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帕金森氏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李留芝

    帕金森氏病(Parkins disease,PD)是老年常见病,在我国中南地区的患病率为21.1/10万[1],它严重地影响着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生存年限,该病并发的情绪障碍,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影响着疾病的治疗过程,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医患关系为基础,用医学和心理学技术去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不适当的认识和行为,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 健康老年人定量温度觉和振动觉阈值测定

    作者:承欧梅;董为伟;晏勇;钟士江;吴秀书

    定量感觉检查(QST)是能定量测定感觉损伤程度的一种物理心理学技术.常用的定量温度觉、定量振动觉测定结果用温度觉阈值和振动觉阈值表示.影响定量感觉检查结果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年龄是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定量感觉检查的阈值增加[1].定量感觉检查作为一种将主观感觉转变为相对客观的阈值检查方法是否适合于老年人群,其定量感觉结果与非老年人是否有差异,可否作为常规的检查方法.为此,我们于2002年3月至20004年3月对非老年人及老年人进行了测定,报道如下.

  • 心理学技术在医学人文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张桂清

    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和转化医学的概念已经逐渐成为医学的发展新路向,医疗工作者需要具备人文精神,而改变现有的医学人文教育的方式方法,将心理学的一些技术融入人文教育课堂,对提升医学人文教育的时效性发挥重要作用.1 当代医学发展的新路向20世纪70年代美国罗彻斯特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和内科教授Engel[1]提出了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于1977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需要新的医学模式;对生物医学的挑战"的文章.这种新模式被看作是现代医学模式.该模式下,医学不再仅仅注重身体疾病的治疗,同时也要关怀人类的内在生存质量,强调心理和社会因素对人的影响,把人看作社会的成员,从一个整体的视角来进行疾病的预防,从而使人类生命的质量得到真正的提高.

  • 澳大利亚John Murtagh全科病案研究(二十二)——画在纸上的噩梦

    作者:John Murtagh;杨辉

    译者按:全科医生看到的是患者和症状,专科医生看到的是器官和病灶.Murtagh教授在这个案例中告诉我们,全科医生要把目光从面前的患者身外再看远一些,要关注患者的家庭和社会环境.从一个患儿的噩梦中,作者注意到了家庭发展史、移民家庭特征、家庭关系、出生次序等对患儿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同时,作者介绍了在全科医学服务中使用面质、画梦、心理辅导、组织患者与家庭成员讨论等心理学服务技术.

  • 心理治疗师挑战来访者的技术

    作者:张松

    目的:分析心理治疗师挑战来访者的实质,探讨挑战的内容、原则、时机等技术.方法:检索相关文献,结合资料分析对心理治疗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挑战是心理治疗师在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后,治疗师针对来访者未意识到的心理症结、心理矛盾及消极行为,向来访者发出检讨自我认知与改变消极行为的心理治疗邀请.挑战的内容包括来访者自身的心理症结、相互矛盾的心理以及来访者逃避,歪曲,消极的行为,挑战具有主动性、建设性、现实可行性、明确目标性等特点.挑战会给治疗关系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其中直接的后果是来访者可能因此不信任治疗师.因此心理治疗师要牢记挑战的目标、应用有效挑战的原则,如争取拥有挑战权,利用来访者的资源进行挑战,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等.结论:为了使来访者在心理治疗师的帮助下以新的认知结构去取代旧的认知结构,使挑战获得成功,要以良好的治疗关系为基础,并使用有效的挑战原则,尽量避免挑战带来的负面影响.

  • 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

    作者:唐登华

    目的:探讨适合中国国情和文化的心理治疗理论和技术.方法:对已有的心理治疗理论方法、临床实践经验和国外常用的心理治疗理论、东方传统文化、辩证唯物主义、近20年的临床实践进行总结.结果:将人类的心理现象分为主观心理现象和客观心理现象,那些主观意志无法控制的心理现象为客观心理现象,而那些主观意志能控制的则为主观心理现象.人类病理性痛苦的根源就在于不能分清楚自己和他人的心理现象中哪些是主观可控制的,而那些又是主观控制不了,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结论:主客观分析心理治疗从症状层面、心理动力层面及人格层面帮助患者认识心理现象的主客观性,消除病态的痛苦.

  • 心理护理在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作者:黄群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学理论已成为现代护理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基础,心理学技术和方法推动了护理实践的发展,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护理中日益突出的现象,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改善和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和水平[1].甲状腺腺瘤、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甲状腺疾病常需手术治疗.手术作为一种外界的刺激,再加上疾病本身带来的功能失调与不适感,常使患者产生强烈的生理、心理上的应激反应,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恐惧焦虑、情绪紧张、肢体发凉等,严重者能影响患者手术正常进行和治疗效果.因此对接受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围手术期心理护理是十分必要的.2006年1月至2011年2月,我科对48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于围手术期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 体外循环术后患者精神障碍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作者:石萍;王玉珍;杨敏

    精神障碍是心脏术后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认知和情绪方面的行为异常.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社会心理因素在术后恢复效果中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和肯定[1]",因此对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心理干预是通过心理暗示、行为矫正、示范脱敏等心理学技术,利用劝导启发、同情支持、消除疑虑、提供保证等方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患者对手术的应对能力,以减轻术后不良心理反应,改善手术效果.2007年6-12月我院共实施成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370例,其中术后并发精神障碍45例占12.2%,经治疗护理后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 脑梗死与记忆障碍病人的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王学兰;孙建华

    老年痴呆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脑血管疾病,而学习记忆能力的下降,通常是痴呆的早期表现[1]老年痴呆是常见病,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该病并发的情绪障碍,增加了病人的痛苦,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基础,用医学和心理学技术去影响,改变患者的不良情绪,不适当的认知和行为,取得良好的效果.

  • 癌症晚期患者的心理安抚技巧

    作者:袁梦;史健

    癌症患者心理障碍是目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文献报道癌症的发生、发展、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等,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癌症患者诊疗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与患者的性格、知识背景、病情严重程度、对预后的判断等多因素有关,不同患者在病程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的心理反应.患者作为社会人,不是单一个体,需要团队多方面的较长时期坚持不懈的努力合作,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掌握一定的心理治疗技术,进行心理干预,非常重要.该文从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和各个角色出发,阐述不同的心理安抚技巧.

  • 引入心理拓展训练拓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作者:何源;徐济达

    心理健康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并影响着一个人整体的健康状况,所以对心理健康的维护就是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关注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和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同样重要.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对国家及大学生个体来说,均具有重大且长远的影响.

  • 动机性访谈在医学卫生领域的应用及展望

    作者:涂骁玲(综述);唐世明(审校)

    随着人们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延长,人们对自身健康状况也越来越重视,自身预防保健意识和生活行为方式,对其产生维持健康动机起到促进作用。动机性访谈(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MI)正是一种能够促使患者自觉改变其行为和情绪的有效方法。它是由Miller 于1983年首次提出,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着眼于改变患者内在动机,从而达到改变其行为和解决患者矛盾情绪目标的咨询方法[1]。访谈人员在访谈过程中,坚持表达同情(expressing empathy)、维持自我效能(supporting self-efficacy)、回避抵抗(rolling with resistance)、彰显差异(developing discrepancy)4大原则,经过评估、讨论、总结3个阶段,鼓励患者参与自身的治疗和提高自我效能[2-4]。随后,Rollnick对动机性访谈的方法和技巧做出了详细的阐述[5-6]。目前,常用的访谈技巧包括OARS(O-open-ended questions、A-affirmations、R-reflective listening、S-summaries,开放式提问、认可、反馈式倾听、总结)和意愿标尺(readiness ruler)2种[7-8]。笔者从应用领域、访谈人员、访谈对象、实施效果与评价指标等方面阐述动机性访谈的研究进展,为今后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 医患沟通技能课程新模式的探索与评价

    作者:刘平;杜莲;王婷;蒙华庆;况利;陈鸿雁;胡华

    近年,我国媒体多次报道患者砍死砍伤医生不良事件,北京地区相关研究也表明住院医师存在医患沟通的负面经历[1];另有研究对某大型公立医院调查显示,该院62%的医师对自身沟通能力的提高有明确需求[2],显然沟通能力依然是医疗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然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在医患沟通能力方面的教育模式普遍停留在重理论、轻实践上,甚至无实践课程的设置[3]。有研究对国内50所医学院校进行调查,仅有40%的医学院校开设了沟通类选修课,且很多都存在课程相对单调、课时相对偏少、教学形式欠灵活等问题[4]。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本课题组基于心理学知识背景,提出了构建融入心理学技术的医患沟通实践课程新体系,以“角色扮演”法为主要教学载体,以团体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本课题组已在前期工作中进行了医患沟通技能课程模式的初探[5],本文借助360度考评法,于该课程结束时和1年后评估了新模式的近远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 多形式的心理学技术干预对消化系肿瘤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桂珍;罗俊;袁小叶;叶美艳

    目的 探讨多形式的心理学技术对消化系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50例消化系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入组时和多形式心理学技术干预1月后分别发放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调查,比较入组时和1月后患者之间的焦虑抑郁评分.结果 50例消化系肿瘤患者入组时的焦虑、抑郁得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均有P<0.01);多形式心理学技术干预1月后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入组时评分(均有P<0.01).结论 多形式心理学技术干预可缓解消化系肿瘤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利于肿瘤患者的治疗和康复.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