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曲马多对鼻内窥镜术患者术后躁动的防治效果

    作者:盛健峰

    目的 了解曲马多对鼻内窥镜术患者术后躁动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128例在该院行鼻内窥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在全麻过程中按常规进行诱导、麻醉;观察组则在术前予以曲马多注射液2mg/kg肌内注射,其余同对照组.以术后躁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为观察指标,对2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5.6%,低于对照组的39.1%;术后0.5、1、2h各时点MBP、HR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P<0.01).观察组平均苏醒时间为(15.08 ±7.5)min,对照组为(17.32±6.95) 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马多对鼻内窥镜术后患者的躁动有预防作用,对术后血流动力学有稳定作用.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眼科手术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杨光耀;王虹;宋铁鹰;王春平;谷昆峰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小儿眼科手术七氟烷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小儿眼科手术60例,按给药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S组),咪达唑仑组(M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所有患儿全部采用七氟烷诱导,七氟烷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喉罩辅助通气的麻醉方式。手术结束前10 min,S组给予0@.9%氯化钠溶液10 ml,M组给予咪达唑仑0.05 mg/kg,D组给予右美托咪定0.5μg/kg。观察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麻醉恢复室( PACU)的停留时间,并根据Ramsay镇静评分、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躁动评分法,记录术后镇静评分和躁动评分。结果3组患儿的苏醒时间,拔除喉罩时间M 组>D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的Ramsay镇静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五点分级躁动评分和PAED评分D组<M组<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在小儿眼科的七氟烷麻醉中,能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

  • 盐酸右美托咪定及舒适护理干预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效果评价

    作者:刘静;邵娴;任静;安丽

    目的:目前右美托咪定及舒适护理干预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已经应用到临床中,文中从临床角度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妇科手术患者136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均为采用七氟醚-瑞芬太尼的全麻患者,年龄31~56岁。观察组78例,麻醉前约15 min开始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 kg-1· h-1),同时给予舒适护理;对照组78例,一般护理常规,麻醉前约15 min开始以相同速度持续静脉泵注复方氯化钠注射液。观察2组患者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苏醒室时间、术后躁动发生例数(率)、术后躁动的分级情况及医患满意度。结果2组患者均麻醉成功,麻醉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室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七氟醚全麻术后低血压、口干、烦躁、苏醒延迟、寒战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7.86%)显著低于对照组(5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医患基本满意率(97.62%)显著高于对照组(8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持续静脉泵给药配合舒适护理能明显减轻七氟醚全麻术后不良反应,减轻全麻术后痛苦,提高医患满意度,促进医患和谐。

  • 罗哌卡因用于预防导尿患者术后躁动效果分析

    作者:林大勇;刘晏辛;李倩

    目的:研究低浓度罗哌卡因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在术后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拟行择期手术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身麻醉后选择小一号导尿管留置导尿,试验组在手术结束前30分钟经导尿管注入0.2%罗哌卡因20m l夹毕导尿管15分钟后松开导尿管,观察并记录术后苏醒期患者的躁动分级情况。结果:试验组仅出现轻微躁动8例、不躁动42例,对照组出现4级躁动3例、3级躁动14例、轻微躁动18例、不躁动15例,试验组术后苏醒期躁动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可以有效预防全身麻醉后留置导尿患者的术后苏醒期躁动。

  • 心理干预对小儿全麻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游静纹

    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3-12岁小儿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术前心理干预组( A组)30例,常规对照组(B组)30例。心理干预组(A组)由手术室护士至病室接小儿患者至手术间,在此过程中与患儿及家属充分沟通,取得患儿的信任,进入手术间后鼓励安慰患儿直至患儿入睡,常规对照组(B组)在由护士接患儿进入手术室,但不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心理干预组(A组)患儿麻醉清醒后躁动发生率与躁动评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B组)。结论术前对小儿全身麻醉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降低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

  • 地佐辛用于瑞芬太尼麻醉术后躁动的处理

    作者:王东;李祺

    目的 观察地佐辛抑制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苏醒后躁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脊柱择期手术40例,ASAⅠ-Ⅱ级,麻醉均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身麻醉,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地佐辛组(D组)关闭切口时静脉推注地佐辛0.1mg/kg,对照组(A组)不推注任何药物.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拔管即刻(T1),拔管后1小时(T2),拔管后4小时(T3)的Ramsay评分、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抑制及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拔管时间.结果 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的发生,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D组T1和T2的其余各项指标均优于A组(P<0.05或P<0.01),T0和T3各项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佐辛能有效的抑制术后躁动,有助于维持病人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瑞芬太尼麻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 静吸复合全麻术后躁动的原因及分析

    作者:梁超

    全麻手术恢复期躁动是指患者出现较大的情感波动,表现为不能控制的呻吟、哭泣、大声喊叫,牵拉自己的衣服和床单,试图拔除一些体内的导管及气管插管,在监护中可以发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我院2012年—2014年行1520例全麻手术,其中有180例患者发生术后躁动,本文对其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 五官科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邓藕珠

    烦躁是全身麻醉术后常见并发症,由于年龄及生理因素,五官科患儿手术多采用全身麻醉,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们对68例全身麻醉术后烦躁患儿进行了精心护理,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共实施全身麻醉手术198例,患儿年龄11个月至14岁,其中男133例,女65例,发生躁动者68例(34%).

  • 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郑岩;杨凤杰;刘伟

    氯胺酮属于苯环已哌啶类静脉麻醉药,于1965年引入临床,因其镇痛作用强,起效快故广泛应用于小儿麻醉的各个领域.但氯胺酮麻醉后的副作用也不可忽视,除恶心,呕吐等一般表现外,突出的特点是在麻醉苏醒期内发生躁动,意外伤害的危险性较大.

  • 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乳膏对全麻前置尿管舒适度的影响

    作者:王小华;陈宏志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乳膏对麻醉前置尿管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需要置尿管的男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组(联合组),每组20例。记录患者置尿管前后( T1、T2),气管导管拔出后1 min ( T3)、15 min ( T4)的脉搏血氧饱和度( SpO2)、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以及T3、T4时的躁动、对尿管耐受程度。结果舒芬太尼组与联合组在T1、T2时血压及心率更为稳定,但舒芬太尼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更高;利多卡因组及联合组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对尿管耐受性好,但利多卡因组在T1、T2时血压、心率波动较大。结论舒芬太尼联合利多卡因可避免单用利多卡因置尿管时引起的循环波动,降低单用舒芬太尼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使男性患者在全麻过程中更加舒适安全。

  • 舒芬太尼对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郭文静;柴军;沈洁

    目的 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在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中预防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手术的患儿60例,年龄3~7岁,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诱导采用芬太尼、异丙酚和氯化琥珀胆碱.麻醉维持均是静吸复合麻醉,吸入50%笑气、1% ~3%七氟醚及瑞芬太尼0.1 ~0.2 μg/(kg·min)静脉泵入.手术结束前30 min,S组(舒芬太尼组)给予舒芬太尼0.2μg/kg静脉注射,C组(空白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生理盐水静脉注射记录入室(T0)、给药后(T1)、苏醒时(T2)各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停药至呼之能应).观察术后躁动、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儿各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拔管时间和苏醒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P>0.05);术后躁动情况S组明显比C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4,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呼吸抑制,C组有l例恶心呕吐.结论 0.2μg/kg舒芬太尼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能够抑制七氟醚全麻下小儿术后躁动,并不影响苏醒时间,也不增加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七氟醚复合芬太尼在幼儿眼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白璐;陈宏志;赵越;丛雪;付佳

    目的:比较七氟醚单独与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用于幼儿眼科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择期拟在全麻下行麦粒肿手术的患儿(年龄24~72个月),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七氟醚组( S组)给予生理盐水诱导,七氟醚芬太尼1组给予芬太尼2μg/kg诱导( SF1组),七氟醚芬太尼2组给予芬太尼4μg/kg诱导( SF2组),七氟醚芬太尼3组给予芬太尼6μg/kg诱导( SF3组)。观察并记录患儿诱导前( T0)、插管前( T1)、插管即刻( T2)的心率、血氧饱和度、BIS 值、MAC 值、术后苏醒时间,评价出手术室时、入苏醒室10 min 及离开PACU时的躁动分级( Z1、Z2、Z3),记录在 PACU 停留的时间和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所有研究对象在PACU均无恶心呕吐的发生,且均在30 min后安全回到病房。治疗前后比较各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组诱导时间和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SF1组>SF2组。 S组和SF1组入PACU 10 min和出PACU的躁动率高于S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125),S组和SF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 SF3组共做3例,但3个研究对象的苏醒时间均在20 min以上,在PACU停留时间达1 h,综合考虑,舍弃SF3组。结论与单独使用七氟醚相比,给予芬太尼可以更好地维持循环稳定,并且予患儿4μg/kg芬太尼,可以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率。

  •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七氟烷全麻下小儿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滕秀飞;杨延超;金宁;朱俊超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七氟烷麻醉对小儿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扁桃体和腺样体摘除术的患儿(3~6岁)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各30例。2组患儿麻醉诱导后均行七氟烷吸入麻醉维持,T组同时应用电针刺激合谷和内关穴位直至术毕,C组则不给予电刺激。记录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停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观察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质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组拔管时和入PACU时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组术后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七氟烷全麻下小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而不延长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在PACU停留时间,也不增加呼吸抑制的发生率。

  • 深麻醉下拔管对小儿 OSAS 手术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陈永浩;柳娟

    探讨深麻醉下拔管对小儿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手术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选择小儿扁桃体和(或)腺样体刮除手术60例(4岁~12岁),随机分成观察组(A )和对照组(B ),每组30例。B组患者清醒拔管,A组在肌松药作用消除及患者有满意自主呼吸频率及潮气量下,于麻醉状态下拔管。比较拔管即刻(T1)、拔管后5min(T2)、10min(T3)平均动脉压,心率情况及两组在 T1,T2时刻血氧饱和度<95%、呛咳、喉痉挛的发生率和拔管后10min、20min、30min、60min的躁动评分。A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在T1时刻的血氧饱和度<95%、呛咳、喉痉挛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躁动评分拔管后明显低于B组。深麻醉下拔管可以预防浅麻醉下拔管引起的低氧饱和度、呛咳、躁动和喉痉挛,可有效防止应激反应,提高患者麻醉舒适度,安全可行。

  • 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在患儿中的镇静及躁动研究

    作者:赵京伟;韩雪萍

    探究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对患儿术中及术后的镇静效果。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3组,D1组、D2组和C组,麻醉诱导期分别给予1.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2.0μg/kg右美托咪定滴鼻和等量生理盐水滴鼻。结果三组滴鼻前时刻T0血流动力学无差异(P>0.05),滴鼻后45min时刻(T1)和拔出导管或喉罩时刻(T2)D1组与D2组较C组心率和血压低( P<0.05),但在允许范围内;T 1、T 2时刻,D1组与D2组差异不明显( P>0.05);术后躁动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 P<0.05),D2组较D1组低( P<0.05);术后疼痛评分,D1组与D2组较C组低( P<0.05),D1组与D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镇痛需求,D1组与D2组较C组少(P<0.05);不良反应无差异(P>0.05)。麻醉诱导期右美托咪定滴鼻起到有效镇静作用,减少麻醉苏醒期躁动,减轻疼痛。2.0μg/kg的右美托咪定剂量麻醉诱导期滴鼻减少术后躁动效果更明显,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 七氟醚和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小儿术后躁动影响的研究

    作者:姜文;陈俊;曾正鹏;张力;赵云强

    目的:探讨对需行全身麻醉的患儿实施七氟醚和丙泊酚联合麻醉对其术后发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需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3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七氟醚全身麻醉,对观察组30例患者实施七氟醚联合丙泊酚全身麻醉,观察两组患儿的躁动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停药后的各项生命体征较对照组显著更加平稳,躁动发生率显著更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需行全麻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实施七氟醚联合丙泊酚麻醉的效果显著,术后患儿发生躁动的几率低,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 七氟烷吸入麻醉术后躁动研究

    作者:郭岩;何秀岩;高文立

    全身麻醉是临床常用的麻醉方式之一,此种麻醉方式能让患者在一定时间内意识和感觉完全消失,在接受手术治疗时毫无痛苦,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也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但在术后苏醒期易出现躁动的现象。在一些特定的刺激下对患者产生一系列的影响,使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过度兴奋的表现,影响患者的处理能力以及对感觉的反应从而诱发躁动。术后躁动对患者恢复以及生活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诱发术后躁动的因素目前还不确定。为预防、缓解术后躁动的发生,对以及预防措施进行总结分析。

  • 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术前人文关怀对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王旭伟

    目的:探究术前人文关怀对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51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护理,观察组于前述基础上给予术前人文关怀护理,并对两组患儿的术后躁动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小儿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实施术前人文关怀护理,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配合程度,减少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在小儿胆道重建术中的应用

    作者:殷曰昊;金立民;赵恒兰;于海涛;于晓东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用于小儿胆道重建术的麻醉效果.方法:患胆总管囊肿的小儿24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12):Ⅰ组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组,Ⅱ组为单纯全麻组.观察两组患儿围术期呼吸、循环功能的变化及术毕清醒所需时间,术中追加全麻药的间隔时间,术后躁动的发生率.结果:Ⅰ组病人围术期MAP、HR比较平稳,Ⅱ组病人插管、开腹、关腹、拔管时的MAP、HR较插管前和Ⅰ组有显著增加(P<0.05).两组患儿术中全麻药追加的间隔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拔管时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Ⅰ组患儿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Ⅱ组.结论: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阻滞是小儿胆道重建术的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优于单纯全麻.

  • 两种七氟醚苏醒技术对甲状腺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作者:李旭洋;李凯;陈俊阳;邹军;赵国庆

    七氟醚作为一种新型的卤族吸人麻醉药,因其血气分配系数低、诱导快、可控性好而成为临床麻醉工作中主流的麻醉药物之一[1].然而随着七氟醚的大量投入临床使用我们发现七氟醚与术后躁动有着直接关系,有报道称吸入药有可能是术后躁动发生的主要因素,在各种诱因的作用下则可能明显增加躁动的发生率[2].由于颈部血运丰富,皮肤较薄,颈部剧烈活动容易造成出血,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剧烈呛咳,躁动都有可能导致切口出血,对手术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带来严重影响.

231 条记录 4/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