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安全性的系统评价

    作者:孙秀波;铁远;陈晴;何祎晨;刘蕾

    目的:系统评价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ClinicalTrials.gov、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达比加群酯治疗各类栓塞疾病的随机对照研究,截至2015年6月。用Stata 13.1及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随机对照研究,总计42395例患者。达比加群酯相比对照药可显著降低严重出血发生率( P<0.05),尤其是与华法林相比结果显著( P<0.01),但随剂量增加,达比加群酯严重出血发生率呈现增高趋势。达比加群酯可显著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率( P <0.01),其中与华法林比较结果显著( P<0.01),且达比加群酯心肌梗死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达比加群酯可显著增加消化道出血发生率( P<0.01),与华法林或安慰剂相比结果更为显著( P<0.05),且达比加群酯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与剂量呈正相关。漏斗图检测不存在发表偏倚,敏感性分析证实结果可靠。结论达比加群酯可引起心肌梗死和消化道出血风险高,临床使用中需充分权衡利弊。

  • 一种新型非肽类直接凝血酶抑制药——Praxbind的临床应用

    作者:刘泽辉;胡欣;张亚同

    目的 Praxbind是一种静脉注射的达比加群特异性逆转药,其主要用于患者需要逆转达比加群的抗凝剂效应治疗时使用.本文从Praxbind的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药效学、临床研究试验、药物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特殊人群用药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以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 达比加群酯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王爱荷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对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96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对照组华法林抗凝治疗.1年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服药1年后,观察组出现脑卒中7例,占14.6%,栓塞或血栓3例,占6.3%,死亡1例,占2.1%,出血2例,占4.2%,并发症发生率为27.1%(13/48);对照组出现脑卒中14例,占29.2%,栓塞或血栓7例,占14.6%,死亡4例,占8.3%,出血3例,占6.3%,并发症发生率为58.3%(28/4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与调整剂量的华法林对比,在预防心房纤颤患者脑卒中、血栓或栓塞及出血安全性有效,可在临床推广用.

  • 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疗效

    作者:梁冬蕾;曹莹;戴建武;胡志兵

    目的 探讨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合并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房颤合并脑栓塞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尤瑞克林治疗,观察组采用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指标、神经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凝血酶时间(TT)均长于对照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I指数)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尤瑞克林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合并脑栓塞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促进神经损伤的修复,且不增加出血风险,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达比加群酯的临床药理及其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章殷希;丁美萍

    达比加群酯是近几年上市的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初用于预防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形成.美国FDA于2010年10月批准达比加群酯用于预防心房颤动患者的脑卒中.本文对其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临床疗效评价及不良反应等做一综述.

  • 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心房颤动的抗凝治疗

    作者:田力;杨艳敏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合并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目前能够长期服用的口服抗凝药物只有华法林,但华法林存在个体差异、复杂的药物和药物及药物和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定期抗凝监测和频繁调整剂量,具有局限性.研发新型口服抗凝药成为新的热点,活化凝血因子X抑制剂和凝血酶抑制剂在房颤抗凝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已经取得了明确的循证医学证据.现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评价

    作者:杨玉辉;罗助荣;郑卫星;黄明方;林毅;曹小织;章文莉

    目的 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为临床更好使用达比加群酯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断为非瓣膜病心房颤动并服用达比加群酯的患者,进行病例回顾性调查,结合电话随访方式,评价其达比加群酯应用的合理性、安全性和依从性.结果 共109例患者入组本研究.平均年龄68.26±10.82岁,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3.21±1.30,平均HAS-BLED评分为1.38±1.02.CHA2DS2-VASc评分0分的低危患者9例(8.26%),其中3例无抗凝治疗指征.服用110mg剂型患者91例(83.49%),服用150 mg剂型患者18例(16.51%),其中5例服用150mg患者选用剂型不合理.漏服13人次,4人服用频次错误.13例(11.93%)患者发生不良反应.进行药物转换的34例患者中41.18%未监测INR或INR未达合理估值.16例(14.68%)患者长期合并应用胺碘酮治疗,其中7例患者未规律随访.停药患者11例(10.09%),其中自行停药7例(6.42%).15.60%患者未规律随访,43.12%患者未规律复检尿潜血.结论 本研究中达比加群酯有着比较好的安全性及依从性,但仍有一定比例的不良反应,部分患者对其风险认识不足,不能规律随访和检测.应遵照指南,加强教育,进一步提高达比加群酯用药的安全性和依从性.

  • 口服达比加群酯致老年房颤患者相关凝血指标改变2例

    作者:侯晓平;魏璇;李妍妍

    病例1:1例78岁女性患者,因脑梗死、心房颤动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初始剂量110 mg,bid,治疗前凝血四项均正常.服药5d后及其后多次复查凝血酶时间(TT)明显延长,长147 s(正常上限21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轻度延长或正常高限,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正常,患者出现皮下出血.停药3d后测TT、APTT正常,恢复服药后TT、APTT再度延长.达比加群酯减至55 mg,qd,TT延长缩短至62.2 s,APTT正常.病例2:1例71岁男性患者,因阵发性房颤口服达比加群酯150 mg,bid抗凝治疗.1个月后查PT 13.3 s略延长,APTT延长47.3 s,TT>60 s明显延长,INR、FIB正常.停用达比加群酯5d后查PT、APTT、TT均正常.该2例患者均于口服达比加群酯后出现TT、APTT延长,且停药后均恢复正常,病例1提示TT、APTT延长程度与药物剂量有关,提示TT、APTT或许可以作为监测达比加群药物作用的指标,其结论仍需大规模的研究加以验证.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达比加群浓度及达比加群酯纳米混悬剂药物动力学研究

    作者:从双晨;张媛媛;雷冏茜;宋茂远;张文茜;彭光华;殷梦雅;李佳佳;王佳星;李馨儒

    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快速、灵敏的定量方法,检测beagle犬口服达比加群酯纳米混悬剂后血浆中达比加群的浓度.采用液-质谱/质谱方法,使用反相C1s柱,以甲醇-甲酸缓冲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以盐酸舍曲林为内标,流速为0.4 mL/min.达比加群[M+H]+H]+m/z 472.17→289.07,舍曲林[M+H]+m/z 305.98→275.00,正离子模式,质谱多反应监测扫描方式检测样品中达比加群的浓度.研究结果表明,达比加群在1.0-500 ng/mL浓度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r=0.9995),准确度在94.8%-107.1%之间,精密度偏差在士6%之内.该方法可成功应用于达比加群酯纳米混悬剂beagle犬的药代动力学研究.纳米混悬剂的达峰浓度和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对照制剂,表明该制剂可显著提高口服吸收.

  • 多孔淀粉泡沫改善达比加群酯的溶出速率

    作者:徐杰;赵文明;吴超;赵宗哲;郝艳娜;赵颖

    目的 制备多孔淀粉泡沫改善达比加群酯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方法 通过溶剂交换法制备多孔淀粉泡沫(PSF),并以多孔淀粉泡沫为载体,通过溶剂挥发法将达比加群酯(DE)载入多孔淀粉泡沫纳米孔道中.使用扫描电镜观察载体多孔淀粉泡沫的形态和结构,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衍射法和傅里叶红外光谱法鉴别载药样品(PSF-DE)中达比加群酯的分散状态,并通过体外溶出实验考察其体外溶出度.结果 结构表征证明成功制备了多孔淀粉泡沫,并且多孔淀粉泡沫纳米孔道的空间抑制效应有效抑制了达比加群酯的结晶.体外溶出实验表明,达比加群酯的溶出速率得到显著提高.结论 多孔淀粉泡沫改善了水难溶性药物达比加群酯的亲水性.

  • 正负离子切换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同时测定达比加群酯中间体中的2个毒性杂质

    作者:钱建钦;陈悦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达比加群酯中间体中2个毒性杂质溴乙酸和对氨基苯腈.方法 采用岛津Shim-Pack GIS C18色谱柱(2.1 mm×50mm,2μm),以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A,0.1%甲酸甲醇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 min-1.采用正负离子切换技术,MRM模式对溴乙酸和对氨基苯腈同时进行检测.结果 溴乙酸在0.2~40 ng· 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限为0.1 ng·mL-1;对氨基苯腈在0.4 ~40ng· m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定量限为0.4 ng·mL-1.溴乙酸的回收率为100.9%,对氨基苯腈的回收率为99.6%.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准确、快速、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达比加群酯中间体中溴乙酸和对氨基苯腈的测定.

  • 新型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酯

    作者:李杏翠;陈晶;徐小薇

    2010年10月19日,美国FDA批准了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用于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患中风与全身性栓塞风险的新药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商品名Padaxa)上市,本品属于β-丙氨酸类凝血酶抑制剂,其化学名是N-[[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基]-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N-(2-吡啶)氨基丁丙酸乙酯,甲磺酸盐,分子式为C34H41, N705·CH40O3S,甲磺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3.86,自由碱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27.75,结构式见图1.

  • 达比加群酯致药疹1例

    作者:郭茜;郭慧;段金菊

    患者,88岁女性,因非瓣膜病房颤服用达比加群酯胶囊110 mg , bid。用药2周后,患者出现全身皮肤瘙痒伴皮疹,否认既往食物药物过敏史。在停用达比加群酯及抗过敏治疗1周后患者皮疹消失。临床需注意达比加群酯的过敏反应,随访中应注意监测。

  • 气相色谱法测定达比加群酯中10种溶剂的残留

    作者:张微;马长沙;黄晓光;段成军;马静洁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达比加群酯中10种残留溶剂.方法:以Rtx-1(60m×0.32mm×1.0μm)极性毛细管柱程序升温,以氮气为载气,FID为检测器,进样口温度为200℃,检测器温度为250℃,对达比加群酯中10种残留溶剂(甲醇、乙醇、乙酸乙酯、丙酮、二氯甲烷、正己烷、四氢呋喃、异辛烷、吡啶和甲苯)进行测定.结果:各残留溶剂组分均能被良好分离,各溶剂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RSD均不超过3.50%,平均回收率为96.0%~105.0%.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可用于达比加群酯中残留溶剂的测定.

  • 达比加群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宇;荣跃贤;周飞;汤国久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方法 将50例糖尿病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及常规伤口换药,治疗组25例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达比加群酯钙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患者均未观察到出血等不良反应.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足有良好的疗效.

  • 达比加群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分析

    作者:张丰刚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诊治的1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抽签原则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服用华法林治疗,治疗组服用达比加群酯治疗,两组同时给予尿激酶静脉滴注,均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采用Glasgow昏迷量表(GCS)和神经功能缺损量表(SSS)评定两组患者的意识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临床特征,同时检测两组的血脂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的GCS与S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GCS、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的血清TG、T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跃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促进血脂代谢正常化,改善临床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 新型口服抗凝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临床分析

    作者:黄汉辉;黄凯

    目的 探讨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8月收治的15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研究1组和研究2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1组患者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研究2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片联合达比加群酯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以及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肺栓塞、脑栓塞、死亡事件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的各项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未出现肺栓塞、死亡事件.研究1组、研究2组患者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患者的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研究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治疗中,达比加群酯和阿司匹林片联合治疗相较于达比加群酯单独用药而言,疗效并无显著提高,反而增加出血风险.联合用药相较于华法林单独用药而言,可降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等事件发生率.

  • 心房颤动患者冠脉PCI术后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张健发;于雁飞;黄定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支架植入后,采用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冠心病患者合并心房颤动行PCI术患者85例,随机分为达比加群组(n=42)和对照组(n=43).术后达比加群组给予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前后凝血指标的变化、出血事件(颅内出血或临床可见出血)及不良心血管事件(急性心肌再梗死、缺血诱导的靶血管血运重建治疗、心源性猝死、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情况.结果 服药前后达比加群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65、5.86,P<0.05),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TT、APTT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5.30、5.56、5.05、4.68,P<0.05).达比加群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0,P>0.05),而总出血事件、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8、5.06,P<0.05).结论 与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相比,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相似,而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更强.

  • 新型口服抗凝血剂达比加群酯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明慧

    华法林是大多数国家长期抗凝的主要药物之一.华法林虽然可以口服给药,但其治疗范围狭窄,必须严格掌握治疗指征.此外华法林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大,个体差异较大,治疗期间需严密观察病情,并依据国际标准化比率随时调整用量.在近几年中许多新的抗凝血剂已经开发出来.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口服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本研究综述了达比加群酯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潜在适应证,为该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 达比加群酯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观察及药理研究

    作者:王妍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应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药理及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自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大连市友谊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接受治疗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患者60例,通过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30例,应用华法林口服治疗方案,试验组30例,应用达比加群酯口服治疗方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凝血常规及肝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后,试验组治疗前后出血事件发生率及肝功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水平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口服,临床疗效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175 条记录 2/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