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宫内缺氧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Apgar评分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峰;王朋;冯智;李忠涛;李玉萍

    目的:研究宫内缺氧致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出生后Apgar评分与病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01年1月~2006年5月收治的210例宫内缺氧致HIE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10例中出生后1分钟内Apgar评分1~3 分54例,4~7 分141例,8~10 分15例.随访时间(10.6±3.7)个月.Apgar评分1~3 分组出现神经系统后遗症3例,死亡3例,放弃治疗2例,侧脑室扩大3例;4~7 分组出现语言功能障碍1例,硬膜下积液2例;8~10 分组出现脑瘫、第三脑室扩大、侧脑室扩大各1例.结论:胎儿有宫内缺氧时出生后可能患HIE,出生后1分钟内Apgar评分1~3 分的患儿预后较差,但即使Apgar评分正常,也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严重后遗症.

  • 213例新生儿复苏的抢救体会

    作者:于沛涌

    本文就我院近9年的新生儿中重度窒息的抢救进行回顾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213例,平均妊娠月龄在7~10个月,体重2.0~4.5 kg,母亲年龄在20~41岁之间.窘迫原因有:胎盘早剥28例,前置胎盘10例,妊高征53例,脐带绕颈58例,巨大胎儿25例,麻醉性镇痛药1例,头盆不称5例,脐带脱垂10例,胎粪污染23例.按Apgar评分,中度窒息78例,重度窒息135例.

  • 有窗胎盘超声表现1例

    作者:纪伟英;郑名芳

    孕妇,23岁,孕1产0,孕38周来院检查。超声显示:胎儿各测量指标均小于正常值两个标准差,各系统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羊水量正常。胎盘胎儿面见12.6 cm×9.7 cm混合性回声区,边界清,其基底部未见明显胎盘回声。内部主要以细密稍强点状回声融合成团,并可见滚动,细密点状回声上方见液性无回声区,二者分界清晰,类似脂液分层。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其内部及周边未见血流信号(图1)。超声诊断:单活胎,头位;胎盘内异常回声(部分性膜状胎盘待排);胎儿宫内生长迟缓。该孕妇曾于孕12周、24周及32周,分别在我院进行了3次超声检查,每次均提示胎盘内见上述异常回声,且范围逐渐增大。后于本院剖宫产一活男要,身长49 cm,体质量2700 g。新生儿Apgar评分:立即评9分,1 min评10分,5 min评10分。外生殖器异常:阴茎下屈,帽状包皮,尿道开口于冠状沟下方,阴茎轻度对裂,双阴囊内可及睾丸,诊断为尿道下裂。胎盘送病理检查,病理诊断:有窗胎盘。

  • 动脉血血气分析评估新生儿窒息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奕怀;蔡俐璇

    目的 探讨动脉血血气分析与新生儿窒息的关系.方法 对98例足月窒息新生儿和60例正常新生儿出生12h内行动脉血血气分析,并进行新生儿窒息组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pH值和碱剩余(BE)比较.结果 新生儿窒息组与对照组、轻度窒息组与重度窒息组新生儿的pH值和BE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脉血血气分析可比Apgar评分更客观、更灵敏地反映新生儿窒息的程度.

  •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诊断与出生时Apgar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华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CT影像学表现、分级与临床Apgar评分的内在联系,为患儿的后续治疗与康复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08年3月-2011年12月105例HIE患儿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临床上出生1min 时Apgar评分≤3分者22例,占20.95%;3分<Apgar评分≤7分者57例,占54.29%;>7分者26例,占24.76%.HIE轻度26例;中度57例;重度22例.CT分度:轻度9例;中度43例;重度53例.结论 CT检查能清晰地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及程度,其敏感性远高于临床.因此,应合理运用CT检查手段,诊断时更应密切结合临床,在充分把握和理解其病理生理演变过程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评估病变的性质、程度和预后.

  • 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作者:高会珍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促进产程进展的效果及护理. 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宫口开大2~3cm伴宫颈质硬或水肿的初产妇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分娩潜伏期静脉推注地西泮,观察组在分娩潜伏期静脉推注间苯三酚,观察对比2组剖宫产率,宫口扩张3cm至胎儿娩出所需时间,产后2h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情况. 结果 2组分娩方式、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宫口扩张3cm至胎儿娩出所需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苯三酚在分娩过程中能有效安全地缩短产程.

  • 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母婴预后的佳浓度和剂量探究

    作者:郭培英;王继红;杨芳;安娜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无痛分娩对母婴良好预后的佳浓度和剂量。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正常妊娠待分娩孕妇106例,随机分为A、B、C、D组各21例及E组22例,产前给予所有孕妇正常分娩指导、药物处置和密切监护及护理,分娩时采用罗哌卡因联合芬太尼腰硬联合阻滞无痛分娩,A组给予0.05%罗哌卡因10mg, B组给予0.1%罗哌卡因12mg,C组给予0.15%罗哌卡因12mg,D组给予0.20%罗哌卡因20mg,E组不给予罗哌卡因。观察各组VAS评分、分娩产程时长、缩宫素应用例数、产后出血量及分娩方式等。结果胎儿娩出后VAS评分随罗哌卡因剂量增加而降低,但C、D组评分相近,E组高。A~C组产程时长随剂量增加依次递减,但D组产程长于C组,E组短,但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罗哌卡因剂量的增加各组缩宫素应用例数逐次增加,E组应用少。A~C组产后出血量随剂量增加而降低,但D组和E组出血量均大于C组。C组新生儿评分高,E组低,A、B、D组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阴道分娩率高,分别与A、B、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无痛分娩孕妇应用0.15%罗哌卡因12mg对产妇及婴儿预后具有佳疗效。

  • 5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无痛分娩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的影响

    作者:郭培英;王继红;杨芳;安娜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时对产妇泌乳功能及新生儿的影响差异。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妊娠要求无痛分娩的孕妇106例,随机分为Ⅰ、Ⅱ、Ⅲ、Ⅳ、Ⅴ5组,前4组各21例,Ⅴ组22例。所有孕妇接受产前监护、分娩指导及心理辅导,在所有孕妇分娩时给予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阻滞无痛分娩。Ⅰ组给予0.05%罗哌卡因10mg,Ⅱ组给予0.10%罗哌卡因12mg,Ⅲ组给予0.15%罗哌卡因12mg,Ⅳ组给予0.20%罗哌卡因20mg,Ⅴ组不给予罗哌卡因。比较各组产妇产后泌乳功能和新生儿情况。结果对初乳时间、泌乳素浓度、新生儿Apgar评分及新生儿并发症等指标进行比较,Ⅱ、Ⅲ组泌乳效果较其他组好,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新生儿情况优于其余组(P<0.05)。结论0.15%罗哌卡因应用于无痛分娩对泌乳和新生儿情况影响较小,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 剖宫产术中辅用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效果观察

    作者:丁红彬;苏秀霞;陈鹏;刘文东

    剖宫产硬膜外麻醉时,因产妇对手术的恐惧及胎儿娩出时的牵拉反应影响麻醉效果,常需辅助静脉用药完善麻醉.我院2006年12月~2007年6月将小剂量氯胺酮和咪达唑仑辅用于剖宫产术中,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 瑞芬太尼在产科全麻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赵志斌;武勇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应用于剖宫产全麻时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足月妊娠剖宫产30例, 分为瑞芬太尼全麻组15例(R组) 和对照全麻组15例(C组),观察母体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苏醒时间,及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麻醉过程血流动力学参数、苏醒时间有显著差异( P < 0.015) ; 新生儿Apga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15) .结论:瑞芬太尼用于产科全麻诱导平稳, 苏醒迅速, 对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

  • 左炔诺孕酮对胚胎胎儿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亚楠;王娜

    目的::研究紧急避孕药左炔诺孕酮对胚胎胎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5年1月来我院妇产科门诊咨询的服用左炔诺孕酮避孕失败并要求继续妊娠者78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确定早孕并继续妊娠者与研究组对象按1:1配对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孕妇的自然流产率、胎儿畸形率、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的自然流产率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中21-三体、18-三体及开放性神经管畸形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中超声筛查胎儿畸形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新生儿阿氏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口服左炔诺孕酮能够增加早期自然流产的几率;但其服用史并不增加21-三体,18-三体及开放性神经管畸形的发生率、胎儿的畸形率以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HELLP综合征剖宫产的比较

    作者:白耀武;钱金洪;杨俊红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全身麻醉(全麻)剖宫产和其他麻醉方式剖宫产对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评价瑞芬太尼用于HELLP综合征全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HELLP综合征行剖宫产患者60例,分成瑞芬太尼组(A组)、氯胺酮全麻组(B组)和局部浸润麻醉组(C组),每组20例.观察3组产妇麻醉前、插管时(A,B组)、切皮、拔管时/手术后的血液动力学参数,术毕苏醒时间(术毕至拔管)及胎儿血气情况,胎儿娩出后Apgar评分,进行神经行为(NACS)评分.结果 3组孕妇血流动力学变化及A、B组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胎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和NA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全麻剖宫产不会对新生儿的自主呼吸产生影响,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过程中孕妇的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更短,能很好地用于HELLP综合征患者.

  • 晚发型子痫前期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晓静;王桂英;李学军

    目的:探讨孕产妇发生晚发型(妊娠≥34周)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以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在妇产科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孕产妇25360例的临床及一般资料,对发生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孕妇相关因素以及和妊娠结局进行分析。结果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孕产妇共发生690例,占总孕产妇数的2骀.72%,产妇年龄小,初产妇,伴有糖尿病是晚发型子痫前期的相关因素。晚发型子痫前期的孕妇会增加不良围产结局的危险性,如小于胎龄儿的发生、Apgar评分低、新生儿死亡和严重疾病的发生,与分娩在34周之后的早发型相比,小于胎龄儿、大于胎龄儿等存在差异( P <0.05)。结论针对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给予更为密切的观察和预防性处理,降低不良围产结局的发生。

  • 无痛分娩对新生儿近期和远期的影响

    作者:安俊芹;卢志茹;崔雅坤;李力

    目的:探讨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痛分娩对新生儿的近期及远期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阴道分娩的足月单胎妊娠产妇221例,其中采用椎管内麻醉行无痛分娩105例为无痛分娩组,不采取分娩镇痛措施者116例为非无痛分娩组。所有新生儿进行Apgar评分和脐动脉血pH检测。新生儿进行随访,当其7岁时进行适应行为量表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2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脐动脉血p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分娩组适应行为量表总评分为192.67±13.53,非无痛分娩组为196.31±14.3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管内麻醉用于无痛分娩对新生儿近期及远期社会适应能力无明显影响,临床可广泛推广。

  • 氯胺酮在剖宫产全麻中的应用疗效

    作者:关江

    目的:分析氯胺酮剖宫产全麻对孕妇生命体征和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评估氯胺酮剖宫产全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手术的孕妇40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K组和B组,每组20例,K组行氯胺酮全身麻醉,B组行布比卡因腰麻.比较两组孕妇新生儿娩出时间;观察在麻醉前、切皮时、取出胎儿时、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手术时间和两组新生儿取出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结果:切皮时MAP与取出胎儿时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孕产妇在其他检测时间点生命体征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手术时间、新生儿娩出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可安全的用于剖宫产手术的全麻.

  • 产时胎心率电子监护变异减速与Apgar评分的关系

    作者:刘晓燕;张颖;马国红

    胎心率电子监护目前作为产时监护首选方法之一, 已经成为判断胎儿宫内情况和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依据和手段,电子监护的异常对胎儿出生后的Apgar评分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所致新生儿窒息及其并发症是围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 产前胎心监测晚期减速对新生儿第一次Apgar评分的影响

    作者:袁红

    目的 探究进行产前胎心监测晚期减速对新生儿的第一次Apgar评分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7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共计1400例,孕妇均进行过胎心监测,其中一组有120例晚期减速,作为研究组,再随机选取120例作为对照.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研究组的新生儿进行第一次Apgar的评分结果明显较低.结论 产前胎心监测对于新生儿第一次的Apgar评分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 纳洛酮抢救新生儿窒息疗效观察

    作者:原原;冯秀娟

    目的 观察纳洛酮治疗新生儿窒息的疗效及探讨有效的抢救措施.方法 将我院住院分娩的47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氨茶碱3~5 mg/kg肌肉注射,观察组采用纳洛酮0.1mg/kg肌肉注射,观察2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临床表现、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治疗前后较对照组呼吸、脉搏差异显著(P<0.05),临床表现观察组较对照组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1),Apgar评分在二评、三评分数观察组较对照组上升明显(P<0.01).结论 在应用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药物治疗的同时有效地使皮肤与环境温度差减少,清理呼吸道,诱发呼吸或气管插管的动作轻、快、准确且效果要确实,并且需要支持循环,药物治疗.麻醉、产科、儿科医护人员作为一个整体通力协作,严格复苏步骤及措施可使新生儿复苏成功率进一步提高.

  • 新生儿游泳的护理

    作者:凃爱风

    我院自2007年5月开展了新生儿游泳,受到了广大产妇的青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07年5月-2010年5月在我院接受游泳保健的新生儿288例,其中男婴168例,女婴120例;阴道分娩98例,剖宫产190例.所有新生儿Apgar评分>8分,并且无新生儿并发症.

  • 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静脉输注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研究

    作者:方立平;刘华斌;王艳艳

    目的 探析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预防静脉输注对腰麻下择期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择期行剖宫产产妇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A、B、C 3组,每组30例.A组患者鞘内注药后立即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100 μg,B组患者鞘内注药后立即静脉泵注去氧肾上腺素200 μg,C组行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对照.对比3组产妇及其新生儿临床指标.结果 A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每搏输出量、心输出量、新生儿Apgar评分优于B组与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C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为腰麻下择期行剖宫产产妇提供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能够稳定产妇及新生儿生命体征,确保母婴安全及分娩质量.

477 条记录 8/24 页 « 12...567891011...232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