50.0%;6例(6只眼),占60.0%及4例(4只眼)占40.0%。职业为从事户外职业的患者例数与百分比分别为6例(6只眼),占60.0%;7例(7只眼),占70.0%及3例(3只眼),占30.0%。三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χ2=0.88,1.09;P>0.05)。通过对MicroRNA芯片结果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复发组的MicroRNA表达谱和对照组分为一组,不同于原发组。复发组与原发组患者的MicroRNA表达谱无相关性(r=0.57,P>0.05),复发组与对照组有相关性(r=0.67,P<0.05)。三组间的组织的microRNAs表达谱差别被MicroRNA芯片检测,随后用qRT-PCR技术验证芯片结果。与原发组及对照组相比,复发组患者的MicroRNA谱与前两者显著不同,有24个microRNAs显著差异性表达。其中14个microRNAs( miR-126、-15b、-135b、-199b、-214、-301 a、-20 a、-4496、-93、-21、-29 a、-181 a、-146 b 及-99 b )在组织中被上调,而11个microRNAs(miR-4687、-4279、-483、-296、-652、-622、-1、-3127、-328、-361及-4533)被下调。通过蛋白印迹试验( Western blot )发现,在复发性翼状胬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通路被明显激活,可能是microRNAs参与了调控。结论 microRNAs的差异性表达与翼状胬肉复发密切相关,而某些高表达的microRNAs与血管新生、上皮-间质转化以及基质成纤维细胞增加关系密切。因此,我们认为抑制某些特定MicroRNA表达可能是今后防治翼状胬肉复发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微RNAs 复发
  • 弱视及弱视相关双眼视功能损害治疗的新进展

    作者:李蕾;付晶

    人眼在视觉发育期由于单眼斜视、未矫正的屈光参差、高度屈光不正及形觉剥夺引起的单眼或双眼佳矫正视力低于相应年龄的视力为弱视;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弱视在视觉敏感期给予正确治疗可治愈,然而一旦错过治疗时机则会造成终生视力低下;且弱视还会影响双眼视觉功能。因此,弱视的治疗一直是眼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弱视的主要方法包括屈光矫正、遮盖疗法、药物治疗、压抑疗法、手术治疗(针对形觉剥夺性弱视)、综合治疗等。近年来,双眼视功能的重建在弱视治疗评价中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中笔者在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弱视的治疗方法及新进展做一综述。

  • 关于蛋白激酶C-γ及其在中枢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郗平;王静;李俊发;傅涛

    蛋白激酶C-γ是经典型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一个亚型。作为蛋白激酶C家族中的一员,它具有蛋白激酶C的普遍作用,同时又具有其特异作用。在磷脂酰丝氨酸存在的情况下,蛋白激酶C-γ可被Ca2+、磷脂酰甘油等激活。蛋白激酶C-γ具有神经特异性,主要在大脑皮层和脊髓的神经元中表达。 cPKC-γ的缺失或突变是导致许多神经系统疾病的原因之一,可诱发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白内障和脊髓小脑共济失调等疾病。异常视觉经验可通过神经发育可塑性影响视皮层发育终导致弱视产生,作为一种神经特异性蛋白激酶,cPKC-γ是否在视觉发育可塑性中发挥作用,仍存在争议。本文中笔者主要从cPKC-γ的生物化学性质、分子作用机制和与其相关的疾病方面进行综述。

  • 结膜鳞状细胞癌一例

    作者:刘骁;马建民;葛心;李明

    患者男性,29岁。因“右眼结膜肿物切除术后1个月复查”,于2015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患者自述2年前双眼出现结膜充血,眼痒严重,但眼部分泌物不多,无视力下降及眼痛等症状。曾在当地医院就治,被诊断为“双眼过敏性结膜炎”,给予眼部“抗过敏性滴眼液”治疗后症状有所好转。2个月前右眼颞侧角膜缘球结膜处新生一丘状肿物,约6 mm×6 mm大小,结膜表面血管扩张,边界尚清晰,无压痛(见图1),未伴有不适感。自述肿物增大较快,从无到出现仅经过2d。于当地医院行结膜肿物切除术,并将结膜肿物送病理组织学检查,检查结果为:奥林巴斯CX31显微镜下显示被覆鳞状上皮的粘膜组织,上皮下见癌组织浸润(HE染色×100)(见图2A);部分癌巢中见癌珠(HE染色×100)(见图2B);还可发现CK5/6+(免疫组化染色×100)(见图2C)和KI-67、核增殖指数高(免疫组化染色×200)(见图2D)。诊断为“右眼球结膜高分化鳞状细胞癌,伴慢性炎症”(见图2)。患者自述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10余年,否认其他疾病和家族史。术后当地医院建议局部放疗预防复发,患者对此结果过于恐惧,故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

  • 重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整合眼科学研究

    作者:杨迪亚;王宁利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已被人类认识上百年。初,它被定义为一种因眼压升高而导致特征性视神经结构改变和特异性视野变化的眼部疾病。但当人们只局限于眼球本身来理解青光眼的发生发展时,很难解释我们在临床上遇见的一些难题,如有些患者眼压虽然处于正常范围,但罹患青光眼;有些患者虽然长期眼压高于正常范围,但未出现视神经的病理改变;再者有些青光眼患者通过药物或者手术,眼压已经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但其视神经结构及视野仍不断恶化;还有一些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同时罹患青光眼。这些只是偶然现象,还是其中存在一些尚未被揭示的联系?然而当我们改变传统思维,采用整合眼科学观念去研究这个古老疾病时,我们发现既往所谓正常眼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分类是不存在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就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眼压与颅内压之间跨筛板压力梯度差增大而发生特征性视神经损害的神经变性性疾病。机械力学因素以及血液流变学因素均有可能参与到跨筛板压力梯度增大后的病理损害过程中。这是第一次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由多元论归集为一元论,是在整合医学思想下的关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再认识,并将改变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实践。

  • 重视眼生理及病理与运动之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杨迎新;马朝廷;夏燕婷;李强;王宁利

    运动能够降低多种全身系统性疾病发生和发展的风险,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血管方面的病变等。运动对眼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眼压、眼部血流和血清因子的影响。在眼部病变中,青光眼与运动的联系为紧密。目前,笔者汇总现有研究资料,已经明确以下内容:其一,快速运动(包括动态运动与等长运动),能够快速降低眼压。正常人可降低1~8 mmHg (1 mmHg=0.133 kPa),青光眼患者可降低(12.86±2.05)mmHg,眼压降低的幅度与运动强度密切相关。其二,长期运动后,青光眼患者基线眼压会降低,运动后的眼压波动减小。其三,免疫调节的效应以及神经修复的相关因子,在有氧运动前后变化均不明显。其四,动态运动中,眼压在恢复到基线前眼血流短暂增加,而且波动性的血流也增加,低强度运动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变化不大,而高强度运动后收缩压增加,但整个眼的灌注保持相对稳定,提示出眼的血流存在着自我调节机制。其五,年轻的、高度近视眼进展期的青光眼患者,在运动中可能存在眼缺血的问题,色素性青光眼患者运动后眼压增加,对于这些患者,不推荐进行运动。因此可以认为,有氧运动可以进一步降低药物治疗中的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长期低强度有氧运动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的降眼压方法。本文中笔者将运动对眼压的影响及其机制、运动对眼部相关血清因子的影响、运动对眼部血流的影响以及运动可能对眼部造成的危害进行了综述。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201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