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人体质量指数对髋臼骨折术后病人并发症的影响

    作者:刘金兰;陈淑芹;常炳营;范林艳

    目的 探讨人体质量指数(BMI)对髋臼骨折术后病人并发症的影响,更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实践.方法 对85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的髋臼骨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BMI将病人分成4组:非肥胖组25例(BMI≤24),超重组26例(BMI24.1~28),肥胖组28例(BMI28.1~30),病理性肥胖组6例(BMI>30).根据有关评价标准观察切口感染、神经麻痹、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异位骨化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应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以非肥胖组为对照,计算部分组的比值比(OR)和95%可信区间.结果 ①各组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非肥胖组与超重组比较,以及肥胖组与病理性肥胖组比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4282,P=0.6445);而肥胖组、病理性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038,P=0.0421);同时,该两组与超重组比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亦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304,P=0.0456).③与非肥胖组比较,肥胖组DVT的发生率是其2.6倍(OR=2.6,95%可信区间为1.1~5.8,P=0.03);与非肥胖组比较,病理性肥胖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是其5倍(OR=5,95%可信区间为1.2~23.2,P=0.05);肥胖并没有增加术后神经麻痹和异位骨化的发生率.结论 髋臼骨折术后病人,BMI的增加会对并发症的发生率产生影响,护理人员应给予更多关注,并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 髋臼恶性肿瘤保肢术患者的术后护理

    作者:任英;汪四花;张丹群

    报告了15例髋臼恶性肿瘤保肢术后患者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和引流液观察,预防和护理术后并发症(感染、膀胱损伤、医源性坐骨神经和骶1神经损伤、髋关节脱位等),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本组获随访12~91个月,其中无瘤生存9例,带瘤生存3例,3例死亡.功能评估结果,优秀10例,良好1例,一般1例.

  • 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的功能锻炼与效果评价

    作者:宋红;寇增玉;高艳;曹颖

    目的:探讨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对28例 (29髋)行该手术的患者术后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结果:除日常生活障碍程度无明显改善外,本组在疼痛、活动范围和步行能力等方面均有明显改善(t=3.1,2.03,2.03,P<0.01,0.05,0.05).结论:髋臼旋转截骨术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防止发生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

  • 基于多平面三维测量的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

    作者:张国栋;林海滨;陈宣煌;郑锋;陈国立;陶圣祥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实施方法 及相应规范.方法 绘制重建钢板及螺钉Solidworks零件文件,制备标准件库.将1具成人尸体骨盆标本进行薄层CT扫描及三维重建,以三维切割的方式按照AO分类进行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虚拟复位后预设重建钢板的植入位置,进行长度及角度的三维测量,根据测量数据在Solidworks中预弯重建钢板并输出至Mimics,通过位移的方式将重建钢板植入至预设位置,测量钉孔至对侧骨面的距离,选择合适的螺钉,完成虚拟髋臼骨折内固定植入.结果 (1)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造模;(2)完成髋臼骨折9个类型的虚拟重建钢板及螺钉的内固定植入,全部重建钢板与骨面敷贴良好,所有螺钉均植入至对侧骨面.结论 多平面三维测量是实施髋臼骨折数字化内固定植入方案的决定因素.

  •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闭合复位后快速MRI检查的临床意义

    作者:葛翼华;王志刚

    发育性髋关节异常(DDH)在临床上包括了从单纯髋关节发育不良到髋关节全脱位在内的一系列发育畸形,治疗DDH的首要目的是要使股骨头与髋臼达到确切的同心圆复位,并有效的维持这一同心圆的复位,从而影响髋臼的发育,使其能够更好地包容股骨头.对于<18个月的低年龄儿童DDH的治疗,目前较为公认的方法是在镇静麻醉下经皮松解部分内收长肌腱,通过被动屈曲外展髋关节将股骨头复位,随后在确认了安全角的范围后,用人位石膏对双侧髋关节加以固定[1].在人位石膏固定后,客观地证实有效复位状态是一大难点,MRI检查作为一种无辐射暴露的无创检查,其对软骨关节囊的显影清晰,同时可以进行三维评价,是复位后确定股骨头髋臼对位关系的理想检查方法[2-4],但由于以往的MRI检查方法操作时间长,对于低年龄儿童需要镇静麻醉,在临床上较难推广应用,本文的目的是介绍一种快速MRI检查方法,用于DDH复位后观察确认股骨头复位状况,探讨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其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实验研究

    作者:范新成;刘峰;魏开斌;马振波;张伟;赵伟;李军;朱海涛;初培罡;葛东

    目的: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三维重建精确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新方法。方法选用30具成人完整骨盆标本共60个髋臼为研究对象,应用放射学方法及实际测量法分别对其外展角、前倾角进行测量,放射学方法采用数字化 X 线摄影(digital X-ray radiography,DR)及MSCT三维重建两种方法,实际测量采用量角器及数显角度仪两种方法。结果 MSCT重建法测得的髋臼外展角为48.61°±2.31°,前倾角为15.82°±4.62°,与实际测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学方法与实际测得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三维重建测量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的结果准确,是一种可利用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前髋臼位相参数测量新方法。

  • 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童培建;钱晶晶;鲍航行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臼周围骨密度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全髋置换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成阿仑膦酸钠组与对照组,阿仑膦酸钠组术后除常规治疗外尚服用阿仑膦酸钠,对照组仅常规治疗.2组患者均应用骨密度测量仪(DEXA)分别于术后第6天、3、6个月测定髋臼各个分区的骨密度.结果 获得完整随访病例共58例,术后3、6个月各区骨密度均呈持续下降趋势,和对照组相比,术后3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骨密度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术后6个月阿仑膦酸钠组髋臼假体周围骨量(Ⅲ区)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测量区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仑膦酸钠能有效防止髋臼假体周围骨量减少.

  • 定量CT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髋臼骨密度

    作者:陈芳妮;李绍林;严杰文;韩新爱;石星亮

    目的:探讨定量CT (QCT)测量成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髋臼骨密度(BMD)的价值,研究此类患者髋臼骨量变化。方法选取25例经临床确诊的成年男性AS患者为志愿者,年龄20~44岁,平均(28.6±7.1)岁。分别行双侧髋关节(50个)双能X线吸收仪(DXA)和QCT检查。按照全髋部DXA测定结果,将Z值≤-2.0 S的27个髋关节设为试验组, Z值>-2.0 S的23个髋关节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髋臼坐骨体、耻骨体和髂骨体BMD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耻骨体、坐骨体BMD值分别为(71.965±35.695)、(87.093±38.413) mg/cm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526±62.466)、(121.883±39.380) mg/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髂骨体BMD (156.822±41.472) mg/cm3与对照组(177.948±55.804) mg/cm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S患者髋臼髂骨体BMD均显著高于坐骨体和耻骨体BMD (均P<0.05); AS患者坐骨体和耻骨体 BMD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QCT可敏感地反映髋臼不同部位BMD变化。 AS患者髋臼的坐骨体、耻骨体较髂骨体更易出现骨密度减低。

  • 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张永林;何久盛;朱仕文

    目的 总结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8月- 2005年1月北京市顺义区院骨科手术治疗有明显移位的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45例46髋,获得完整随访.影像学结果采取Matta放射学标准进行评价,临床效果采取改良的Merle d'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 4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6 ~48个月,平均34个月,复查X线片显示骨折均获愈合,愈合时间3~5个月.根据Matta的X线片评估标准:优17髋,良18髋,中7髋,差4髋;优良率76%.根据改良的Merle d' Aubigné和Postel评分系统对临床结果评估:优14髋,良22髋,中8髋,差2髋;优良率78.3%.结论 髋臼横断伴后壁骨折行手术治疗可以取得满意疗效,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入路、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双尖钢板技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

    作者:崔昊旻;周东生

    目的 探讨双尖钢板在治疗髋臼后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7月应用双尖钢板技术治疗的11例髋臼后壁骨折,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22 ~ 53岁,平均35.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9d,平均7.8d.所有患者均采取Kocher-langenbeck入路,取AO1/3管型钢板制成双尖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固定后壁骨折块.术后采用Ma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改良Merled'Aubigne和Postel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本组11例患者获得平均25个月(12 ~33个月)门诊或电话随访.末次随访时骨折复位质量:优7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0.9%;根据Merle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患者疗效:优6例,良3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1.8%.其中术后1例患者发生异位骨化;无感染、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无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对于髋臼后壁存在无法用螺钉固定的骨折块或存在臼缘小型骨折块时,双尖钢板结合重建钢板可以提供坚强、牢靠的固定,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好,是一项有效的固定方式.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附97例报告)

    作者:孔凡奇;王志烈;徐继宏;王军海;谢辉;何其平;雷春

    目的 探讨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97例不同类型髋臼骨折采用不同的手术途径和固定方式进行开放复位内固定治疗.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58个月,平均28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及临床标准评定法进行评定:解剖复位45例,满意复位39例,不满意复位13例;疗效:优39例,良45例,可10例,差3例,优良率达86.6%.结论 根据骨折特点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适当的手术时机,合理的手术入路,良好的整复工具和复位效果以及恰当的功能锻炼是提高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 累及双柱(壁)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

    作者:安志刚;李力更;陈杰;郑煦光;张瑞杰

    目的 总结使用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累及双柱(壁)的髋臼骨折经验.方法 治疗累及双柱髋臼骨折38例,先取一侧入路,根据情况决定入路变化.结果 平均随访47.6个月.根据改良的Meded Aubigne和Poatel评分标准评价临床结果:优17例,良14例,一般4例,差3例.1例出现深部感染,1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例发生严重异位骨化.结论 对累及双柱(壁)的髋臼骨折,灵活选择手术人路可提高手术效果.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切口 内固定
  • 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卢东辉;罗柏清;撒柯狄;刘亚业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方法、并发症的防治及功能康复.方法 对21例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进行骨折复位及内固定治疗,观察骨折复位情况、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等.结果 按照美国矫形外科研究院的髋关节评定标准:优8例,良5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61.9%.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并髋关节脱位需尽早手术治疗,选择合适的手术人路、骨折解剖复位、积极预防并发症、适时康复锻炼可获得相对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脱位 手术
  • 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

    作者:张向敏;杨文彬;廖海浪

    目的 探讨应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1例单侧髋臼骨折采用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复位后用重建钛板固定.结果 本组随访3~21个月.根据Matta影像学评分,髋臼骨折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2例.结论 旁腹直肌切口改良Stoppa入路治疗单侧髋臼骨折,具有操作便捷、显露充分、并发症少等优点.

  • 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林成寿;刘寿坤;吴锦清;王旭;王晓露;袁翠华;苏郁;温宝军

    目的 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治疗策略.方法 对23例移位的复杂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采用手术入路分别为前后联合入路、K-L入路、髂腹股沟入路.结果 随访13~53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 d'Aulbigne-Postel髋臼骨折术后功能评定标准:本组优9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2.6%,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2例.结论 复杂型髋臼骨折术前正确分析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解剖复位以及对合并伤的积极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 一次消毒铺巾联合入路治疗高能量复杂髋臼骨折

    作者:李纯志;胡佰文;李重茂;赵宏;徐杏平

    目的 探讨高能量复杂髋臼骨折的内固定及疗效.方法 用一次消毒铺巾后前联合入路复位固定治疗高能量复杂髋臼骨折38例.结果 38例随访6~54个月,平均25个月.按Matta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5例,良11例,可7例,差5例,优良率68.4%.结论 高能量复杂髋臼骨折复位内固定获得满意结果的先决条件,是正确把握手术时机与入路.一次消毒铺巾先后路再前路的手术方法可以满足复杂髋臼骨折的复位固定.

  •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传松;杨爱勇;关钦强;饶明亮;黄烁;邓炳新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 ,观察术后临床效果.方法 对16例19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术后疼痛、功能活动、跛行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2年6个月,Harris评分由术前36分改善为88分,优9例,良4例,一般3例.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臼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 .

  • 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体会

    作者:左春光;王建顺;王新虎;刘继军;姚福东;刘夏君;张国华;杜伟

    目的 探讨一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76例复杂髋臼骨折行手术治疗.均采用Kocher-Langenbeck和髂腹股沟前后联合人路.结果 术后随访6~13个月,平均9.6个月,根据Maria影像学评分,解剖复位57例.复位满意14例,复位不满意5例.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51例,良12例,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82.9%.结论 复杂髋臼骨折术前三维CT重建对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手术入路
  • 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周敏;隋淑彦;刘喜泉;郭广明

    目的 探讨髋臼"T"形骨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收治髋臼"T"形骨折31例.按Tile型分类,其中B2-1型4例,B2-2型15例,B2-3型9例;"T"形合并后壁骨折3例.结果 随访1~4年,平均2年.手术组解剖复位21倒,复位欠佳3例,不满意复位3例;非手术组复位欠佳2例,不满意复位2例.结论 B2-1型髋臼骨折可以非手术治疗,而B2-2型、B2-3型和"T"形合并后壁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

  • 复杂髋臼骨折69例的手术治疗

    作者:安志刚;李力更;邓玉平

    目的 探讨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69例,分别用髋关节后侧切口31例,髂腹股沟切口12例,联合切口25例,髂股延长切口1例,用骨盆重建钢板及螺丝钉内固定.结果 获随访66例,时间36-60个月,按Matta评定法:优34例,良26例,尚可3例,差3例,优良率90.9%.结论 详细的影像学检查,选择准确的手术入路,无创技术,丰富的临床经验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手术
1268 条记录 7/64 页 « 12...45678910...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