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作者:赵俊琴;刘水平

    SR-BI是一种细胞表面糖蛋白,属于清道夫受体家族,主要在肝脏和非胎盘期类固醇生成组织中表达.除了其天然配体HDL外,还可与天然LDL、化学修饰的LDL以及阴离子磷脂等结合,主要介导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为类固醇生成组织提供胆固醇.新近发现人SR-BI在体外也能特异结合丙型肝炎病毒(HCV)的E2蛋白,提示SR-BI可能是该病毒的一种新受体.本文就SR-BI分子的结构分布、生物学活性以及与HCV感染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 动脉粥样硬化研究的新靶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

    作者:谢湘竹;赵水平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I)作为高密度脂蛋白(HDL)受体,能与HDL结合,参与HDL胆固醇酯的选择性摄取和代谢,以及介导游离胆固醇在脂蛋白和细胞之间的双向运动,并通过多种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起保护性作用.体内SR-BI功能的分析不仅证实了SR-BI在HDL代谢中的重要性,而且也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 高密度脂蛋白对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作者:钟巧青;赵水平;王星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High-density lipoprotein,HDL)对体外模拟脂肪细胞炎症状态下胆固醇流出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前脂肪细胞株3T3-LI(3T3-L1)诱导分化成为成熟的脂肪细胞后,作为空白对照组,脂肪细胞以脂多糖(LPS,100 ng/ml)刺激6小时,为LPS组;脂肪细胞经LPS( 100ng/ml)刺激6小时后,分别用不同浓度HDL孵育16小时,为10 μg/ml HDL+LPS组、50μg/ml HDL+LPS组、100 μg/ml HDL+LPS组.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不同浓度的HDL对LPS刺激的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并检测细胞内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LPS组的胆固醇流出率(2.5±0.6)%较空白对照组(4.1±0.4)%减少,3种不同浓度的HDL+LPS组干预后细胞胆固醇流出率较LPS组增加;LPS组SR-BI mRNA和蛋白表达较空白对照组降低,与LPS组相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HDL+LPS组SR-BI mRNA和蛋白表达随HDL浓度的增加而递增,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炎症状态下脂肪细胞的胆固醇流出减少,通过上调SR-BI表达能促进炎性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流出,减少胆固醇在脂肪细胞内的蓄积.该作用可能与其促进脂肪细胞表达SR-BI有关.

  • 雌二醇对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作者:王雪;柳军;段文丽;尚靖

    探讨雌激素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的角色,特别是研究雌二醇(estradiol)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鼠单核/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J774a.1中胆固醇代谢的影响.以鼠单核/巨噬细胞J774a.1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空白对照组、泡沫细胞组和雌二醇组,用不同浓度的雌二醇(1、0.1和0.01 μmol·L-1)对泡沫细胞进行干预.采用油红O染色观察泡沫细胞形成,胆固醇氧化酶荧光法检测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的变化;蛋白质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FQ-PCR)检测泡沫细胞表面清道夫受体(SR-B Ⅰ)的表达.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泡沫细胞组内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升高(P<0.001)、SR-B Ⅰ基因表达降低(P<0.01);与泡沫细胞组相比,不同浓度雌二醇干预组细胞内总胆固醇及胆固醇酯含量下降(P<0.05)、SR-B Ⅰ蛋白及基因表达升高(P<0.01),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性.结果提示,雌二醇通过降低泡沫细胞内胆固醇含量、上调SR-B Ⅰ的表达,从而抑制鼠单核/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对小鼠肝脏SR-B1基因表达的调控

    作者:郭雯;杨涛;付真真;孙妍;朱晓慧;高贝贝;周红文

    研究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ETP)对肝脏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CETP转基因小鼠血清中的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但肝脏内的TC、胆固醇酯却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小鼠血清中的甘油三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ETP转基因小鼠肝脏SR-B1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 PDZK1对成石喂养小鼠肝脏SRB1调节作用的研究

    作者:蔡强;吴健;蔡劬;吴卫泽;韩天权;蒋兆彦

    目的:研究成石饲料对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PDZK1(PDZ domain-containing 1)的表达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B type 1, SRB1)的调节作用。方法:以成石饲料喂养C57BL/6J雄性小鼠,观察肝脏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别构建小鼠PDZK1基因过表达慢病毒载体和SiRNA干扰腺病毒载体,并以成石饲料喂养C57BL/6J小鼠。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肝脏PDZK1及SRB1的蛋白质表达。结果:成石饲料喂养4周后,小鼠肝脏胆固醇合成关键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表达显著增加(P<0.01)、胆汁酸合成关键酶胆固醇7α-羟化酶基因表达显著下降(P<0.001);PDZK1基因的表达显著抑制,SRB1基因表达相应降低(P<0.001)。 PDZK1过表达慢病毒载体经腹腔注射成石饲料喂养的小鼠,4周后肝脏PDZK1蛋白表达增加37%(P<0.01),SRB1在总蛋白的表达量未改变,但在膜蛋白中表达增加136%(P<0.05)。将PDZK1的SiRNA腺病毒载体经腹腔注射成石饲料喂养的小鼠,2周后肝脏PDZK1蛋白的表达量降低49%(P<0.05),SRB1在总蛋白中表达增加60%(P<0.05),但在膜蛋白中的表达则下降14%。结论:成石饲料影响小鼠肝脏脂质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SRB1表达降低可能与PDZK1的抑制有关。干预小鼠肝脏PDZK1的表达会影响SRB1在肝细胞膜上的表达。

  •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丙型肝炎病毒入侵细胞中的作用

    作者:徐庆强;戚中田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入侵宿主细胞是由多种受体分子介导的多步骤过程,其中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Ⅰ/SCARBI)被认为是先与HCV作用的受体.SR-BⅠ能够与HCV包膜糖蛋白E2相结合,在此过程中位于E2蛋白氨基末端的高变区1(hypervariable region 1,HVR1)起关键作用.SR- BⅠ与HCV的相互作用不仅能够介导HCV的细胞入侵,还能降低抗体对HCV的中和作用,有助于HCV的免疫逃避.因此,深入研究SR- BⅠ在HCV入侵细胞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有望发现在HCV感染的初始环节能够高效地阻断HCV入侵细胞的靶分子,从而预防和治疗HCV的感染.本文就SR-B Ⅰ的生物学特性、SR-B Ⅰ与HCV的相互作用对病毒入侵细胞的影响及机制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 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大鼠肝细胞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孙蓓

    目的 观察高脂造模组大鼠肝细胞上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变化,及辛伐他汀造模同时给药该受体表达的变化.方法 雄性大鼠共60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20只,正常组以普通啮齿动物颗粒饲料饲喂,对照组以高脂组方与普通颗粒饲料饲喂,治疗组以上述高脂饲料饲喂,并同时以辛伐他汀(5 mg·kg-1·d-1)灌胃,共8周,采集血液标本,观察血脂变化;取肝脏制作冰冻切片,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去载脂蛋白E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亚组分HDL3滴加到肝组织冰冻切片上,二氨基甲苯氨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计算机图像系统分析.结果 (1)与正常组相比,对照组胆固醇水平明显增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0倍光镜初步观察结果 显示:正常组棕色沉积颗粒少,对照组棕色沉积颗粒较多,治疗组与对照组相近.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可见:对照组阳性灰度值大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阳性灰度值接近于对照组.结论 高脂血症时肝细胞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明显增加,辛伐他汀降脂治疗不能增加其表达.

  • 天津地区汉族人群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外显子8基因多态性与血清LDL-C及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作者:郭绪昆;任宁;刘玉洁;畅晓燕;丛洪良

    目的:探讨清道夫受体B族Ⅰ型基因(SR-BI)外显子8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易感性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370例冠心病患者和143例正常对照者SR-BI基因外显子8的HaeⅢ酶切基因型,分析其与冠心病、冠脉造影结果、血脂水平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了解基因型与冠心病危险因素间的相互作用.结果:SR-BI基因外显子8等位基因C和T频率在冠心病组为0.809、0.191,在对照组为0.790、0.210.冠心病组与对照组比较,SR-BI外显子8 HaeⅢ酶切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SR-BI基因外显子8 CT+TT基因型亚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水平显著高于同组CC基因型亚组(P<0.05).对照组中CT+TT基因型亚组女性LDL-C、Lp(a)水平显著高于同组CC基因型亚组(P<0.05).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TC)、LDL-C、Lp(a)为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07、2.395、3.650、1.405、1.405、1.377、1.61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I(Apo-AI)为冠心病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256、0.157.结论:SR-BI基因外显子8多态性可能与中国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易感性及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无关,但SR-BI基因外显子8T等位基因可引起女性LDL-C和Lp(a)水平升高.

  • 吡格列酮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调节蛋白ABCA1,ABCG1及SR-BⅠ表达的影响

    作者:王琼昕;刘丹霞;欧阳金芝;曾和松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THP-1源性巨噬细胞ATP结合盒转运蛋白A1 (ABCA1)、ATP结合盒转运蛋白G1(ABCG1)及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Ⅰ)表达的影响及可能作用机制.方法:Real time PCR及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吡格列酮(1,10,20,30 μmol/L)作用24 h,THP-1源性巨噬细胞ABCA1,ABCG1及SR-BⅠmRNA和蛋白的表达.使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PPARγ)特异性拮抗剂GW9662(2 μmol/L)阻断吡格列酮(10 μmol/L),24 h后检测THP-1源性巨噬细胞ABCA1,ABCG1及SR-B Ⅰ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吡格列酮可浓度依赖性增高24 h THP-1源性巨噬细胞ABCA1,ABCG1及SR-BⅠ mRNA和蛋白的表达,GW9662可显著抑制吡格列酮诱导的THP-1源性巨噬细胞ABCA1,ABCG1及SR-BⅠ mRNA和蛋白表达的增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激动PPARγ上调THP-1源性巨噬细胞胆固醇流出调节蛋白ABCA1,ABCG1及SR-BⅠ基因的表达.

  • 血管紧张素(1-7)和血管紧张素Ⅱ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胆固醇外流的影响

    作者:柴婵娟;杨慧宇;杨志明;梁斌;阎丰;武瑞;边云飞

    目的 观察血管紧张素(1-7)[Ang(1-7)]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THP-1源性泡沫细胞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Ⅰ)、ATP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表达及胆固醇外流的影响.方法 将THP-1单核细胞加入100nmoL/L佛波酯(PMA) 48 h诱导分化为THP-1源性巨噬细胞,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建立泡沫细胞模型.随机分为五组:空白对照组、AngⅡ组、Ang(1-7)组、Ang(1-7)+AngⅡ组及AngⅡ+Ang(1-7)+ A-779组[A-779为Ang(1-7)受体特异性阻滞剂].分别运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检测SR-B Ⅰ mR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用液体闪烁计数仪检测胆固醇流出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加用AngⅡ组SR-B ⅠmR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减弱且胆固醇外流减少(P<0.05);与AngⅡ组比较,加用Ang(1-7)促进SR-B Ⅰ mB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胆固醇外流增加(P<0.05);与AngⅡ+Ang(1-7)组比较,AngⅡ+ Ang(1-7)+ A-779组SR-B Ⅰ mRNA、ABCA1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减弱、胆固醇外流减少(P<0.05),但与Ang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ngⅡ抑制THP-1源性泡沫细胞SR-B Ⅰ、ABCA1的表达并减少胆固醇外流,而Ang(1-7)通过其特异性受体MAS受体可减弱AngⅡ的作用,促进胆固醇外流,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起到抑制作用.

  • 低层流切应力对内皮细胞表面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凌生林;张英;廖斌;于风旭;邓明彬;李新;万居易

    目的 研究低层流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保护性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特异性受体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水平,探讨切应力对内皮细胞表面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产妇剖宫产分娩的胎儿新鲜脐带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选择2~4代的细胞用于实验,将内皮细胞种植于载玻片上培养,待细胞长满汇合后放入流室系统中.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静态条件下未施加切应力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为低切应力组(4.2 dyne/cm~2).切应力加载时间为1 h、2 h、4 h和8 h.作用完成后行半定量RT-PCR测定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结果 在层流低切应力(4.2 dyne/cm~2)刺激后,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随时间延长明显减弱,在8 h达低谷,在电泳图上几乎不显现.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的特异性受体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低切应力(4.2 dyne/cm~2)作用下表达减弱;低切应力可能通过下调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逆转运,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表达变化

    作者:李永红;徐庆科;蔡尚郎;安毅;葛志明;苘瑜林;刘平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通过高脂喂养12周、主动脉内皮损伤和维生素D3肌肉注射建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管壁结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mRNA表达,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与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相关性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主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10.80±31.56 ng/L比121.26±25.32 ng/L,P<0.0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0.83±0.19比0.16±0.03)、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1.02±0.12比0.48±0.11)和2型受体(0.97±0.24比0.13±0.03)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且均主要存在于胞膜和胞浆中.动脉粥样硬化组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0.76±0.17比0.16±0.04)、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0.83±0.20比0.33±0.08)和2型受体(0.78±0.13比0.12±0.03)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蛋白表达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7和r=0.71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表达升高,且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增高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加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激活有关.

  • 烟酸对3T3-L1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作者:于碧莲;赵水平;谢湘竹;董劭壮

    目的 观察烟酸对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3T3-L1细胞促分化成熟后,给与不同浓度的烟酸(0~1.0 mmol/L)干预24 h后,收集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脂肪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和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 mRNA表达,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结果 烟酸呈剂量依赖性增加脂肪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 mRNA的表达,并促进载脂蛋白AⅠ介导的胆固醇流出,但对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无影响.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在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有较高水平的表达,与空白组(0.38±0.29)比较,在1.0 mmol/L浓度的烟酸干预时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明显升高(3.15±0.96),为空白组的8.3倍.结论 烟酸可通过上调过氧化体增殖物激活型受体γ表达,促进脂肪细胞载脂蛋白AⅠ-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通路,加速细胞内胆固醇流出.这可能为解释烟酸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机制提供有用的线索.

  •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与冠心病、血脂水平的关系

    作者:任宁;郭绪昆;刘玉洁;畅晓燕;丛洪良

    目的 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 Ⅰ)基因外显子1和内含子5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天津地区汉族人群血脂水平和冠心病发病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测定370例冠心病患者和143例正常对照者SR-B Ⅰ基因外显子1的AluI酶切基因型及内含子5的ApaI酶切基因型,分析其与血脂水平、冠心病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关系.结果 两组研究对象中内含子5均仅发现CC基因型.SR-B Ⅰ外显子1等位基因G、A频率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分别为0.988、0.012和0.997、0.003.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外显子1 AluI酶切多态性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冠心病组男性患者中,外显子1基因多态性变异组(GA+ AA基因型亚组)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水平高于无变异组(GG基因型亚组).结论 SR-B Ⅰ基因外显子1多态性可能与中国天津汉族人群冠心病发病易感性及冠心病病变严重程度无关,但冠心病患者SR-B Ⅰ基因外显子1A等位基因可引起男性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Ⅰ水平升高.

  •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板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变化

    作者:苘瑜琳;李永红;马贺远

    目的 通过观察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变化,探讨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及其表达变化的机制.方法 随机选取健康对照60例和高胆固醇血症患者80例,肘静脉取血,分离血清、血浆并提取血小板,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血清一氧化氮含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血小板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组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高脂组血小板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mRNA和蛋白表达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和0.01).高脂组的血管紧张素Ⅱ水平与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0.488,P<0.05).结论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小扳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降低与血管紧张素Ⅱ的刺激有关.

  •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的影响

    作者:于碧莲;赵水平;谢湘竹;董劭壮;董静

    目的: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density lipoprotein, ox-LDL)干预是否刺激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胆固醇流出,并探讨其机制.方法:3T3-L1细胞促分化成熟后,给予不同浓度的ox-LDL(0~50μg/mL)干预8或24h;在以25μg/mL ox-LDL预处理脂肪细胞24h后,再以10μmol/L 22 (R)-羟基胆固醇干预24h,收集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PCR)测定脂肪细胞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1(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1, ABCA1), B 族I 型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type Ⅰ,SR-BI)和肝X受体α(liver Ⅹ receptor α, LXRα) mRNA表达, 采用液体闪烁计数器检测载脂蛋白A-I(apolipoprotein A-I, apoA-I)介导的细胞内胆固醇流出.结果:低浓度ox-LDL(12.5~25μg/mL)干预24h可增加脂肪细胞ABCA1,LXRα和SR-BI mRNA的表达,并促进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而高浓度(50μg/mL)则无此作用.将脂肪细胞用25μg/mL ox-LDL预处理24h,再用10μmol/L 22 (R)-羟基胆固醇干预细胞,ABCA1和LXRα mRNA表达均有显著增加(P<0.01),同时apoA-I介导的胆固醇流出增加,而SR-BI mRNA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低浓度ox-LDL不仅可促进脂肪细胞LXRα-ABCA1-apoA-I通路,还可上调SR-BI表达,加速细胞内胆固醇流出.Ox-LDL这种新的作用不仅有利于维持脂肪细胞内胆固醇的动态平衡,还可能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 苯扎贝特对小鼠肝脏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及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

    作者:骆杨平;陈华丽;赵水平

    目的 探讨苯扎贝特干预后小鼠肝脏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1)mRNA变化及对小鼠体内胆固醇逆转运的影响.方法 28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普通饲料、不同剂量的苯扎贝特(0.10%、0.25%、0.50%)添加普通饲料喂养4周后,腹腔注射经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ac-LDL)及3H-胆固醇处理过的小鼠巨噬细胞悬液(0.5 mL/鼠,细胞数达5.0×106),单独笼养24h后取血,酶法测定血脂;测定血清、肝脏和粪便中的3H-胆固醇含量(占注射总量的百分比);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定小鼠肝脏SR-B1 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苯扎贝特组小鼠肝脏SR-B1 mRNA表达水平增高,粪便中的胆固醇流出率增加.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0.25%、0.50%)干预组血清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100%、131%和110%.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0.25%、0.50% W/W)干预组小鼠肝脏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86.4%、52.3%和51.6%.不同剂量苯扎贝特(0.10%、0.25%、0.50%)干预组小鼠粪便3H-胆固醇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为110%、140%和160%.结论 苯扎贝特能上调肝脏SR-B1 mRNA表达,促进体内胆固醇逆转运,加速胆固醇由粪便清除,利于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 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对小鼠3T3-L1脂肪细胞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

    作者:蒋捷羽;张玉玲;黄灿霞;包金兰

    目的:观察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 MCP-I)对小鼠3T3-LI脂肪细胞B族I型清道夫受体(SR-BI)膜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T3-LI前脂肪细胞应用"鸡尾酒"法:0.5 mmol/L 1-甲基-3-异丁基黄嘌呤、1 umol/L地塞米松和10 mg/L胰岛素诱导分化成熟,油红O染色法鉴定;将诱导分化成熟的3T3-L1脂肪细胞应用MCP-1按照不同浓度及时间进行干预,分为浓度梯度组:分别加入MCP-10 ng/mL、20 ng/mL、40 ng/mL、80 ng/mL,各作用48 h;时间梯度组:分别加入MCP-1 40ng/mL各作用Oh、24 h、48 h、72 h.流式细胞仪分别测定各组细胞表面SR-BI表达.结果:(1)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至第9~10 d,油红O染色示90%以上可见明显脂滴,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2)流式细胞仪浓度梯度组结果示:与MCP-10 ng/mL组相比,20 ng/mL、40 ng/mL、80 ng/mL组细胞表面SR-BI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流式细胞仪时间梯度组结果示:与MCP-1Oh组相比,48 h和72 h组细胞表面SR-BI表达亦均下降,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MCP-1干预3T3-L1脂肪细胞后,SR-BI细胞表面SR-BI的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减少,MCP-1抑制3T3-L1脂肪细胞SR-BI细胞表面SR-BI的表达.

  • SR-BⅠ生物学作用的分子机制

    作者:麦海妍;凌文华

    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SR-BⅠ)属于CD36超家族成员.作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能通过多种机制对动脉粥样硬化发挥保护效应.近年来,随着基因敲除技术和转基因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证实SR-BⅠ不但在脂蛋白代谢和胆固醇转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一氧化氮代谢、肝炎病毒感染、正常红细胞成熟和雌性生育等方面也显示出较强的调节作用.本文综述了SR-BⅠ行使其生物学作用的分子机制.

2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