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phthalmologic Medicine(Electronic Edition)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29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2095-2007
  • 国内刊号: 11-9311/R
  • 发行周期:
  • 邮发: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1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王宁利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窦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的致病原因及治疗方法研究

    作者:陈晓凯

    目的:探讨青光眼患者行复合式窦小梁切除术后发生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213例(246只眼)窦小梁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窦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术后患者浅前房的发生情况,分析引发患者浅前房的原因,并进行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共发生浅前房37例(43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为17.48%。所有发生浅前房的患者中Ⅰ度浅前房者23例(27只眼),占62.79%;Ⅱ度浅前房者11例(12只眼),占27.91%;Ⅲ度浅前房者3例(3只眼),占6.98%。术后3 d内出现浅前房者32例(38只眼),占88.37%。3 d后出现浅前房者5例(5只眼),占11.63%,其中有2例(3只眼)患者是在拆除可调节缝线后出现浅前房的。因滤过过强导致浅前房者25例(30只眼),占69.77%;因结膜瓣渗漏导致浅前房者3例(3只眼),占6.98%;因脉络膜脱离导致浅前房者7例(7只眼),占16.28%;因恶性青光眼导致浅前房者2例(3只眼),占6.98%。通过保守治疗(包括使用棉垫加压、绷带加压、应用糖皮质激素及高渗剂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前房恢复者34例(40只眼),占93.02%;经保守治疗不能恢复需再次手术治疗者3例(3只眼),占6.98%。结论浅前房是窦小梁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经过保守治疗大部分患者可痊愈,正确分析浅前房发生的原因并及时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 纤维细胞和前列腺素 E2在 Graves 眼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作者:何晓婕;姜发纲;王兴华;雷澄

    目的:探讨纤维细胞和前列腺素E2在Graves眼病( GO)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湖北省武汉市华润武钢总医院眼科10例(10只眼)正常人、8例(8只眼) Graves病( GD )患者和11例(11只眼)Graves眼病(GO)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别分为正常对照组、GD组和GO组,观察炎性刺激对纤维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PGE2)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方法,比较3组患者泪液PGE2浓度、血浆白细胞介素-1(IL-1)浓度和血液纤维细胞增殖水平。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时,3组之间进一步采用Bonferroni的方法进行两两比较;多组均数间比较采用ANOVA分析,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正常对照组患者泪液PGE2浓度为(35.36±8.12)pg/ml,GD组患者泪液PGE2浓度为(28.78±4.53)pg/ml ,GO组患者泪液PGE2浓度为(142.63±12.45)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8.74,P<0.05)。 GD组患者的泪液PGE2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P>0.05)。 GO组患者的泪液PGE2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0.86,P<0.05)。 GO组患者的泪液PGE2浓度与G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8.79,P<0.05)。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浆IL-1浓度为(32.56±7.27)pg/ml,GD组患者血浆IL-1浓度为(90.72±13.63)pg/ml,GO组患者血浆IL-1浓度为(108.78±15.6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3.55,P<0.05)。 GD组患者的血浆IL-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9.76,P<0.05)。 GO组患者的血浆IL-1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3,P<0.05)。 GO组患者的血浆IL-1浓度与G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4,P>0.05)。正常对照组患者血液纤维细胞增殖(1254.34±645.23)个, GD组患者血液纤维细胞增殖(1767.56±756.74)个,GO 组患者血液纤维细胞增殖(5340.67±867.43)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67,P<0.05)。 GD组患者纤维细胞增生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77,P>0.05)。 GO组患者的纤维细胞增生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34,P<0.05)。 GO组患者的纤维细胞增生频率与G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1, P<0.05)。加入 IL-1组 PGE2浓度为(24.78±7.62) ng/ml,而未加入 IL-1组 PGE2浓度为(0.05±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25,P<0.05),可见IL-1可显著增加纤维细胞PGE2的释放。结论 GO患者眶内组织肿胀和循环障碍可以刺激炎性因子的释放,从而增加纤维细胞的浸润并增加PGE2的释放;而PGE2可以通过增加血管的通透性而进一步加重GO。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冯小成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CT)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检查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100例(10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对患者以普通检眼镜检查患者术眼眼底和OCT检查,分别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于黄斑变性的漏检率。将数据整理成4格表的形式,进行相对危险度的计算。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前OCT检查的100例(100只眼)患者中,发生黄斑病变者7例(7只眼),其中黄斑水肿者2例(2只眼),老年性黄斑变性者1例(1只眼),玻璃体黄斑牵拉者1例(1只眼),黄斑区出血者1例(1只眼),黄斑裂孔者1例(1只眼),黄斑萎缩者1例(1只眼);术前以普通检眼镜检查患者术眼眼底,7例(7只眼)患者没有明确检测出黄斑病变,漏检率高达7%。老年性白内障合并黄斑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高度近视眼及患者年龄>60岁。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4.00,2.27,2.50;95%CI分别为(1.837,8.087),(1.050,4.900),(1.140,5.530)。其中,25例(25只眼)糖尿病患者中有4例(4只眼)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占16.0%;15例(15只眼)高度近视眼患者中有2例(2只眼)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占13.3%;50例(50只眼)年龄>60岁的患者中有5例(5只眼)患者发生黄斑病变,占10.0%。结论 OCT在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检查中,具有较高的黄斑疾病检出率,可作为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的常规检查。

  • 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聂巧莉

    目的:分析过敏性结膜炎的临床分布特征,探讨应用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初步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11月至2010年11月山东省济南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94例(588只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147例(294只眼)和实验组147例(294只眼)。对照组患者采用0.1%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2次/d,1~2滴/次,连续用药14 d;实验组采用0.1%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0.1%奥洛他定滴眼液进行治疗,普拉洛芬滴眼液滴眼4次/d,1~2滴/次;奥洛他定滴眼液滴眼2次/d,1~2滴/次,两种药物间隔5 min。两组患者滴药前后症状评分、体征评分及总评分的比较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294例(588只眼)过敏性结膜炎患者中,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84例(168只眼),发病率为28.57%;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104例(208只眼),发病率为35.37%;春季结膜炎26例(52只眼),发病率为8.84%;特应性角结膜炎8例(16只眼),发病率为2.72%;巨乳头性结膜炎18例(36只眼),发病率为6.12%;接触性结膜炎54例(108只眼),发病率18.37%。患者症状评分结果为:对照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10.20±2.86)分,治疗后为30 min为(8.80±3.11)分,治疗后7 d为(4.85±2.23)分,治疗后14 d为(3.85±2.19)分,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02,17.89,21.37;P1<0.05);实验组治疗前症状评分为(10.80±2.53)分,治疗后为30 min为(8.15±2.65)分,治疗后7 d为(3.93±1.91)分,治疗后14 d为(2.72±1.99)分,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7,26.28,30.43;P2<0.05)。实验组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20,P<0.05)。实验组症状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6.30,P<0.05)。患者体征评分结果为:对照组治疗前体征评分为(11.75±3.28)分,治疗后为30 min为(11.30±3.04)分,治疗后7 d为(7.04±2.20)分,治疗后14 d为(5.40±2.10)分,治疗后7 d和14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46,19.77;P1<0.05);实验组治疗前体征评分为(11.04±4.13)分,治疗后30 min为(10.67±2.82)分,治疗后7 d为(4.46±1.96)分,治疗后14 d为(2.57±1.79)分,治疗后7 d和14 d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17.45,22.81;P2<0.05)。实验组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43,P<0.05)。实验组体征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21,P<0.05)。患者总评分结果为:对照组治疗前总评分为(21.95±3.01)分,治疗后为30 min为(20.10±3.59)分,治疗后7 d为(11.89±3.96)分,治疗后14 d为(9.25±4.18)分,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24.52,29.90;P1<0.05);实验组治疗前总评分为(21.84±3.34)分,治疗后30 min为(19.82±3.11)分,治疗后7 d为(8.39±3.39)分,治疗后14 d为(5.29±3.56)分,治疗后各时间段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7,34.27,41.11;P2<0.05)。实验组总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4,P<0.05)。实验组总评分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0,P<0.05)。患者疗效的统计结果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在治疗7 d后的有效率分别为51.70%和65.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9,P<0.05);治疗14 d后有效率分别为72.11%和8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7,P<0.05)。结论0.1%盐酸奥洛他定滴眼液联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对缓解过敏性结膜炎症状与体征具有显著效果,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缩短用药时间,无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 外直肌悬吊术与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比较

    作者:王冲;王艳丽

    目的:探讨外直肌悬吊术与传统后徙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方法收集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深圳市南山区妇幼保健院和广东医学院附属南山医院眼科门诊收治的30例(60只眼)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时间将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就诊的患者作为A组,将2010年2月至2013年1月就诊的患者作为B组,每组各15例(30只眼)患者。A组采用常规外直肌后徙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外直肌悬吊术进行治疗,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采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的成功率,采用 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斜视度。结果 A组患者术前平均斜视度为(35.8±9.81)△,B组患者术前平均斜视度为(36.6±10.62)△,术前两组患者斜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术后3个月A组患者平均斜视度为(6.8±1.81)△,B组患者平均斜视度为(7.3±2.1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P>0.05)。 A组患者术后成功率为86.7%(13/15),B组患者术后成功率为80.0%(1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4,P>0.05)。结论外直肌悬吊术与外直肌后徙术治疗共同性外斜视的疗效相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独眼原发性青光眼窦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赵莉

    目的:观察窦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独眼原发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河北省香河县人民医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筛选出34例(34只眼)独眼患者,行窦小梁切除术,术后1周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行同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观察患者手术前后眼压、佳矫正视力、前房、滤过泡形成情况及视野改善情况。结果34例(34只眼)独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有9例(9只眼)为开角型青光眼,占26.47%;25例(25只眼)为闭角型青光眼,占73.53%。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3个月佳矫正视力提高者22例(22只眼),占64.71%;视力不变者11例(11只眼),占32.35%;视力下降者1例(1只眼),占2.94%。术前平均眼压为(22.44±2.45)mmHg(1 mmHg=0.133 kPa),术后出院时平均眼压(11.78±1.97)mmHg,终随访时平均眼压(15.21±1.11)mmHg。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不用任何降压药物眼压可以控制在10~21 mmHg者共29例(29只眼),完全控制率为85.29%;需加用局部降眼压药物(盐酸卡替洛尔滴眼液)眼压控制在10~21 mmHg者共4例(4只眼),部分控制率为11.77%;另有1例(1只眼)术后3个月眼压>35 mmHg,局部药物治疗眼压不能控制,后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眼压得到控制,控制失败率为2.94%。全部患者随访6~24月,滤泡类型:Ⅰ型13例(13只眼),占38.24%;Ⅱ型16例(16只眼),占47.06%;Ⅲ型4例(4只眼),占11.77%;Ⅳ型1例(1只眼),占2.94%。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的视野对比,无改善者2例(2只眼),占5.88%;改善者32例(32只眼),占94.12%。结论窦小梁切除术联合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独眼原发性青光眼,在控制眼压的同时,可改善患者视力与视野,值得临床推广。

  • 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作者:陈智敏;曾敏智;陈振谦

    目的:探讨应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100例(200只眼)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100只眼)。观察组患者采用布林佐胺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马来酸噻吗洛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采用卡方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眼压以均数±标准差( x珋±s)的形式表示,采用两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时间段的眼压。结果观察组显效的患者37例(74只眼),占74.0%;有效的患者10例(20只眼),占20.0%;无效的患者3例(6只眼),占6.0%。对照组显效的患者23例(46只眼),占46.0%;有效的患者6例(12只眼),占12.0%;无效的患者21例(42只眼),占42.0%;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为5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眼压为(25.3±3.7)mmHg (1 mmHg=0.133 kPa),治疗后2周眼压为(20.3±2.1)mmHg,治疗后4周眼压为(18.2±1.7)mmHg,治疗后6周眼压为(17.5±1.2)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眼压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12.33,14.18;P1<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眼压为(25.4±3.6)mmHg,治疗后2周眼压为(25.1±3.5)mmHg,治疗后4周眼压为(23.3±2.1) mmHg,治疗后6周眼压为(20.3±1.9) mmHg,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的眼压虽然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2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42,P2>0.05),治疗后4、6周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6,9.21;P2<0.05)。观察组术后眼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10.78,P<0.05)。观察组治疗后眼压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4,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4.0%(2/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映的发生率为22.0%(1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9,P<0.05)。结论应用布林佐胺治疗青光眼的临床效果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 本刊对“名家讲座”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名家讲座”栏目,是本刊的核心精品栏目,由编辑部向国内外具有一流水平的专家、采用特约稿件方式组稿。《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作为中华品牌,力争将这个栏目开辟为指导年青医师、展示大家风采的优秀平台。请您准备下述内容:
      1.请您提供一个讲座录像,也可以是连续几个讲座的合集。格式采用MPG、MPEG、AVI、Rmvb均可,如有字幕、配音更佳。请您刻录光盘或用U盘拷贝提供,或联络我们用QQ在线传给我们。欢迎作者自行添加字幕、配音(视频前部请加一屏:讲座题目、单位名称、讲座者姓名)。编辑部将视情况进行视频、音频、字幕、转场、剪辑、编剧、美术等再进行后期制作。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作者:本刊编辑部

  • 关于医学论文中的作者署名和志谢

    作者:本刊编辑部

    我国著作权法公布以来,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作为医学科技期刊必须严格执行著作权法。为此将本刊对作者署名和志谢的有关要求重申如下。
      一、作者署名的意义和应具备的条件
      (一)署名的意义
      (1)标明论文的责任人,文责自负;(2)医学论文是医学科技成果的总结和记录,是作者辛勤劳动的成果和创造智慧的结晶,也是作者对医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并以此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承认的客观指标,是应得的荣誉,也是论文版权归作者的一个声明;(3)作者署名便于编辑、读者与作者联系,沟通信息,互相探讨,共同提高。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序应在投稿时确定,在编排过程中不应再作更改。作者单位名称及邮政编码脚注于同页左下方。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召开

    作者:孙丽敏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第一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于2014年7月5日在北京市·内蒙古大厦召开。中华医学会副秘书长罗玲,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社长史红,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管理办公室主任鲁玉红,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总编室赵红梅编审,本刊总编辑王宁利,副总编辑杨培增、郭海科,本刊大部分编辑委员及通讯编辑委员等共计76人出席了此次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本刊总编辑之一谢立信,副总编辑黎晓新、刘奕志、魏文斌因工作原因不能到会,分别以电话及书面形式为大会发来贺词,预祝大会成功。会议按照计划日程进行,取得了圆满成功。

  • 《常用眼表手术》光盘出版

    作者: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关键词: 手术 光盘
  • 本刊对稿件中科研设计方法和统计学分析方法的描述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 更正声明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 本刊对“名家临检”栏目稿件的要求

    作者:本刊编辑部

    关键词: 名家 栏目
  • 医学论文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作者:本刊编辑部

    论文的写作前言主要概述研究的背景、目的、研究思路、理论依据等。有些研究还说明该研究开始的具体时间。前言必须开门见山、简要、清楚、切忌套话、空话、牵涉面过宽、详述历史过程或复习文献过多等。不应涉及本研究中的数据或结论,不应与摘要雷同。未经检索,前言中不可写“国内外未曾报道”等字样,也不可自我评价达到“XX水平”或“填补XX空白”等。前言通常不需要标题。论著文稿的前言一般不超过250字,比较短的论文可以只用小段文字起前言作用。

  • 屈光不正检测方法及验光策略规范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白大勇

    屈光不正是成人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分为近视眼、远视眼及散光3种类型。屈光不正在我国发病率较高,目前治疗屈光不正有效的方法是配戴眼镜和准分子激光手术,而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治疗屈光不正,都需要对患者进行准确的验光。目前对于屈光不正的验光方法相对多样,各种验光方法的结果与年龄、瞳孔及调节等因素相关,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患者的验光结果。而患者眼部各种屈光结构是动态变化的,也会影响验光结果。笔者就屈光不正的验光方法、各种验光方法的异同点及如何选择适当的验光方法进行综述。

  • 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研究进展

    作者:范晶晶;陶勇;汪东生

    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疾病,该疾病一直是白内障术后患者定期复查时需要密切关注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对迟发性葡萄膜炎多有报道,大致确定了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并对其发病时间、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笔者对近期国内外文献报道的结果进行了综述,期望对临床医师认识白内障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征提供帮助,进而做好对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稿约

    作者:

    关键词: 眼科 医学杂志
  • IgG4相关性眼眶炎性假瘤一例

    作者:李静;葛心;马建民

    患者女性,42岁。因“双眼睑肿胀3年”于2012年8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肿瘤科。患者主诉:3年前偶然触及左眼上睑肿物,在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过敏”,具体治疗方式不详,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2年前患者发现右眼上睑也可触及肿物,当地医院仍以“过敏”进行治疗,效果不佳。近来肿物逐渐增大,故来就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1.0,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正常,眼位正,眼球运动尚可。双眼上睑明显肿胀,双眼泪腺区可触及肿物,边界尚清,质地较韧,活动度欠佳,无压痛。双眼结膜轻度充血,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未见异常。眼眶磁共振成像扫描:显示双侧泪腺体积明显增大并向前下方移位,呈等长T1、稍长T2信号影,增强后明显强化,边界清晰;双眼球及眼眶其余组织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结果提示患者眼部炎性病变可能性大。血常规、尿常规及生化检查未见异常,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IgG)浓度为256 mg/dL(正常值为4~87 mg/dL)。胸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及上腹部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均未见异常。入院后积极行术前准备,于2012年10月在全麻下行“双眼泪腺区肿物切除术”,取部分组织行病理检查。术后病理检查回报:双眼泪腺区病变组织内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小血管增生伴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可见淋巴滤泡形成,部分区域亦可见少量萎缩的泪腺组织,病理检测结果提示患者为炎性假瘤。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显示患者左眼CD3部分(+),CD20部分(+), IgG含量70~190个/高倍视野, IgG4含量90~180个/高倍视野;右眼 CD20(+), CD79a(+),CD43(+),CD3散在(+),CD38少数(+),CD34小血管(+),CD68少部分散在(+),B淋巴细胞瘤-2基因生发中心(-),Ki-67生发中心(+),IgG部分散在(+),IgG4部分散在(+)。术后切口愈合良好,7 d后拆线出院。出院后给予患者甲泼尼龙片24 mg,嘱患者晨起顿服,并根据自身状况逐渐减量直至停药。随访患者至今未见复发,半年后复查血清IgG4浓度已降至正常水平。

  • 单眼视网膜色素变性一例

    作者:刘莉;汪东生

    患者女性,58岁。因“右眼似有眼前暗影遮挡4个月余”于1999年5月24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7,左眼视力0.6;双眼睑球结膜轻度充血,上眼睑可见细小乳头;双眼角膜透明,瞳孔直径约3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存在;前房清晰、中等深度,虹膜纹理清晰,双眼晶状体未见混浊。眼底检查:患者右眼视乳头边界清,色淡黄,视盘杯盘比约0.3;视网膜颜色较暗,血管变细,周边部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左眼视乳头边界清,色淡红,杯盘比约0.3;视网膜颜色正常,动、静脉血管走形及管径比例正常,管径比约2∶3;黄斑中心凹反射存在。视网膜电图( electroretinogram,ERG)检查:显示患者左眼各反应振幅与潜伏期均正常;右眼视杆细胞反应、视锥细胞反应及大混合反应均未记录到明显波形。诊断:右眼视网膜色素变性( retinitis pigmentosa,RP),未做特殊处理。患者因“右眼视力下降2年,伴暗适应能力下降”于2004年10月26日第2次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患者否认同类家族史。眼底检查:患者右眼视盘边界正常,色蜡黄,杯盘比约为0.3;视网膜血管管径变细,视网膜周边部散在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斑,黄斑区呈金箔样反光,中心凹反射不清。视野检查:患者右眼周边视野丧失仅余中央10°以内管状视野。患者于2014年5月19日再次复诊,眼部检查:右眼视力0.5,左眼视力0.6。双眼结膜无明显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中等深度;瞳孔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存在,晶状体密度稍高。右眼视盘边界清,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管径变细明显,周边部可见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斑,黄斑区中心凹反射消失,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见图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显示患者右眼黄斑视锥、视杆细胞层及色素上皮层萎缩性改变,左眼黄斑区未见异常(见图2)。

  • 重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细胞因子的研究

    作者:朱丹;金子夜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 )是一种常见的由糖尿病并发的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是严重的致盲性眼病。目前,DR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有多种细胞因子在该病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笔者拟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及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EDF)等多种细胞因子在DR发病过程中的作用进行述评。

  • 2014年北京市眼科年会图片展作品选登(一)

    作者:肖萍;汪东生

    关键词: 北京市 眼科 年会 图片
中华眼科医学(电子版)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2011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