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裴玉兰;谢晓慧;王一战

    目的 系统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资源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超星学术发现系统、PubMed/Medline、Proguest期刊全文数据库(PHMC)、医知网,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达比加群酯应用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文献,纳入文献7篇(中文4篇,英文3篇),共计病例19 816例.双人独立判定后,采用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5.3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 疗效性分析显示,达比加群酯能显著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病率[OR=0.79,95%CI(0.66~0.93),Z=2.74,P<o.05];安全性分析显示,达比加群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对比华法林,在降低主要出血事件[OR=0.84,95%CI(0.74~0.95),Z--2.68,P<0.05]、轻微出血事件[OR=0.81,95%CI(0.76~0.87),Z=6.17,P<0.05]、颅内出血[OR=0.37,95%CI(0.27~0.51),Z=6.12,P<0.05]、全因死亡[OR=0.88,95%CI(0.78~0.99),Z=2.22,P<0.05]的风险上,均有明显优势.结论 达比加群酯能显著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出血事件等风险,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华法林.但本次研究纳入文献研究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证据强度有限,本结论需要更高质量的循证研究进一步支持.

  • 达比加群酯对老年NVAF患者抗凝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作者:孙磊;赵宏伟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医院诊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各80例的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治疗,均治疗4w.比较两组治疗后凝血和血脂指标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的凝血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凝血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两组PT、FIB和TT值无显著差异(P>0.05),但观察组的INR、APTT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脂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血脂指标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2.5%)低于对照组(12.5%)(P<0.05).结论 将达比加群酯用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治疗,能提高抗凝效果,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片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梁羡方;赵新军;谢绍洽;陈彩仙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84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分别予以抗凝治疗.随访观察1年,对比3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等终点事件,比较3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服药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联合用药组TIA、脑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P<0.05),但稍高于达比加群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达比加群酯组患者TIA、脑栓塞、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肝肾损害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栓塞的风险,但疗效并无优于达比加群酯单药治疗,且出血风险增加.

  • 达比加群酯用于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龙毅;刘凡

    达比加群酯已被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的卒中及体循环栓塞.然而在AF导管消融围手术期使用达比加群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未得到充分的研究,本文旨在评估达比加群酯用于AF射频消融围手术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达比加群酯磷脂复合物纳米乳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作者:刘晓庆;郑春丽;张雅捷;何新怡;柴夫娟;陈敏

    目的 制备粒径均一、稳定性良好的达比加群酯(DE)磷脂复合物(dabigatran etexilate phospholipid complex,DE-PC)纳米乳.方法 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DE-PC,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DE-PC的制备工艺,并考察DE-PC纳米乳的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和稳定性.结果 制备DE-PC纳米乳的佳工艺为:乳化温度37℃,搅拌速度200 r· min-1,探头超声96 s;所得纳米乳的粒径为79.4±1.1 nm,电位为-(22.1±0.8) mV,包封率为93.7%±1.2%,且其介质稀释和室温放置3个月后,稳定性良好.结论 成功制备了粒径均一、稳定性好的DE-PC纳米乳,为达比加群酯的新剂型研究提供了参考.

  • 达比加群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

    作者:苗强;靳延利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髋关节置换手术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达比加群酯治疗,观察两组血小板,凝血功能的变化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3.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可以有效,安全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进展

    作者:袁志达

    心房颤动(房颤)在临床上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它是缺血性脑卒中一个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新型抗凝药物预防房颤卒中的疗效越来越显著,有突破性的进展。临床试验已经证实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等在房颤卒中预防的作用不劣于华法林。

  • 达比加群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临床研究

    作者:任珍;王晓光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预防房颤患者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房颤患者80例均符合抗凝治疗指征.按照奇偶数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观察组给予达比加群酯110 mg,2次/d;对照组给予华法林2.5 mg/d,并定期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根据INR调整剂量.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和大出血发生情况.两组患者出院时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的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为37.5%,两组患者卒中/全身性栓塞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大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血脂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脂水平改善更为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华法林比较,对有房颤患者行抗凝治疗达比加群酯具备同等疗效,且安全性更高.

  •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效果分析

    作者:韩文杰;刘恒亮

    目的 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在非瓣膜性房颤病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取我院接受治疗的14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依照用药方案的不同将其均分至对照、观察两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胺碘酮及其华法林药物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令其服用达比加群酯+阿司匹林联合用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对照、观察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8.45%和94.52%,差异显著,同时,两组治疗前后各抗凝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而组间相比观察组患者抗凝指标提高更为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采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率为30.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27%,P<0.05,统计学意义明显.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各抗凝指标,而且能够显著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作者:谭震

    目的 对非瓣膜性房颤抗凝治疗中应用达比加群酯的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从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选取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实行华法林进行抗凝治疗,而给予观察组述比加群酯进行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脑卒中、血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出血症状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非辩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取达比加群酯治疗,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达比加群酯与氯吡格雷用于房颤患者PCI术后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作者:徐晓俊

    目的 在房颤患者PCI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与氯吡格雷,分析达比加群酯与氯吡格雷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心房颤动行PCI术患者60例,随机分组为研究组、对照组,分别予以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华法林联合氯吡格雷抗栓治疗.研究两组间患者服药前、服药1个月、3个月后凝血指标变化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治疗后的APTT、TT数据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的PT、INR、APTT、TT数据指标与治疗前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与氯吡格雷用于房颤患者PCI术后的疗效良好,且出血事件发生率相对更低,具有较高的用药安全性.

  • 达比加群酯制备路线

    作者:汤传飞;黄安民;王彪

    达比加群酯系德国Boethringer Ingelheim公司研发的新型口服抗凝血药,属于非肽类凝血酶抑制剂。该药2008年4月在德国和英国上市,并于2010年获得美国FDA批准。达比加群酯口服后经胃肠吸收,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Dabigatran。Dabigatran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结合,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凝血瀑布网络的后步骤及血栓形成。Dabigatran具有可逆的抗凝作用,可以从纤维蛋白-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由于其无需特殊用药监测,并且具有高效、药物干扰少等优点,达比加群酯在医药行业被广泛应用。达比加群酯化学名为3-[[[2-[[[4-[[[(己氧基)羰基]氨基]亚氨甲基]苯基]氨基]甲苯]-1-甲基-1H-苯并咪唑-5-基]羰基](吡啶-2-基)氨基]丙酸乙酯,英文名Dabigatran etexilate,分子式C34H41N7O5,分子量627.73,其结构式如下。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和传统抗凝药治疗房颤的有效性对比

    作者:胡建民;杨永臣;陈秀钰;武士杰;杜永波

    目的 对比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治疗房颤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房颤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以华法林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以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治疗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 两组中均无患者死亡,治疗组危险出血事件、心肌梗死及脑卒中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微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治疗房颤的效果与华法林相似,且安全性较高.

  • 达比加群酯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王月华

    目的:研究达比加群酯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60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达比加群酯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脑卒中(30.00%)、栓塞或血栓形成(23.32%)、心血管死亡(6.67%)以及出血(10.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对照组佳,P值小于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对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和传统抗凝药对房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胡建民;杨永臣;陈秀钰;武士杰;杜永波

    目的 探讨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对房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接诊的房颤患者96例,所入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式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以华法林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给以达比加群酯胶囊治疗,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NR、PT、TT和APTT均上升,D-二聚体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在改善AF患者凝血功能方面的效果优于华法林.

175 条记录 9/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