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经济学系统评价

    作者:李超;李娜;董淑杰;封宇飞

    目的:系统评价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的经济学特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和CBM等数据库,根据标准筛选文献,并使用CHEERS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对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检索时间截止到2017年8月.结果:共纳入12项研究,均为成本-效果研究,研究对象为进行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10项研究来自发达国家,2项来自中国,文献质量均较高.达比加群酯与传统口服抗凝药华法林相比,根据年龄调整剂量,即80岁以下患者剂量为150mg,bid,80岁以上患者为110mg,bid,增量效果成本比值在可接受的意愿支付阈值之内.结论:达比加群酯(150mg,bid)在80岁以下房颤患者抗凝治疗中,具有经济学优势.

  •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分析

    作者:苏长安;曾赣惠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14年5月-2015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62例非瓣膜性房颤病例进行调查分析,将病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31例,分别应用达比加群酯、华法林抗凝治疗. 比较两组应用抗凝药物后的栓塞或血栓形成、缺血性脑卒中、轻微出血、少量出血、大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死亡等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凝血指标等. 结果 两组之间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及死亡病例;研究组的栓塞或血栓形成(3.05%)、缺血性脑卒中(1.53%)、少量出血(0.76%),与对照组病例栓塞或血栓形成(3.29%)、缺血性脑卒中(0.76%)、少量出血(0.76%)等项目分别比较,结果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的轻微出血比例分别为3.29%、6.11%,两组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性房颤病患者的抗凝有效性与华法林相似,但其出血风险低于华法林.

  • 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吕岩红;高海青;邱洁

    目的:比较达比加群酯和调整剂量的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达比加群酯组(110 mg /次,2次/d)和华法林组(初始剂量为2.5 mg /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有效性终点指标:达比加群酯组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华法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 vs 1.2%,P >0.05);安全性终点指标:两组均无重要出血事件发生,达比加群酯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4例,华法林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5例,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 达比加群酯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作者:简立国;丁同斌;刘士超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01—2016-01在我院住院治疗的心房纤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口服华法林治疗,试验组口服达比加群酯治疗,对比2组3个月内的脑栓塞或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出血事件的发生率。结果3个月内2组均未出现大出血、出血性脑卒中及死亡事件。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预防非瓣膜房颤患者脑卒中、栓塞或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率相似,而出血发生率小于华法林(P >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在预防脑卒中事件上与华法林相似,并不增加出血风险;且具有安全性好、使用简单、不需要频繁监测 INR 值等优点。

  • 肺栓塞并下肢静脉栓塞华法林过敏的后续抗凝治疗1例

    作者:郭晓碧;钱威宇

  • 达比加群酯临床应用的几点讨论

    作者:郑雪;蒲冬玉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较华法林具有许多药代学优点,多项大型临床试验也得出疗效不劣于华法林的结论.本文对达比加群酯进行临床评价,对剂量选择和特殊人群用药、与出血有关的不良反应、解毒剂进展及出血的解决办法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 心房颤动口服药物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陈家元;卢红艳;李自成

    近年来,尽管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在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并未广泛应用,药物治疗依然处于首要地位.由于传统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的自身局限性,该领域新型药物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而近年来多种新型口服药物的开发研制和临床试验的成功,为房颤的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 达比加群酯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的作用及进展

    作者:邵丽娜;白小涓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是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脏病学界仍待攻克的世界性难题.据统计,正常人群中脑卒中发生率为1%,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危险为正常人群的5~7倍,而且房颤引起的脑卒中后果更为严重,是房颤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

  • 基因多态性决定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兵;鲍慧慧;程晓曙

    抗凝治疗可有效预防血栓,达比加群酯是新一代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凝血酶抑制剂(DTIs),用于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卒中和全身性栓塞.但达比加群酯的活性代谢物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就基因多态性决定达比加群血药浓度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 不同口服抗凝药物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关静;王松涛;常瑜;张彬;王红;韩欣;邹月柳;苑雯雯

    目的:对比研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不同抗凝药物前后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选取正在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00例,按照医生判断和患者意愿,其中45例患者口服华法林转换为口服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根据所服用抗凝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华法林组(53例)和达比加群酯组(45例),于治疗之初及转换抗凝药物治疗6个月后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g Scale,SDS)和SF-36健康调查表,并进行药物转换前后的比较.结果:基线时两组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以及SAS、SDS、躯体健康总分(PCS)、精神健康总分(MC)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凝治疗6个月后,达比加群酯抗凝组SAS评分(42.78±2.91∶46.0±2.20)与SDS评分(37.92±10.06∶46.07±4.77)均低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生活质量PCS评分(44.21±3.66∶ 41.42±3.06)与MCS评分(44.07±3.83∶41.07±3.49)均高于华法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酯对非瓣膜病房颤患者的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

  • 心房颤动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抗凝疗效观察

    作者:梁长清;陈军;陈艺莉;庄德贞;冯冲;王礼春;柳俊;何建桂;唐安丽

    目的 研究达比加群酯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已行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房颤患者,按应用口服抗凝药物的不同分为华法林组和达比加群酯组.收集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房颤类型、凝血及肝肾功能等基本指标.所有患者符合入选及排除标准,均于射频消融术后应用达比加群酯或华法林行抗凝治疗.对患者进行3个月随访,以血栓性终点与安全性终点为研究终点,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出血风险.结果 华法林组133例,达比加群酯组98例.两组间性别、年龄、房颤类型、伴随疾病及吸烟史等无差异.与华法林组比较,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无差异(4.08% vs 4.51%,P>0.05).严重出血事件更低(1.02% vs 6.77%,P<0.05).达比加群酯组及华法林组均有少量出血事件发生,两组发生率无差异(31.63% vs 33.08,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对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华法林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作者:韩智红;任学军;王云龙;张俊蒙;汪烨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和华法林用于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导管消融围手术期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人选本科行房颤导管消融手术的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与达比加群酯组,每组30例.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评估栓塞和出血风险.两组患者分别参照指南给予术前、术中及术后的抗凝治疗.观察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出血和栓塞事件、不良反应和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组成、伴随疾病及栓塞危险评分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与血栓栓塞事件.华法林组的围手术期出血事件明显多于达比加群酯组[13.3%(4/30) vs 3.3%(1/30),P<0.05],大出血1例,发生于华法林组,为穿刺部位血肿导致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华法林组明显长于达比加群酯组[(4.1±1.7)d vs (2.1±0.3)d,P<0.05].达比加群酯组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腹痛,有5例(16.7%)出现,仅1例不能耐受而改服华法林.结论 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应用达比加群酯,可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出血事件,较多见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胃肠道症状.

  • 美国心房颤动指南的新更新——聚焦达比加群酯

    作者:张海澄;孙玉杰

    晚近,ACCF/AHA/HRS依据RE-LY研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长期抗凝治疗随机评估研究的结果[1-3],对2011版美国房颤患者管理指南[4,5]进一步做出了更新,本次更新主要关注于一种近期被美国FDA批准的新型抗栓药物--达比加群酯(dabigatran etexilate)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6].

  • 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抗凝疗效比较

    作者:武丽萍;胡立禄;杜鹃;贾国渠;陈巍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对窦性心律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符合入组标准的扩张型心肌病患者127例分为3组:对照组(42例,安慰药,po)、达比加群酯组(45例,150mg,bid,po)及华法林组(40例,2.5 mg·d-1,po),规律门诊随访21个月.结果 对照组、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1.4%,0.0%,5.4%(P<0.01);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2.9%,18.9% (P<0.01).达比加群酯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与华法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 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窦性心律左心功能不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且达比加群酯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 1例华法林过敏换用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患者的药学监护

    作者:黄年旭;李园;陈锦华;王鹏

    目的:探讨华法林过敏患者的药学监护。方法介绍和分析典型案例出现华法林过敏的临床问题,临床药师参与制定患者服用达比加群酯用药方案,提供合理用药建议和药物信息,进行用药指导。结果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依从性以及服药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手术后顺利出院且安全康复。结论临床药师可为抗凝治疗患者和医生提供药学建议和药物信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达比加群酯致罕见胆汁淤积型肝损伤1例

    作者:李蒙;谢栋;李正翔;袁恒杰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9岁,主因“畏寒发热、咽痛、咳嗽咳痰4d,加重伴胸闷喘憋1天”于2017年10月4日入院.T38.4℃,P78次/min,R 33次/min,BP 158/77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痰鸣音,双肺底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入院当日出现进行性喘息加重,伴明显低氧血症.血常规示:WBC 7.23×109/L,N81.7%,PLT 91×109/L;凝血功能D-二聚体>10 000 ng·mL-1;BNP 94.2 pg·mL-1;血生化:ALT 41 U·L-1,AST 34 U·L-1;PCT0.27ng·mL-1;CRP 6.04 mg·dL-1.行CTPA示两肺多发肺栓塞,部分为慢性栓塞,两肺多发磨玻璃影及斑片影,两侧胸腔积液伴压迫性肺不张.双下肢静脉彩超示,右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入院诊断“肺栓塞、重症肺炎”.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 新型口服抗凝药在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抗凝的研究进展

    作者:武东;王丽雯;汪小五;王琦;陈伟;潘行山;汪晓娟

    心房颤动是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持续48 h即可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动脉栓塞,其中90%是缺血性脑卒中,而慢性肾脏疾病可进一步增加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出血风险.因此,在伴有慢性肾脏疾病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抗凝尤为重要.华法林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房颤患者虽可减少血栓栓塞的发生率,但是随着肾功能的恶化,华法林可增加出血的风险,且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目标范围的时间非常困难.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能显著地降低卒中、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然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轻度、中度、重度,甚至血液透析房颤患者的应用仍存在争议.

  • 新型口服抗凝药达比加群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佳旺

    目前,在非瓣膜性房颤(NVAf)、静脉血栓栓塞(VTE)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主要应用华法林,华法林的疗效已经得到了众多临床实验的循证学支持,其抗凝治疗使脑卒中的平均危险度降低了68%,在女性中减少了84%[1].但由于其治疗窗较窄、半衰期较长,疗效易受食物和其它药物影响,需频繁检测凝血功能,并需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反复调整用量;以及起效慢,紧急情况下需要与其它抗凝药物重叠使用等诸多不利因素限制了华法林的临床应用[2].希美加群是一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该药是口服抗凝药,半衰期短,疗效很少受到食物和其它药物的影响,不需要检测凝血功能,出血发生率与华法林相近[3].由于希美加群具有上述优点,初被认为是取代华法林的理想药物,但在后期的临床试验中发现,1例患者服用该药后出现了严重的肝损害,定期检测肝功能,肝功能损害的风险并不能减轻,因此提前终止了该药的临床研究,希美加群也从此撤出了市场[4].

  • 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分析

    作者:万蒞;邓莉

    目的 探究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抗凝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间某院的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2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146例,比较两组的凝血功能指标PT、APTT、TT、INR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的凝血功能获得了明显改善,联合用药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比对照组更好,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氯吡格雷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心房颤动的抗凝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王璇璇;俞锐敏

    阐述近年来心房颤动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2010年ESC房颤治疗指南强调了抗凝治疗的重要性.华法林因为其出血风险高,治疗窗狭窄和需要常规检测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所以使用时存在许多局限性.正在进行房颤抗凝治疗临床评价的新型抗凝药包括达比加群酯、AZD0837、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对房颤患者卒中和全身性血栓栓塞的预防效果不劣于华法林,并且使用更简便、安全,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175 条记录 7/9 页 « 123456789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