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无心跳供肝发生胆道严重缺血性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勤涛;陈大志;贺强;郎韧;金中奎

    目的 探讨无心跳供肝发生严重胆道缺血性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 北京朝阳医院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实施的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病例中排除肝肾联合移植、二次肝移植、供受体ABO血型不符病例,统计人选病例131例,术后随访时间均>180 d.排除混杂因素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再灌注相关性严重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无心跳供肝胆道二次热缺血时间>60 min是术后严重缺血性胆道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热缺血与冷保存协同作用于供肝,单独或同时延长热缺血、冷保存时间,术后严重缺血性胆道并发症发生率增高.结论 无心跳供肝热缺血或冷保存时间延长的协同作用以及胆道二次热缺血时间>60 min是肝移植术后严重缺血性胆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将热缺血时间带入拟合直线回归方程可预知冷保存时间的相对"安全"时限.

  • 尿激酶灌注无心跳供肝预防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临床研究

    作者:郎韧;陈大志;贺强;金中奎;韩东冬

    目的 探讨降低无心跳尸体供体肝移植术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的方法,进而减少再移植率,提高长期生存质量.方法 针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在热、冷缺血状态下胆道微循环中可能存在的微血栓形成,进行前瞻性临床研究.以2006年1月至2007年3月实施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病人112例为实验组;以1999年7月至2005年12月完成并存活超过1年的肝脏移植22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在供肝切取冷灌注时及供肝修整完毕后两次应用尿激酶灌洗供肝动脉系统.比较两组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220例中13例受体术后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5.9%,发生时间为术后3~11个月;实验组112例中2例分别在术后3、6个月发生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发生率1.8%.结论 (1)无心跳尸体供肝存在较高的肝内胆道缺血型病变发生率和再移植率.(2)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缺血型胆道病变的发生率.

  • Celsior液中HGF对大鼠肝移植后INF-γ、IL-4与IL-10水平的影响

    作者:李涛;唐华美;孙星;裘国强;彭志海

    目的 探讨Celsior(CS)液中添加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human hepato-cyte growth factor,rhHGF)对大鼠肝移植后INF-γ、IL-4与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利用无心跳供肝(non-heart beating donor,NHBD)大鼠肝移植模型,ELISA法检测实验组(CS添加rhHGF)和对照组(CS添加生理盐水)门静脉再通1h血清INF-γ、IL-4与IL-10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组织INF-γ、IL-4与IL-10 mRNA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及大鼠牛存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NHBD供肝移植后在门静脉再通1 h后血清INF-γ水平及肝组织INF-γ mRN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L-4与IL-10水平及相应肝组织IL-4与IL-10 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大鼠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提示实验组肝细胞水肿变性减轻,无明显肝细胞坏死、肝窦淤血及门静脉充血.结论 CS灌注保存液中添加外源性rhHGF可改善其对NHBD供肝的保存效果,提高术后生存率,这可能与其下调INF-γ,上调IL-4与IL-10的产生有关.

  • 肝移植术后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治疗和预防

    作者:郎韧;陈大志;贺强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市器官移植中心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收治的21例肝移植术后肝内胆管弥漫性及肝内外多发性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自2006年1月开始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尿激酶灌注无心跳尸体供肝,预防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结果 21例患者中16例行再次肝脏移植,其余5例患者在等待供肝过程中因肝功能衰竭死亡.16例再次肝移植患者中14例治愈,患者健康状况良好,肝功能正常,2例死于围手术期真菌感染.尿激酶灌注组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率1.4%,非尿激酶灌注组肝内弥漫性胆管狭窄的发生率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98,P<0.05).结论 再次肝移植是治疗难治性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对无心跳尸体供肝常规采用尿激酶两次灌洗方案能有效降低肝内胆管弥漫性狭窄的发生率.

  • 无心跳供体小肠获取一例报告

    作者:周健;鞠卫强;何晓顺;朱晓峰;胡安斌;王东平;马毅;巫林伟;邰强;王国栋;黄洁夫

    我中心近期获取无心跳供体小肠1例,移植给1名短肠综合征患者,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1.供肠获取及保存:取经脐大十字形切口进腹,进腹后即倒入少量冰屑,将肠管轻柔推向上腹部,暴露髂总动脉分叉处,游离出腹主动脉,于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结扎腹主动脉,近心端剪开并插入Foley导尿管,插入深度以带气囊尖端超过腹腔干以上为宜,向气囊内注入15 ml水,阻断灌注液流向心脏,经导管灌注0℃~4 ℃高渗枸盐酸盐嘌呤溶液1500 ml(为重力灌注,高度100 cm,以下同);于腹主动脉插管相应位置游离出下腔静脉,插管开放流出道,管的另一端接无渗漏塑胶袋盛装引流液;自肠系膜下静脉插管灌注嘌呤液1500 ml;用50 ml注射器穿刺胆囊,抽吸胆汁,剪开胆囊底插入灌注管,灌注嘌呤液500 ml,冲洗胆道;迅速游离肝周部分韧带及打开肾周脂肪囊,查看肝、肾灌注情况,肝、肾周围放入适量碎冰屑;腹主动脉及肠系膜下静脉各灌注1500 ml嘌呤液后,分别再灌注0 ℃~4 ℃ UW液1000 ml.

  • 供肺灌洗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其瑞;侯生才;李辉;胡滨

    肺移植可以有效治疗各种终末期肺部疾病,2000年至2003年7月肺移植的3年生存率已达到63.3%[1].但是肺保存技术的不成熟限制了肺移植的临床发展.我国无脑死亡立法,使用的供肺均为无心跳供体(non-heart-beating donor,NHBD),由于肺保护效果不理想等原因,临床肺移植的成功率较低.通过改进供肺血管灌洗的方法,有效的保护供肺,将直接影响肺移植的成败.现就供肺灌洗目的、灌洗液、灌洗方法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脑死亡供体来源供肝肝移植9例临床分析

    作者:巫林伟;何晓顺;邰强;鞠卫强;马毅;朱晓峰;王东平;黄洁夫

    目的 总结使用脑死亡供体来源供肝肝移植的临床经验,初步分析脑死亡供体来源供肝应用于临床的安全性.方法 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器官移植科共实施9例脑死亡供体来源供肝肝移植.供体年龄16~43岁,死于颅脑外伤7例,死于脑血管意外2例,器官切取前平均动脉压(105±5.2)mmHg(1 mmHg=1.333 kPa)(6例需使用升压药物),肝功能检测丙氨酸转氨酶(175±40)U/L,天冬氨酸转氨酶(180±46)U/L,总胆汁酸(40±8.6)mmol/L.受者年龄(48.6±10.1)岁,男性8例,女性1例;术前诊断为肝硬化5例,肝癌4例,术前MELD评分(27.6±6.7)分.结果 供肝冷缺血时间为(7.4±2.8)h,所有患者手术顺利.1例于术后7天死于肾功能衰竭.8例受者康复出院并随访6~24个月,1例于术后24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其他并发症发生包括急性排斥反应2例,胆道狭窄并感染1例,胆道缺血1例,肺部感染1例.结论 按照我们选择脑死亡供肝的原则,肝移植受者术后近期及中期预后良好,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 兔无心跳供体肺离体肺移植灌注模型的建立

    作者:谈震东;倪斌;壮毅

    目的 探讨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兔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灌注模型.方法 将30只兔随机分为有心跳组(A组),无心跳-缺血60 min组(B组),无心跳-缺血90 min组(C组).A组供兔处死后,取供肺保存在4℃LPD液中4 h;B组供体抽血造成失血性休克并维持30 min后处死,供肺热缺血60 min,冷保存5 h;C组与B组不同之处在于供肺热缺血90 min.然后建立灌注模型灌注90 min.于1、15、30、60、90 min血气分析PO2并记录PAWP.灌注结束后检测供肺W/D、MPO活性和MDA水平.结果 A、B两组所有指标均无明显差异.三组供肺血PO2均随时间的延长降低,但C组PO2低于A、B组(P<0.05);三组PAWP随时间的延长渐升高,但C组程度高于A、B组(P<0.05).C组供肺W/D、MPO活性、MDA水平较A、B组高(P<0.05).结论 休克30 min、热缺血60 min兔NHBD肺离体肺移植灌注模型,模拟了临床NHBD肺移植肺保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靠性高的优点.

  • 无心跳供体肺移植

    作者:王烨铭;陈静瑜

    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肺部疾病患者接受肺移植治疗,并且预后良好,然而器官短缺的现状制约着肺移植的发展.近年来,诸多肺移植中心尝试采用心脏停搏供体进行肺移植,临床效果较满意.现对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的临床分类、缺血时间、供肺保护和离体评估以及术后常见并发症进行综述.

    关键词: 肺移植 无心跳供体
  • 无心跳供体肺移植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松涛;王群

    综述了无心跳供体(non-heart-beating-donor,NHBD)肺移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NHBD供肺可耐受的缺血时间、针对NHBD供肺的抗凝和溶栓的研究、不同通气模式和吸入药物的影响、供肺保存期间所采取的干预措施如尸体内原位表面冷却以及在保存液中添加各种药物的效果和作用机制等.使用NHBD供肺有望成为缓解供肺短缺的主要解决途径.

  • 无心跳供体供肺的低温保存

    作者:董庆;崔键;韩敬泉;闫宇博;曹守强;张凯

    背景:目前无心跳供体供肺原位低温保护实现的途径主要有2种,一种是胸腔内表面降温技术,这种方法已经被临床成功的移植证实有效,一种是气管内通气降温技术.目的:探讨大鼠无心跳供肺移植模型中原位支气管内通气降温和胸腔内表面降温技术结合实现低温保存供肺的可行性.方法:将无心跳供肺移植Wistar大鼠模型随机分为:通气组以低温气体吹入气管降温,表面组双侧胸腔置管连续注入低温生理盐水,结合组同时行低温气体通气和低温盐水胸腔内降温.结果与结论:结合组降温效果强于表面组和通气组(P < 0.05),可在60 min内将气管内、肺实质和胸腔内温度降到保存温度.初步证明原位支气管内通气降温和胸腔内表面降温技术结合降温的方式在肺移植中应用的可行性.

  • 不同冷保存时间热缺血供肝在肝移植中的应用

    作者:鞠卫强;何晓顺;谈雅莉;吴志鹏;邰强;王东平;朱晓峰;黄洁夫

    背景:目前国内临床肝移植供肝的主要来源仍然是无心跳供体供肝,国外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使用无心跳供体供肝,但无心跳供体供肝这类经历了热缺血的供肝能够耐受冷保存的安全时限尚没有统一标准,也鲜有这方面的临床报道.目的:评价不同冷保存时间的热缺血供肝在临床肝移植中的应用安全性及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观察,于2006-01/2007-12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器官移植中心完成.对象:无心跳供体供肝热缺血时间在10 min内的肝移植病例154例.方法:根据冷保存时间不同分为3组,8 h内组58例,8~2 h组62例,13~16 h组34例.供肝按供体分配原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配给3组患者,移植后采用相同的免疫抑制方案.主要观察指标:比较3组患者肝移植后谷丙转氨酶峰值、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急性排斥反应、胆道并发症、血管并发症、感染,以及移植肝存活和受体存活情况的差异.结果:随访8~32个月,3组患者移植后均未发生原发性移植肝无功能.8~12 h组患者移植后仅谷丙转氨酶峰值高于8 h内组(P<0.05),其余治疗两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8 h内组患者比较,13~16 h组患者的移植后谷丙转氨酶峰值、感染发生率和胆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升高(P<0.05),移植肝存活率和受体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热缺血时间在10 min内的无心跳供体供肝能够耐受12 h的冷保存损伤,超过此时限,移植后胆道并发症和感染的发生率明显升高,移植肝存活率和受体存活率明显降低.

  • 人工虫草复合液对无心跳模型大鼠离体肾的低温保护作用

    作者:戴晨;王顺;徐加波;刘健

    背景:无心跳供体已成为近年来有潜力的移植供体来源,为进一步改进供体保存液,在常规保存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的基础上加入人工虫草制备人工虫草复合液,希望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减少供体损伤,提高供体质量。目的:探讨人工虫草复合液对无心跳大鼠离体肾的保存作用。方法:将39只SD大鼠毁损延髓,不进行体外呼吸循环支持,造成脑死亡诱导的无心跳模型后,随机等分为3组,人工虫草复合液组(n=15)、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组(n=15)和生理盐水组(n=9),分别用人工虫草复合液、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生理盐水对离体肾脏进行4℃低温保存。结果与结论:与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组相比,人工虫草复合液组肾组织保存6和12 h后,形态损伤较轻,凋亡指数、丙二醛含量、Bax及Caspase-3表达水平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及Bcl-2表达水平上升;而保存24 h后,形态损伤程度接近,丙二醛含量下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上升。提示人工虫草复合液对无心跳大鼠离体肾的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方面保存效果优于高渗枸橼酸盐腺嘌呤液。

  • 温缺血1 h对猪离体肺动脉平滑肌功能的影响

    作者:何占锋;赵松;王作培;李晓辉;张锋;丁凯;韦海涛;施巩宁

    目的 探讨温缺血1 h对"无心跳供体"肺动脉平滑肌功能的影响,为 "无心跳供体"肺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瑞典家猪16头,随机分为有心跳供体(heart-beating donor,HBD)组和无心跳供体(non-heart-beating donor,NHBD)组,分别获取内径约1.5 mm的肺动脉段,截至1.5 mm长的无分支的肺动脉环,用Tissue-Organ-Bath装置和高钾Krebs溶液、血栓烷A_2(TXA_2)类似物U-46619和罂粟碱测定血管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功能.结果 NHBD组与HBD组相比,由高钾Krebs溶液诱导的收缩值(mN)差异(25.81±1.86,26.80±1.59)无统计学意义(P>0.05),U-46619诱导的收缩值(mN)差异(18.63±2.24,20.23±2.09)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均能完全舒张.结论 温缺血1 h的NHBD肺动脉平滑肌舒缩功能保存完好.

  • 低血压灌注对无心跳大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不同白细胞及HMGB1的影响

    作者:张航;韩敬泉;夏恩迪;崔键;曹守强;赵桂彬;张凯;刘成;张翔宇

    目的:研究低血压灌注对无心跳大鼠肺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不同白细胞及HMGB1的影响.方法:将32只180-200g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缺血30min组[30I]、缺血60 min组[60I]和缺血90 min组[90I] (n=8),4组大鼠分别接受麻醉后持续机械通气,测定并统计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总白细胞计数及不同白细胞计数,免疫印迹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HMGB1蛋白的表达.结果:总白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及HMGB1蛋白表达均随着低血压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尤其在[60I]和[90I]两组,灌洗波中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有显著增高,并且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与HMGB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结论:本研究证实HMGB1蛋白表达和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计数在低血压灌注缺血期内升高,提示HMGB1蛋白可能具有驱动炎症反应的作用.

  • 缺血预处理对无心跳供体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徐松涛;郭卫刚;谭黎杰;丁建勇;王群

    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对无心跳供体(NHBD)大鼠移植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配对分成4组,分别为NHBD热缺血1 h组(对照组,NHBD 1 h)、IP组(实验组,IP)、IP+5-羟基葵酸盐组(实验组,IP+5-HD)和IP+二甲基亚砜组(溶剂对照组,IP+DMSO),每组4对.IP方案为开胸后夹闭大鼠左侧肺门5 min,开放10 min,然后放血处死.热缺血1 h、冷缺血4 h后行左肺移植.结果:IP组移植肺再灌注10 min和1 h的右颈动脉血PaO2与自身术前值差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后,IP组左肺静脉血PaO2数值优于对照组(175.5±14.3比132.3±33.8,P<0.05).再灌注1 h和2 h时,IP组的双肺顺应性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2 h时,IP组以及IP+DMSO组的血清和移植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移植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凋亡指数显著低于NHBD 1 h组(P<0.05);总抗氧化能力(T-AOC)高于NHBD 1 h组(P<0.05);上述指标IP+5HD组与NHBD 1 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血清TNF-α、IL-6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到IP以及IP+DMSO组的细胞结构受损程度较轻,NHBD 1 h组以及IP+5-HD组细胞损伤较明显.结论:本大鼠模型中,单次5 min缺血+10 min再灌注的IP方案,对热缺血1 h的大鼠NHBD移植肺IRI有较强的早期保护效应,这种保护效应与线粒体ATP敏感的钾通道开放有关.

  • 无心跳供体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的热缺血时限

    作者:徐松涛;郭卫刚;谭黎杰;丁建勇;王群

    目的 建立无心跳供体(NHBD)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比较不同热缺血时间(WIT)对大鼠移植肺功能和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32只SD大鼠按供受体随机配对成16对,分成4组,分别为有心跳供体组(对照组,HBD)、NHBD热缺血1 h组(实验组,NHBD1h)、热缺血2 h组(实验组,NHBD2h)和热缺血3 h组(实验组,NHBD3h),每组4对.供肺摘取后置于4℃低钾右旋糖苷(LPD)液中4 h.采用三"袖套"套管法行左肺原位移植术.测定和观察移植前、移植后10 min、1 h和2 h的右颈动脉血气,移植后2 h的左肺静脉血气、移植肺湿/干重比和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NHBD1h组移植肺再灌注10 min、1 h和2 h所采集的右颈动脉血PaO2数值(177.8±15.5、162.0±19.3和195.5±26.4)和对照组HBD组(187.3±34.4、191.8±36.6和198.8±36.6)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再灌注10 min和2 h,NHBD2h组右颈动脉血PaO2数值(154.8±25.2和116.5±32.1)以及NHBD3h组(121.0±28.2和88.3±23.6)和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肺再灌注2 h后,NHBD1h组左肺静脉血PaO2数值与对照组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132.3±33.8 vs 143.8±17.1),NHBD2h和NHBD3h组与对照组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78.8±16.1 vs 143.8±17.1,70.8±15.5 vs 143.8±17.1,P<0.05).NHBD3h组的湿/干重比数值和肺损伤程度病理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NHBD大鼠同种异体左肺原位移植模型,在本实验动物模型中,大鼠可以耐受的WIT为1 h.

  • 无心跳家兔呼出气中CO变化

    作者:曹净净;刘金锋;李文志;陈丹丹;周华成

    目的:检测无心跳兔呼出气中一氧化碳( CO)浓度变化。方法根据肺脏原位热缺血时间不同,随机分为A~E组(n=8):分别为心跳停止后0、30、60、90和120 min。在相应时间点测量呼出气中CO浓度;同时检测传统的肺损伤指标。结果 A~E组呼出气中 CO浓度[中位数(四分位区间)]分别为4.41(3.36~4.79) ppm、4.52(4.14~4.97)ppm、4.65(4.17~5.48)ppm、4.90(4.24~6.00)ppm和5.59(4.55~6.64)ppm,其中D、E组显著高于A组,而E组显著高于D组(P<0.05)。而传统的肺损伤指标呈逐渐恶化趋势。结论兔心跳停止后120 min内,呼出气中CO浓度逐渐升高。

  • 无心跳兔呼出气中异戊二烯浓度变化

    作者:陈丹丹;刘金锋;曹净净;邢景春;周华成

    目的 观察兔心跳停止后不同时间呼出气中异戊二烯浓度变化.方法 无心跳兔随机分为A-E组(n=8),分别为心跳停止后0 min、30 min、60 min、90 min和120 min.使用气相色谱-质谱仪测量呼出气中异戊二烯浓度;传统肺损伤检测方法包括:肺脏组织湿干重(W/D)比、丙二醛(MDA)浓度、肺损伤评分(LIS)和气道压30 cm H2O时肺容积(Vmax).结果 A-E组呼出气中异戊二烯浓度[中位数(四分位区间)]分别为1.39(3.70-0.68)ppb、0.94(2.02-0.32)ppb、1.00(1.73-0.48)ppb、0.95(0.99-0.86)ppb和0.39(1.45-0.34)ppb,E组显著低于A组(P<0.05).传统肺脏损伤检测指标随时间进行性加重,E组损伤重.结论 呼出气中异戊二烯浓度在心跳停止120 min内随肺损伤加重呈渐进性下降.

  • 无心跳供体肺保护的研究进展

    作者:邵丰;邹卫

    近年来,肺移植已经成为治疗各种终末期肺部疾病的重要方法,但和其它实体器官移植一样,同样受到供体缺乏的限制.自1991年Egan[1]引入无心跳供体(non heart beating do-nor,NHBD)肺概念后,近十年来试图应用NHBD肺以解决供体不足的方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许多关于NHBD肺移植的实验以及临床研究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Steen等[2]在2001年报道了第一例临床NHBD肺移植病例获得成功.

33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