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决奈达隆的特性和应用进展

    作者:李洪仕;万征

    决奈达隆(dronedarone)是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由法国赛诺菲 · 安万特公司开发,于2009年相继在美国和欧洲上市.其化学结构类似胺碘酮(乙胺碘呋酮胺碘酮)但不含碘,既有与胺碘酮相似的电生理作用,又摒除了碘相关不良反应,因而备受推崇.然而,随着临床试验结果的不断报告,曾为人们看好的决奈达隆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探索提前终止.其适应证仅限于心房颤动(房颤)转复之后窦性心律的维持.当下决奈达隆的路在何方仍然备受关注.

  • 抗心律失常新药决奈达隆

    作者:贺鹏康;周菁

    决奈达隆是一种不含碘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它可以阻断多种离子通道,目前多个临床试验已证实其在治疗心律失常方面的作用,且不良反应较小.但尚需进一步试验判断它相对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作用的优劣.

  • 抗心律失常新药决奈达隆的不良反应与相互作用

    作者:雷招宝

    决奈达隆是一种化学结构与胺碘酮相似的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2011年美国版和2010年欧洲版心房颤动指南均推荐决奈达隆用于心房颤动的治疗.决奈达隆的疗效虽然不如胺碘酮,但不良反应及耐受性明显好于胺碘酮,无甲状腺毒性、肺毒性和眼毒性,致心律失常的可能性也很低.决奈达隆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消化系统反应(腹泻、恶心和呕吐等)、循环系统反应(致尖端扭转型室速、心动过缓、心血管不良事件死亡率升高等)、升高血清肌酐水平及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决奈达隆与其他药物的不良相互作用主要涉及经CYP450 3A4和CYP450 2D9代谢(诱导剂和抑制剂)的药物.决奈达隆的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值得心血管内科临床医生重视.

  • 心房颤动心室率控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月香

    心房颤动的心室率控制策略是临床实践中的热点.本文着重论述选择这一治疗策略的依据、心室率控制的目标心率、心室率控制的新药物以及应合并抗凝治疗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

  • 决奈达隆治疗心血管疾病安全性的 Meta 分析

    作者:张长江;马瑞松;张旭涛;李元红

    目的:评价决奈达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Col-laboration database ,查找从建库至2014年8月31日期间发表的所有关于决奈达隆治疗心血管疾病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按照纳入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方法学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 5 o.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终纳入7个RCT及10205例患者。 Meta分析结果显示,(1)住院率和病死率:与安慰剂相比,决奈达隆会增加患者心血管事件住院率(OR=1.82,95%CI 1.42~2.34, P <0.00001)、心力衰竭事件住院率(OR=1.50,95%CI 1.05~2.14, P =0.03)、总病死率(OR=1.95,95%CI 1.25~3.04, P =0.03)、心血管事件病死率(OR=2.44,95%CI 1.44~4.14, P =0.0009)和心律失常病死率(OR=3.21,95%CI 1.28~8.07, P =0.01)。(2)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相比,决奈达隆会增加不良反应总发生率(OR=1.34,95%CI 0.97~1.86, P =0.08)、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OR=1.25,95%CI 0.92~1.70, P =0.16)和严重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OR=1.37,95%CI 0.98~1.91, P =0.07),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决奈达隆会增加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风险,但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 决奈达隆的临床进展

    作者:付爱华

    盐酸决奈达隆(dronedarone hydrochloride)是法国赛诺菲·安万特公司开发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该药与胺碘酮(amiodarone)具有类似的电生理作用,但它不含碘,故不会引起与碘相关的不良反应.2009年7月经FDA批准首次在美国上市.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心律失常,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率增高.

    关键词: 决奈达隆 临床进展
  • 决奈达隆联合β受体阻滞剂预防房颤患者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杨孟明;孟小斌;李存仁;李有钱

    目的:探讨决奈达隆联合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用药预防房颤患者治疗后复发的效果。方法:2014年5月~2015年5月本院就诊房颤患者100例。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决奈达隆联合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用药,对照组使用胺碘酮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左心房内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显著减小,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组QTc与对照组相比,指标数据明显更优;治疗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6.0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2.00%;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房颤复发率分别为12.00%、38.0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决奈达隆及β受体阻滞剂对房颤患者实现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且复发率较低,临床用药效果明显。

  • 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患者应用决奈达隆安全性的Meta分析

    作者:郇强;袁震;申捷

    目的:评估决奈达隆(dronedarone)治疗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的安全性.方法:检索1990年1月-2012年8月PubMed、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上公开发表的有关决奈达隆治疗心力衰竭或心房颤动的随机对照研究.对被选中的9个随机对照研究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决奈达隆增加了人群总死亡率[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1.75,95%可信区间(95% confidence interval,95% CI=1.15~2.26]、心血管病死亡率(RR=2.33,95% CI=1.49~3.64)和心脏疾病恶化风险(RR=1.57; 95% CI=1.13~2.18).结论:Meta分析显示,决奈达隆治疗心房颤动或心力衰竭时,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增加,因此,应仅作为替代治疗选择.

  •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作者:邓雨晴;方宏

    心房颤动是常见且难治疗和难控制的心律失常,治疗方法包括药物、电复律以及射频消融等.传统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存在增加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不利于急性房颤的转复以及长期预防,新的治疗房颤药物如维那卡兰、决奈达隆、雷诺嗪等在作用机制、药效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与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有着各自的特殊性及优越性,不仅能有效转复房颤并控制其复发,同时不存在非可逆性不良反应,且尖端扭转型室速及其他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亦极其罕见.

  • 心房颤动治疗药物决奈达隆

    作者:张杰;张楠;葛海涛

    决奈达隆在结构上与胺碘酮相似,但不含碘,因此潜在的不良反应较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显示其应用前景良好.本文对决奈达隆作用机制及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 决奈达隆:治疗房颤的新型抗心律失常药

    作者:刘璟;秦永文

    决奈达隆为不含碘的苯并呋喃类衍生物.其结构和特征与胺碘酮类似,但减少了碘源性的器官毒性,目前已经完成动物实验和部分临床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房颤患者中应用决奈达隆800mg/d安全而有效,不良反应少.

  • 决奈达隆对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

    作者:黄震华

    决奈达隆是一个新型的第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其结构和作用机制与胺碘酮相近.决奈达隆不含碘,也不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和肺纤维化.一些研究表明决奈达隆有增加死亡率和加重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的趋势,其原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心、肾功能恶化等有关,应慎用于中重度心力衰竭患者和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本文对决奈达隆对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作一综述.

  • 治疗心房颤动新药决奈达隆

    作者:邓万俊

    决奈达隆为新型苯并呋喃衍生物,结构与胺碘酮相似.决奈达隆具有多通道阻滞的电生理特性.Ⅲ期临床试验证实,决奈达隆能有效减少心房颤动(Af)或心房扑动(AF)的复发,减慢Af/AF的心室率,减低心血管发病率及病死率.但在一项纳入重度心力衰竭(HF)及左室功能障碍患者的研究中,决奈达隆使病死率升高.决奈达隆耐受性好,不明显延长QTc间期,无显著肺、甲状腺、肝、眼和神经系统毒性,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及呕吐.决奈达隆可选择性用于Af/AF的治疗.但在预防Af复发时,决奈达隆疗效逊于胺碘酮,尚需更多有关决奈达隆与胺碘酮疗效的对比研究以确立决奈达隆在治疗中的地位.

  • 决奈达隆有关物质的合成

    作者:刘玉丽;汪玉梅;胡永亮;李晓康;张勇

    2-丁基-5-硝基苯并呋喃和4-甲氧基苯甲酰氯经Friedel-Crafts反应、去甲基化、醚化、还原和甲磺酰化制得N-[2-丁基-3-[4-(3-氯丙氧基)苯甲酰基]-5-苯并呋喃基]甲磺酰胺,再经碘代后与正丁胺反应得到去丁基决奈达隆,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红外光谱和质谱确证,该化合物可作为决奈达隆质控的对照物.

  • 犬血浆中决奈达隆及其代谢物SR35021的LC-MS/MS法测定

    作者:杨世磊;戴晓健;汤新强;钟大放;陈笑艳

    建立了LC-MS/MS法同时测定Beagle犬血浆中的决奈达隆及其N-去丁基代谢物SR35021,并考察了盐酸决奈达隆片在Beagle犬内的药动学.采用C18色谱柱,以乙腈-甲醇-5 mmol/L乙酸铵溶液-甲酸(55:10:35:0.07)为流动相,大气压化学电离源,多反应监测(MRM)方式,正离子检测.用于定量分析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557→100(决奈达隆)、m/z 501→114(代谢物SR35021)和m/z 449→252(内标,托伐普坦).血浆中决奈达隆及其代谢物SR35021均在0.2~200 n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两者的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主要药动学参数如下:cmax (495±208)和(61.6±15.9) ng/ml;tmax (1.67±0.61)和(1.75±0.42)h;t1/2 (5.92±0.59)和(3.01±0.60)h;AUC0-t(2785±1409)和(325±137) ng·h·ml-1; AUC0-∞(2793±1412)和(328±136) ng·h·ml-1.

  • 决奈达隆治疗心房颤动的循证依据和展望

    作者:刘玉平;赵文婷;邹操;李勋;杨向军

    决奈达隆是治疗心房颤动的新药之一,本文就决奈达隆的药理特点及其6项Ⅲ期临床试验做一简述,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

  • 盐酸决奈达隆对家兔体重和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善浆;赵圣刚;张玲玮;蒋芬芬;张冉;江力勤

    目的研究决奈达隆不同剂量对家兔体重、甲状腺功能及肝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新西兰兔27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7),决奈达隆低剂量组[n=9,50mg/(kg-1?d-1),LDR ],决奈达隆高剂量组[n=11,100mg/(kg-1?d-1),HDR ],专业灌胃器灌胃每日一次,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观察家兔一般状况、体重,耳缘静脉取血测总T4,总T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酰转肽酶(γ GGT)、碱性磷酸酶(ALP )。结果 LDR组及HDR组各出现2例体重负增长,但三组之间体重增长无差异,三组ALT水平分别为:(20.43±4.23)IU/L ,(21.67±5.07)IU/L和(36.82±18.00)IU/L ,HDR与对照组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与LDR以及LDR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三组ALP水平分别为(143.14±50.9)IU/L ,(109.22±38.6)IU/L和(153.82±40.55) IU/L,HDR与LDR之间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间T3,T4,T4/T3,AST,γ GGT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水平和T3、T4、ALT水平无相关性。结论在家兔模型中决奈达隆高剂量组可导致轻度ALT水平异常,可能抑制体重增长,但对甲状腺功能无明显影响。

  • 新药决奈达隆

    作者:杨东辉;林治湖

    决奈达隆是一种多通道阻滞剂,与胺碘酮一样,兼具Ⅰ~Ⅳ类抗心律失常药物(Vaughan-Williams分类)的特性.药理学研究中,决奈达隆的电生理学和血液动力学特性与胺碘酮相似.

  • 应用楔形组织块模型评价决奈达隆和地尔硫卓的负性肌力作用

    作者:齐大屯;朱中玉;高传玉;刘军;朱利杰

    目的 探讨应用楔形组织块模型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决奈达隆、地尔硫卓的负性肌力作用.方法 新西兰纯种大耳白兔12只,随机分为决奈达隆组和地尔硫卓组各6只,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氯胺酮30~35 mg/kg后开胸迅速取出心脏,采用冠状动脉灌注法制备左心室楔形组织块模型标本.将标本固定于浴槽中,决奈达隆组分别动脉灌注决奈达隆浓度为0、3、10、20 μmol/L的灌注液,地尔硫卓组分别动脉灌注地尔硫卓浓度为0、1、3、10 μmol/L的灌注液,药物灌注20 min,分别给予0.5、1、2 Hz频率的电刺激,同步记录模型的等长收缩力、复极90%处心肌动作电位时程(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 at 90% repolarization,APD90)及QRS间期改变.结果 在1 Hz基础刺激周期下,3μmol/L决奈达隆、1 μmol/L地尔硫卓即表现出明显负性肌力作用,模型的等长收缩力降低;20 μmol/L决奈达隆、10 μmol/L地尔硫卓可逆转正阶梯效应,且模型的等长收缩力在0.5 Hz>1 Hz>2 Hz(P<0.05);在0.5、1、2 Hz频率刺激下,3、10、20 μmol/L决奈达隆及1、3、10μmol/L地尔硫卓均可缩短APD90;2 Hz频率电刺激下的10、20μmol/L决奈达隆,1 Hz频率电刺激下的20 μmol/L决奈达隆,1、2 Hz频率电刺激下的10 μmol/L地尔硫卓可增宽QRS间期.结论 决奈达隆、地尔硫卓均有负性肌力作用,20 μmol/L决奈达隆、10 μmol/L地尔硫卓可逆转正阶梯效应,楔形组织块模型可用于评估决奈达隆、地尔硫卓的负性肌力作用.

  • 心房颤动口服药物治疗的新选择

    作者:陈家元;卢红艳;李自成

    近年来,尽管导管消融和外科手术在心房颤动(房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但并未广泛应用,药物治疗依然处于首要地位.由于传统抗凝药和抗心律失常药的自身局限性,该领域新型药物的开发成为研究热点,而近年来多种新型口服药物的开发研制和临床试验的成功,为房颤的药物治疗带来新的希望.本文对此加以综述.

29 条记录 1/2 页 « 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