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外科治疗60例

    作者:张喜平

    目的 观察同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及冠状动脉搭桥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我院2009年5月-2012年5月,同期行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手术60例,总结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术后死亡5例,死因包括严重心律失常、低心排综合征及呼吸衰竭.其余5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心脏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结论 瓣膜置换及冠脉搭桥同期手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冠心病,可以彻底纠正瓣膜功能,重建心肌血运,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疗效满意.

  • 氨基末端脑钠肽对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风险性评估的意义

    作者:王彪;王涛;吴树明;张供;曹广庆;杨洪阳

    目的:研究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围手术期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浓度值的变化及其意义.探讨监测围手术期间血清NT-proBNP浓度值对瓣膜置换术后早期风险性的评估作用.方法:2007-06至2007-10选择符合条件的41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换瓣手术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 h,24 h,48 h,120 h抽取外周动脉血测定血清NT-proBNP值,分析围手术期其浓度变化.测定术前和术后16小时的心脏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值,比较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值与CO和CI的关系.按照术后有无死亡,新发生心律失常,重要脏器功能受损,多巴胺使用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等,比较术前NT-proBNP浓度值.结果:①NT-proBNP浓度值术后3 h开始上升,术后24 h达到高峰,与术前比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1),此后缓慢下降,但是术后第120 h仍然高于术前,与术前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术前NT-proBNP浓度值与术前CO值呈负相关r=-0.8734,t=-11.2022,P<0.01;和术后16 h的CO值呈负相关r=-0.8579,t=-10.4291,P<0.01;术前NT-proBNP浓度值与术前CI值呈负相关r=-0.8481,t=-9.9969,P<0.01;和术后16 h的CI值呈负相关r=-0.7691,t=-7.5148,P<0.01.③心律失常,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患者的术前血清NT-proBNP浓度值明显高于无并发症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术前监测血清NT-proBNP浓度值对于评估风湿性瓣膜病围手术期风险性具有重要意义.围手术期血清NT-proBNP浓度值越小,术后CO,CI较高,其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好.术后早期NT-proBNP浓度开始升高,24 h达到高峰,后期开始下降.

  • 风湿性瓣膜病心肌损害的体视学分析

    作者:苏丕雄;官颖鹏;尤斌;王盛宇;陈英淳

    目的 用体视学方法较准确揭示风湿性瓣膜病不同类型的心肌病理损害特点.方法 通过光镜、电镜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用体视学方法,对29例不同类型风湿性瓣膜病瓣膜置换病人(RHD组)及7例急性非心血管病死亡者(对照者)心肌的心肌细胞、间质纤维化、肌原纤维及线粒体含量进行定量分析.RHD组分二尖瓣狭窄(MS)组(1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R)组(7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组(6例)和双瓣膜置换(DVR)组4例.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换瓣前左室功能及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结果 间质纤维化含量(F%):RHD各组间无差别,但明显高于对照组.心肌细胞胞密度(Vc%):MR及A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及MS组,AR及MR组间无差别.肌原纤维体密度(Vvmyo%):RHD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AR组低于MS组.线粒体体密度(Vvmit%):MS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MR及AR组低于对照组及MS组.线粒体比膜面(δmmit%):RHD各组比膜面明显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线粒体面数密度(NA%):MR及AR组低于对照组及MS组,MR组与AR组间无显著差异.线粒体比表面(δmit%)、线粒体平均截面(Amit%):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DVR组4例左室流出道与二尖瓣乳头肌体视学结果无差异.结论 风湿性瓣膜病病人术前均有较明显的、不同程度的心肌病理损害.相似心功能状态下,MS、MR及AR者的心肌病理损害程度有逐渐加重的趋势.手术时机的选择在依据临床表现的同时,应注意心肌病理损害因素及不同病种间的区别.

  • 国产舒芬太尼在先天性心脏病与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药代动力学比较

    作者:李宇虹;徐凯智;陈晨;许艳荣;靳彦涛;岳静玲

    目的 研究国产舒芬太尼在先天性心脏病(CHD)与风湿性瓣膜病(RHD)手术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并进行比较.方法 随机选择择期CHD与RHD手术患者16例,分为CHD组和RHD组2组,各8例.静脉注射舒芬太尼5μg·kg-1,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血浆舒芬太尼浓度,3P97药理学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舒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符合开放的三室模型,其三指数函数在CHD组和RHD组分别为Cp(t)=12.79e-0.4571t+3.3295e-0.0462t+0.3999e-0.0048t和Cp(t)=24.84e-0.5260t+5.3774e-0.0523t+0.1602e-0.0017t.2组间药代动力学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HD患者Vd、t1/2β和AUC分别是CHD组的2,2.8,1.4倍,而CHD组的Vc是RHD组Vc的1.8倍(P<0.05).结论 舒芬太尼CHD与RHD患者的药代动力学均符合三室模型,所患疾病与手术类型可影响舒芬太尼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 风湿性瓣膜病继发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处理

    作者:徐骏;林建雄;张克强;范丽娟;郭敏

    目的 探讨风湿性瓣膜病继发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TR)处理方法及.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4年1月~2005年10月76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有TR的手术治疗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76例TR,其中二尖瓣病变合并有TR49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膜病变合并有TR18例,主动脉瓣病变合并有TR9例.三尖瓣轻度关闭不全26例,中度34例,重度16例.行De Vega47例,Key26例,人工瓣环成形术3例.随访1年~10年,术后仍有中度TR2例.轻度3例.结论 风湿性瓣膜病大多合并有TR,瓣膜置换术中对于TR探查、处理十分重要,应根据TR程度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加强围手术期治疗,可明显改善右心功能,提高瓣膜置换术远期疗效.

  • 32例心脏瓣膜病患者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护理

    作者:夏凌云

    风湿性瓣膜病是我国常见的一种心脏疾病,心功能多严重受损而需人工瓣膜置换术,机械瓣膜是人工心脏瓣膜的一种,自20世纪60年代成功应用机械瓣行心脏瓣膜替换术以来,世界上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接受这种手术,我国每年也有上万名机械换瓣的新成员,这些患者都将持续终身抗凝[1].

  • 高举"四面"旗帜倡导"三个"回归领跑健康中国——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胡大一

    作者:王燕华;董雪娟

    记者:请您介绍新中国建国60年来心血管病学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绩.胡大一:如果从心血管疾病谱的演变来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应当是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以风湿性瓣膜病为主的心血管疾病.

  • 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的导管消融治疗

    作者:王新华;刘旭;施海峰;顾佳宁;孙育民;周立;胡伟

    目的 评价风湿性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57例风湿性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龄39~65岁,平均年龄47.6岁(标准差16.7岁),轻度二尖瓣狭窄4例,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后2例,二尖瓣置换术后17例,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34例(其中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左心房内径(45.6±7.1)mm,阵发性房颤3例,持续性房颤54例,房颤病程(2.1±1.7)年.术前均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排除左心房血栓.采用CARTO三维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附加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及左心房碎裂电位消融以改良基质.术后定期随访Holter、ECG及UCG.结果 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消融术.操作时间(184±26)min,X线透视时间(25±14)min.环肺静脉消融使左肺静脉电隔离49例(86.0%)、右肺静脉电隔离52例(91.2%).其余病例结合肺静脉节段性消融实现电隔离.持续性房颤消融恢复窦性心律9例,其中3例环肺静脉消融终止,6例碎裂电位消融终止;持续性房颤转为不典型房扑4例,消融未能终止,转为典型房扑2例,三尖瓣峡部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消融结束未恢复窦性心律者,均行直流电复律成功转复.术后1个月1例阵发性房颤和10例持续性房颤因复发再次消融.随访时间(7±4)个月,45例(78.9%)患者维持窦性心律.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CARTO系统引导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基质改良治疗瓣膜性心脏病合并的房颤在有经验的治疗中心安全有效.

  • 风湿热诊断和治疗指南

    作者:中华医学会湿病学分会

    1 概述风湿热(rheumatic fever,RF)是一种由咽喉部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后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的全身结缔组织炎症,主要累及关节、心脏、皮肤和皮下组织,偶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血管、浆膜及肺、肾等内脏.临床表现以关节炎和心脏炎为主,可伴有发热、皮疹、皮下结节、舞蹈病等.本病发作呈自限性,急性发作时通常以关节炎较为明显,急性发作后常遗留轻重不等的心脏损害,尤其以瓣膜病变为显著,形成慢性风湿性心脏病或风湿性瓣膜病.

  • 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64例

    作者:赵铁夫;王盛宇;陈宝田;张总刚;刘筠;郭永忠

    目的:观察胃肠内营养对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①选择1999-08/2005-09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64例,均对营养措施知情同意.②围手术期皆应用胃肠内营养,2.1~4.2 mJ/d;营养成分中,蛋白质∶脂肪∶糖=3∶6∶11,选用非整蛋白制剂作为胃肠内营养的主要原料,每晚应用含有大量活性双歧杆菌的酸奶封闭胃管.③采用电话与信函相结合方式对患者手术后生存率和心脏功能进行随访.共随访60个月.结果:64例3例失访,余随访60个月.1年生存率79%,3年生存率61%,5年生存率57%.术后心脏功能得到改善,心功能级别提高1~2级,体质量增加10%~30%.术后并发症13例(20%),死亡4例(6%).结论:围手术期应用胃肠内营养可以降低风湿性瓣膜病心脏恶液质综合征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远期生存率.

  • 风湿性瓣膜病治疗中的三尖瓣置换术

    作者:秦诗宸;秦建伟;黄陈军;邵永丰;张石江;吴延虎

    目的:探讨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中三尖瓣置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式及临床结局.方法:对从2004年1月-2009年8月的37例因风湿件瓣膜病行三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访观察.全组心功能Ⅲ~Ⅳ级29例(78.4%),18例(48.6%)行三瓣膜置换术,5例为再次手术.结果:院内死亡5例,早期病死率13.5%;危险因素包括心功能Ⅳ级(P=0.002)、腹水(P=0.008)、严重肺动脉高压(肺动脉收缩压>70 mmHg)(P=0.002)、体外循环时间(P=0.002);术后早期不良事件发生率40.5%:低血压9例(24.3%),再次开胸止血2例(5.4%),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2.7%),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3例(8.1%).晚期死亡1例.Kaplanmeier曲线分析计算1、2.5年生存概率(包括早期死亡)分别为86.5%、83.0%.全部随访存活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至Ⅰ~Ⅱ级.结论:在风湿性心脏病中,三尖瓣置换早期病死率仍偏高,与术前右心功能障碍表现、肺动脉高压等因素相关,但中期生存结果满意,心功能改善明显.

  • 131例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多瓣膜病变

    作者:葛圣林;林敏;葛建军;张士兵;张飞;李峰;高晴云;李艳丽

    目的探讨提高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治疗风湿性多瓣膜病变疗效的方法.方法1998年7月至2005年11月8年间,对131例风湿性多瓣膜病变患者施行外科治疗.男54例,女77例,年龄21~63岁,平均42.5±4.5岁.术前心功能Ⅲ~Ⅳ级者112例(占85.50%).21例同期行Devega法三尖瓣成形.结果痊愈124例(占94.66%),死亡7例,(占5.34%),手术后存活病人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对于严重风湿性多瓣膜病变的患者,加强围术期处理,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改善心肌保护,提高手术技巧,积极纠治三尖瓣关闭不全,可提高主动脉瓣及二尖瓣联合瓣膜置换的疗效.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分析(附89例报告)

    作者:王欢;翁国星;郭兰敏;韩涛;陈同;鲍家银

    目的 探讨风湿性瓣膜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89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采用美国ABI公司Sure StepTM HP Assay试剂测定血清抗Hp IgG;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抗CagA IgG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抗Hp IgG阳性患者61例(68.5%);抗CagA IgG阳性患者36例(40.4%);抗CagA IgG阳性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较抗Hp IgG阴性的患者明显升高(P<0.05).随访2年,抗Hp IgG阳性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术后3例发生出血并发症.结论 抗CagA IgG阳性Hp感染的风湿性瓣膜病患者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有一定关联.

  • 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治疗风湿性瓣膜病526例体会

    作者:任安立;李全民;司安家;董晓龙;陈新涛

    2000年11月~2008年7月,我们共为526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同期收治的526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男 207例,女 319例;年龄 12~66(39±4.2)岁,病程6~45(21.8±5.3)a.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31例,Ⅲ级184例,Ⅳ级311例;X线胸片心胸比率0.58~0.92.

  • 老年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28例临床治疗分析

    作者:张静;杜明瑞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的外科治疗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28例≥60岁慢性心瓣膜病的老年住院患者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30例<60岁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外科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术后滞留 ICU 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病率(28.57%)明显高于对照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慢性风湿性瓣膜病的病情复杂,术后恢复时间较长,术后并发症常较年轻患者多。故对于出现严重并发症的老年患者应及早治疗,瓣膜置换术后应积极处理并发症。

  • 心脏瓣膜置换同期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作者:林小彬;刘健;唐先成;付建;张静

    目的 分析本院心脏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患者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脏瓣膜病合并AF7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AtriCure双极射频消融系统进行消融手术.术后常规口服胺碘酮,跟踪随访1~36个月.结果 全组无死亡,其中2例术后发生低心排综合征和室性心律失常,其余患者未发生与射频消融相关的并发症.术后即刻窦性心律为100%(74/74),术后1 w时为32/74(43.2%),出院时为47/74(63.5%).术后3、6、12、18、24、30个月随访时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3.8%、89.2%、87.7%、87.0%、83.3%、85.7%.结论 在心脏瓣膜置换同期行改良双极射频消融迷宫术治疗AF安全、有效,早中期疗效好.

  • 178例心脏瓣膜置换病人的围术期护理

    作者:胡兰;吴锡龙

    心脏瓣膜置换术是通过置换受损的瓣膜,恢复瓣膜的启闭功能,恢复正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功能,以延长病人的生存期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该手术患者病程较长,心肌损害较重,手术难度大,风险大,因此做好围术期护理对于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提高术后生存率具有决定性意义.2002年12月至2008年6月我院共为178例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施行手术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