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献资料

  • 重度髋骨关节炎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髋臼侧假体定位

    作者:张晓东;王会超;朱英杰;刘又文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骨性标志及软组织标志相结合的方法,作为重度髋骨关节炎患者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侧假体定位参考依据的临床效果及其技术操作要点。方法:对31例重度髋骨关节炎患者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术中采用骨性标志与软组织标志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髋臼侧假体定位,术后测量髋臼假体的外展角及前倾角;随访6~39个月,平均(22.0±1.7)个月,观察髋关节脱位发生率及Harris评分改变情况。结果:术后1周测量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2.52°±4.00°,前倾角为15.34°±3.29°;术后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脱位;Harris评分由术前的平均(39.6±7.1)分改善至终末随访时的平均(89.0±5.5)分。结论:骨性标志与软组织标志相结合的方法,是重度髋骨关节炎患者进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时定位髋臼侧假体的有效方法,能够保证髋臼侧假体安放于“安全区域”,运用该方法能够提高髋臼假体定位成功率。

  •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研究概述

    作者:赵宝祥;马扩助;邹季

    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它可以引起髋关节的疼痛及活动受限。从其临床分型、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治疗进行综述。

  • 30例髋臼骨折的治疗体会

    作者:张智;张成进;李忠;刘勇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资料完整30例髋臼骨折病例,非手术治疗7例,采用持续骨牵引.手术治疗23例,主要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钉、钢针固定.结果随访10个月~3年(平均26月),根据Matta髋臼骨折复位标准,非手术治疗组5例满意复位,2例复位不满意;手术治疗组解剖复位10例,较满意复位10例,不满意复位3例.患髋功能:非手术组优良率为71.4%;手术组优良率为87%.结论髋臼骨折有手术指征应早期手术治疗,根据骨折类型选择手术入路与固定材料.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治疗
  • 31例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郭庆平;赵胜;何爱咏

    目的探讨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手术操作技巧.方法术前充分骨牵引后,对其中25例30侧髋采用Salter骨盆截骨术或改良Salter骨盆截骨术,4例5侧髋行髋臼加盖术,2例2侧髋行沙氏手术(Zahradnicek手术)同时行Chari骨盆内移截骨术(术中同时短缩股骨1.8~2cm),术后用双髋穗形石膏外固定4~6周,拆除石膏后康复训练.结果全组31例患者均获3~5年随访.根据Severin X线评定标准和Mckey临床评定标准,31例37侧髋中优32例(86%),仅一例为差(3%),无一例伤口感染及截骨处不愈合.结论对于闭合复位失败及年龄较大(6岁以上)的患儿根据其年龄及病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其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 髋臼位相关参数在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术中定位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泽斌;林天威;龚晓梅;易倩倩;苏蕾枷;李兵

    目的 探讨髋关节的相关参数外展角、前倾角、顶弧角在髋臼前柱前壁骨折术中定位的意义.方法 测量男女成人骨盆标本各109髋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顶弧角及髋臼前柱前壁治疗安全角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男性骨盆标本髋臼外展角实测值(43.5±2.9)°,前倾角实测值(13.7±5.2)°,顶弧角的内顶弧角(25.5±7.3)°、前顶弧角(37.8±7.2)°、后顶弧角(49.9±12.7)°;女性骨盆标本髋臼外展角实测值(44.1±3.2)°,前倾角实测值(14.3±4.9)°,顶弧角的内顶弧角(27.1±6.5)°、前顶弧角(36.3±9.2)°、后顶弧角(52.3±13.6)°.根据"2-7"分割线测量髋臼前柱前壁厚度.外展角、前倾角、顶弧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者与髋臼前壁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之间的髋臼外展角、前倾角、顶弧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外展角、前倾角、顶弧角的测量在髋臼前柱前壁骨折的术中定位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髋臼爆裂型骨折的手术处理

    作者:曾德清;王文富

    观察髋臼爆裂骨折手术处理的临床效果,采取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重建钢板固定、臀肌固定等治疗,疗效优良率77.98%.

    关键词: 髋臼 爆裂骨折 手术
  • 全髋关节置换术中髋关节偏心距重建对临床效果的影响

    作者:王贤芳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 THA)术中偏心距的恢复和重建在髋关节软组织张力平衡中的作用,分析重建髋关节偏心距与术后双下肢不等长以及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12年5月收治的单侧THA患者98例,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全部使用Depuy (强生)公司( Pinnacle Acetabular System )髋系统和Corail人工关节柄。手术前后影像学检查:骨盆前后位X线片,髋关节三维CT扫描,双下肢全长X线片;测量双下肢全长、股骨偏心距的长度、髋臼偏心距的长度、髋关节外展肌力矩关节偏心距和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髋关节偏心距与髋关节外展肌力矩有正相关性(r=0.558,P<0.001);(2)髋关节术后的活动度Harris评分与髋关节偏心距具有明显的回归相关关系( r=0.439,P<0.001);(3)髋关节偏心距的重建对双下肢长度的影响存在着显著的意义(χ2=4.83,P<0.01)。结论 THA术中偏心距的重建,可增加髋关节外展肌力矩和髋关节的活动度,与功能的改善及稳定性增加呈正相关。

  • 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

    作者:罗斌;朱爱萍;刘家国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病人64例.其中22例病人手术治疗前先经螺旋CT扫描、3D打印、计算机模拟及个体标本模拟手术,设为3D组;42例病人采用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设为普通组.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采用Metta复位标准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D'Aubigne-Poste髋关节功能评分系统评价髋关节功能,比较两组病人术后切口感染、静脉血栓、创伤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情况.结果 3D组病人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输血量、术中透视次数均显著低于普通组(t=5.29~11.10,P<0.05).3D组病人术后解剖复位率(86.36%)及满意率(95.45%)均显著高于普通组(x2=9.10、4.44,P<0.05).3D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优秀率(81.82%)、优良率(90.91%)均显著高于普通组(x2 =4.59、4.53,P<0.05).3D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组(x2=4.14,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用于陈旧性骨盆髋臼骨折手术能减轻术中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解剖复位率,改善病人术后髋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股骨头髋臼覆盖率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英振;孙鹏;陈伯华;丁昌荣;谭金山;胡有谷

    ①目的利用正常人体髋关节的CT影像,建立髋关节计算机三维几何模型,研究各种体位下股骨头髋臼覆盖率.②方法取32岁健康男性髋关节CT二维影像,利用计算机相关软件处理,依次转化图形,取其二维框图放样、叠加,建立髋关节三维几何模型;分别固定模型髋臼端及股骨端,模拟正常情况下髋关节在不同动度下的运动情况,计算不同动度下股骨头的髋臼覆盖率.③结果本模型的颈干角和CE角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说明本模型基本符合人体结构,髋关节模型中立位股骨头髋臼覆盖率为60.1%,在外展位时股骨头的髋臼覆盖率大,而前屈位小.④结论髋关节计算机三维几何模型所测得的结果与现有人体测量参数相似;股骨头的髋臼覆盖率在外展位为稳定.

  • 髋臼骨折14例临床分析

    作者:于河见;王明阳

    1997年6月~2004年8月,我院治疗髋臼骨折1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9例,女5例;年龄23~58岁,平均34岁;车祸伤8例,坠落伤5例,压砸伤1例.左髋骨折8例,右髋骨折6例.

    关键词: 髋臼 骨折 外科手术
  • 髋臼后壁骨折手术治疗体会

    作者:叶发刚;郑英刚;邹云雯;吕成昱

    髋臼后壁骨折在髋臼骨折中较多见.因致伤暴力较大,常合并髋关节后脱位,重者伴有坐骨神经损伤,手法整复较困难,尤其关节内有游离骨折碎骨片者,效果不理想,致残率较高.1995年5月~1998年7月,我院手术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病人11例,效果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 Letournel复杂型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

    作者:左春光;王新虎;王建顺;赵晓明;宋宁亚;刘列;郑涛

    目的:探讨复杂型髋臼骨折的诊断、手术方法及其治疗效果.方法:从2002年1月~2005年12月,共手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46例48髋,其中T形骨折15髋,双柱骨折14髋,横形合并后壁骨折8髋,后柱伴后壁骨折5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6髋.手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2例,K-L入路5髋,前后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L入路)41例.结果:解剖复位32例(占66.7%),复位满意11例(占22.9%),复位不满意5例(占10.4%).随访4个月~4年,平均1年5个月,按改良D'Aubigne和Postel评分标准评定关节功能,优30例,良9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81.25%.结论:①术前CT三维重建是骨折准确分型和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的关键;②术前骨盆标本上模拟手术并初步预弯重建钢板,对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效果有很大帮助;③术中对骨折尽可能解剖复位,并可靠内固定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基础.

  • 髂股延长切口手术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

    作者:李新友;王金堂;杨康平;李曙明;李萌

    目的:探讨复杂性髋臼骨折手术入路的选择.方法:24例髋臼骨折并股骨头中心型脱位,采用延长的髂股切口,直视下显露骨折及复位,根据骨折类型用加压螺钉及重建钢板固定.对其疗效及复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本组24例,随访6~15个月,解剖复位16例,满意复位4例,不满意复位3例,1例行全髋关节置换.结论:手术入路对骨折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减少并发症来说至关重要,用髂股延长切口治疗复杂性髋臼骨折暴露充分,从而使得骨折的解剖复位较为容易.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

    作者:范树枫;刘灿祥;李忠强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我院自1997年11月~2003年11月共收治21例22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有21髋施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男1例,女20例;年龄36~68岁,平均55.3岁;单侧20例,双侧1例(该患者双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左髋Perner分型Ⅳ度,但无关节炎症状,未行手术).其余均采用北京PLUS公司的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行人全髋关节置换.结果 21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58个月,平均38.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随访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9分,病人满意度为96%.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髋臼后壁骨折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杜敏;李钊伟

    髋臼后壁骨折发生骨折问题已经现代比较常见的问题,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处理好髋臼后壁骨折问题,采用合理固定材料处理好髋臼后壁骨折问题,要提高研究水平,在治疗中采用手术的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分析中,要保障分析固定材料优缺点问题处理,提高对于髋臼的后壁骨折治疗效果.

  • C臂X光机移位测量髋臼的前倾角、外展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魏景欣;杨丽;黄丽娣;林海明;韦进军;莫旭林

    目的 研究C臂X光机移位测量髋臼的前倾角、外展角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传统髋臼假体定位器置入,观察组患者使用C臂X光机移位测量后置入.对比两组患者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髋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患者髋臼外展角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患者髋臼前倾角比对照组小,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换之后的髋关节功能比对照组高,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C臂X光机移位测量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能够有效纠正骨盆前后倾斜、外展内收及内外旋转等,使髋臼杯安放的精准度得到提高,使患者预后有效改善,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朱云波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技术在髋臼骨折中的应用及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今年1-5月份行螺旋CT检查的17例髋臼骨折患者,均采用三维重建技术加以分析和总结.结果:本组17例髋臼骨折经三维重建后处理,均能较清晰、完整地显示骨折线和碎骨片,可基本满足临床CT检查的需要.结论:三维重建技术可作为髋臼骨折的一种检查手段,以弥补X线平片及二维CT检查的不足,对髋臼骨折的诊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手术治疗骨盆与髋臼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

    作者:张燕;李薇雪;江萍

    报告和总结了21例手术治疗复杂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术前做好合并伤的护理,包括骨折、脑外伤和泌尿系损伤的观察与护理;做好心理护理,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改善营养,增强患者体质。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对切口和负压引流的观察与护理,早期指导功能锻炼,促进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本组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术后均获得满意的骨折复位和远期疗效。

  • 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的关节置换治疗

    作者:吕志平;杨峻;刘江华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在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髋关节骨性关节炎外科治疗中的应用.方法:自2003年11月~2009年5月共收治14例19髋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患者,有19髋施行了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其中男6例,女1例,年龄大78岁,小36岁,平均52岁.单侧15例,双侧2例(该患者双髋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其中左髋Perner分型IV度,但无关节炎性反应状,未行手术).手术采用瑞士PLUS公司的Zweymuller双锥面螺旋臼假体、德国LINK公司SPII骨水泥全髋假体、美国ZIMMER生物型伞髋、Depuy公司的S-ROM(R) Modular Hip System和CORAIL(R) Hip System行人全髋关节置换.结果:14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个月~5 a,平均38.5个月,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完全消失,髋关节活动度增加,随访Harris评分65~96分,平均89分,患者满意度为96%.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是治疗成人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 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聂喜增;刘金辉;李锋;刘博;谢磊

    目的 探讨3D打印技术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自2008年4月至2013年4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不稳定型98例复杂骨盆、髋臼骨折病例的患者资料.其中30例患者术前行螺旋CT技术对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病例进行扫描后行影像学三维重建解剖学模型,将所得数据输入快速成型机制作出与实体1:1大小的骨盆模型,将螺钉、钢板内固定与骨盆模型拟合,明确内固定置入的方向、长度、角度等数据.依此对骨盆及髋臼骨折做出明确的诊断、分型,制定手术方案,术前模拟手术,指导手术治疗(3D技术组);68例患者常规术前检查及手术(常规技术组).对比两组的术前、术中各项指标以及术后2年生活满意度和6个月、1年和2年的SF36评分(n=98).结果 术前、术中各项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生活满意度和6个月、1年和2年的SF36评分(n=98)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打印技术术前模拟能全面、直观、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于骨盆及髋臼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治疗均有很强的临床指导作用,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快,康复快,提高了内固定物置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它在复杂骨盆及髋臼骨折的治疗中有着广阔应用前景.

1268 条记录 63/64 页 « 12...565758596061626364 »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