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多囊肾患者肾脏血流的研究

    作者:李林;方平;金修才;梅长林

    目的为了探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对患者肾脏血流的影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血管的平均峰值流速(Vmax、Vmin)、阻力指数(RI),确定肾脏血流与肾功能的关系以及囊肿大小与肾脏血流的关系.方法选取42例ADPKD患者,以45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肾动脉,囊肿周边叶间动脉的大、小峰值流速和阻力指数.常规测定受试者的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肌酐清除率.结果 (1)多囊肾病组(包括肾功能正常和异常组)肾动脉平均峰值流速低于正常对照组,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2)肾功能正常的多囊肾病组RI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肾功能异常的多囊肾病组RI较正常对照组升高,两者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4)RI与患者的肾功能呈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能提示ADPKD患者的肾脏血流情况,较肾功能测定更为敏感,为临床评价肾血流状态及疾病的转归、疗效的判定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 基因沉默多囊蛋白1和水通道蛋白2对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及基质分泌的影响

    作者:江德文;周姗姗;许艳芳;潘阳彬;李桂芬;付槟槟;万建新

    目的 观察沉默多囊蛋白1(PC-1)和水通道蛋白2(AQP-2)的表达对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增殖和基质分泌的影响.方法 采用RNA干扰技术(RNAi)特异性抑制PC-1和AQP-2的表达,噻唑蓝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WT9-12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分析细胞基质分泌的变化.结果 实验表明,下调细胞中PC-1的表达,在转染24、48、72和96 h后,对WT9-12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12.55%,17.79%、24.69%和35.81%;而下调AQP-2表达,转染72和96 h后抑制率为6.77%和8.73%.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下调PC-1可使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并诱导细胞凋亡,而下调AQP-2表达对细胞周期和凋亡无明显的影响;ELISA检测发现沉默AQP-2的表达能抑制Ⅰ型胶原的分泌(5.53±1.72)比(9.04±2.83)μg/L,P<0.05].结论 应用RNAi可通过下调PC-1的表达抑制WT9-12细胞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而下调细胞AQP-2的表达则可抑制细胞基质Ⅰ型胶原的分泌抑制肾囊肿的发生发展.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合并主动脉夹层一例

    作者:杨明烽

    患者,女性,46岁.因突发剧烈胸痛5小时于2008年9月3日入我院急诊科,排除急性冠脉综合征等疾病后,行增强CT检查: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内膜第一撕裂口位于腹腔干水平后壁,第二撕裂口位于右肾动脉下方1 cm,中膜自左锁骨下动脉开口以远约4 cm开始分离,假腔上段未见造影剂充盈,主动脉壁未见明显钙化.患者曾于10年前在外院因腹主动脉瘤行人工血管置换术,后密切随访,血压控制正常.查体:未及蜘蛛指(趾)等马凡氏综合征及皮肤弹性增高等Ehlers-Danlos综合征表现,CT检查:两肾及肝脏多发囊肿,肝肾功能无明显异常,遂考虑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可能.本家系共三代,另3人经超声检查发现双肾多发囊肿.本例虽肾囊肿数较少,但根据30~59岁至少每个肾脏2个以上囊肿的诊断标准[1],且该患者具有明确家族史(见图1),ADPKD诊断明确.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熳;谢院生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肾脏病,以双肾多发液性囊肿为特征.ADPKD患病率约1/1 000,是尿毒症的第四位病因.大约有50%的多囊肾患者在60岁以前会进入终末期肾病阶段,缺乏特效的治疗措施.近年来,ADPKD分子机制研究的进展,为寻找其治疗靶点提供了新方向,针对不同靶点的药物在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文将对ADPKD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相关精道梗阻所致男性不育的MRI特征

    作者:王焕军;彭洋;张繁;张皓钦;肖煦阳;郭燕;关键

    目的 探讨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相关精道梗阻所致男性不育的MRI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确诊为ADPKD相关精道梗阻无精症的14例男性不育患者.均行盆腔MR平扫和增强扫描,分析MRI影像特征.结果 双侧多囊肾并双侧精囊囊肿10例,双侧多囊肾并多囊肝及双侧精囊囊肿者2例,双侧多囊肾并多囊肝并双侧精囊缺如、射精管扩张1例,双侧多囊肾并双侧精囊囊肿及前列腺苗勒管囊肿1例.腹盆腔大范围冠状面T2WI可同时清楚显示肝、双肾的多囊状改变和盆腔精囊区的异常.所有患者的精道梗阻部位均位于射精管-精囊水平,双侧精囊囊肿表现为双侧精囊管明显扩张成囊状,其内可见絮状或结节状沉积物,增强扫描后囊内容物无强化,壁轻度强化.结论 ADPKD相关精道梗阻所致男性不育是以双侧多囊肾和射精管-精囊水平梗阻为主要MRI表现,可同时合并其他异常.

  • 多囊蛋白,钙离子信号转导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

    作者:肖良;张静;赵海丹

    多囊肾疾病是由多囊蛋白-1或-2失能导致的,其囊肿的发生涉及到上皮细胞的过度增殖、轻度的分化不良以及囊液的积聚.多囊蛋白-1和多囊蛋白-2构成多囊蛋白离子通道复合物,参与Ca2+信号转导,该通道复合物的病变直接引起细胞内Ca2+调节的失衡导致囊肿的形成.

  • 2-脱氧葡萄糖对人多囊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赵静;连晓英;傅博;张英杰;白雪源

    目的 探讨2-脱氧葡萄糖(2-DG)对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同浓度2-DG处理组(5、10、20、40 mmol/L).用CCK-8法筛选不同浓度2-DG处理多囊肾上皮细胞不同时间(12、24、36、48 h)后,抑制细胞增殖活力的适浓度和适时间.采用EdU核酸标记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2-DG适浓度处理多囊肾上皮细胞48 h后细胞的增殖抑制情况及代谢相关磷酸化-AMPKα(P-AMPKα)及增殖相关mTOR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mTOR、p70S6K、4E-BP1 (P-mTOR、P-p70S6K、P-4E-BP1)的水平变化;流式细胞术及Caspase-3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2-DG处理多囊肾上皮细胞48 h后细胞的凋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2-DG可明显抑制多囊肾上皮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P<0.05);细胞代谢相关分子P-AMPKα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增殖相关mTOR信号通路分子P-mTOR、P-p70S6K、P-4E-BP1的活性明显抑制(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2-DG处理组的多囊肾上皮细胞早期凋亡率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DG可能通过调控AMPK-mTOR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凋亡,共同抑制多囊肾上皮细胞增殖.

  • 多囊肾病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诊治进展

    作者:杨丽;梅长林

    PKD是人类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肾脏疾病,按其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RPKD),其中ADPKD是发病率高的遗传性肾病,约占透析人群的5%,是终末期肾脏病的第4位病因.临床上PKD引起的诸多并发症中以高血压为常见,也是PKD早期的临床表现.PKD患者的血压增高要比普通人群早十多年,在肾功能衰竭发生前,高血压的发生率约为70%~80%,若进入终末期肾脏病阶段,则几乎所有患者均伴有高血压.

  • 1例先天性多囊肾、多囊肝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的护理

    作者:潜艳;张丽萍;曾铁英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是系统性疾病,病人在30岁~60岁出现临床症状,发病率(1∶400)~(1∶1 000)[1].其病理改变为肾脏皮质和髓质布满大小不等的囊肿,呈圆形或梭形.囊肿上皮细胞呈局限性增生,甚至形成息肉;囊内充满液体,外观清亮或血性;囊与囊之间可见少量正常分布的肾组织.随着年龄的增长,囊肿的数量和体积逐渐增加,进行性破坏肾脏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终导致终末期肾衰竭,可累及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等肾外器官.我科于2010年6月收治1例先天性多囊肾、多囊肝合并颅内动脉瘤病人,保守治疗期间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护理.现报告如下.

  • PKD1基因新突变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作者:张慧峰;于为民;郭永艳;吕艳;尚雁;薛晋杰

    目的:确定l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致病基因的突变,以明确诊断和指导患者生育.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患者3个多囊肾致病基因进行检测,并通过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者PKD1基因存在插入突变c.11853_11854 insA,从而使其编码蛋白丧失功能.结论:PKD1基因新的致病突变c.11853_11854 insA的发现丰富了ADPKD的发生机制,临床上可通过产前诊断或植入前遗传学诊断预防患者再生育患儿.

  • 多囊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姜蓓蓓;郭兆安

    多囊肾病(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PKD)系肾脏的皮质和髓质出现无数囊肿的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PKD按遗传方式可分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和常染色体隐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RPKD),其发病率分别为1/400~1/1 000和1/10 000~1/40 000.

  • 多囊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及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体液中含量的比较研究

    作者:吴俊;梅长林;赵海丹;戴兵;刘亚伟

    目的:比较多囊蛋白-1在肾透明细胞癌、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患者及正常人体液中的含量.方法:随机选择在本院就诊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20例、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患者20例及正常健康查体者15例,留取血液及尿液标本各1份.以本实验室制备的鼠源抗多囊蛋白-1单克隆抗体为捕获抗体,以兔源抗多囊蛋白-1多克隆抗体为检测抗体,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体液中多囊蛋白-1的含量.结果: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液中多囊蛋白-1含量为(53.613±8.697)μg/L,显著高于多囊肾病患者血液中含量(6.745±3.215)μg/L(P<0.01)及正常人血液中含量(20.386±14.234)ng/ml(P<0.01).肾透明细胞癌患者尿液中多囊蛋白-1含量为(10.228±7.989)μg/L,显著低于多囊肾病患者尿液中含量(48.268±16.452)ng/ml(P<0.01),与正常人尿液中含量(10.083±8.941)μg/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多囊蛋白-1属于一个新的跨膜蛋白家族,在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液中表达增加,而在多囊肾患者血液中表达减少,为进一步揭示多囊蛋白-1的功能提供实验室依据.

  • 尿肾损伤分子-1预示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早期发展速度

    作者:马熠熠;陈冬平;梅长林;郁胜强;李林;徐成钢

    目的:探讨尿KIM-1水平与早期ADPKD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及其预示作用.方法:(1)收集临床确诊为ADPKD患者(CKD1,2期)及体检健康人群各40例,并取其晨起后第2次尿液标本,采用ELISA方法测定尿液中Kim-1浓度,比较多囊肾病人群与正常人群在Kim-1表达程度的差异;(2)用多囊肾患者肾脏体积增长速度判断疾病进展状况,用MRI肾脏成像的方法计算6个月间隔后肾脏体积增长情况;(3)去除肾脏总体积大于1 500 cm3的患者,以肾脏体积半年增长率2.7%为界,将患者划分为高平均速度组和低平均速度组,比较两组间KIM-1水平差异.结果:(1)多囊肾患者与正常人群相比,eGFR水平(采用CKD-EPI公式计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中Kim-1水平多囊肾病组显著升高[(837.9±821.5) pg/ml vs (440.3±270.2) pg/ml,P<0.05];(2)多囊肾患者半年肾脏体积增长速度为(4.88±3.86)%,显著高于国外报道的多囊肾患者半年体积增长速度;(3)高平均速度组KIM-1水平高于低平均速度组(P<0.05).结论:Kim-1作为肾小管损伤后出现的一种重要的生物标记物在多囊肾病患者群中表达显著升高,能预示早期肾脏体积并未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多囊肾患者肾体积的增长快慢,但Kim-1在疾病进展中的作用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的实验研究阐明.

  • 羧酸类化合物DJ5对人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作者:王文苓;苏晓峰;付莉莉;梅长林

    目的:观察羧酸类化合物DJ5对人肾囊肿衬里上皮细胞WT9-12的增殖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LDH释放实验检测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周期相关蛋白P21、cyclinA,凋亡蛋白PARP,通路蛋白Akt、FoxO3a蛋白表达.结果:实验表明100 μmol/L的DJ5作用WT9-12细胞72 h,细胞增殖抑制率为59.2%,DJ5使细胞周期阻滞在S期并促进细胞早期凋亡.DJ5可上调WT9-12细胞周期抑制蛋白P21表达、下调cyclinA表达;使PARP活性片段89 kD表达明显增加.DJ5可下调磷酸化Akt、磷酸化FoxO3a表达、上调FoxO3a表达.结论:DJ5通过阻滞细胞周期、促进细胞凋亡及抑制Akt-FoxO3a通路蛋白发挥抑制WT9-12细胞增殖作用.

  • 两种透析方式对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预后影响

    作者:祝玮烨;侯颉玢;王小溪;王铁云;杜俊;赵丽芳;汪海燕;赖学莉;郭志勇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进入终末期肾病( ESRD)的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 ADPK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3月至2014年8月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肾内科收治的43例ADPK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透析方法的不同,将43例患者分为血液腹膜透析组(n=20)及血液透析组(n=23)。随访期间,记录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以全因死亡为终点事件,绘制生存曲线,采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对两组患者存活率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43例患者,长随访147个月。腹膜透析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5.0%(1/20),血液透析组26.1%(6/2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期内,腹膜透析组患者,存活率85.0%(17/20),血液透析组存活率73.9%(17/2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与血液透析均是ADPKD肾衰竭患者的有效肾替代治疗方法。与腹膜透析比较,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概率较低。

  • 初级纤毛对骨骼发育的影响

    作者:陈成雯;郁胜强

    随着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初级纤毛学说"研究的深入,多囊蛋白-初级纤毛复合体在骨骼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囊蛋白-初级纤毛复合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可导致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延迟,且可出现骨质疏松、隐性脊柱裂和软骨发育不良等多种并发症.研究发现骨细胞-成骨细胞表面的初级纤毛作为一种机械感受器,具有多种激素受体和压力门控离子通道,可感受外界应力作用,调节细胞内离子浓度及信号传导通路,从而维持骨的正常发育.本文就多囊蛋白-初级纤毛复合体对骨骼发育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进行了综述.

  •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的发病机制及治疗

    作者:朱思齐;董科显;苗欢欢;孙文靖;傅松滨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疾病,可在任何年龄发病,无明显种族和性别差异.普遍认为PKD1和PKD2是ADPKD的致病基因,但仍有少数ADPKD患者的致病基因不能确定.PKD1和PKD2基因分别编码多囊蛋白1(polycystin 1,PC1)和多囊蛋白2(polycystin 2,PC2),二者可相互结合形成PC1/PC2蛋白复合物,参与调节多条常见的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目前对ADPKD的治疗主要为延缓疾病的发生发展,临床上手术治疗较普遍并有所成效.

  • 多囊肾病小型猪肾脏组织中增殖和凋亡的改变

    作者:连晓英;白雪源;赵静;张英杰;曹静;王媛媛

    目的:观察ADPKD小型猪肾脏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改变.方法:使用PKD1基因敲除的小型猪模型,用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脏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标PCNA;增殖相关的mTOR信号通路分子(phospho-mTOR、phospho-p70S6、phos-pho-4EBPl)和ERK信号通路分子(phospho-PKA、phospho-MEK、phospho-ERK)的表达水平以及内皮细胞粘附分子CD31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 3的表达变化.结果:在ADPKD小型猪肾脏组织中,增殖指标PCNA表达显著升高.mTOR信号通路分子phospho-mTOR、phospho-p70S6、phospho-4EBP1水平明显升高,ERK信号通路分子中phospho-PKA、phospho-MEK、phospho-ERK水平明显升高.CD31表达明显升高,Bax/Bcl-2的比值以及caspase 3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结论:本研究显示在ADPKD小型猪肾脏组织中,细胞增殖和凋亡信号通路明显激活.

  • 在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家系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作用的研究

    作者:马吉芳;郝丽荣;李纳琦

    目的 研究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家系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提取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6个ADPKD家系(包括患者35人,不患病直系亲属30人)ACE基因多态性进行了分析.ADPKD患者中肾功能不全者16人,肾功能正常者19人.结果 ①有11个家系显示ACE基因多态性在ADPKD家系中具有遗传连锁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家系中患病与不患病者ACE基因型顷率差异不明显(P>0.05).③家系中患病与不患病者男女之间ACE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明显(P>0.05).④家系中肾功能不全组与肾功能正常组之间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①ACE基因多态性在ADPKD家系中不提供基因诊断信息.②ACE基因多态性与人ADPKD的发病无明显相关性.③ACE基因多态性与性别无明显关系.④DD型基因型是ADPKD发生肾功不全的易感因素.

  • 西罗莫司延缓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疾病进程

    作者:肖建;周福建;时宝忆

    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kidhey djsease,ADPKD)是一种可威胁生命的单基因遗传肾脏疾病,以双侧肾脏多发囊肿进行性增大而导致肾脏结构和功能损害为特征,其在活产婴儿中的患病率约为1/1000~1/400,是人类常见的遗传性肾病[1],发病年龄一般在30~40岁.

53 条记录 1/3 页 « 123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