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方法

    作者:陈莉莉

    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是指患儿麻醉苏醒期出现的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表现为无法安抚、易激惹、倔强或不合作,典型的会出现哭喊、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和定向障碍以及类似偏执狂的思维.术后躁动严重的小儿在无法安抚的这段时间内会出现手脚乱动,拔除输液管、尿管,甚至是对他们的治疗起关键作用的医疗设备.虽然术后躁动大部分是自限性的,但是其对患儿造成的伤害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如何防治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已成为临床护理研究的课题.现对2004年10月至2005年10月本院140例小儿麻醉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躁动的相关因素和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 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预防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分析

    作者:魏光武;宋米娜;王世英;杨声涛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与芬太尼预防七氟醚麻醉术后躁动的作用。方法:乳腺癌根治术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原则平均分为A、B、C三个小组,三组患者在七氟醚麻醉诱导下,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啶、芬太尼、0.9%氯化钠溶液。对比观察三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躁动率低于B组,显著低于C组;A组患者各种时间指标均低于B组(P>0.05),高于C组(P<0.05);A组患者各时间点的心率均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手术苏醒期躁动其效果显著优于芬太尼,是预防与治疗手术苏醒期躁动的有效药物。

  •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患者术后的影响

    作者:李传进

    目的:探究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对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125例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五组,各组于诱导开始后10min内,行右美托咪定[μg/(kg?h)]泵注,A组0.4,B组0.6,C组1.0μ, D组1.2,A~D组输至手术完毕束前15min;E组未予以右美托咪定泵注,对比五组临床效果.结果:(1)HR、SpO2、SBP、DBP变化:A、B、C、E组T2、T3时HR、SpO2均明显高于D组(P<0.05);(2)SAS及Ramsay镇静评分:B、C、D组均高于E组(P<0.05),SAS评分明显下降(P<0.05);(3)各项恢复时间:A、B、C唤醒时间、拔管时间及拔管后至送出麻醉恢复室时间均优于D组(P<0.05).结论:对七氟烷吸入麻醉下行扁桃体摘除者推行0.6/(kg?h)右美托咪定泵注,可改善其术后躁动反应,安全可靠.

  •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徐军

    目的::探讨研究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减轻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86例拟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七氟烷组,观察组为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患儿心率和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氧饱和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儿躁动的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术后仅3例患儿发生呕心呕吐,患儿无呼吸抑制等不良情况发生。结论: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显著降低了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有效的降低了麻醉意外情况的发生,提高了麻醉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两种麻醉方式对小儿七氟醚全麻术后躁动的观察

    作者:谭辉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全麻与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全麻对小儿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40例行下腹部手术患儿,随机分为经喉罩七氟醚吸入组(A组)和经喉罩七氟醚吸入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组(B组),每组20例患儿。观察年龄、体质量、麻醉时间、苏醒期躁动评分和置入喉罩后1min(T0)、手术开始后1min(T1)、手术开始后30min(T2)、手术结束(T3)、停药后10min(T4) MAP、HR、RR的数值。结果 A组患儿轻、中、重度躁动发生率均高,B组患儿多为轻度躁动;A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高于B组。结论与七氟醚吸入全麻相比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输注可有效减少减轻小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

  • 不同麻醉方法对扁桃体切除术后患儿躁动的影响

    作者:纪钦泉;谢朝峰;胡钦擎;张晓佳;陈响奇;孙业安

    目的 比较不同麻醉方法对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60例,年龄6~10岁,ASA Ⅰ级,完全随机分为3组,各20例,即静脉泵注丙泊酚加芬太尼并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组(M组)、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组(R组)和静脉泵注丙泊酚加芬太尼维持麻醉组(V组).手术结束时停药,观察麻醉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术毕苏醒时间,采用躁动评分记录苏醒期的躁动情况.结果 3组的麻醉时间、术中平均动脉压、HR的变化无差异(P>0.05);R组比M、V组苏醒时间缩短[(7.5±3.2)min比(11.8±5.6) min、(10.3±4.7)min,P<0.05],但术后躁动评分明显比M、V组高[(4.1±0.5)分比(3.1±0.5)分、(3.0±0.6)分]且需药物干预例数多[6例(30%)比2例(10%)、2例(10%)](P<0.01),而M、V组的苏醒时间和术后躁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行扁桃体切除术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或静脉麻醉维持比单纯吸入麻醉维持的术后躁动发生率低,单纯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不可取.

  • 氟比洛芬酯减轻小儿全麻术后躁动临床观察

    作者:崔明珠;孟凡民

    目的:观察并评价氟比洛芬酯减轻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行眼科手术患儿60例,年龄2~10岁,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F)组和对照(C)组.F组于麻醉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lmg/kg,C组静脉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所有患儿麻醉诱导均吸入5%七氟醚,意识消失后给予芬太尼2μg/kg,维库溴铵O.1mg/kg,直视下行气管插管.2组患儿术中麻醉吸入2%~3%七氟醚维持,持续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2μg/kg.监测拔管前5min、拔管即刻、拔管后5min、拔管后10min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观察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以及OAMS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F组患儿术后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C组,躁动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5).F组围拔管期各时点的MAP、HR均显著低于C组相应时点值(P<0.05).F组患儿在拔管后即刻、拔管后5min、拔管后15min的OAA/S评分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术后未出现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术前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作为镇痛可减少小儿术后躁动发生率.

  • 右美托咪定对内窥镜下鼻手术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作者:陈良才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内窥镜下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择期内窥镜下鼻手术患者60例,年龄21~56岁,体重58~83kg,ASAI级,随机分为两组。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在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0u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ml)然后以0.5ug.kg-1.h-1持续泵入至手术结束前5min,对照组(C组)以同样方式泵注生理盐水,术中控制性降压,以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记录拔管时镇静-躁动(SAS)评分。结果 D组SAS评分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减少内窥镜下鼻手术患者麻醉苏醒躁动的发生。

  • 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研究

    作者:沈燕

    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外伤患者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1月到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脑外伤手术患者30例,这些患者在术后均发生躁动现象,对其采取合理干预措施,记录护理效果。结果进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情绪明显得到好转,躁动现象减少。结论护理干预能预防脑外伤患者出现术后躁动的现象。

  •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效果观察

    作者:张志军;张永平;景建闯

    目的 探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胸腔镜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躁动的疗效.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地佐辛0.1 mg/kg,对照组常规诱导,观察两组患者术毕躁动情况,记录拔管即刻及15、30、45 min后的VAS评分及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和拔管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躁动发生率[10% (3/30)]明显低于对照组[60% (19/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拔管即刻及15、30、45 min的VAS评分[(1.3±1.2)、(2.4±1.7)、(2.7±1.3)、(2.8±1.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4±1.5)、(4.7±1.8)、(5.0±1.6)、(4.8±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内=18.6、P<0.05,F组间=20.4、P<0.05,F交互=20.0、P<0.05;两组不同时间段比较,P均<0.01).结论 地佐辛超前镇痛可以明显降低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发生率,能有效减轻术后疼痛.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减少颅脑手术患者全麻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文胜;梁禹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在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术后躁动与咽喉疼痛的全麻不良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160例开颅手术患者,随机双盲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组,n=80)和对照组(C组,n=80),分别于气管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0 ml(100 mg)或安慰剂10 ml.观察项目:(1)在麻醉恢复室中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0~3级评估;(2)术后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咽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咽喉疼痛程度0~3级评估.结果:使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术后躁动发生率:F组6.3%,C组36.3%,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后躁动程度0~3级评估:F组较C组术后躁动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后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F组21.2%,C组51.3%,组间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咽喉疼痛0~3级评价:F组咽喉疼痛程度明显轻于C组(P<0.01);咽喉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组(1.28±1.06)分,C组(3.39±1.46)分,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颅脑手术全麻诱导插管后静注氟比洛芬酯100 mg超前镇痛,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颅脑手术术后躁动与咽喉疼痛的全麻不良反应发生.

  •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

    作者:许鑫丽;孙玉

    目的 探究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干预效果,旨在提升术后患者护理水平.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86例颅脑外伤术后躁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并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躁动评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程度.结果 患者术后躁动原因包括病房环境影响、失血、颅内压增高、呼吸道不畅、额叶颞叶脑挫裂伤导致精神症状、非疾病因素;针对性护理干预后患者躁动评分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0.00%,低于护理干预前(4.65%),患者满意率为100.00%,高于干预前(93.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躁动原因较为复杂,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十分必要,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改善患者躁动,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李相霞;邢发杰

    氯胺酮是一种在儿童短小手术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药物,其镇痛效果满意,且对呼吸和循环系统没有明显的不良影响,其主要缺点是苏醒期躁动、情绪激动等症状.本文旨在探索和总结应用右美托咪定对小儿氯胺酮麻醉术后躁动的影响.

  • 氟比洛芬酯减轻甲状腺切除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鹏鹏

    目的 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减轻甲状腺切除术术后躁动与咽喉疼痛不良反应的效果.方法 将全麻下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前15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100 mg(10 mL),对照组则给予生理盐水10 mL静脉注射.观察患者在麻醉恢复室中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术后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及咽喉疼痛程度.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术后躁动程度明显减轻(P<0.01);术后24 h咽喉疼痛发生率亦明显降低,咽喉疼痛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甲状腺手术麻醉诱导前静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能有效减轻甲状腺切除术后躁动与咽喉疼痛的发生,且无明显毒副作用.

  • 右美托咪定预防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艳华;刘立成;董蕤;韩艳波;陈俊慧

    目的 探讨麻醉前注射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46例拟行腹腔镜鞘状突高位结扎术或疝囊颈高位结扎术治疗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麻醉前给予相应药物处理.试验组给予右美托咪定静注,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试验组麻醉前镇静情况,记录2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及躁动情况,比较2组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患儿均镇静满意.2组麻醉时间、苏醒时间、离开麻醉后恢复室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试验组苏醒期躁动情况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2组围手术期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以很好地改善小儿腹腔镜手术苏醒期躁动情况.

  •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

    作者:何勤威;郑膨

    目的 研究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对小儿全麻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 将拟在全麻下手术的1~8岁患儿(ASA Ⅰ级)50例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M组),分别记录术后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七氟烷复合咪达唑仑组的患儿术后烦躁明显少于七氟烷组.结论 咪达唑仑和七氟烷合用能有效降低小儿全麻术后躁动发生率,减少麻醉意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麻醉安全性.

  • 开胸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干预

    作者:韩广彦;程会平;贾金华

    术后躁动是气管内全麻常见的并发症.全麻开胸患者,因创伤大、疼痛剧烈、强制体位手术时间长、各种管道的刺激等因素,在全麻苏醒期易发生躁动,发生率为55.67%[1],表现为兴奋、躁动和定向障碍并存,不按指令行动,发生程度不同的不自主运动,严重时可危害患者的生命安全.

  • 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观察

    作者:毛辉

    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啶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72例行全麻的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相同的术前用药、麻醉方式,在手术结束前0.5h时,观察组泵入右美托咪啶,对照组泵入0.9%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躁动程度及身体舒适度评分( BCS)。结果观察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1±2.7) 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3±2.1) min、拔管时间为(12.6±2.6)min;对照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为(5.2±2.3)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0.9±3.1)min、拔管时间为(12.9±2.9)min;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组患者躁动0级24例(66.7%),1级3例(8.3%),2级4例(11.1%),3级5例(13.9%),躁动率为33.3%;观察组患者躁动0级33(91.6%),1级1例(2.8%),2级1例(2.8%),3级1例(2.8%),躁动率为8.4%;两组躁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BCS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利于预防瑞芬太尼全麻术后患者的躁动,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身体舒适程度。

  • 右美托嘧啶预防七氟烷小儿全身麻醉术后躁动的临床分析

    作者:杨志攀

    目的:探究七氟烷麻醉术后的患儿运用右美托嘧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O13年2月-2O14年2月本院收治的实施全身麻醉的患儿6O例,依照抽签的方式随机给予其中3O例患儿在手术结束前3Omin静脉泵注右美托嘧啶( A组),另3O例患儿静脉泵注同等剂量的O.9%氯化钠溶液( B组),对两组用药前后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血氧饱和度( SpO2)进行观察,并对比两组患儿的苏醒时间与躁动程度。结果两组用药前、用药后MAP、HR以及SpO2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O. O5)。A组苏醒时间为(3O. O ±9.2) min,B组为(29.2±1O.4) 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O. O5);在躁动发生率上,A组要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强化护理干预对右美托咪定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躁动效果的影响

    作者:胡黎黎

    目的 观察强化护理干预对右美托咪定预防乳腺癌根治术后躁动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该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强化术前心理疏导、术中护理和恢复期护理.对比2组术前和麻醉恢复期血压、心率波动情况.对比2组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和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麻醉恢复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和观察组麻醉恢复期(P<0.05);观察组麻醉恢复期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与术前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躁动的发生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 (P <0.05).结论 强化护理干预可提高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根治术后躁动的预防效果,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护理措施的满意度.

231 条记录 3/12 页 « 12345678...1112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