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为主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模式探讨

    作者:由新英;王涛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为主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模式的可行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北京同仁医院青光眼滤过术后药物治疗无效合并有白内障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2例12眼.方法 对所有患眼优先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必要时联合术中抽玻璃体水囊及房角分离术;无效者再行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或前部玻璃体切割术.除常规检查外,手术前及手术后2周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术后平均随访(15.8±5.2)个月.主要指标 眼压、中央前房深度及视力变化.结果 12眼中术前平均中央前房深度(0.38±0.17)mm,平均眼压(31.50±3.50) mm Hg.5/12眼经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折叠式10L植入术联合房角分离术;5/12眼又联合Nd:YAG激光晶状体后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2/12眼又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2周平均中央前房深度(2.31±0.37)mm;末次随访时平均眼压(14.60±4.80)mm Hg;视力提高或不变.结论 本文小样本的资料显示,药物治疗无效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病例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无效者依次行Nd:YAG激光晶状体囊膜、玻璃体前界膜切开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的治疗模式是可行的.(眼科,2012,21:43-46)

  • 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诊治

    作者:赵云娥;王丹丹

    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指在白内障手术后出现的排除瞳孔阻滞、脉络膜渗漏或脉络膜上腔出血后,存在持续浅前房、高眼压的睫状环阻滞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肌麻痹剂有时可有效缓解病情,药物治疗无效时可试用Nd:YAG激光切开周边虹膜切口处的晶状体囊膜及玻璃体前界膜.玻璃体切除手术宜重点切除虹膜周边切口后的晶状体前后囊膜、部分悬韧带及玻璃体前界膜,从而彻底解除睫状环阻滞,建立从玻璃体腔到前房的房水通道.

  • 后路外滤过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1例

    作者:吴文婷;武丹蕾;胡佩;周浩川;吴烈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又称恶性青光眼,由VonGraefe于1869年首次提出,是由于房水排出通道障碍,导致房水逆流入玻璃体腔使前房变浅,眼内压升高的一种恶性循环眼病,多见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滤过性手术之后,严重危害视功能.如果房水循环可重新建立,前房加深,眼压得到控制.但一般保守治疗无效,常需考虑行玻璃体腔抽液术,晶状体切除(或者晶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术、晶状体后囊及玻璃体前界膜激光切开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等.现报道经治的难治性青光眼病案1例,探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应对策略.

  • 超声乳化晶状体吸除术治疗原发性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

    作者:王军;唐炘;刘磊;杨文利

    自1964年Chandler首次报道睫状体平坦部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注液或注气术治疗恶性青光眼至今,该手术始终是临床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简单、有效的方法.其缺点为术后必须长期、甚至终身使用睫状肌麻痹剂;部分患者由于眼轴过短、晶状体相对较大,反复多次手术仍无法解除睫状环阻滞;若手术操作不当或术后发生炎性反应,晶状体可迅速混浊,导致视功能受损.

  • 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玻璃体小梁切除治疗恶性青光眼

    作者:付少山;叶俊;邢怡桥

    恶性青光眼也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临床上虽较少见,但治疗较因难,若不采取积极治疗措施,患者常致失明.

  •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22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艳梅;王桂玲;辛红

    青光眼术后浅前房是青光眼术后常见的早期并发症,若处理不当会导致角膜水肿、周边虹膜前后黏连、白内障、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及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等严重后果,终导致手术失败.本文作者对青光眼术后发生浅前房的20例(22眼)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 顽固性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2例报道

    作者:周传棣;钱韶红;徐格致;钱江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又称恶性青光眼或房水迷路综合征,是由Von Graefe于1869年首先提出.其起病急,发展快,严重危害视功能和眼球结构.传统的缩瞳剂会加重病情,而睫状肌麻痹剂联合降眼压滴眼液,静脉点滴高渗剂,口服碳酸酐酶抑制剂对约50%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有效[1],对药物治疗5~7天反应不佳的患者一般行激光或者手术治疗,如激光后囊膜切开术,激光玻璃体前界膜切开术,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玻璃体腔抽液术,晶体切除(或者晶体超声乳化)联合前段玻璃体切除术等.目前的文献报道大多涉及一般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处理,但对于复发多次,尤其是再发于前段玻璃体切除术后的顽固病例的治疗,我们尚未检索到相关文献.为此我们随访了2002年3月至2011年5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治疗的50位(57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其中2例(2眼)复发,现报道如下.

  •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治疗

    作者:肖骏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又称恶性青光眼(malignant glaucoma),首先由Von Graefe(1869)描述[1],是青光眼滤地手术后的一种严重并发症,常发生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笔者在临床实践过程中,遇到1例典型病例,报道如下.

  • 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

    作者:卢文胜;王晓冰;韩冬;赵云;郝翠霞;高宁洲;高雅梅;吕建华

    目的 探讨Nd:YAG激光治疗白内障术后继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7例白内障术后继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病例,其中单纯白内障术后6例,白内障联合青光眼术后11例,采取Nd:YAG激光切开晶状体后囊及前部玻璃体,使玻璃体水囊与前房沟通.3只眼接受3次激光治疗,5只眼接受2次激光治疗,9只眼接受1次激光治疗.检查患者术前及术后1、3 d、1周,1、3个月的眼压及前房深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术后1 d眼压明显下降,前房加深,较术前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 d眼部情况趋于稳定,与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白内障术后继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及时采取Nd:YAG激光治疗,沟通前房与玻璃体水囊,重建房水正常流出通道,可有效缓解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降低眼压,保护视功能.

  • 36例高眼压前房穿刺护理体会

    作者:陈雪冰;廖承熙

    高眼压症多因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及某些继发青光眼所致,患者有剧烈的眼胀痛、头痛、恶心,并伴有明显的视力下降[1].应用常规降眼压药物治疗不能有效降低眼压,需采用前房穿刺放液,迅速降低眼压,减轻因高眼压造成的视功能损害,其中积极而有效地系统护理是控制眼压、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一环[2].现将我科对36例高眼压前房穿刺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

    作者:章小庆;杨玉兰

    目的 探讨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方法.方法 20例(20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行药物或手术治疗.同时对其进行心理护理及治疗过程中的护理.结果 20例患者出院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6个月.20例患眼前房深度均形成良好,眼压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术眼症状完全改善.结论 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是达到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预期治疗目标的重要保证.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中的应用

    作者:黄亚琳;张英朗;董仰曾;王应飞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将16例(17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例,9眼)和对照组(8例,8眼).对照组行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两组均监测并比较眼压恢复及前节OCT测量前房深度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术后随访6个月,17眼视力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平均提高(0.09±0.0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8眼术后眼压平均下降(7.93±2.29)mm Hg,前节OCT示中央前房深度加深(0.74±0.24)mm,此外该组中1眼由于眼压及前房控制不佳再次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9眼术后眼压平均下降(12.57±1.36) mm Hg,前节OCT示中央前房深度加深(1.32±0.58)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治疗中能够降低眼压及加深前房.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较单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能更为有效解除睫状环阻滞,降低眼压及维持前房深度效果更佳.

  • 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阶梯治疗临床分析

    作者:王宇冉;孔晓路;靳中良;孙利娜;侯习武;苗青

    目的 探讨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至2013年6月经我院治疗的14眼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资料,首先采用药物治疗,治疗无效者及时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抽吸玻璃体水囊联合前房重建术4例4眼;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对于人工晶状体眼采取晶状体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4例4眼.结果 经药物治疗后,6眼病情得到缓解,4眼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行玻璃体内水囊抽吸联合前房重建术;4眼在上述治疗无效基础上进一步手术治疗,其中3眼行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局部后囊切开术,另1眼为白内障术后患者,行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眼压(16.378±4.308)mmHg(1 kPa =7.5 mmHg),与术前(36.539±2.739)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深度全部恢复正常且稳定(2.423±0.379)mm,与术前(0.613±0.18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术后发生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采取由简单到复杂的阶梯式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 眼钝挫伤致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1例

    作者:陈熙;万迪玲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2岁,入院前半月干农活时左眼不慎被树枝弹伤,当时感到眼疼痛、畏光、视力下降,在外院诊断为"可疑青光眼",给予药物降眼压、抗炎等治疗,病情加重.于2007年4月入我院.无既往眼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远视力0.6,+0.50 DS→加0.8,近视力0.15/30 cm;周边晶状体皮质少量均匀楔状混浊、核Ⅱ级;眼压20.55 mmHg(1 kPa=7.5 mmHg),余未见异常.

  • 双眼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恶性青光眼5例的临床分析

    作者:何平

    恶性青光眼也称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房水错向流动性青光眼,是由Von Graefe于1869年提出的,是一类诊断困难、眼压不易控制的顽固性青光眼,其特点是术后眼压升高,典型病例常于术后数小时、数日以至数月发生.2001年7月~2004年10月,我们对双眼抗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5例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 联合手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分析

    作者:冯桂强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在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我院住院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患者11例11眼,采取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临床效果.结果:患者11例11眼术后,眼压得到控制,视力不同程度提高,随诊3mo以上(平均5mo)眼压持续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晶状体切除合并前部玻璃体切割术是治疗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合并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

    作者:许文静;王红芳;尹娟

    目的: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之后出现的并发症,即,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措施以及护理的终表现效果.方法:首先选择经过我院精心治疗的2010年3月到2011年3月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病人共42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在经过手术治疗的一段时间之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这一次的研究要对所有的病人都采用优质的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然后和68例病人在合并症状治疗前后的就诊满意度进行对比 .结果:42例病人的就诊满意度从31.56%上升到97.62%,通过比较治疗前后的数据,我们认为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手术之后出现的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并发症,要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方法,这样的终护理效果将会更加的显著,具有广泛推广和大力普及的价值.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并发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护理

    作者:杨婷婷

    目的:基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防控,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护理方法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7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综合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3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治愈率(97.37%>84.21%)和护理满意度(94.59%>76.32%)相对更高(P>0.05),而HAMD评分[(10.72±1.61)分<(15.28±2.71)分]相对更低(P<0.05),住院时间[(9.71±2.06)d<(16.32±3.53)d]以及症状完全改善时间[(3.09±0.37)月<(5.34±0.51)月]相对更短(P<0.05).结论:基于睫状环阻滞性青光眼的防控,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促进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