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

Journal of Surgery Concepts & Practice 외과리론여실천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办单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 影响因子: 0.5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9610
  • 国内刊号: 31-175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60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外科理论与实践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林言箴;李宏为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5-氟尿嘧啶-2'-脱氧核苷经胃左动脉介入灌注后的药代动力学实验研究

    作者:吴鹏;朱正纲;叶正宝;陈红专;陆晖;商俊;张明钧;燕敏;刘炳亚;于颖彦;林言箴

    目的:研究术前经胃左动脉行介入灌注后5-氟尿嘧啶-2'-脱氧核苷(FUDR)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0头健康幼猪随机分成2组,分别于术前经胃左动脉行介入化疗(IAC)或全身性静脉化疗(SC).标本中FUDR的浓度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结果:IAC组胃壁和胰腺中FUDR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SC组;注药后60 min时部分胃周淋巴结中的FUDR平均浓度明显高于SC组;在心脏和肾脏中明显低于SC组.结论:术前经胃左动脉行介入化疗后,FUDR的药代动力学变化明显优于全身性静脉化疗.本实验为在临床上术前采用经胃左动脉介入化疗治疗胃癌提供了实验性依据.

  • 上海市推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胃癌)的效果评估

    作者:李德錄;郑莹;李敏;郁泉珍;冯晓刚;陈浩泉;徐耀昌;卢伟

    目的:评价近10年来上海市推行<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胃癌)的效果,为卫生行政部门进一步促进该项工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采用连续跟踪、随机抽样的方法,检查二、三级医院的胃癌出院病例,以<规范>为标准,并请胃癌专家评审.结果:上海市胃癌总体规范治疗率为29.93%,基本规范治疗率为45.77%,两率合计为75.70%,比1994年提高了25.7个百分点;不规范治疗率比1994年下降了4.5个百分点;市级、区级医院规范治疗率高于县级医院;市级医院基本规范治疗率高,比较稳定.手术治疗病例的规范治疗率较高(33.49%);在明确分期的病例中占34.51%.结论:上海市通过推行<诊治规范>,使胃癌规范治疗率有所上升.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大培训和质控力度,创造支持性环境,探索有机的综合治疗工作模式,制定转诊政策,进一步提高恶性肿瘤的诊治水平,以提高治愈率、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 采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施行肝Ⅶ、Ⅷ段切除术30例报告

    作者:罗地来;朱正明;傅华群;邹书兵;邬林泉

    目的:总结采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施行肝Ⅶ、Ⅷ段切除的手术经验.方法:2001年1月至2003年12月,共施行了肝Ⅶ、Ⅷ段切除术30例,包括3例右肝内胆管结石和27例肝癌.解剖第Ⅰ、第Ⅱ及第Ⅲ肝门,预置血流阻断带,在分离右段间裂及肝正中裂上部时行入肝血流间歇阻断.结果:3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费时191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920ml.全组无术中死亡,术后22例出现右侧胸腔积液,3例胆瘘,3例膈下感染.结论:采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有助于施行肝Ⅶ、Ⅷ段切除.

  • 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的预防(附68例报告)

    作者:王正昕;傅志仁;丁国善;傅宏;张建军;郭闻渊;施晓敏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乙型肝炎病毒(HBV)再感染的预防.方法:68例病人分别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硬化和肝硬化合并肝癌病人,移植前后给予抗病毒药物预防HBV再感染,拉米夫定2例,拉米夫定加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63例,阿德夫韦加HBIG3例;观察预防性治疗后的临床表现、血清HBV、HBV DNA及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等指标.结果:应用拉米夫定的2例病人,有1例发生再感染,其血清HBsAg、抗Hbe、抗HBc和HBV DNA均呈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HBsAg表达.用拉米夫定加HBIG预防的63例中,有2例再感染,血清均呈HBsAg、抗HBe和抗HBc阳性,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有HBsAg表达,其中1例血清HBV DNA阳性.用阿德夫韦加HBIG预防的3例中,血清学和肝活检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均无HBsAg表达.结论:原位肝移植术是治疗HBV感染相关的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拉米夫定加HBIG或阿德夫韦加HBIG联合应用可以有效地预防HBV的再感染.

  • 乳腺癌HPV感染与临床病理学探讨

    作者:于颖彦;泉启介;李亚芬

    目的:探讨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差异;HPV感染与乳腺癌病理类型的关系及对乳腺癌细胞形态产生的影响.方法:在116例乳腺标本中,计进展期乳腺癌73例,乳腺良性病变43例.用显微镜观察浸润性导管癌细胞核异形性分级(nuclear grading,NG)、病毒感染相关的细胞内包涵体(inclusion .body)和"凹空细胞"(koilocytosis)样改变;以原位杂交法检测病变组织的HPV DNA.结果:在73例乳腺癌中,29例(39.73%)HPV原位杂交检测呈阳性,43例乳腺良性病变中仅1例(2.33%)纤维腺瘤的部分上皮细胞呈HPV阳性.乳腺癌组HPV感染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病变组(P<0.001);HPV阳性病例集中在恶性程度较高的化生性癌和NG3、NG2组中(P<0.001).73例乳腺癌中有21例(28.77%)可见癌细胞核内或核旁胞浆内包涵体,13例(17.81%)癌灶内见"凹空细胞"样改变.于有包涵体或"凹空细胞"样改变的乳腺癌病例,HPV阳性率分别超过70%和80%.结论:部分乳腺癌及少数乳腺良性病变组织内存在HPV病毒感染.HPV阳性的乳腺癌恶性程度较高,临床上应密切随访.包涵体和"凹空细胞"样改变可在部分乳腺癌中出现,但出现率不高,然而原位杂交显示上述改变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 乳腺定位针在乳管内肿物定位中的价值(附53例报告)

    作者:李杰;蒋宏传;王克有;游凯涛

    目的:评价硬性乳管镜下应用乳腺定位针对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隆起样病变的定位效果.方法:应用硬性乳管内镜和乳腺定位针对53例伴有乳头溢液的导管内隆起样病变进行定位,并与手术和病理结果作对照.结果:53例乳头溢液病例均于硬性乳管镜下观察到肿物后放置乳腺定位针,全部获准确地切除病变导管.其中50例肿物获准确定位,占94.34%;3例定位针位置距肿物>2 cm,占5.66%.结论:硬性乳管内镜下应用乳腺定位针有助于确定病变导管和导管内肿物的位置,使手术操作更加简便,并完整地切除病灶,减少创伤,缩小手术范围.

  • 支架植入联合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

    作者:周兆熊;张纪蔚;张皓;杨志辉;张柏根

    目的:探讨联合腔内支架植入和旁路转流术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1998年11月~2002年12月,14例病人(20条肢体)多平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同时进行髂动脉支架植入(16条肢体)和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术(20条肢体).结果:16条肢体中14例髂动脉支架植入成功.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术包括膝上6条,膝下14条.20条肢体术前平均踝肱指数为0.32±9.40,术后为0.77±7.30,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平均随访24(3~49)个月,髂动脉支架一期通畅率为92.8%(13/14),二期通畅率为100%(14/14);远端动脉旁路转流手术一期通畅率为85%(17/20),二期通畅率为95%(19/20).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支架植入联合旁路转流治疗下肢多平面动脉闭塞症,技术安全,初步结果满意,长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 乳腺癌再手术的探讨

    作者:竺东长;姚臻祥;吴凯南;吴诚义;孙治君;甘长清;苏新良

    目的:探讨乳腺癌手术后局部复发、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转移者的预防及再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1994年6月~2003年4月我院收治的再次手术的23例乳腺癌病人临床资料加以分析并随访.结果:全组病例腋窝淋巴结再清扫17例有淋巴结转移,占74%.其中,12例原改良根治术中淋巴结阳性者8例;4例原Halsted根治术淋巴结阳性者3例;4例原单纯乳房切除术中,淋巴结阳性3例;原象限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和象限切除术各1例,淋巴结均有阳性发现;原单纯乳房切除加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淋巴结阳性1例.再次手术者中,发现原切口疤痕或胸肌有残留或复发癌6例.17例曾行腋窝清扫病人中,经手术再清扫共得淋巴结283枚,平均每例16.6枚.结论:恰当的手术方式、规范化的切除范围、精细的手术操作和无瘤技巧是预防和减少局部复发转移的重要措施.对局部复发、腋窝淋巴结转移或可疑转移者再补作手术有助于控制和减少局部病情的发展,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

  • 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分析

    作者:郁领娣;王文婉;高道利

    目的:研究乳腺黏液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对84例黏液腺癌区分属单纯型或混合型,分析发病年龄、肿块大小、部位及腋淋巴结转移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黏液腺癌占女性乳腺癌的4.5%.单纯型黏液腺癌的10年生存率为95.1%,混合型者的10年生存率仅为70.3%.结论:单纯型的预后较好,但也有个别病例发生肺、脑转移;混合型者多伴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的制订应参考伴随癌的病理类型.

  • 影响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成功率的一些因素

    作者:王水;刘晓安;武正炎

    目的:探讨影响染料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成功率的因素及其可能机制.方法:172例T1、T2乳腺癌病人,其中术前腋窝触及肿大淋巴结者16例.全身麻醉后,采用1%异硫蓝5 ml或美蓝4 ml,随机注入乳晕或肿瘤周围后行SLNB;然后作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并将全部标本送病理学检查.比较病人年龄、腋窝淋巴结肿大、术前活检、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染料、注射部位、训练曲线等因素对SLNB检出率的影响.结果:在术前触及腋窝淋巴结肿大的16例中,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检出率明显低于未触及者(x2=18355,P=0.000),而假阴性率则明显增高(X2=12.205,P=0.000).位于外上象限的肿瘤SLNB前行切除活检,SLN的检出率显著降低(x2=5.690,P=0.017).前30例SLN的检出率明显低于后142例(X2=5.807,P=0.016)病人的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组织类型、染料以及注射部位等因素对SLNB成功率影响不大(P>0.05).结论:术前腋窝淋巴结肿大及SLNB前行外上象限肿瘤切除活检可明显影响SLNB的成功率,其原因可能与乳腺至腋窝之间的淋巴引流途径改变有关.通过训练可提高SLN的检出率.

  • 122例NO、N1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的Ⅲ级淋巴结转移预测分析

    作者:王晓亮;毛琼儿;蒋友华

    目的:预测N0、N1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的Ⅲ级淋巴结转移.方法:回顾性分析122例N0、N1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全腋窝淋巴结清除病人的腋淋巴结转移状态,应用判别分析,建立预测腋Ⅲ级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判别方程.结果:腋淋巴结转移由低向高位发展者占93.55%,肿瘤大小为腋淋巴结转移高危因素.按判别方程预测Ⅲ级腋淋巴结转移概率的总符合率为83.9%.结论:N0、N1浸润性非特殊型乳腺癌通过低位腋淋巴结及肿瘤大小信息可预测Ⅲ级淋巴结的转移状态.

  • 去甲硫氨酸环境对结直肠癌化疗疗效的影响

    作者:周林斌;徐宁;李允武;郭善禹;陈晓文;张伟;龚鼎铨;孙达华

    目的:探索去甲硫氨酸环境是否提高化疗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将30例新鲜人结直肠癌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培养于Met-Hcv+和Met+Hcv-并加入5-FU、DDP化疗药物的培养液中,用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抑制程度.结果:Met-Hcv+培养液与5-FU、DDP联合时,可显著提高化疗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Met-Hcv+培养液化气联合5-FU、DDP,可提高化疗药物对结直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 乳腺癌术后乳房再造的选择

    作者:龚鼎铨;戴谦诚;张伟;钱云良

    自1894年Halsted创造了乳腺癌根治手术以来,破坏性广泛的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成了治疗乳腺癌的定型手术.至今,仍被国内许多医院作为一种基本的治疗术式在开展.外科医师重视了对生命的拯救,而忽视了对乳房的重视.

  •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再认识

    作者:李亚芬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的全身性疾病,其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其中内分泌治疗以其独特的作用和有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键词: 乳腺癌 内分泌治疗
  • 乳腺癌器官亲嗜性转移的分子机制

    作者:邵志敏;刘刚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虽其术后5年、10年生存率有了明显提高,但伴有远处转移的病人临床预后仍然较差.肿瘤转移有其特定的靶器官,称为靶向性转移.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靶器官是骨髓、肺、肝、脑.

    关键词: 乳腺癌 转移 机制
  • 如何提高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效果

    作者:张斌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兴起与发展不仅使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乳腺癌(locallv advanced breast can-cer,LABC)和炎性乳腺癌(IBC)变为可手术切除,而且能使可手术的乳腺癌降低临床分期,缩小了乳腺癌手术切除的范围,提高了保乳手术的成功率.这在乳腺癌外科治疗发展史上所起的作用具有划时代意义,在乳腺癌化疗史上是一新的里程碑.

    关键词: 乳腺癌 新铺助化疗
  • 乳腺癌微转移与预后判断

    作者:武正炎;郑伟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妇女肿瘤的31%,全世界每年超过30万人死于此病,绝大多数是由转移复发引起.乳腺癌已被认为是一全身性疾病,即早期可发生肿瘤细胞的全身扩散.

    关键词: 乳腺癌 微转移 预后
  •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治及预后

    作者:倪春明;马远嵩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与甲状腺癌并存并非罕见.自1966年Olen等[1]报道支持上述观点以来,一些学者相继对此进行了研究,但仍存在不少争议和分歧.我院1975年9月至2003年9月收治10例原发性甲元合并甲状腺癌,均经术后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研究

    作者:何小科;阮利江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一种常见病,有关甲亢的神经、内分泌、心血管系统等改变及应用B超、核素扫描等检测方法研究报道较多,但对甲亢病人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特点则鲜见报道.本文应用经颅多普勒(TCD)对50例甲亢病人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 不能切除壶腹部周围癌内引流术式选择与术后生活质量比较分析

    作者:兰明银;胡玲;周猛

    壶腹部周围癌手术切除仍为目前首选治疗手段.但切除率仍低于30%,术后5年生存率仍在10%左右[1].对失去手术切除机会者采用各种内引流术式,可延长其生存时间并提高术后生活质量.本文总结我院1994年1月至2001年12月内引流术治疗89例壶腹部周围癌病人临床资料,就其术式与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并报告如下.

  • 乳腺癌术后乳房一期再造的临床研究

    作者:戴谦诚;张伟;龚鼎铨

    常见恶性肿瘤中,乳腺癌是病人自我感受和社会评价上唯一由于手术方式的不同而对病人产生极深影响的病种.手术导致乳房的缺失,可影响病人的社会、职业和亲情关系.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后重建对病人的身心健康无疑是有益的.

  • 临床肝肾联合移植的若干问题

    作者:肖卫东;吴伟顶;彭承宏;李宏为

    自1983年Margreiter等[1]为1例肾移植术后发生慢性排斥反应而并发肝硬化的病人成功施行了全球首例肝肾联合移植以来,全球各大移植中心相继开展了此项技术,且成绩喜人.

  • 门肺高压症的诊治进展

    作者:花荣;曹晖;吴志勇

    门肺高压症(portopulmonary hypertension,PPHTN)是在门静脉高压症基础上发生的以肺动脉压(PAP)升高、肺血管阻力(PVR)增加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正常为特点的疾病.近年肝移植术普遍开展,合并中、重度PPHTN的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死亡率显著升高,该病越来越受到关注.

  • 谈乳腺癌外科治疗中的热点问题

    作者:沈镇宙;李鹤成

    随着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研究的深入、早期诊断水平的提高、全身治疗的进展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的改变,目前对乳腺癌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乳腺癌的外科治疗在近20年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只求单纯局部治疗发展到重视综合治疗,同时治疗方法也更趋人性化、个体化.

  • 肿瘤生物学基础(4)

    作者:刘炳亚;林言箴

    体外试验表明,有E-Cad表达的肿瘤细胞株无浸润性,而浸润性表型的肿瘤细胞株则无E-Cad表达.E-Cad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之间有密切关系,分化好的细胞E-Cad正常,分化差的细胞E-Cad不表达.

  •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处理

    作者:尹路;周光文;朱正纲;李宏为

    溃疡性结肠炎为临床较难处理的慢性疾病,虽病人大多在内科就诊,但外科手术可以根治之.对如何判断手术时机及比较内科长期用药与外科术后肠功能不良间的矛盾,尚需进一步讨论.

    关键词: 溃疡性 结肠炎 处理
  • 乳腺癌术后带蒂背阔肌肌皮瓣转移和假体充填一期乳房再造术

    作者:龚鼎铨;戴谦诚

    近年,乳腺癌的保乳手术已成为潮流,但在国内,乳腺癌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仍是广为采用的基本术式,这些病人在癌症治愈的同时,却遭受了失去乳房的心理创伤.

  • 乳糜腹水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何振平

    乳糜腹水是指富含三酰甘油的类牛奶样液体在腹腔内蓄积,说明在腹腔有胸或肠淋巴液的存在,其发生与外伤或梗阻因素致淋巴系统的破裂有关.诊断并不困难,存在牛奶样或奶油样腹水,三酰甘油含量>2g/L即可诊断,其处理是以明确诊断及治疗原发病为基础,低脂饮食并补充中链三酰甘油的营养支持为重要,治疗性穿刺和利尿则用于肝硬化并发者.必要时行胃肠外营养、生长抑素的使用或腹腔静脉分流及手术缝扎破裂之淋巴管.

    关键词: 乳糜腹水 诊断 治疗
  • 快速冷冻止血法在肝切除术中应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肖国毅

    我们将快速冷冻止血法运用于猪的肝切除术实验中,观察切肝时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及复杂性和术后并发症.评定快速冷冻止血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 谈普理灵疝装置修补腹股沟疝的技术要点

    作者:唐健雄

    无张力疝修补手术目前在欧美国家已成为治疗腹股沟疝的主流手术,80%以上的腹股沟疝采用无张力修补,因此各类无张力修补技术应运而生,常见有平片修补(Lichtenstein)、网塞充填修补(Plug&Mesh)以及双层补片修补技术(Gilbert)等.

  • Lichtenstein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54例报告

    作者:吴卫东;李旭;李克

    我院从1999年8月到2001年12月,采用Lichtenstein法进行了54例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手术.现报告如下.

  • 普理灵疝装置治疗复发疝30例体会

    作者:宋华锋;杨大来;张双民;李晓斌

    自2002年6月以来我们应用普理灵疝装置(prolenehernia system,PHS)对30例复发疝进行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新辅助化疗与辅助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乳腺癌

    作者:

  • 局部治疗在早期乳腺癌中的价值:一项回顾性分析

    作者:

    关键词: 部治疗 早期乳腺癌
  • 保乳术后腋窝淋巴结的处理:淋巴结清扫术或放疗?一项随访15年的临床研究结果

    作者:

外科理论与实践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