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ACAT-1和PPAR-γ表达的影响

    作者:马志强;成蓓;丁宇慧;曾永利

    目的 研究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AT-1)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表达,以及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ACAT-1和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缬沙坦干预组和高胆固醇饮食组,每组8只.喂养12周后,抽取静脉血检测血脂水平,并进行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以RT-PCR和Westem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主动脉ACAT-1、PPAR-γ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高胆固醇饮食组及缬沙坦干预组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无差别(P>0.05),但均高于对照组(P<0.01).高胆固醇饮食组内膜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缬沙坦干预组(P<0.01,P<0.05),而缬沙坦干预组内膜和内膜/中膜厚度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胆固醇饮食组和缬沙坦干预组ACAT-1、PPAR-γmRNA和蛋白含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ACAT-1 mRNA和蛋白在缬沙坦干预组的表达显著低于高胆固醇饮食组(P<0.01或P<0.05),而PPAR-γ mRNA和蛋白在缬沙坦干预组的表达显著高于高胆同醇饮食组(P<0.05).高胆固醇饮食组和缬沙坦干预组ACAT-1和PPAR-γ mRNA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缬沙坦可能通过上调PPAR-γ抑制ACAT-1的表达,从而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 AMPKα信号途径参与吡格列酮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

    作者:伍仕敏;艾洪武;章敏;熊焰;周虹;项杰;杨华芬;刘永学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干预对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探讨其药理作用机制.方法 以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体外培养HepG2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周期以及激活的胱天蛋白酶(Caspase)3蛋白表达,RT-PCR检测PPARγ 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检测PPARγ蛋白、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α)蛋白和磷酸化AMPKα(p-AMPKα)蛋白的表达;并将PPARγ小干扰RNA(pGCsi-PPARγ)表达质粒转染HepG2细胞,观察PPARγ基因沉默后吡格列酮对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HepG2细胞后,诱导细胞的凋亡,在此过程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并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但在上述过程中,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吡格列酮在高浓度(20 μmol/L)时对pGCsi-PPARγ表达质粒转染的HepG2细胞仍表现出凋亡诱导作用.不同浓度的吡格列酮干预后未见激活的caspase 3表达峰,对NF-KB的DNA结合活性也无明显影响,但其在高浓度(20 μmol/L)时明显增加对照组和pGCsi-PPARγ转染组p-AMPKα的表达,而总AMPKα则无明显变化.结论 吡格列酮能够干扰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这种作用不是完全通过PPARγ依赖途径实现的,AMPKα信号途径参与上述过程.

  • 15脱氧前列腺素J2对人肝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吴志强;熊焰;刘;伍仕敏

    目的 研究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eoxy-Δ12,14-prostaglandin J2,15d-PGJ2)对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15d-PGJ2干预体外培养的HepG2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3H-TdR掺入实验检测细胞DNA合成速率,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PARγ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使用GW9662和/或转染pSG5-PPARγ 真核表达质粒来观察PPARγ通路在15d-PGJ2抑制HepG2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并使用pGCsi-PPARγ转染观察PPARγ沉默后15d-PGJ2对HepG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后采用凝胶迁移电泳实验(EMSA)检测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果 15d-PGJ2作用于HepG2细胞后能够导致使细胞增殖受到抑制、DNA合成速率减慢,并诱导了细胞凋亡,此作用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在上述过程中,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加,S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但PPARγ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没有显著变化.GW9662可以部分拮抗15d-PGJ2的增殖抑制作用,但转染pSG5-PPARγ可以逆转GW9662的作用;15d-PGJ2在20μmol/L时对pGCsi-PPARγ转染的HepG2细胞仍可以表现出增殖抑制效应,EMSA结果表明其在50μmol/L时明显抑制了NF-κB的DNA结合活性.结论 15d-PGJ2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并干扰细胞周期,表现出明显的抑瘤作用,此过程涉及PPARγ依赖途径和非依赖途径,而其中PPARγ非依赖途径可能与其抑制NF-κB的作用有关.

  • ox-LDL经由LOX-1受体对PPARγ-LXRα-ABCA1通路激活的作用研究

    作者:余承洁;李敬达;修志龙;刘庆平

    目的 探讨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经由血凝素样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受体对PPARy-LXRα-ABCA1通路激活的作用.方法 浓度梯度ox-LDL(0~ 40 mg/L,12 h)刺激J774A.1巨噬细胞,检测LXRα、ABCA1的表达.构建293T细胞LOX-1过表达的PPARy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激光共聚焦及Western blot检测LOX-1的分布与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PPARγ的转录活化情况.对J774A.1巨噬细胞分别进行LOX-1 siRNA和PPARγ siRNA沉默,ox-LDL(30 mg/L,12 h)孵育后检测LXRα、ABCA1蛋白的表达.结果 ox-LDL可显著上调J774A.1细胞LXRα和ABCA1的表达(P<0.01,n=3).LOX-1过表达的PPAR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显示ox-LDL能够通过LOX-1增加PPARγ的转录活性;对J774A.1巨噬细胞分别进行LOX-1siRNA、PPARγ siRNA沉默后发现,LXRα和ABCA1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n=3).结论 ox-LDL可通过LOX-1受体激活PPARγ转录活性,从而上调LXRα、ABCA1蛋白表达,完成PPARγ-LXRα-ABCA1信号通路的激活.

  • PPARγ激动剂和MEK1/2抑制剂药物组合对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抑制作用

    作者:杨潇潇;刘力沛;孙蕾;李小菊;段亚君;陈元利

    目的 研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及MEK1/2抑制剂U0126药物组合对雄性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药物组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方法 ApoE-/-小鼠随机分为高脂喂养的对照组、吡格列酮喂药组和U0126与吡格列酮组合喂药3组.药物处理16周之后,将小鼠安乐死,收集血清,检测血清中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甘油三酯(TG)的含量;剥离小鼠全主动脉并制备主动脉根部冰冻切片,油红O染色检测斑块大小;小鼠肝脏组织冰冻切片后油红O染色,提取肝脏组织中的脂类,定量检测TG含量.结果 药物处理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同时血清脂质水平和肝脏TG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吡格列酮抑制雄性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吡格列酮与U0126组合喂药则进一步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吡格列酮与U0126药物组合增加斑块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含量,从而可增加斑块的稳定性.结论 吡格列酮和U0126药物组合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而不引起肝损伤及肝脏脂肪性病变等副作用.我们的结果揭示了一种新的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法.

  • 荷叶生物碱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CD36及PPARγ表达的影响

    作者:沈白;徐新;张社兵;陶军

    目的 观察荷叶生物碱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CD36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探讨荷叶生物碱干预CD36表达及其信号传导途径.方法 THP-1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后,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ox-LDL组、荷叶生物碱组、环格列酮组,油红O染色观察THP-1巨噬细胞内脂质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CD36和PPARγ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经ox-LDL干预后,THP-1巨噬细胞内脂质蓄积增加,CD36和PPARγ的表达增加;与ox-LDL组比较,经荷叶生物碱干预后,THP-1巨噬细胞内脂质积蓄减少,CD36和PPARγ的表达减少;与荷叶生物碱组比较,经环格列酮干预后,THP-1巨噬细胞内脂质无明显变化,CD36和PPARγ的表达增加.结论 荷叶生物碱通过下调CD36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泡沫化进展,荷叶生物碱可能是通过下调PPARγ来抑制CD36的表达.

  • 罗格列酮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PPARγ介导的抗氧化相关

    作者:杨旭红;李鹏;戴文;熊小明;涂江华;吴树金;刘立英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HTL)所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用HTL与HUVEC共孵,用罗格列酮、卡托普利、夹竹桃麻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拮抗剂GW9662、核因子κB(NF-κB)信号传导通路抑制剂吡咯二硫代氨基甲酸乙酯(PDTC)进行预干预,MTr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PARγ mRNA的表达,荧光探针DCFA-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簇(ROS),免疫荧光检测法测定NF-κB P65,酶标法检测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结果 HTL与HUVEC共孵育24 h,明显降低内皮细胞活力,增加细胞内ROS水平和NF-κB的活化,升高细胞培养液中sICAM-1的浓度(P<0.01).罗格列酮(0.001、0.01、0.1 mmol/L)能浓度依赖性地拮抗HTL所致的内皮细胞活力降低,抑制细胞内ROS水平的增加和NF-κB的活化,降低细胞培养液中sICAM-1的浓度,与单独HTL损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上述保护作用可被选择性的PPARγ拮抗剂GW9662所拮抗.夹竹桃麻素、卡托普利、PDTC对HTL引起的上述指标改变也有明显改善作用.结论 罗格列酮对HTL所致的HU-VEC损伤有显著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PPARγ介导的氧化应激反应的抑制有关.

  •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通过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调节内皮祖细胞功能

    作者:王振河;姜德谦;李卫华;谢强;黄峥嵘;许丹焰

    目的 研究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对小鼠来源内皮祖细胞(EPC)功能的调节及相关机制.方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小鼠骨髓来源EPC,不同浓度t-AUCB及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阻断剂GW9662预干预EPC,检测上述EPC体外增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在1~100μmol/L范围内,t-AUCB呈浓度依赖性增强EPC体外增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能力,而5μmol/L PPARγ阻断剂GW9662可抑制EPC上述功能.结论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t-AUCB参与EPC增殖、黏附、迁移、血管生成等功能的调控,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PARγ通路有关.

  • 高糖依赖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介导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及脂质蓄积

    作者:谭玉林;曾颖;莫中成;易光辉

    目的 观察高糖诱导THP-1巨噬细胞CD36表达及脂质蓄积是否由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所介导.方法 分别用20 mmol/L D-葡萄糖(高糖)、高糖+10 mmol/L GW9662(PPARγ拮抗剂)、5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糖、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高糖+10 mmol/L GW9662共同孵育THP-1巨噬细胞24h;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CD36、PPARγmRNA的表达;用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36、PPARγ蛋白质的表达;用油红O染色观测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细胞内总胆固醇水平.结果 GW9662明显抑制高糖所诱导的THP-1巨噬细胞CD36的表达及脂质蓄积,CD36 mRNA和蛋白质表达明显下降(P<0.05);细胞内脂滴明显减少,总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P<0.05).结论 高糖所诱导的CD36表达及脂质蓄积可能是由PPARγ所介导的.本研究将为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防治积累有价值的实验资料.

  • 高糖对HDL调节THP-1巨噬细胞CD36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的影响

    作者:谭玉林;曾颖;莫中成;易光辉

    目的 观察高糖对HDL调节THP-1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CD36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50 mg/L ox-LDL、50 mg/L ox-LDL+ 50 mg/L HDL、50 mg/L ox-LDL+ 50 mg/L HDL+20 mmol/L D-葡萄糖、50 mg/L HDL、50 mg/L HDL +20 mmol/L D-葡萄糖孵育THP-1巨噬细胞24 h,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内脂质蓄积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CD36、PPARγ、p-PPARγ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加用HDL组明显减少脂质蓄积,加用HDL组的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PPARγ的mRNA和蛋白及p-PPARγ的蛋白表达上调;而同时加用50 mg/L HDL和20 mmol/L葡萄糖组CD36和PPARγ的mRNA及蛋白表达上调,而p-PPARγ的表达下调(P<0.05),并促进脂质蓄积.结论 高糖可使HDL抑制CD36表达及脂质蓄积的作用减弱.

  • 血管紧张素1-7对大鼠血脂及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宋江波;杨志明;梁斌;辛艳峰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1-7[Ang(1-7)]对大鼠血脂及胆固醇逆转运相关因子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肝X受体α(LXRα)和视黄酸X受体α(RX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饲料组、Ang(1-7)组及Ang(1-7)+ A779组.通过植入式胶囊渗透压泵,经颈静脉插管持续给予Ang(1-7),28天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动脉组织中ABCA1、PPARγ、LXRα、RXRα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所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降低(P<0.05);与高脂饲料组比较,Ang(1-7)组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所降低(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升高(P<0.05);与Ang(1-7)组比较,Ang(1-7) +A779组大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有所升高(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所降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脂饲料组大鼠ABCA1、PPARγ、LXRα、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与高脂饲料组比较,Ang(1-7)组大鼠ABCA1、PPARγ、LXRα、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P<0.05);与Ang(1-7)组比较,Ang(1-7)+ A779组大鼠ABCA1、PPARγ、LXRα、RXRα的mRNA和蛋白含量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 Ang(1-7)能够降低大鼠血浆中血脂水平,促进大鼠动脉组织中ABCA1、PPARγ、LXRα、RXRα的基因表达,对高脂血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 白藜芦醇对兔动脉粥样硬化及PPARγ相关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阮景明;朱鹏立;蒋娜;尚秀玲;林帆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成熟雄性新西兰大白兔42只,分为三组:空白组(n=10)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n=18)高脂饲料喂养;白藜芦醇组(n=14)高脂饲料加白藜芦醇[16 mg/(kg·d)]干预.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RT-PCR检测主动脉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Fas、FasL及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ELISA测定血清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成功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白藜芦醇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明显减轻,可抑制斑块内细胞凋亡;PPARγ mRNA转录增高,Fas、FasL和Caspase-3 mRNA转录显著下降;MCP-1和MMP-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IMP-1蛋白表达增高.结论 白藜芦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这一作用类似PPARγ激动剂,可通过上调斑块内PPARγ的基因转录,降低Fas、FasL和Caspase-3 mRNA转录,以及降低MCP-1、MMP-9的表达同时促进TIMP-1的表达来实现.

  •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对巨噬细胞脂质蓄积及CD36表达的影响

    作者:曾颖;孙玉慧;黄延锦;易光辉

    目的 观察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和拮抗剂对THP-1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及CD36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对照组、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组、Ciglitazone处理组和GW9662处理组,后两组用50 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分别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Ciglitazone(10 μmol/L)及拮抗剂GW9662( 10μmol/L)共同孵育24 h,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细胞总胆固醇蓄积情况,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THP-1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76.28±10.36 mg/g)相比,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21.63±13.32mg/g)能使细胞总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而Ciglitazone能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的细胞总胆固醇含量进一步增加(136.23±14.78 mg/g),GW9662能使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处理的细胞总胆固醇含量减少(98.52±11.45 mg/g).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拮抗剂GW9662使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下调及胆固醇蓄积减少,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Ciglitazone使巨噬细胞CD36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及胆固醇蓄积增多.结论 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拮抗剂使THP-1巨噬细胞胆固醇蓄积减少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CD36表达下调.

  • 替米沙坦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曾晓聪;李醒三;文宏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对缺血再灌注兔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48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GW9662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GW9662组、坎地沙坦组,每组8只.灌胃给药2周,假手术组左前降支近端穿线但不结扎,其余5组予60 min缺血,360 min再灌注.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免疫印迹法测定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蛋白的表达,透射电镜和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结果 缺血再灌注模型组、GW9662组、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GW9662组及坎地沙坦组心肌血管紧张素Ⅱ含量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1).替米沙坦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余各组(P<0.01).电镜显示,替米沙坦、替米沙坦+GW9662及坎地沙坦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如核染色质浓缩边集,出现凋亡小体等.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比较,替米沙坦组、替米沙坦+GW9662组和坎地沙坦组心肌细胞游离钙浓度、凋亡指数均明显降低(P<0.01);替米沙坦组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替米沙坦+GW9662组和坎地沙坦组(P<0.01).结论 替米沙坦通过阻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降低细胞内钙浓度,并通过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表达,抑制兔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而发挥心肌保护效应.

  •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相关性

    作者:杨旭红;戴雯;刘立英;吴树金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伤机制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活化的关系.方法 以血管内皮依赖性和非内皮依赖性及血管组织和血清的生化参数为观察指标,采用与血管环直接孵育法和在体动物灌胃给药法,观察硫内酯对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损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结果 硫内酯(10mmol/L)与离体大鼠胸主动脉共孵60 min能显著降低乙酰胆碱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血管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P<0.01).血管环与硫内酯共孵之前先与罗格列酮(1mmol/L)预孵30 min,能显著改善被硫内酯降低的血管环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恢复血管环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抵抗硫内酯诱导的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升高(P<0.05或P<0.01).卡托普利(0.03 mmol/L)和夹竹桃麻素(0.03 mmol/L)有与罗格列酮相似的作用.在体实验表明,大鼠接受硫内酯[50 mg/(kg·d)]灌胃8周,导致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明显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对氧磷酶1活性和一氧化氮含量显著降低(P<0.01),但血清中总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明显改变(P>0.05).同时给予罗格列酮[10、20和40 mg/(kg·d)]灌胃8周,可剂量依赖性地保护硫内酯损伤的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降低血清丙二醛含量,升高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和对氧磷酶1活性(P<0.05或P<0.01).卡托普剁[20 mg/(kg·d)]和夹竹桃麻素[200 mg/(kg·d)]灌胃8周,也能保护硫内酯所损伤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和恢复硫内酯所改变的生化指标(P<0.05或P<0.01).在离体和在体实验中,各处理因素对硝普钠引起的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 同型半胱氨酸硫内酯在体内和体外均可引起血管内皮功能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的活性或下调其表达,继而诱发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阿托伐他汀通过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促进一氧化氮生成抑制炎性因子产生

    作者:路岩;姜一农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是否能通过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实验分为两部分,实验一分组:①对照组;②脂多糖组(1.0 mg/L);③阿托伐他汀1.0 mmol/L组;④脂多糖+阿托伐他汀1.0 mmol/L组;⑤脂多糖+阿托伐他汀5.0mmol/L组,经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和培养上清液,用RT-PCB方法测定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的影响,并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干预对脂多糖诱导后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一氧化氮生成的影响,ELISA方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含量的影响.实验二分组:①对照组;②阿托伐他汀5.0 mmol/L组;③0.2 mmol/L GW9662组;④脂多糖+阿托伐他汀5.0mmol/L组;⑤GW9662+脂多糖+阿托伐他汀5.0 mmol/L组,观察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特异性阻断剂GW9662对阿托伐他汀与脂多糖共同作用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及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人可溶性细胞问黏附分子1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可上调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其上调受体表达的作用增强.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可干预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液中一氧化氮生成减少及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含量的增加,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上述作用增强.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特异性阻断剂GW9662可部分阻断阿托伐他汀上述作用.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能部分通过激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过氧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受体,促进一氧化氮生成,抑制炎性因子的产生,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 脉心康对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与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1 mRNA表达的影响

    作者:郑广娟;朱莹;王婷;张文高

    目的 观察脉心康干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源性泡沫细胞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mRNA表达变化,以探讨脉心康对动脉粥样硬化泡沫化细胞形成的可能调控机制.方法 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使其泡沫化,并以脉心康、罗格列酮分别干预.采用原位杂交技术观察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 mRNA表达变化.结果 脉心康与罗格列酮均能提高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 mRNA表迭,与生理盐水组、空白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脉心康组优于罗格列酮组(P<0.01).结论 脉心康具有与罗格列酮相似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作用,且优于罗格列酮.其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分子机制与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调控途径有关,有望成为中医药领域中新的、特异性较高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激动剂,为抗动脉粥样硬化和脂代谢异常提供更佳的药物选择.

  • 阿托伐他第年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

    作者:张大庆;赵水平;孙志军;孙英贤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兔脂肪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胆固醇饮食法建立高胆固醇血症兔模型后,随机给予阿托伐他汀或淀粉1.5 mg/(kg·d).2周后取皮下脂肪组织进行脂肪细胞培养.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和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脂肪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结果 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兔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 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 (r=0.890, P<0.001)和脂肪细胞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相关(r=0.688, P=0.007).脂肪细胞培养上清液中C反应蛋白水平与其过氧化体酶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负相关(r=-0.857,P<0.001),与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r=0.869, P<0.001).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可诱发脂肪细胞炎症反应、分泌C反应蛋白.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和脂肪细胞分泌C反应蛋白水平,该效应与其降低胆固醇和上调脂肪细胞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有关.

  • 烟酸对3T3-L1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作者:于碧莲;赵水平;谢湘竹;董劭壮

    目的 观察烟酸对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T3-L1细胞促分化成熟后,给与不同浓度的烟酸(0~1.0 mmol/L)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表达,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结果 烟酸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脂肪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mRNA的表达,并促进载脂蛋白AⅠ介导的胆固醇流出,但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无影响.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在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与空白组(0.38±0.29)比较,在1.0 mmol/L浓度的烟酸干预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明显升高(3.15±0.96),为空白组的8.3倍.结论 烟酸可通过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促进脂肪细胞载脂蛋白AⅠ-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通路,加速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这可能为解释烟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 缬沙坦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作者:曾永利;成蓓;马志强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及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方法 24只雄性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n=8),高胆固醇饮食组(1%胆固醇+5%猪油颗粒饲料,n=8),缬沙坦组[10 mg/(kg.d) ,n=8],喂养12周.对各组兔采血进行血脂测定,主动脉内膜/中膜比值测定,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兔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 结果缬沙坦组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的表达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增加(1.75±0.23比1.12±0.16, P<0.05), 缬沙坦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RNA的表达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1.14±0.22比1.95±0.32, P<0.05).缬沙坦组白细胞介素6水平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32.42±6.12比83.73±5.42 ng/L,P<0.05).缬沙坦组内膜/中膜厚度比值较高胆固醇饮食组明显减少(P<0.05).缬沙坦组及高胆固醇饮食组的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显著性, 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 缬沙坦抑制兔动脉粥样硬化主动脉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的表达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水平, 其机制可能是增加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表达有关.

36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